地理视角看各种雾和霜!!!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霜、霜冻、无霜期都是什么鬼?附海洋与陆地上雾区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霜期是指什么时候 地理视角看各种雾和霜!!!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霜、霜冻、无霜期都是什么鬼?附海洋与陆地上雾区别

地理视角看各种雾和霜!!!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霜、霜冻、无霜期都是什么鬼?附海洋与陆地上雾区别

2024-02-18 0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几种常见雾的类型

雾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雾到底有哪几种类型呢?

因为形成的原因不同,雾也分很多种,像是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谁是雾?谁是霾?

从污染角度区分

霾≈空气污染,雾≠空气污染。

从能见度角度区分

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

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霾;

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雾的厚度一般只有几十米至几百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

从颜色区分

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则是黄色、橙灰色;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雾的形成条件

(1)充足的水汽:①水汽输送(向岸风),②本地蒸发(蒸腾)(考虑气温、水域、植被等)。

(2)冷却:①上升冷却;②水平冷却;③辐射冷却

(3)有凝结核

雾的类型

(1)上升冷却形成:蒸发雾、上坡雾、锋面雾等。

(2)水平冷却形成:平流雾(海上、沿海较多)。

(3)辐射冷却形成:辐射雾。

(4)混合雾、城市雾。

雾的分类

(一)辐射雾:夜间,尤其时晴朗微风的夜间,地面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空气接触冷地面和空气本身的辐射冷却,空气中水汽达饱和,形成雾。

1、辐射雾出现的条件:晴朗的夜空;微风;近地面水汽充沛;气温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

2、辐射雾的特点:①季节性和日变化明显,多出现于秋冬季,一般夜间至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逐渐消散;雾起的越早,消散的就越晚,反之,则越早。②地方性特点显著,多出现于大陆上潮湿的谷地、洼地、盆地等;③范围小、厚度不大,主要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浅层中,且分布不均,越接近地面雾越浓。

(二)平流雾

1、概念: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的天气。

海雾:(1)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2)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3)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三)蒸发雾

成因:冷空气流到暖水面上时,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由于暖水面蒸发而形成的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当暖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气中冷却达到过饱和时可形成;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或暖洋流移动到气团控制区均可形成。

(四)上坡雾

成因: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气温降低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五)锋面雾

成因: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一般雾后便是持续性的降雨。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

(六)城市雾

成因:受局部地域图片影响特别明显。例如都市雾、常常出现在大城市、工业中心及工厂附近,由于有大量的活跃性凝结核存在,对雾的形成特别有利。

(七)谷雾

形成过程: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八)混合雾

形成过程: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是“平流雾”和“锋面雾”交织形成的雨雾连连的景象。

有利于形成混合雾的条件:①两个参与混合的气团温差要大于10℃,各自的相对湿度要大于95%,越大越有利。这类雾有时出现在海陆气温相差很大而风微弱时的海岸附近。

②降水是产生混合雾所需要的条件,对辐射雾、平流雾则起一定的消散作用。

(九)团雾

“团雾”又名坨坨雾。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一片朦胧。团雾的形成需要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低层水汽充沛、空气湿度大,二是昼夜温差大且风小。天气晴好时不易出现团雾。

高速公路上团雾容易出现的原因是:

1、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而高速公路路面白天温度较高,昼夜温差更大,

更有利于团雾形成;

2、公路附近一些排放污染物颗粒的增加,如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中微小颗粒的增加,

有利于形成团雾。

3、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处于低洼地段的路段更容易形成团雾。

三、雾消散的原因

(1)下垫面增温,雾滴蒸发

(2)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

(3)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

雾的影响与危害

No.1 雾对交通的影响与危害

雾会使能见度降低,对交通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对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和机场飞机起降的影响最大。大雾天气常常导致许多地方高速公路封闭和机场航班延误。

No.2 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

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后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毒性会变得更大。因此,雾天空气的污染比平时要严重得多。

No.3 雾对电力设施的影响与危害

有浓雾时,由于空气湿度大,容易引起雾闪,雾闪也称污闪。雾闪会引起电气设备、输电线路短路、跳闸等故障,造成电网断电,影响工农业和其他各行各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电,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No.4 雾对通信的影响与危害

大雾还影响微波及卫星通信,使其信号锐减、杂音增大,通信质量下降。

唯美的迷雾

尽管大雾给大家生活带来了不方便,却也是大自然中独特的风景线,如果没有雾这种天气现象,我们将无法看到庐山壮观的云海美景,也无法陶醉在婺源清晨朦胧的薄雾中。

霜和霜冻有何区别

霜是指水汽凝华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的白色冰晶或由露滴冻结而成的冰珠,在寒冷晴朗微风的夜晚,它最容易形成。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霜冻和霜有着本质的区别。霜冻是白天气温高于0 ℃,夜间气温短时间内降至0 ℃以下导致的低温危害现象,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有霜出现时常常伴有霜冻,但并不代表一定出现。

更通俗一点地说,霜和农作物是好朋友,可以愉快玩耍,而霜冻则一心想要“搞垮”农作物,努力将其“置于死地”。

霜冻,尤其是早霜冻(或初霜冻)和晚霜冻(或终霜冻)对农作物威胁较大。在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华北、西北中东部等地会在秋季迎来初霜冻,而在四川盆地和南岭以南地区,初霜冻常常发生在冬季。

发生的时间?

在东北地区中北部、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受冷空气影响较早,初霜冻出现的时间也最早,一般出现在9月中下旬,其中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新疆阿勒泰地区还要更早一些。随着冷空气的逐渐侵入,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北部和西部、西北地区东北部、新疆中部和东南部一般在10月上中旬出现初霜冻。而华北南部、黄淮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出现初霜冻一般要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对水稻的影响?

霜冻能使水稻受害,主要是由于0℃以下的低温使水稻细胞间隙的水形成了冰晶,并且冰晶不断地吸收细胞的自由水使冰晶逐渐增大,这就使细胞内水分减少而导致细胞质脱水,使细胞质胶体物质发生凝固和细胞枯萎。在冰晶形成和增大的过程中,对细胞也产生机械压力而导致机械损伤。如果霜冻较轻,水稻还没有死亡,霜冻过后温度逐渐上升,细胞慢慢解冻,还可以恢复生命活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因此要科学排水。水稻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适当早排,漏水地适当晚排,促进水稻安全成熟。

积温和无霜期

积温——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根据≥10 ℃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

农业防霜冻措施及原因

1、早春灌水

果树萌动前。用大水灌园,可显著降低白天地温,延迟发芽开花,从而避免早春的倒春寒对幼苗组织的冻害

2、霜前灌水

低温来临前3-5天灌水,防效最好。霜前灌水,晚上水温比土温高,水可使土壤增加大量的热量。灌水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使土壤降温慢,土壤温度不会下降很快,二是可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保护地面热量

3、烟熏

果树萌动后注意天气预报,寒潮来临前夜,用烟雾较大、略潮湿一点的柴草麦秸、残枝落叶、锯末等为原料,或用防霜烟雾剂进行烟熏。这些烟雾能够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而烟雾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4、喷水法

其方法是在霜冻来临前一小时,利用喷灌设备对植物不断喷水。喷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减小温差。

5、遮盖法

就是利用稻草,麦秸,杂草等覆盖植物,既可以防止外围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气温1-2℃

6、扰动法

在夜间局部地区出现辐射冷却,地面温度低,而距离地面10-20米高度高气温高时的气象条件叫做逆温,这时也常常出现霜冻,人们常常开动大的风扇吹风扰动使上暖下冷的空气混合,提高地面温度进行防霜冻

7、施肥法

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提高土温。入冬后可用暖性肥料壅培林木植物,有明显的防冻效果。暖性肥料常用的有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掌握好本地的气候规律,应在霜冻来临前3-4天施用。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将树木、果树的树干刷白,以减少散热

上图典例中的雾都形成条件

(地形因素)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冷空气密度大沿着山坡下沉,地面空气降温剧烈,暖空气抬升,地面空气降温剧烈,多余水汽凝结形成大雾。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上图中霜的补充

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①云层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冷却强烈(逆温)

②微风的时候,空气会缓慢地流经物体表面,这样一来就能不间断地供应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

③无风的时候,大气环境稳定,有利于霜的形成

洋和陆地雾的成因

辐射雾是指由于夜间地表面的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雾,多出现于晴朗、无风或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早晨。 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因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平流雾和空气的水平流动是分不开的,只有持续有风,雾才会持续长久。如果风停下来,暖湿空气来源中断,雾很快就会消散。 上坡雾是指湿润空气流动过程中沿着山坡上升时,因绝热膨胀冷却而形成的雾。所谓绝热膨胀,是指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膨胀过程。上坡雾多见于山中。 蒸发雾是指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的大量水汽,在冷空气中发生凝结而形成的雾。

雾的形成条件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

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

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

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试题链接】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平均年降水量不到1mm,被称为世界的“旱极”。然而,“旱极”却并不缺“水”,只是它以雾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智利中部的某海滨小村,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在山坡上竖立6张大网,当雾穿过这张大网时,雾里的潮湿水汽在细小的网眼凝结成水滴,积攒的水通过大网下方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一个蓄水桶里。每年这些捕雾网可以从雾气中获得2.4L水。尽管水量不多,但对于滴水如油的沙漠村庄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和捕雾网图。

(1)请从逆温的角度分析智利西海岸雾形成过程。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当大气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就称之为“逆温”,逆温出现时,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微弱。智利西海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流下沉,空气温暖干燥;秘鲁寒流流经,洋面温度低;沿海暖空气与寒冷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逆温层,冷湿气流无法上升形成降雨,便只能维持大雾笼罩的形态。

【答案】

(1)智利西海岸大部分地段受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流下沉作用显著,空气干燥;大陆岸外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经,沿海空气与寒冷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稳定的逆温层,冷湿气流无法上升形成降雨,便只能维持大雾笼罩的形态。

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南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和新加坡示意图。

材料二 据法新社2013年6月20日报道,“史无前例”的雾霾19日晚袭击新加坡,严重干扰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6、7月份新加坡都会有大规模的雾霾天气,但雾霾的罪魁祸首却是印度尼西亚。

(1)根据材料二,分析新加坡雾霾产生的原因。

【答案】

(1)原因:苏门答腊岛干旱引发的森林大火;烧荒、燃烧秸秆产生的大量烟雾;每年6、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西南风把苏门答腊岛烟雾吹往新加坡,形成雾霾天气。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尼亚美地区常出现一种由极细小粘土和砂土微粒构成、浮尘密度很大的“干雾”气象灾害,“干雾”来袭,天昏地暗,混沌一片,多日不散,作物枯萎,人畜呼吸不畅。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图示。

(1)简述尼亚美“干雾”的成因及其危害。

【答案】

(1)尼亚美以北地区沙漠广布,沙尘丰富;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受东北风(或受东北信风控制)影响到达该地;形成“干雾”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作物枯萎,导致农作物减产。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乌鲁木齐东、西、南三面环山,好似一个朝向北部(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木齐”。下图为乌鲁木齐周围地形图。

(1)乌鲁木齐冬季夜间多逆温现象,试分析原因。

(2)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

【答案】

(1)乌鲁木齐冬季多晴天,夜间地面降温快;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

(2)冬季多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且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5.11月15日7时45分许,在“滁新高速”下行线191KM至194KM路段(安徽境内),因突发团雾,发生多点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团雾是指出现在一般雾中的范围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浓雾,因此又被称为“雾中雾”。完成下列各题。

(1)你认为,我国雾容易形成的季节是____________;一天中雾容易形成的时间段大约是_____点到_______点;最容易形成雾的天气是_________。

(2)团雾的形成比一般雾,哪些条件要求更高?

【答案】

(1)冬季 0到8点(不差太多就行) 晴

(2)温差更大(或下垫面更冷)、空气湿度更大、凝结核更多

6.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图中甲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域多雾的原因。

【答案】

(1)(本格拉)寒流流经,具有降温作用;东南信风(盛行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

7.读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及海域洋流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①海域海雾多发的原因。

【答案】

(1)①海域暖流和寒流交汇。海面水平气温差异大.形成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小水珠.形成海雾。

8.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因其重要的海运交通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闻名。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海雾大多是由暖湿空气流经较冷下垫面冷却后饱和后形成,可使海面能见度降到1千米以下,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麻烦,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试分析图中Q区域(阴影部分)多海雾的原因。

【答案】

(1)①本格拉寒流流经该海域,有降温作用 ,②气流经过冷海面时,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海雾。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载重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读下图及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m-6m高,强则高达15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材料二  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l千米以下甚至更低,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杀手”。

(1)西欧为什么把经过好望角的海上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4分)

(2)试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6分)

(3)好望角航线上的G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8分)

(4)G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解析】

(1)西欧由亚洲运来的原料和产品要通过该航线,出口到亚洲的工业品也要通过该航线;(2分)中东的石油运输要通过这条航线运往西欧,因为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过大的运输船。(2分)

(2)好望角正处在盛行西风带旁边,风力强劲,风浪大;(2分)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2分)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2分)

(3)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2分)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2分)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2分)容易出现各种海上交通事故。(2分)

(4)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6分)

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一个狭窄的海拔范围内,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的一定海拔高度的山顶或山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形成热带云雾林的两个必备条件是

①足够强的日照

②足够低的气温

③足够大的坡度

④持续充沛的水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亚洲热带云雾林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

A. 中国

B. 日本

C. 印度尼西亚

D. 孟加拉国

3. 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热带云雾林树木相对矮小,植株密度较大,树冠紧凑,主要是因为分布区域

①风力较大 ②土层较薄

③云雾量大 ④面积较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D 2.C 3.A

【解析】

1据材料可知热带云雾林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因此其不需要足够强的日照,①错误。该地往往需要足够低的气温以帮助空气中的水气凝结形成云雾,②正确。热带云雾林的形成与坡度无直接联系,③错误。热带云雾林的形成需要持续充沛的水汽以形成云雾,④正确。故选D。

2结合上述材料,中国热带范围相对较少,不是云雾林的主要分布区,A错误。日本没有地处热带的地区,B错误。印度尼西亚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水汽丰富,易形成云雾林,C正确。孟加拉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旱季时降水较少,无持续性水汽,不易形成云雾林,D错误。故选C。

3低海拔热带雨林降水丰富,水汽含量高。而云雾林分布区域海拔相对较高,因此风力较大,导致树木矮小,①正确。由于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因此有机质分解较为缓慢,再加上淋溶作用,导致该地土层较薄,树木生长不良,呈现树冠紧凑、植株矮小的形态特征,②正确。云雾量大与其树木形态矮小、树冠紧凑之间无直接联系,③错误。由于山顶面积小导致云雾林面积相对较小,但这与其形态特征无直接联系,④错误。故选A。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A.0一6时

B.6一12时

C.12一18时

D.18一24时

2.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

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

3.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B 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逆温知识及雾的形成条件。

【小题1】根据题意判断,团雾由于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辐射雾。辐射雾主要是因为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从而靠近地表的空气温度低,当气温降低到露点或露点以下时达到饱和凝结,并形成逆温现象,经过长时间,水汽与凝结核下沉至地表附近,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所致。主要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故A正确。

【小题2】高速公路由于水泥地面,比热容较小,升温快,降温夜快。在夜晚,地面不断的降温,使得近地面气温不断下降,形成逆温,最终导致团雾的现象,故B正确。

【小题3】根据团雾的成因,除了逆温,还需要大量的水汽,而③由于靠近太湖,有大量的水汽,选C。

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下图示意2019年8月24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改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为

A 6点前后

B 11点前后

C18点前后

D24点前后

2.与夏季相比,该气象站冬季谷风

A出现早,风力大

B出现早,风力小

C出现晚,风力大

D出现晚,风力小

3.武夷山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坡地,原因是与谷底相比坡地

A白天多上升气流

B白天多下沉气流

C夜晚多上升气流

D夜晚多下沉气流

【答案】1.B 2.C 3.A

【解析】

1.在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受热力环流影响,山区白天一般吹谷风,晚上转变为山风。图中10-12时风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应该是谷风开始出现,故选B。

2.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高度更小,谷底受山体阻挡明显,气温上升慢,谷风出现时间较晚。夏季普遍温度高,气压梯度小,风力小;冬季谷底、山峰之间温差大,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故选C

3.与谷底相比,坡地近地面空气白天升温较快,盛行上升气流,夜晚坡面降温快,坡地气流多下沉。故BC错。白天坡地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削弱太阳辐射,有利于茶树生长;夜晚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对茶树生长不利,故A对,D错。故选A。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3: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答案】1.D 2.C 3.D

【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经纬网和海陆位置判断,s市为旧金山,地中海气候,同时结合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此地有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对s市具有降温减湿影响,使空气中水汽凝结,所以多雾。答案选D。

小题2:据上题,判断此市为地中海气候,冬季西风带控制,风力大;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为无风区,静风天气使得大雾不能吹散,故选C。

小题3:据上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选D。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

2.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昼夜温差小

B.夜间多云

C.强风

D.大气逆辐射弱

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与不浇湿喷水的麦田相比

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C.花期不变

D.花期滞后

【答案】1.C 2.D 3.B

【解析】

小题1:从图中看,40°N初霜开始早,终霜结束晚,可知影响初霜终霜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

是纬度位置,C正确;从图中看不出作物品种、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

小题2:由材料可知形成霜冻条件是水汽饱和及地面温度低于0℃,因此与昼夜温差和强风无关;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温度较高不易形成霜冻;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利于霜冻的形成,D正确。

小题3:浇湿与喷水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夜间气温不会降得很低,霜冻发生机率减少,B正确。

【考点定位】大气保温作用

(八省联考广东)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气团混合,易形成大雾。观测统计发现,该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最多。据此完成以下题。

1.秋冬季节,形成该区域大雾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A.日照变长

B.对流旺盛

C.增强逆温

D.锋面过程

2.我国环渤海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份最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时段内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入侵容易形成

A.稳定少动低压和较大风速

B.不稳定高压和较大风速

C.稳定少动高压和较弱风速

D.不稳定低压和较弱风速

【答案】1.C 2.C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大气稳定有利于雾的形成。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气团混合;弱冷空气在下,暖湿气团在上,形成逆温层,大气对流作用弱,暖湿气流遇冷凝结成大雾。C正确。秋冬季节,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变短。A错。对流旺盛不利于雾的形成,B错。秋冬季节环渤海区域多出现冷锋,但冷锋常带来大风天气,不利于的形成,D错。故选C。

2.题考查锋面系统的相关知识。雾的形成条件有: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气温低、大气较稳定、有凝结核。所以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冷空气入侵,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压较为稳定,且加之风速较弱,易形成大雾,C正确,ABD错。故选C。综合自启慧地理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