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课件(共26张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言之美的含义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课件(共26张PPT)

2024-07-10 04: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15课:无言之美作者:朱光潜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把握作者观点,了解艺术品“无言之美”的内涵。2、体会艺术品的含蓄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别名孟实,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他提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是一种价值等观点。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创作背景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审美教育等基本问题,展现了美学大师的穆然深思和悠然遐想。朱光潜先生引导我们流连在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书法美之间。他告诉我们,这首曲,这幅画,美在哪里,从各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领略美。只有真正学会欣赏,才能懂得无言之美。文体知识无言”本指不说话,文中指适当“留白”,含蓄不露。标题言简意赅,揭示了本文的论题和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经表现的一部分,而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无言之美,在于有太多留白地带和想象空间,可以给人们更多的回味。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何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及义”“言不尽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字词读音意蕴( ) 附( )丽 笼( )统狡黠( ) 蛾( )眉 寂寥( )心旷神怡 ( ) 栩栩( )如生 谚语( )目不忍睹( ) 信手拈来( )yùnfùlǒngxiáéliáoyàndǔniānyíxǔ词语解释意蕴:附丽:尽致:心旷神怡:栩栩如生:闲情逸致:有声有色:信手拈来:内在的意义;含义。附着,依附。详尽细致,达到极点。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好像活的一样,形容生动、逼真。闲适的情致。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整体感知1、什么是“无言之美”?“无言”的“言”,并不专指语言文字,而是包含一切艺术所用的“语言”,如绘画的线条、色彩,音乐的曲调、旋律等。“无言”也不是不用语言来表现,只留下空白让读者去猜,而是注重含蕾,避免直露,以引发读者想象的参与,体会更微妙、更深广的内容。如此一来,让读者体会到的美感也更浓厚,更深刻,更令人难忘,这就是“无言之美”。整体感知2、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有什么作用?首先,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入“无言”这一话题,从而展开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其次,以这一事例为引,故事性强,易于理解,也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整体感知3、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他们的内涵?本文的核心概念是:无言之美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整体感知4、细读课文,把全文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1部分(1-2):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引起下文的论述。第2部分(3-6):提出问题。根据言意关系及文学的特定要求,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意既不能完全达之以言,文学却要求尽善尽美,“和自然逼真”,是否做得到;二是假如言足以传情达意,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是否有必要。整体感知4、细读课文,把全文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3部分(7-12):分析问题。对前面两个问题做出回 答:对一切文学美术作品来说,语言都只能尽量表现情绪意旨,却不能完全传达;即使能够完全传达,也没有必要。再通过美术、文学、音乐、雕刻等艺术作品,阐述其中的道理。整体感知4、细读课文,把全文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4部分(13):得出结论。归纳以上实例,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此即“无言之美”的奥秘。整体感知5、第4自然段论说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内容:这段文字论说了文学作品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只有“以言达意”才会引起美感。作用:这一段为下面阐述“尽善尽美”的条件,并且表明作者的观点做了铺垫。深入探究1、作者在说明“无言之美”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者一共从四个方面入手来论述“无言之美”,运用的主要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和言及部分的图画进行对比,以图画之美来说明“无言之美”;(2)以大量诗词为例,来论证“言不尽意”给人带来的美感和深远的情感体验;以音乐的“无声胜有声”来论证“无言之美”;以雕刻中流露和含蓄的区别,来体现“含蓄不露”的“无言之美”。深入探究2、作者从音乐方面如何论证“无言之美”的?举例论证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济慈《希腊花瓶歌》深入探究3、作者是如何论证“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这一观点?对比论证说明了尽管相片在反映实物上更逼真、完整,而图画只是选择性的、理想化的表现,但图画加上了美术家的人格和情感,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通过类比,说明了“言不必尽意”带来的“无言之美”。深入探究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将相片和图画进行对比分析的?其作用是什么?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二是哪一个引起的美感更浓厚。通过对比,说明尽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实物,而图画只是选择性的、理想化的表现,但图画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这就通过类比,说明了“言不必尽意”所带来的“无言之美”。 深入探究5、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课堂小结作者以绘画、文学、音乐、雕刻等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当堂检测1、下列红体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意蕴(yùn)  缥缈(miǎo) 铢两悉称(chèng)B.譬如(pì) 涕下(tì) 东施效颦(pìn)C.暧暧(ài) 悲笳(jiā) 心旷神怡(yí)D.悲怆(chuàng) 流露(lòu) 寥寥无几(liáo)A当堂检测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迹象 散碎 混整 谚语B.丝毫 摄影 茏统 祥细C.含蓄 神象 惨酷 派遣D.宏状 寂寥 顷刻 姑且A当堂检测3、下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困境,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B.在清明、端午这样的小长假期间,远足登山成为人们首选的度假方式。人们流连于苍翠的林间,顿觉心旷神怡。C.世界上的事情瞬息万变,人们的认识要跟上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是不容易的。D.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D当堂检测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D.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衹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D课后作业1、列举一个体现“无言之美”的例子。2、阅读朱光潜的文章,赏析作者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