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轨交通发展的几点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锡地铁站站点 关于城轨交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轨交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轨交通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今,在城市化进程中,地铁已成为城市最大的公共载体之一。

作为日常通勤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满足出行”只是地铁所提供的最基础服务。地铁,这个原本只是用来缓解地面出行压力的交通工具,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活力。

日趋紧密的区域融合,逻辑自洽的城市设计,现代立体的出行体系,“交通”与“经营”跨界携手,让城轨交通似乎正以“空间”作为起点,诠释出一个全新的理念:多元融合可持续发展。

今天上午,一场关于城轨交通的大会在无锡举行。

这场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指导举办的大会上,无锡成为城轨交通多元融合可持续发展示范的试点城市。

城轨交通多元融合到底指的是什么?

此次项目的试点为何选择无锡?

既然是“示范项目”,对其它城市有哪些可借鉴意义?

这是我们这篇文章要展开讨论的几个主题。

其实在无锡这个试点项目落地之前,青岛、宁波、南京等城市已经启动了相关示范项目,但这些项目大多都是针对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面的示范工程。

比如,南京快轨示范工程主要针对智慧化应用;宁波做的项目主要针对能源节能;青岛是要围绕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几个方面把轨道交通的“绿色发展”做成典型。

而这次无锡的示范项目,则聚焦“多元融合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无锡地铁未来要作出的示范效应会具有更广的覆盖面,也更具有全面性。

诚如大会上所说,这个示范项目的最终目的就是打造一条可供借鉴、具有示范作用的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道路。

01.

80%的观察样本

在说为什么选择无锡之前,先聊一下这个示范项目的背景。

上文提到的青岛、宁波、南京,包括无锡在内,这些城市都属于中等线网规模城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北上广深这些大型轨道线网规模城市,人口体量足够大。

但是,大型轨道线网规模城市并非典型,全国大约80%的城市是中等线网规模城市,像东北沈阳,地级市“一哥”苏州等,这些都是属于中等线网规模的范畴。

中等线网规模的城市有一个共性特点:在有限的客流强度下,票务收入不会是这些城市的最主要构成。

轨道交通是公益性企业,在建设运营之初需要政府不断投入,所以这就需要地铁公司直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在承担好公共交通职能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

这时候我们急须考虑“多元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02.

20多个出入口下,别有洞天

对于中等线网规模城市而言,要明白地铁作为公益性行业,虽然成长中有财政支持,但依然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不仅仅是承担客流,“融合发展”是轨道交通必须研究的生存法则。

当生态建起,地铁的建设是可以引领城市发展的。

比如说无锡的三阳广场站。在《2016中国城市轨道TOD发展指数报告》中,无锡地铁三阳广场站PK掉了全国2113个地铁站点,超过了南京市新街口站、上海市人民广场站,在TOD发展指数中排名全国第一。

与一般的地铁站不同,三阳广场站的出入口一共有27个,据不完全统计,站外地面上有25条公交接驳线路,站内有100多个商铺,几条餐饮主街上既有便利店也有特色小食,还设有自助拍照、自助K歌休闲娱乐设施。

三阳广场站之所以会呈现出今天的模样,主要是基于功能自然生成的结果。

我们试图将站内商业的主要特点归纳为三点:业态微型、川流不息的人流、与商场贯通。

一般商场空间,其空间往往结构简单且流线清晰,便于顾客迅速抵达目的地,也正是因为简单,人们逛个两三次就会非常熟悉,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新鲜感和吸引力。

而三阳广场站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变”,27个出入口也意味着从三阳广场站出发向外,有20多种打开城市周边景观的方式。

无锡地铁三阳广场站的脱颖而出也给业内人士带来一个新的启发:TOD是在轨道交通中新生出的生态,它是在强调,在一套以设立“便捷的交通和24小时的活力街区”的运营体系下,公交、地铁站点也能够真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再者,作为惠民基础设施,通过提高票价实现的利润增长空间是有限的,而充分利用地铁空间,建设站内商业生态,并与周边设施有机结合,是国内地铁探索盈利的一个积极方向。

关于TOD建设,无锡一直在试图突破“天花板”的边界。

去年8月,无锡地铁3号线东风站的TOD再一次刷新了“多线融合”的概念,站城一体地铁TOD让社区居民从“地铁站出入口-商业街区-小区住宅地下车库”无缝衔接;

地铁4号线天河停车场TOD将打造一个3万平方米零碳公园,为无锡城北片区建造了一个大型运动主题公园;

地铁5号线的运河汇TOD项目位于钢铁厂旧址,未来则利用工业遗存的开发,激活运河文化旅游功能,打造老城区“留改拆”的示范项目。

看到这里似乎也能明白,为什么无锡成为了示范城市?

一方面无锡有地理优势,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无锡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前列,作为连接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中心点,在中等线网规模城市发展中也具有典型性。

另一方面,无锡也有实操优势。9年前,无锡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行,时至今日,无锡轨道交通在非票务上的收入占比较高,在行业内极具代表性。

这两个优势使得无锡在中等线网规模的城市里有足够强的代表性。

去年9月,中城协第一次提出“轨道交通多元融合发展”,无锡考虑到自身在城轨交通建设、运营、经营方面的融合发展,向此项目提出了申报。

几个月的时间里,无锡多次开展工作推进会,在今年5月底项目书正式通过评审之前,一共交了18个版本的申报书。

最后在行动方案中,项目的实施路径分为“引流、增收、降本”三大方向,“区域、四网、线路、多交、绿智、系统、站城、文旅、业务”九大融合,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作为试点城市,无锡将拿出50多个项研究报告和示范项目验证,给中等线网规模的城市提供多元的运营经验。

03.

“交通”之外,还有什么

成功立项“轨道交通多元融合发展”课题,对无锡地铁而言,是直面挑战的勇气。

无锡地铁对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之所以可以呈现出今天的模样,主要是基于“现实功能”自然生成的结果——当非票务收入成为营收的主要组成部分,背后所要聚集的是地铁企业加倍的创新努力。

无锡的常住人口有多少?

749万,北京常住人口的1/3。

人口量不够也就意味着在发展之初,无锡在轨道交通上的收入就不可能仅依靠票务。

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未来无锡给出的经验主要的受众是和无锡一样的中等轨道交通规模城市。

“无锡地铁探索多元融合发展是客观和主观双向因素作用下的选择,最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给和我们有相同’成长的困惑’的城市借鉴的。希望当这些城市需要一些这样的经验的时候,给到他们一些案例分享,这就是无锡作为试点城市所承担的示范意义。”

在这次的行动方案中,无锡提出了“九大融合”的概念,其中绿智融合(数字化)、站城融合(TOD)和业务融合(资源经营)的落地应用已经屡见不鲜。

像绿智融合的应用可能在日常通勤中感受不深,但其实无锡地铁已经落地了很多优质成果——

地铁4号线的智能列检系统作为智慧城轨创新应用的优秀案例,已陆续完成前期科研、试点应用、定型定标和市场推广,实现了全过程落地示范。现在地铁列车的日常巡检,是由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完成的,50分钟就能完成车底4000余个零部件的检测。

一个地铁集团能用如此超前的理念做运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但无锡地铁对自我要求的“严苛”并不止于此,让“先进且舒适的体验”尽可能延伸到每个与乘客产生联结的场景上。

现在无锡地铁全线已经有80个车站落地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比如智慧车站、智慧安检、智慧客服等数字化场景。乘客在智慧车站的智能大屏上,可以获取车站地理信息、车站周边信息、车站服务设施信息等,并且今后地铁数字化应用场景也会越来越完善。

其他几大融合分别为:

区域融合——在无锡市域包括苏锡常范围内,轨道交通进行全域覆盖,相邻区域轨道间互联互通。之后苏州地铁3号线规划将与无锡地铁3号线进行衔接,这也意味着苏州市民可以坐地铁到达苏南硕放机场,做到两个城市之间的“零换乘”。

四网融合——推动干线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四网融合”,实现交通枢纽、换乘站实现城轨与铁路的零距离对接和公交化运营。今后,无锡东站、无锡站、江阴高铁站、堰桥站和硕放机场站换乘功能将进一步优化。

多交融合——城轨交通与公交车、小汽车等其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融合发展,通过交通方式的规划,建设便捷换乘的交通枢纽。

文旅融合——积极推动“地铁+文旅”融合模式,利用地铁线网资源与周边文旅资源联动,促进资源互融、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无锡地铁相关负责人总结到,融合不是简单的“1+1”工程,而是用系统化的思维去做整体性的提升。每一个项目的融合发展都有具体的落地应用,但最终这些融合会落到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动。

最后要提的,是无锡地铁在“产业化布局”上的敏锐度。

传统意义上城市轨道在发展初期,目标就是做好建设和运营。

但是无锡地铁其实在2014年第一轮建设的时候就有“产业化”的意识——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培育无锡本土的轨道交通产业。

这些年无锡地铁不断加强和央企的合作,和中铁建合作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入围了2022年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创建名单。

这个项目其实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融合发展”——在轨道交通方面,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让锡澄S1线南门站成为了全国首座装配叠合整体式地铁站;而另一方面,该项目也在推动建筑业向智慧建造转型升级,更快的让传统建筑业迈向“新基建”。

不仅如此,无锡地铁与中国中车成立的无锡时代智能交通研究院正在持续研发智能交通领域的产品,致力于提供全自动运行咨询、智能运维、综合监控、系统减振降噪等技术研究及工程化应用。

“我们现在也在大力推动产业本地化,让本地企业参与到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希望通过几轮的建设之后,无锡也能形成一定规模的轨道交通配套的产业链。”

小结

作为连接区域、城市之间的重要纽带,如今地铁早已超越了一个单纯的交通设施,它吸纳了周边区域的多元特质,向外展示的不光是交通、商业、产业,与之一并产生的“衍生空间”更是向外展现了一种城市力量。

对于城市经济活力强、人口集聚密度大的区域中心城市来说,似乎都需要学会对于这种“超级空间”的打造。

未来,从无锡出发,地铁缓缓向前的过程中,相信我们能够找到“多元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

 奔流公告 

大调研时代开启

奔流财经社联合国内高端智库

正在启动“调研长三角”活动

针对长三角城市、产业、

企业、园区、开发区

进行定制化高端调研

策划年鉴、蓝皮书出版等

内参直达高层,欢迎垂询合作

联系电话:18961880071(微信同号),刘社长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阅读

洛阳急了:为什么一个超级项目起步于洛阳,却发展壮大于常州(关键词:常州)

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嘉兴晋级启示录(关键词:嘉兴晋级)

四万亿产值下对苏州的冷思考(关键词:四万亿苏州)

突发重磅,网传荷兰半导体巨头宣布无锡建厂(关键词:荷兰半导体)

苏州挺了挺背,不再纠结“我是谁”(关键词:苏州两业)

温州困境,一个值得所有地级市警醒的样本(关键词:温州困境)

两个常熟老板的不同命运:隆力奇出大事了,波司登依然坚挺(关键词:常熟老板)

泰州市海陵区政府课题组火了(关键词:泰州海陵)

72岁的王石,选择了无锡(关键词:深石私募)

青岛,重拾骄傲(关键词:青岛)

跨境电商大时代,无锡如何找到下一个增长点?(关键词:跨境电商)

第一个喊出“四千四万”精神的,是无锡人(关键词:四千四万)

抗癌20年,无锡医药巨头“神仙眷侣”终阴阳两隔(关键词:医药巨头)

湖州加速奔跑的动能从哪里来(关键词:湖州加速)

怎样看待苏州GDP低调超越香港(关键词:苏州GDP)

三十年,一部国家级高新区的成长史(关键词:无锡高新区)

车联网细分行业龙头,为什么来到无锡南山(关键词:南山车联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