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聚焦

聚焦

2023-12-24 0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中小学写作类型的新变化

“新课标”在学段要求和学习任务群写作方面呈现出了中小学写作类型的新变化。

(一)学段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2011 年版课标”)在学段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四个学段的学习,掌握“三大文类”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技法,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撰写日常应用文即实用文的能力。除了对具体的写作文体类型有规定以外,“新课标”还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将新旧课标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新课标”保留并延续了“2011 年版课标”对写作文体类型以及缩写、扩写、改写的要求,两者在这方面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二)学习任务群写作

“新课标”首次实现了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并呈现语文课程内容,中小学写作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在任务群中体现出了新的变化。我们可将学习任务群写作大致划分为“学习性写作”“实用性写作”“思辨性写作”以及“创意性写作”四种不同类型。

“学习性写作”即“认知性写作”或“学术性写作”,是指以知识的学习探索和技能训练为目的,为了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写作。这一类型的写作涵盖众多常见的写作形态,例如:圈点勾画、做笔记、写摘要、写读书笔记、写研究报告、制作 PPT、完成阐述题与论述题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撰写学术小论文、学位论文、综述和评述等具有一定学术性的写作也是学习性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为例,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并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习内容中,该任务群要求学生在不同学段学会用书面的方式分享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历、启示和阅读方法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借助多种媒介(如制作 PPT 等)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在教学提示中,该任务群注意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写作及展示交流的平台;在考查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时,以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方法等为依据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也涵盖学习性写作的相关要求。例如在学习内容中要求学生“进行调查研讨,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 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

“实用性写作”是指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写作。比如写通知、新闻、报告、计划以及说明书、建议书、倡议书等等。以“新课标”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为例,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对象,清楚得体表达,传递有效信息,满足现实生活中实际的交流与沟通需要。在学习内容中,该任务群要求学生“在不同学段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学会写日记、观察手记等等”。在教学提示中,该任务群注重紧扣“实用性”并结合真实情境进行写作教学,以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写作的实际表现作为评价依据,注意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

“思辨性写作”是一种涉及诸多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秩序,需要运用概念、判断、实证、推理、批判、分析、评价等能力,思维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写作类型。它既类似于以往的议论文写作但又与其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国外这种写作又叫作“思辨性写作”“分析性写作”“基于证据的写作”等。以“新课标”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为例,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三者间的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负责任、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学习内容中,该任务群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运用画思维导图、列提纲等方式表述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过程,体会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围绕问题的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写作”。在教学提示中,该任务群强调“鼓励学生自由、充分表达;立足证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中生成的文字、图表等学习成果”。

“创意性写作”是指运用语言文字或其他技术手段进行的创造性写作,它具有“创意优先、注重实践操作、综合融通”等基本特点。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重视创意性写作有助于改变陈旧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以“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为例,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学习内容中,该任务群要求学生“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在教学提示中,该任务群鼓励学生“在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将“新课标”的六个学习任务群按照其主要涉及的写作类型进行分类,可得到如下表格: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在“新课标”中四种类型的写作基本呈现倒三角分布(见下图),即:“学习性写作”的要求最多,“实用性写作”次之,“思辨性写作”和“创意性写作”再次之。这样的分布形态符合我国语文课标的理念及内容设计,也与国际上多数国家类似,具有“与国际接轨”的属性。

同时,“新课标”对写作类型的划分也基本宣告了以往只注重“三大文体”写作的破产,中小学写作教学需要新的写作类型。 “应试性写作”不再符合学生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性写作”“实用性写作”“思辨性写作”以及“创意性写作”。 当然,在图 1 中,“实用性写作”和“思辨性写作”甚至广义上的“创意性写作”或有某种交叉。 比如说。 笔记、摘要、学术性小论文既可能被看作“学习性写作”,也可能被人看作“实用性写作”,而“学习性写作”“实用性写作”中也可能会含有“思辨性写作”写作的成分,而在最近的“创意性写作”中也把文化创意广告、文案等形态的写作包含其中,可是这些原本属于“实用性写作”的。 鉴于这些情况,上图用虚线标示其类型划分的非严格性。

三、新型中小学写作教学怎么教

(一)基于具体的情境任务,真实地教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落实到写作层面就是要求中小学写作教学要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下”或“真实且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下”进行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真实问题的写作,指向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新课标”对情境的强调启发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基于具体的情境任务,展开真情实感的教学。要达到这一效果需要中小学教师做到以下三点:1. 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到具体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将写作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处于真实的情境中时,他们可以调动自身的各种感官,去视、听、闻、触,亲身获得最为具体丰富、生动形象的信息和知识;2. 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情感效能。学生作为富有真情实感的独立个体,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充满情感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进行写作学习,从而形成饱含情感、质量较高的写作成果;3. 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做到以境促情。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因境生情,调动其进行写作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二)区分不同的写作类型,规范地教

“新课标”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和呈现,其中任务群写作可以大致划分为“学习性写作”“实用性写作”“思辨性写作”以及“创意性写作”四种不同类型。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能够区分不同的写作类型,开展更加规范的写作教学。

中小学教师能够区分不同的写作类型并开展规范教学的前提是准确掌握四种写作类型的定义及特点(这部分内容已在前文中具体阐述)。根据四种写作类型的不同定义,教师要迅速且准确地完成对具体写作任务的类型划分,如做笔记、做摘要、写读书笔记、写研究报告等就属于“学习性写作”;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日记等日常应用文就属于“实用性写作”;写诗歌、小小说等就属于“创意性写作”。在完成写作类型划分之后,教师需要按照这一类型写作所固有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展开具有规范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不同写作类型的系统性认知并掌握每一种类型下具体的写作格式和规范。以“实用性写作”为例,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判断什么样的写作属于“实用性写作”,进行“实用性写作”是用来达成何种目标和需要的;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书信、日记等具体的日常应用文分别具有怎样的写作格式要求。

(三)充分使用教材资源,灵活地教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部分都体现出了要让学生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包括学习情境、学习主题和学习活动等,在具体实践中进行写作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使用教材资源,从而更加灵活地展开写作教学活动。

“随课微写”作为依托教材资源且极具灵活性的一种写作教学模式与“新课标”背景下对新型写作教学所提出的要求高度契合。“随课微写”是随着教材或课堂进行微型写作训练的简称,即在教材或课堂学习过程中选取有价值的练写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特别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性,而着重于一种非完整性、片断性的练笔。它不同于以往中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的“随堂练笔”或“微写作”,而更加具有聚点成面、积微成著、随文性、随堂性等显著特点,是能够真正实现“读写紧密结合”的教学形式。值得注意的是,“随课微写”与普通的小练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就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这一写作教学方式时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1. 立足教材资源,不脱离课堂进行教学;

2. 选取能够为单元大作文做铺垫的单项写作技能点进行训练;

3. 引导学生把阅读课文所获得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实际运用在写作练习中;

4.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展开;

5. 不拘泥于某一种类型的写作训练,展现其灵活性。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来源 | 《语文教学通讯》C刊

编辑 | 鹃子

校对 | 小清

责编 | 古月

副主编 | 温鹃 常璐

主编 | 李爱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