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社交现状:在社交里生活 而不是在生活里社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旅行交流平台有哪些类型 当代青年社交现状:在社交里生活 而不是在生活里社交

当代青年社交现状:在社交里生活 而不是在生活里社交

2023-09-12 1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上图所示,不难看出,相关信息的声量走势整体波动不大,从该微博发布开始,前期声量随之缓慢上升,并于9月五日达到峰值,随后声量轻微下降,后期走势逐渐平稳。

于此同时,我们通过系统的分析得出了新闻报道的媒体类型(如图二),不难看出,新闻和微信平台是主要的报道媒介。因此,舆论声量的来源可能主要来自网友的评论发言和自媒体的原创文庄等。

(图二:“当代青年社交礼仪”相关信息报道媒体类型占比)

那么,围绕这一话题,网友展开了怎样的探讨呢?又产生了哪些网络热词,经系统分析得出如下热度词汇及关联关键字云(如图三):

(图三:“当代青年社交礼仪”相关信息关键字云)

以上的数据整体呈现了相关话题的舆情走势,不难看出,针对这一话题,青少年群体们已经开始按捺不住,纷纷表达着自己面对社交生活的方式和看法。那么,大家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媒介去社交呢?

通过复兴舆情监测系统的实施监测,青年们会选择的社交工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如图四):

(图四:当代青年选择的主要媒介占比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微信、QQ和为微博凭借其长久以来的用户积累和方便快捷的特点,满足了绝大多青年对社交生活的要求,而传统媒介,如电话和短信等,已经渐渐被大家所遗忘,整体占比较低。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人青年表示自己对社交生活并不感兴趣。

那么,在社交进行的过程中,青年们主要喜欢谈论什么话题,又为什么厌倦现在的社交形式呢,对此,小编分别进行了数据调研,如图五、六所示:

(图五:当代青年社交生活的主要内容)

(图六:当代青年放弃社交生活的理由)

图六的种种表明,当下鱼目混珠的网络环境和未经筛选的话题,成为了绝大多数青年们不得不选择的“社交套餐”,面对浮躁的大环境,大家也只能选择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寻找一块社交的浮木,而这是正确的么。

而通过图五,我们不难发现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是乐于社交的青年们,所交流的话题中也不得不囿于网络热点和明星八卦中,这二者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旋律,而热点新闻善变且猎奇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也已经把青年们的社交网络禁锢在一个黑洞般不可逃脱的循环里。越无趣,就越需要更多的交流去抵御无趣,循环往复,这个怪圈又把大多数的青年逼仄在越来越狭小的社交空间之内,这道关于社交生活的“无解题”,青年们解得开么?

二、新闻评价

新闻摘要

1、@知乎专栏:那些你在微信上表现出来的社交方式,都很脆弱,经不起时间考验,也不利于自己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发展。 与其做一个微信上会聊天的人,不如在生活中多交几个有趣的朋友,多和朋友们参加集体活动,让圈子变大变丰富。当你想念朋友时,比起在微信上发一个表情问候,打个电话约对方第二天出来见面,更能表达情意。因为,那些值得让你深交的关系,会因为你只是在微信上交流而变得陌生。

2、@百家号:归根结底,你在社交网络上辛苦营造的形象不过是一抹虚无,适当的运营会让大家的相处更加顺畅,但沉浸于此会让你迷失自己,不如将真实的自我建立在没有柔光、滤镜的真实生活上,虽然粗粝、琐碎,还有令人沮丧的坎坷,但是却能沉淀出一个真实、扎实的真我。

3、@北京晨报:调查显示,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具备追求兴趣的环境,同时兴趣会借助互联网成为青年人社交的基础,可以带来新的朋友和情感。背靠腾讯QQ的社交资源及年轻的品牌属性,QQ兴趣部落表示,将在未来逐步实现“星粉互动”的全方位升级,建立蕴含丰富内容的星粉生态圈。本书基于兴趣部落中超过80%的青年用户的社交行为得出,作为一个聚合2亿年轻人和年轻偶像艺人的平台,兴趣部落的“星粉互动”排在国内前列。2018年还将推出新的“打榜”功能,这意味着,2018年的兴趣社交报告又将会被继续改写。

三、在社交里生活 or 在生活里社交?

无论你是否喜欢,但只要活在这个世上就必须与他人交流,社交在所难免。

实际上社交也可以划分为两种,现实中的社交和网络社交,如果这是一道选择题的话我相信80%以上的青少年更愿意在网络上与人社交。即使在现实中相识,互相加了微信、QQ之后才是真正交流的开始。

但是在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青少年们对社交表达出的反感和厌恶的情绪在日益高涨。原因在文中的图5、图6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青少年们开始意识到对社交环境的混乱、社交的无用、甚至是因为陷入网络而在现实中与人交流甚少而产生了社交恐惧,开始反感、抵触,甚至是放弃社交。

这个问题目前看来仿佛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不喜欢跟人打电话、面对面交流也不会影响正常社交。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只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人在网络上依旧可以混迹的风生水起,网友成群。但是长此以往下去,这种社交反感是否也会延伸到网络上?在网络上的沟通无非就是明星八卦、微博热搜话题的互相讨论、搞笑段子和图片的传播...试想一下,你在网络上跟朋友聊天时截图过去一个搞笑段子,对方“哈哈哈”过之后还有什么?这些碎片化、范围狭窄的交流能维系一个怎样的关系?人们在这些话题中绕来绕去时不会感到厌烦吗?当有一天,青少年们在网络上都不想跟陌生人交流,在现实生活中能用一句话解决的事也不会想跟对方多说第二句话,当青少年开始拒绝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当代青年的社交”,看上去是一个不那么重要,甚至可以做表情包调侃的话题,但是这个话题背后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社会行为都有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诚然,已经形成的社交习惯不会那么轻易改变,但引起人们的注意就是前进的第一步。希望总有一日,青少年们可以在生活里社交,而非在社交里生活。

文/王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