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春:关于时方、经方、自拟方 – 经方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方化是什么意思 陈瑞春:关于时方、经方、自拟方 – 经方派

陈瑞春:关于时方、经方、自拟方 – 经方派

2024-07-15 11: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瑞春:关于时方、经方、自拟方 文章来自:经方派 https://www.jingfangpai.cn/p/10052186/ 1265 阅读

时下,中医队伍里有的习惯用经方,有的喜欢用时方,还有的多采用自拟方。如果从疗效而论,只要能治好病,什么方都行。可是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处方,还应当寻根究底,说个清楚明白。

所谓“经方”

有人说是经验之方,只要用得有效,各人都有自己的经验方。此说不能苟同。笔者以为,经方就是经典之方,具体地说,就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因为大家都公认,《伤寒论》《金匮要略》是四大经典的两大组成部分。经方是方剂的鼻祖。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方就是经典著作之方。所以,历代医家都以经方为准绳,后世不少方是从经方中延伸演变而成的,有它的规范性。

当然,经方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验积累,其组织严密,配伍精当,并非是简单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是若干代人,历经数千年积攒下来的文化瑰宝,故不能与一般的经验方相提并论。

时方怎么界定?

时方是继经方之后出现的方剂,也是集历代医家的经验而创立的方,可称之为时方。或者说中医的方剂就是两大主流派别,一是经方,一是时方。经方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除经方之外的方都是时方。

经方是方剂的鼻祖,时方是依据经方的法度化裁出来的,也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不是随意拼凑的方,组织都很严密,遣药都很精练。有人说张仲景的方严而不死,李东垣的方多而不杂。这正好说明经方与时方各自的特点。仲景方药味少,药量大,严密之中有变化;东垣的药味多,用量小,繁杂之中寓于严谨。所以说,经方是时方的基础,时方是经方的发展。两者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产物,

这就是中医药发展的轨迹,学术发展的必然。

至于“自拟方”

顾名思义,自拟方就是医生自己将几味药搭配而成的方。现在这种自拟方见诸临床病历和报刊杂志,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大有取代经方、时方之势。这是喜还是忧呢?

笔者认为,从目前的形势看,忧多于喜,对于发展中医,弘扬学术是极端不利的。眼下自拟方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医的自拟方,名曰以某法指导组方,例如活血化瘀,把几味临床活血化瘀药凑在一堆,也不问药物的属性,也不问药物主治功用,就是以活血化瘀的框架选几味药构成一个方,这种组方疗效是不理想的,尤其是对学生影响不好,弄得初学者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学习老师的招式,到头来不知道掌握哪些门道。另一种自拟方是按照西医的病名组方,比如说脑梗死,用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川芎等去“扩张血管”,这能行么?还有治肝硬化,用溶纤方药去溶解硬化了的肝细胞,这又能行么?还有名目繁多的自拟方,不一而足。试想,这些不按中医辨证规律用药,尽管经过“临床验证”,甚至是大样本的验证,其临床疗效都是不确切的。所以,自拟方说到底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不赞成自拟方?自拟方者认为他是以法而立方。其实,自拟方绝对是不符合辨证规律的,理、法、方、药不能相互印证,即使有疗效,也难以在“纸上”说清楚。像这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也是无法继承和发展,就没有学术地位和临床价值。如果说经过正规院校科班出身的医生,放弃经方不用,时方也不认同,每天都在自拟方,最后非变成无法无方的问症发药的郎中不可。

本文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

本文地址:https://www.jingfangpai.cn/p/10052186/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