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2:【C51】蜂鸣器发声实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无源蜂鸣器怎么发声视频 Step2:【C51】蜂鸣器发声实验

Step2:【C51】蜂鸣器发声实验

2024-06-30 20: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S t e p 2 Step2 Step2 :【C51】蜂鸣器发声实验 蜂鸣器简介

①按驱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

有源蜂鸣器内部有振荡电路,能将恒定的直流电转化成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从而引起磁场交变,带动振动膜片振动发音。因此它工作的理想信号是直流电,一旦供电,蜂鸣器就会发出声音。

无源蜂鸣器内部不带震荡源,如果提供直流信号,因为磁路恒定,振动膜片不能振动发音,蜂鸣器不工作。因此,它工作的理想信号是方波,方波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②按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磁式蜂鸣器和压电式蜂鸣器。

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 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 1.5~5kHZ 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即想要电磁式蜂鸣器发声, 只需提供电源即可;想要压电式蜂鸣器发声, 需提供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

硬件设计

因为 51 单片机 IO 口的驱动能力较弱,而蜂鸣器驱动需要约 30mA,所以非常困难。因此我们不会直接使用 IO 口驱动蜂鸣器,而是通过三极管把电流放大后再驱动蜂鸣器,这样51单片机的 IO 口只需要提供不到 1mA 的电流就可控制蜂鸣器。 所以我们也经常说到 51 单片机芯片是用来做控制的,而不是驱动。

蜂鸣器发声实验

在我所使用的开发板中,使用的是无源蜂鸣器,需要一定频率的脉冲才会发声。蜂鸣器控制管脚直接连接到 51 单片机的P1^5口上。并有一个PNP 三极管起到电流放大作用,从而可以驱动蜂鸣器。

#include void delay(int times);//延时函数 sbit beep=P1^5;//蜂鸣器控制管脚连接到 51 单片机的P1^5口上。 void main() { while(1) { beep=1; delay(1000);//延时约为1s, //蜂鸣器发出声音的时间间隔不同,频率就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 //根据这一原理,可通过改变蜂鸣器发声和停止发声的时间间隔,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beep=0; delay(1000); } } void delay(int times) { times=times*10000; while(times--); } 扩展实验–灯光报警器(LED&蜂鸣器)

要求:在LED跑马灯的基础上附加要求:当LED3点亮时,蜂鸣器发出声音,报警;LED3熄灭时,蜂鸣器停止发声。

PS:LED跑马灯

#include #include//进行移位操作的头文件 sbit beep=P1^5;//蜂鸣器控制管脚连接到 51 单片机的P1^5口上。 void delay(int times); void main() { int i; while(1) { P2=0xFE;//P2口的8个引脚被赋值成1111,1110,代表只有P2^0口是低电平,其余都是高电平。 //即只有LED0亮,其余LED灯处于熄灭状态。 //8个引脚与0xFE的2进制分别对应! for(i=0;i U B > U E U_C>U_B>U_E UC​>UB​>UE​;对PNP: U E > U B > U C U_E>U_B>U_C UE​>UB​>UC​。

I B I_B IB​、 I C I_C IC​近似于线性关系, I B I_B IB​微小的变化就能引起 I C I_C IC​较大的变化。

(3)饱和:

饱和条件:对NPN: U B > U E U_B>U_E UB​>UE​, U B > U C U_B>U_C UB​>UC​;对PNP: U B < U E U_B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