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式新闻作品评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作品评析从哪几个方面 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式新闻作品评析

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式新闻作品评析

2023-03-31 18: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案例介绍

本篇评析选在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体奖项中选取了的三项具有代表性的获奖作品作为分析案例,试图从几个主要角度对这三项作品进行评价与比较,来试图发掘一些优秀的交互式融媒体网络新闻作品具有的共性。

这三篇作品分别是《铁血铸军魂》、《穿上军装》以及《央广主播的朋友圈》系列报道。

(一)移动端交互式网络新闻:“H5”

“H5”近年来作为一个互联网传播中的热点新词,被人们频繁提及,关于“H5”究竟是什么,却一直没有定论,也几乎没有讨论“H5”的学术文章。较为流传广泛的说法是“Html5”的缩写,然而Html5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显然与人们广为认知的“H5”作品概念不可等同。不如说“H5”更接近于一种基于“Html5”语言技术的特定的移动网页。在优秀的传播案例中,表现出媒体融合、交互性强等特点。

所选案例在中国新闻奖中均属于媒介融合奖项大类别,并被冠以“H5”的称呼。

(二)案例作品简要信息

案例一:《铁血铸军魂》是央视新闻移动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推出的创意H5系列产品,包含《铸魂》、《砺剑》和《红色记忆》三大板块与阅兵系列直播《沙场点兵》产品集。用户可通过自主切换,实现交互浏览。

《铸魂》采用横向滑动的长轴画卷设计记录人民军队历史历程;《砺剑》以“一镜到底”的形式,通过纵深立体画面讲述人民军队装备演进历史;《红色记忆》采用电影放映机将视频与答题结合的形式。[] 获融媒互动二等奖项。

案例二:《穿上军装》是人民日报客户端为纪念建军90周年,借助人脸识别、融合成像等技术,制作的依据用户主动上传图片并予以反馈形式的互动H5。[1] 获融媒互动一等奖项。

案例三:《央广主播的朋友圈》系列报道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在两会报道期间推出的共四期的模拟央广主播微信朋友圈的H5创意作品。获融媒创新一等奖项。[2]

本次分析基于对三项作品各自特点的综合考虑,认为内容形式都较为丰富的的作品《铁血铸军魂》在多媒介融合上的特点较具代表性,而另外两项作品则在特定方面有更突出优秀的创新表现。

所以案例分析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基于作品《铁血铸军魂》为主要例子,进行作品分析评价,同时在特定的创新点上,将其与另外两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三项作品图片对比

二、评价标准

对于本次基于移动终端交互式融媒体网络新闻作品采取的评价标准,本文通过阅读已有文献,发现了一些学者构建的一套评价体系[3]。

中国网络新闻评价体系

在基于上述评价标准同时,结合现今“H5”表现出的网络传播新特点和案例的具体特性,笔者选取了以下四个角度作为本篇评析的主要标准:第一,作品的题材选择与传播策略第二,作品内容与融媒介的内容组织策略;第三,作品的视听设计与使用体验;第四,作品的交互性体验与创新性

三、案例分析

(一)作品的题材选择与传播策略

案例《铁血铸军魂》是在2017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推出融媒体式新闻作品,深切符合当时的社会热点关注事件,在国家各大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此次阅兵的大舆论大关注背景下,配合此次阅兵推出在移动互联网融媒体平台的系列报道,具有相当的新闻价值。

案例《穿上军装》同样是在此次建军90周年推出的纪念性作品,《央广主播的朋友圈》系列报道也是在当年两会期间推出的。这三个案例都表现出对社会热点的高度关注,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与关注度。

而作为同在2017年出现的三项作品,在具体的传播策略上,笔者认为是存在高下之分的。首发在央视移动新闻网的案例《铁血铸军魂》缺乏快速有效的分享手段,其二次传播中的效果明显逊于可以依靠朋友圈直接转发的案例《央广主播的朋友圈》,而案例《穿上军装》在这一点表现的却最为优秀,在受众参与了互动后得到反馈的同时,案例会诱导其进行各个社交平台的分享,而自动生成的分享图中则包含作品的二维码图形,在分享过程中获得快速传播。

(二)作品内容与融媒介的内容组织策略

在同样关注于时事热点的同时,这三项新闻作品对所展现的内容选择各有不同,这同时又影响着它们对于各种媒介融合组织的策略。

案例《铁血铸军魂》是其中全方面多角度内容呈现的典例。案例共有四个大板块,其内容分别包括:阅兵直播系列报道、历史回顾、装备演进和观影答题,并且每一个板块都有其独特的呈现形式。

直播板块“沙场点兵”中,案例采用了相对传统的专题报道模式,表现为“主屏+系列报道+评论”的模式,在突出阅兵式直播的内容同时,配合专题报道与网民观看的评论塑造临场感,使人感受大事件的进行。

历史回顾板块“铸魂”中,案例采用了长幅滑动式配乐解说的动态卷轴画来呈现人民军队的历史。板块利用网页技术综合运用文字、动态图片、声音等媒介,将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在富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多媒介呈现中传递给受众,让人直观地感受历史,同时还设计了配合用户的点击动作的物件以信件的形式提供可以被“发掘”的更多信息。

砺剑与铸魂板块

军备演进板块“砺剑”中,案例采用的是纵向深入的镜头变化和转场,将解放军与武器的图片形象进行三维视差的处理,配合文字解说与可选择的视频介绍选项,配合受众手指滑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由远到近的画面便呈现出来,富有震撼性与直观性的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强军历程”,富有趣味性与吸引力。

而板块“红色记忆”则是以播放经典红色电影片段和测试题问题的形式传达需要表现的内容。

可见案例《铁血铸军魂》在多媒介融合利用的丰富度和理解深度上都表现的极为优秀,文字、音乐、图片、视频乃至直播与3D处理,完成了一次全方位地电影式博览式体验的报道,是媒介融合的典型代表。

而另外两项作品在内容与组织上则显得相对简单。

案例《穿上军装》的内容就包含老军装照相册展示和引导用户上传自己照片生成军装照两部分,但是值得注意的用户自己参与了提供自己所观看的内容,即上传了自己的照片来获取“军装照”。

案例《央广主播的朋友圈》则更为简单,全程则是模拟朋友圈内容向下配合解说的浏览式阅读。

同样是有关热点话题的报道,这三项案例却表现出了不同的内容,《铁血铸军魂》展现出了传统的全方位专题报道的风格,二后两者则分别从照片和主播朋友圈作为小切口来呈现话题。笔者认为,就移动终端用户的碎片化阅读趋势来看,《铁血铸军魂》虽然表现内容颇为丰富形象,但是板块过多略显臃肿,会影响人们的持续阅读兴趣。

(三)作品的视听设计与用户体验

在融媒体新闻作品中,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各种媒介的总体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作为一种相对高度沉浸式的作品形式,在传统的要求视觉界面设计美观、简洁、风格一致的同时,也要求时间轴上的音画协调、气氛协调、动态配合等一致性整体性的设计。同时考虑使用实际上的操作问题,对移动端设备的屏幕适配性、应用平台兼容性、操作的响应与灵活性同样相当重要。

案例《铁血铸军魂》的后三个板块在融媒体的一致性配合上表现的是极为优秀的,解说或配乐都切合相应的画面气氛,图片与文字解说、视频解说配合的同时,还具有层次性的动态变化体验。稍有缺憾的是由于板块主题跨度大,多个板块之间的风格并不是非常协调,同时作为第一沙场点兵直接接入报道专题相较与其他板块的美术风格显得极其突兀,并且会直接在体验上影响用户的后续观看欲望。

案例《穿上军装》则显得简单的多,较少的内容使它即使在引入计算机图形合成技术同时也保持着统一的美术风格,由于内容与操作量较少,其使用流程度优化也较好,并提供了有效快速的分享渠道,用户体验较好。

案例《央广主播的朋友圈》在此方面略有缺憾,虽然考虑到制作时间紧张、团队小的原因,但确实客观地影响了用户观看中的视觉体验,主持人形象显得极为突兀,动态呈现也不太流畅。可能是因为其针对微信平台的设计,作品在手机浏览器上视频播放会出现与屏幕不配合的严重问题,但对主要的微信端体验影响不大。

(四)作品的交互设计与创新性

案例《铁血铸军魂》中每个版块都提供了一些予以用户自主性的交互式选择,比如评论、为战士点击“解冻”、选择性阅读、远近景拖动和问答问题等等,但是总体上过于简单单调,表现性不够丰富。但是对于视觉呈现方式尤其是图片视差化处理实现伪3D效果确实表现为可圈可点的创新之处。

案例《穿上军装》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用户自己上传转票经过程序处理形成个人“军装照”同时可以分享给他人,这个简单的上传-处理-分享环节中,用户可以轻易地完成参与、期待、欣赏、分享等行为,获得互动感,同时也能使用户对军人群体更有认同感,是优秀的创新点。

案例《央广主播的朋友圈》以朋友圈这种人们常见但是又亲切的极具临场感的形式,展现央广主播这种略显神秘感的又能够勾起人们好奇心与窥私欲的话题相关者。然而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全程以一段视频模式播放,用户只能被动的观看主持人引导下的画面滑动,基本没有临场感认同以外的互动体验。

《铁血铸军魂》中部分交互设计

四、案例启发

网络新闻本身因其媒介特性往往带有多媒体融合的特点,同时移动终端用户由于设备的轻便携带表现出明显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因而优秀的移动端的网络新闻作品在创作设计时必然要切中其独特的媒介与受众特点。

从前文分析中我们可以获知,这些移动端交互式网络新闻优秀的获奖作品在不仅在传统的新闻选择与内容选择方面直击社会热点,在针对特定的移动端网络平台时也多有闪光之处,例如《铁血铸军魂》中视听媒介的高度动态统合、《穿上军装》中结合数字图像合成技术的参与式设计、《朋友圈》中塑造临场感的模拟情景设计。

由此可见,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媒介的多样性、融合性,以及作品的交互性与体验效果的创新点都是影响移动网络融媒体新闻作品效果的重要因素。

当下,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如破竹,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把握其平台特殊的受众习惯,是提高移动互联网网络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这些要素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参考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介绍网页

[2]参考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介绍网

[3]武汉大学网络新闻评价课题组,肖珺,刘丽群,王朝阳,洪杰文,何明贵.我国网络新闻类型及评价体系建构——“第七届湖北网络新闻奖”的启示[J].新闻前哨,2006(08):85-8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