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1985年就被发现,沉海一百多年,为何一直不打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西兰大陆为何沉入海底了 泰坦尼克号1985年就被发现,沉海一百多年,为何一直不打捞?

泰坦尼克号1985年就被发现,沉海一百多年,为何一直不打捞?

2023-08-14 07: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引言: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的冰山撞击事故中沉没,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沉船之一。当时,1500多人丧生,令世界震惊。然而,直到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才被发现,由于沉船处于海底深处,使得打捞工作变得非常困难。

对于为何不打捞泰坦尼克号,考古学者们提出了一些观点。首先,泰坦尼克号作为一座历史遗迹,具有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打捞沉船可能对其完整性和保存状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沉船所处的海底环境对其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能够延缓其腐蚀和破坏的过程。如果将其打捞上来,可能会导致其迅速崩解,失去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其次,打捞泰坦尼克号需要庞大的物力和人力资源。考虑到沉船的深度和位置,进行打捞工作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耗费巨大的财力和时间。这对于许多国家和机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难以承担。

无法打捞

泰坦尼克号的残骸被发现后,吸引了众多海上打捞公司的目光。这些资本家视泰坦尼克号为可以谋取暴利的对象,频繁骚扰了这艘沉船。残骸被放到黑市上拍卖,而仅仅一个舷窗就能拍出高达两万英镑的天价。甚至一些探险公司将沉船包装成“旅游景点”,开设潜水艇进行“水下观光”,从中赚取巨额利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出台,才使得这种骚扰得以缓解。

然而,正是由于长期不间断的骚扰和商业化开发,“探险”泰坦尼克号的热潮逐渐退去。人们对这艘巨轮的探索已经接近尾声,但为何不将泰坦尼克号打捞上来进行更深入的考古发掘呢?

事实上,人们在泰坦尼克号的残骸被发现之前就曾思考过将其打捞上来的方法。其中,一些奇特的想法也相继出现。有人提出,在泰坦尼克号内塞满乒乓球,利用浮力将其浮到水面,然后再进行打捞。然而,对于如此庞大的沉船来说,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可行的。

另一个奇特的想法是用金属网将沉船的外壳包裹起来,然后利用液氮将整个船体冻结成冰块,以使其浮出水面。这个方法的发明者曾自豪地声称,这将大大提高英国的科学技术声誉。然而,同样面临着沉船巨大的重量和其他挑战,这种冻结方法也无法实施。

除了技术上的困难,还有一些其他的考虑因素导致泰坦尼克号至今未能被打捞上来。首先,沉船的保存状况是一个问题。海底的环境极端恶劣,高压、寒冷和盐度等因素对沉船的物质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打捞泰坦尼克号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破坏和损失。

曾经有人提出制造巨大的爪子来抓住泰坦尼克号,然后用一个巨大的铲子将它铲起来,但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并不可行。其他方案包括注入凡士林、注入沸蜡、使用巨型电磁铁和电解海水等,但它们都无法成功。

然而,也有两种方案得到了一些认可。一种是只打捞泰坦尼克号的小块残骸,一家公司在1996年打捞了一小片残骸,吸引了近两千名游客前来观看。另一种方案是绘制3D地图,可以满足人们对泰坦尼克号全部细节的观赏愿望,同时又不会干扰到沉船的安宁。

然而,泰坦尼克号至今未能被打捞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巨大的体积和重量,以及缺乏可靠的打捞方法,还因为它即将消失。海底环境的恶劣条件导致泰坦尼克号的破坏极为严重,许多微生物将船体上的木质材料和金属当作食物,形成了许多“群落”。海洋洋流的冲击也加速了船体的分离和碎裂。

此外,泰坦尼克号中的数千件文物已经被合法或非法地打捞出水,使得整体打捞的价值相对较低。一些专家坚决反对打捞泰坦尼克号,认为应该尊重它的安息。

1985年,探险家罗伯特·强烈带领着一支队伍成功找到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然而,他却反对对泰坦尼克号进行打捞,并坚持认为打捞会进一步破坏这艘巨轮,并加速其消失。

强烈认为,泰坦尼克号应该被视为逝者的“神圣墓地”,而不是成为人们参观的“怪人秀”。他坚持认为,将泰坦尼克号打捞上来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商业利益,却无法真正尊重这艘巨轮的历史意义和逝者的尊严。

泰坦尼克号曾经是一艘辉煌壮丽的巨轮,却在1912年的那场灾难中沉没。那次灾难造成了大量的生命丧失,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痛苦和教训。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不仅是一次船难,更是对人类傲慢和技术缺陷的警示。

秘密

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之谜一直令人着迷,而由于它的残骸未被真正打捞上来,真相也未能完全揭示。这给了人们各种猜测和说法,使得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之谜更加扑朔迷离。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给出的原因是船速过快和值班人员的疏忽,导致船体未能及时发现冰山并避让,最终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然而,真正的原因是船体撞击冰山造成的“伤口”,使得船体断成三截,最终沉入海底。此外,当时船上的救生艇数量不足,导致大部分乘客无法获救。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声波探测确认了这一观点。然而,事实上,船体撞击冰山产生的“伤口”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长,实际上只有6个不太显眼的小洞。这6个洞的总面积不到4平方米,难以想象它们会导致一艘长达270米的巨轮沉没。

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与船体使用的钢板有关。不够坚固的钢板会在受到撞击后破碎,加上船头所使用的铆钉没有按照标准加入钢铁,而是采用了不含钢铁的铆钉以方便手工安装。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

无论真相如何,都与建造泰坦尼克号的白星公司密切相关。不够坚固的钢板、不符合标准的铆钉以及数量有限的救生艇,都是在建造过程中的疏忽和问题。

然而,除了以上的解释,还有一个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阴谋论被提出。两位英国研究专家在参加电视采访时提出了这一阴谋论。他们认为,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实际上并非一次意外的“事故”,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保险诈骗”。这一说法涉及到泰坦尼克号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

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之谜一直以来都让人们着迷。最近,两位研究专家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说法,他们声称在泰坦尼克号建造成功之前,已经存在一个与其规模相当的船舶——奥林匹克号。

据称,奥林匹克号在试航时遭遇了一次严重事故,与英国皇家海军的船舰相撞。这一事故给白星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几乎使其陷入破产边缘。更加令人沮丧的是,保险公司不愿意为这次事故支付赔偿金。与此同时,泰坦尼克号的建造急需资金,但却无法继续筹集。

在这种情况下,白星公司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奥林匹克号进行低成本的改造,使其成为“泰坦尼克号”。然而,白星公司并没有打算彻底修复奥林匹克号,而是决定在大西洋让它撞上冰山,以此来获得大量的保险赔偿金。

更加令人怀疑的是,白星公司派遣了一艘名为加利福尼亚号的船舶在附近蹲守。据称,加利福尼亚号上只搭载了三千余件保暖物品,却没有任何乘客。这个情况显然与常理不符,加利福尼亚号还停靠在大西洋的冰山区域,看似在等待“泰坦尼克号”的到来。然而,在救援时,加利福尼亚号找错了“泰坦尼克号”的位置,导致一千五百多人丧生。

确实,白星公司在这次事故后获得了巨额保险赔偿金。尽管其中一部分需要分给遇难者家属,但无论如何,白星公司似乎“稳赚不赔”。无法确定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否涉及到“偷梁换柱”的阴谋。然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白星公司在这次事故中的责任不可推卸。

无论是偷工减料的钢板、不符合标准的铆钉,还是数量不足的救生艇,这些都是造成泰坦尼克号悲剧的原因之一。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使得这艘本应是不沉之船最终沉入海底,夺去了大量乘客的生命。

南海一号

南海中沉眠着许多古代沉船,其中一艘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南海一号,以其绝对完整的姿态,成为中国考古工作者的宝贵发现。然而,南海一号的故事与泰坦尼克号有所不同。在1987年,一家英国海上打捞公司在广东阳江海域搜寻东印度公司的船只时,意外发现了南海一号。然而,他们贪婪地将大量珍贵的中国文物以金钱的眼光看待。幸运的是,中国救捞局及时介入并成功收回了这些文物,但这样的事情并非孤例。

南海一号的故事仅仅是南海中众多沉船的一部分。在过去,南海一直是外国打捞公司觊觎的宝库,数不尽的文物遭到掠夺。考古发掘的前提是保护文物,但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出台前,中国南海成为了盗墓者的乐园。

直到1989年,中国成立了第一支水下考古队,正式开始对南海一号的考古观测。然而,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直到1999年才得以正式发掘。在香港爱国商人陈来发先生的捐赠下,南海一号的发掘工作终于展开。经过多年的努力,南海一号的发掘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

2004年,为应对南海一号所在海域的低能见度问题,中国考古学者采用了创新的钢制沉箱方案,将南海一号整体打捞上岸。这次壮举耗资巨大,但也带来了大量珍贵文物的回归。南海一号成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见证,被誉为“海上敦煌”。

无论是泰坦尼克号还是南海一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诉说着属于过去时代的故事。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带给人们关于悲剧与人性的思考,而南海一号的发掘则展示了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两个故事都呼唤着人们对历史遗产的尊重和保护。

中国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挑战仍然存在。要实现文物保护的目标,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国际合作与文物交流,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确保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让这些珍贵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结语:

泰坦尼克号的结局成为了考古学界一个重要的决策案例,它提醒人们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对历史和人类遭遇的尊重。通过保护和研究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为未来的航海安全和历史教育做出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