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融合创新密码 以第30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奖为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现场报道案例分析 激活融合创新密码 以第30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奖为例

激活融合创新密码 以第30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奖为例

2024-07-15 2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第30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作品为例

作者:谢吕容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2019年,融合创新报道又上一台阶。2020年,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走向深度融合的大道上,本文将以第30届中国新闻奖为例,回顾2019年融合创新报道作品,总结新实践、新方法。

对媒体而言,2020年是大战大考的一年,不停地奔赴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走进小康、全国两会、“十三五”收官之年第一线。防疫战报道的黑科技,“火神山”“雷神山”慢直播“云监工”,两会“云报道”和vlog,直播卖货等深度融合作品不断涌现。回顾2019年,“四全媒体”、5G元年、人工智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媒介事件成为新闻媒体的检验融合创新成果的演练场,各路媒体各展其长,尽锐出击,各种新闻体裁、报道手法、传播手段,在报道中彰显新闻“四力”,激活了2019年融合创新报道的密码。

在走向深度融合的大道上,本文将以第30届中国新闻奖为例,回顾2019年融合创新报道作品,总结新实践、新方法。

“这是一个突破边界、重组要素的时代。从内容角度而言, 媒体融合作品反映出对传统叙事、表达、呈现、传播的突破,,这一方面基于技术提供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在于我们根据用户的体验和观感而对技术的深度挖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曾祥敏在评析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时说道,一切的创意表达都是为信息的呈现和体验的友好性服务,这句话依旧适合解释本次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作品。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自1991年开始评选,每年评选一次。设奖数额不超过350个。其中,一等奖不超过63个(包括10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106个左右;三等奖181个左右。

“媒介融合”奖项自2018年起设立,在每次评选中都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今年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设立的媒体融合奖项,共包括短视频现场新闻、短视频专题报道、移动直播、创意互动和融合创新5个评选项目。

1.短视频现场新闻:在移动端首发的视频新闻。  

2.短视频专题报道:在移动端首发的视频专题报道(含微纪录片)。  

3.移动直播:与新闻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同步采集现场信号并发布,集现场报道、背景介绍与事态分析等于一体的新闻作品。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的间断性直播选取其中1个完整直播段参评。跨年直播的作品,首次播出时间在上一年度,作品主体部分在上一年度完成的,计入上一年度。  

4.创意互动:以用户交互为主要特征,发布方与用户方形成完整新闻传播链条的新媒体作品。  

5.融合创新:在媒体融合报道方面具有示范性,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的重大创新新闻作品。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共有48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1件、一等奖8件、二等奖15件、三等奖24件。本文主要分析媒体融合奖项中的“融合创新”项目的14件作品。

特别奖

《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

一等奖

《“数说70年”数据新闻可视化系列短视频》

《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 初心未变》

二等奖

《大国工匠朱恒银:向地球深部进军》

《好在有你》

《大阅兵后再看这组外媒数据,忍不住又红了眼眶!》

《主播说联播》

三等奖

《请记住这个年轻人,他叫“云贵川”》

《“万里边疆教育行” 大型融媒体报道》

《手绘H5·绿沙|“人民楷模”王有德》

《视频|火遍中国的这张A4纸,背后有更多的感动》

《毒气,余生》

《致敬,北极!》第三集:穿越迷雾 中国科技探秘北极

《我的前辈们》

这14件融合创新类作品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分析。例如,记者编辑圈整合的《这五类48件媒体融合作品,为何获得中国新闻奖?》,传媒茶话会发布的《中国新闻奖评委点评!它为何能获媒体融合奖项特别奖?》等等。

在媒体融合板块,融合创新主要要求是“在媒体融合报道方面具有示范性,产生强烈社会反响的重大创新新闻作品”,将这句话拆分,抓住四个关键词:在媒体融合报道方面、具有示范性、产生强烈社会反响、重大创新,那什么样的新闻作品具备这样的条件,它们和其他的融媒产品又有什么不同?笔者根据中国奖评结合自身看法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新形势下党的新闻报道的重要指引,今年新闻奖选题的重大性呈现了注重导向和社会效益的特征,具有重要的守正精神。同时,在传播形式、内容呈现方面又呈现出其创新精神。第30届中国新闻奖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因而本次新闻奖特别奖融合创新作品中,特别奖作品《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一等奖作品《“数说70年”数据新闻可视化系列短视频》、《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 初心未变》均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既回溯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又展望继往开来,永不止步的复兴事业。

2.

文图音视漫等元素成融合家常菜

媒体融合报道,早不是简单的相加。2019年是5G元年,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被应用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各个方面,促进了媒体呈现方式不断变革。

从新闻奖作品中可以看出,文、图、音、视、漫恰到好处,移动优先、报(台)、网、端、微联动;直播渐成“标配”,微视频、微纪录片成为齐上阵;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娴熟;H5等融媒产品形式多元,在叙事和呈现方式上创意迸发;慢直播同样收割了万千受众,Vlog+新闻成为短视频流量风口的新型传播形式。

融合创新手绘H5《向地球深部进军》,首次采用网络新闻连环画形式,结合快闪+手绘长卷+动画+一镜到底等表达方式,嵌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用口述、独白、科普等表述形式讲述主人公不同阶段的工作难点。

3.

全知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即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美国当代叙事学家华莱士 · 马丁认为:“新闻不仅是叙事,还是世界上最普遍,人们接触得最多的一种叙事方式。”

融合报道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样态,它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单一线性叙事,更倾向于非线性叙事模式的运用,更青睐叙述者聚焦的全知视角,原因是融合报道侧重于通过更加丰富的元素客观、全面地呈现新闻事实,没有视点限制的全知视角正好契合融合报道的要求。

4.

微观小切口

特别奖《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作品选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曲家的女儿,一边弹奏钢琴,一边讲述故事,以真实存在的人物带出历史记忆。

而微视频当中,通过平面的五线谱符号、动态的数字符号以及流动的声音旋律,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串起3D投射图片、历史影像和人物口述,从而把视听各种媒介表达融为一体。此外,“云贵川”年轻人、火遍中国的A4纸、毒气等也是以微小切口讲宏大主题的代表。

《请记住这个年轻人,他叫“云贵川”》作品摒弃使用宏观叙事展现历史事件的传统表达手段,从“云贵川”故事小切口进入,充分运用了手绘、实拍、动画、访谈等多种手段进行包装,以“长征中的年轻人”为主题,娓娓讲述中国共产党信仰的力量,作品打破了消息、通讯、评论、摄影的单一创作手段,充分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主题表达,成为传统媒体融合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5.

可互动性和社交性

在新媒体时代,互动性的传播特征使得新闻报道呈现出较强的交互性,它更能吸引用户参与报道,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为用户带来沉浸感。

“可互动性”成为一个主要创新点。大部分作品不再局限于文字、音频、视频的融合,而是把关注点放在深度互动上。比如《致敬!闪亮的名字》,都聚焦于实现用户的高度参与感上。作品中有很多可交互点,交互内容需要读者亲自操作才能体验和观看,否则就获取不到。这使得信息获取成为了某种形式的双方的“互动”,新闻不再仅仅是单向传输的事物。

《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 初心未变》呈现上采用“单双机”互动方式,网友观看时可选择单人模式,也可邀请其他人双机同步体验,兼具社交属性。单机模式中,不同时代的两位主人公同时出现在同一移动终端的左右两屏画面;双机模式中,两位主人公则可以在两个终端屏幕中互相穿越,分屏互动,交互性强。此外,互动也体现在使用新闻产品时的留言、评论及二次传播。

6.

沉浸体验感

沉浸体验感成为了融合新闻创作的关键点。部分作品的音频、画面完美的贴合于场景的转变,实现沉浸式的体验。比如《大国工匠朱恒银》、《手绘H5·绿沙|“人民楷模”王有德》三个作品,将新闻变成一种剧院,读者成为了观众,整个作品完全转化成为了一场“舞台剧“。读者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或是历史剧一般的时代洪流转变、或是主人公治沙生活的艰苦。让读者从文字走向画面,在新闻中体验更加真实的情感。

参考文献:陈金丽. 媒体融合类报道如何守正创新 ——基于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部分作品的分析[J]. 传媒, 2019, (20):64-66.

·中国记协  记者编辑圈

指导老师:知名媒体人、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陈安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