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s:曳地旗袍的绝世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旗袍1930s 1930s:曳地旗袍的绝世之美

1930s:曳地旗袍的绝世之美

2024-04-10 16: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那是旗袍兴盛的年代,也是许多人眼里旗袍最美的年代。这种在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盛行长至脚面的长旗袍,后来旗袍款式起起落落,曳地旗袍却一直被保留,也成为了人们对旗袍的重要印象。

这一张1938年纽约街头正在为抗战募捐的照片,迎面走来的女生,几乎清一色的长旗袍造型。她们卷发皮鞋,十分时髦,旗袍图案也以暗纹或简单的小单位四方连续为主,滚边作淡化处理或仅是简单的勾边。

其实长旗袍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贴身,但是相比之前20年代的宽松倒大袖旗袍自然是往苗条上走了一步。

因为旗袍的长度和合体度有所提升,所以侧面的扣子数量也随之增加,却做得并不那么夸张。

从侧面和坐姿可以看出,开衩不高,仅在小腿的地方,里面可以露出浅色的衬裙。

——衬裙在旗袍的历史里很长时间存在,却一直被忽略,就如同我们做很多服饰史上的浏览,往往只看表象就拍拍屁股走了,其实外衣之下才是真正的研究。而内衣的演变,是足以影响外衣的形态和发展的。旗袍自然也不例外,以后我们会谈到被内衣影响到外在形态发展的旗袍。

1929和1942年民国分别颁布了两次服制条例,规定女子的礼服和常服(其中涉及旗袍款式的部分)

1929——

一、衣:式如第四图,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之中点,与裤下端齐,袖长过肘,与手脉之中点,质用丝麻棉毛织品,色蓝,钮扣六。二、鞋:质用丝棉毛织品或革,色黑。

1942——

常服女装(一)衣 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踝上二寸袖长至腕夏季得缩短至肘或腋钱寸许本色一线滚边质用毛丝棉麻织品色夏天浅蓝冬深蓝本色直条明钮三(二)鞋 革质丝质或布质半高跟或低跟色黑为原则夏季得用白色礼服女装(一)衣 修长至腕本色直条明钮八至十其他与常服同(二)鞋 革质丝质或布质半高跟或低跟色黑

从照片看,大致可吻合,这俩服制条例中的明显区别是前者曾有袄裙与旗袍并举,在后者中已经不见了,足见旗袍的流行程度。

其次是纽扣数增加了,前文已经提到过了,纽扣数的增加是因服装逐渐修身引起的(如今“凹凸有致”的旗袍已经非拉链不可了,否则侧面会挤成香肠状吧)

此外就是衣长增加了(不过1942应该已经有人穿长度过膝的短旗袍了),在常服下修长可缩短至腋前寸许(这基本是民国旗袍经历的最短袖长,具体以后讨论袖子吧,我发觉我欠债越来越多了),鞋子也改成了半高跟或低跟的鞋子

前文讨论了,曳地旗袍虽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紧身,却始终给我一种修长纤细的感觉。除了民国旗袍还未开始强调胸部,平胸会有一种瘦削感,此外一些小细节也会带给我们视觉上引导。

比如下图,贴合脖子的高立领。

这种立领一般呈现圆筒状,贴合穿着者的脖子,扣子高达3-5颗。

由于现在旗袍的领子多不贴合领部,呈现下大上小的圆台状,为了让柔软的面料保持这样的形态,所以会使用硬衬。所以如果也采用这么高的高度,会非常卡脖子,为了保持舒适度,所以尽管本朝旗袍的形态各异,相对领子却比较稳定,都是低矮,若做高了,前面也会留有很大的弧度空间,不贴合脖子。

这样的领子在长旗袍上,无疑白白浪费了脖子带来的无限延伸感。

而民国旗袍上的这种领子,由于脖子的贴合提供了支撑,数量多的扣子也保持了形态,即便是普通厚度的面料,以我的经验,3层也足以达到效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