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与城市发展共振 打造“双智”新高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能源产业城市芜湖 汽车产业与城市发展共振 打造“双智”新高地

汽车产业与城市发展共振 打造“双智”新高地

2024-07-14 01: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53年,我国第一座汽车厂奠基,中国汽车工业正式起步。70年风风雨雨,我国汽车工业从零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

  

  1997年3月18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汽车”)在安徽省芜湖市城北的一片荒滩上,打下了建厂的第一根桩,自此迈出了芜湖发展汽车工业的第一步。2年9个月后,第一辆奇瑞轿车“风云”下线,芜湖人圆了汽车梦。奇瑞的发展便与芜湖的城市发展实现双向奔赴。

  

  如今,芜湖市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力图抓住转型升级机遇,与汽车产业转型同频共振,并将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日前,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对话芜湖市委副书记、市长宁波,了解奇瑞汽车与芜湖城市发展的故事,探讨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杜英姿:以奇瑞汽车为汽车产业链龙头,经过20多年的积淀,芜湖打造了怎样的汽车产业集群优势?

  

  宁波:近年来,芜湖市全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首位推进发展,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生态,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效明显。2022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增长30%,占全省的40%;汽车产量111.1万辆,增长36.5%,占全省的63.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1.5万辆,增长125.8%,占全省的40%。今年1—4月,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增长19.6%,汽车产量达27.6万辆,占全省比重达55%。

  

  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已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1家,包括奇瑞集团、中集瑞江、酷哇机器人等整车企业,弗迪电池、威迪斯电机、杰诺瑞电控等“三电”企业,明基材料、沧州明珠等材料企业,长飞半导体、赛腾微电子、瑞迪微电子等汽车电子企业和好用、辛巴科技等运营推广企业,形成“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关键系统—整车—服务—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目前,安徽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落户芜湖,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95个,以电动化、智能化、生态化为核心,推动平台化、标准化开发,关键零部件和整车集成应用技术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也落户芜湖。

  

  杜英姿:芜湖市政府将以怎样的战略规划,继续实现地方经济与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互相支撑、双向赋能?

  

  宁波:依托奇瑞的龙头引领大力发展的首位产业,芜湖市已占据安徽省汽车产业版图的半壁江山。根据今年5月底“投资安徽行”大会上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安徽省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而芜湖要肩负起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乘用车、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基地的重要任务。我们将推动更多政策、资源向首位产业聚焦、倾斜,在落实省级政策基础上,结合芜湖实际,出台《芜湖市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全方位支持提升首位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对产业链、产业生态的主导力、控制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份额,提升国际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锻长产业长板、激发产业生态基础优势,全面规划布局“整车+核心零部件+汽车后市场”,全面加强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建立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制造、智能网联系统、科技创新、后市场服务、新基建、金融等“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生态”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级的产业新经济生态,力争到2027年全市汽车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挺起安徽世界级汽车产业版图的半壁江山。

  

  杜英姿:充分调动政府、产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优质汽车产业项目,是摆在政府、产业、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应该形成怎样的良性互动?

  

  宁波:什么是有为政府?我认为有为政府的作用更多体现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上,善于运用市场的逻辑、用资本的力量、用平台的思维和生态理念,通过产业赋能、创新赋能、金融赋能、政策赋能、智慧赋能、人才赋能、场景赋能以及服务赋能等八条路径,打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什么是有效市场?我认为在有效市场中,企业能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市场经济的主角,而不是配角,企业间充分竞争、优势互补、以大带小、形成合力,牵引产业链飞速跃升。

  

  为此,我们加快转变职能,不断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绝对便利、相对便宜、持续开放、普遍公平、全面安全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性。

  

  杜英姿: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为进一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芜湖市有哪些规划部署?接下来,将采取哪些重要举措推动芜湖高质量发展?

  

  宁波:近年来,芜湖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数字中国”发展新战略和“数字安徽”发展规划要求,围绕加快推进“数字芜湖”建设,先后印发了《芜湖市“十四五”数字芜湖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不断健全智慧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物联感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城市大脑生态体系,赋能城市安全高效运行。

  

  作为安徽省经济第二大市和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建设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市拥有国家战略的地位、长三角的区位和中部地区的价位三大优势,未来五年将是我们冲击全国50强、构筑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战略机遇期,我们通过在发展目标上对标全国前50强城市,发展模式上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力争到2027年实现“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的战略目标。我们正努力摆脱三线城市的自我定位,在产业层级、融通层级、公共服务层级、人才层级、创新层级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升城市层级,让新老市民在芜湖实现事业增值、财富增值、智力增值、健康增值、情感增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造持续增值型城市。

  

  在产业层级上,我们聚焦十大新兴产业25个具有优势的细分领域,通过精准招商、精准政策供给、精准要素配置,推动更多优势产业迈进国家级集群。

  

  在融通层级上,我们加快建设交通大枢纽、打通信息大动脉、构建开放大平台,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链接和中心节点。通过加快“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今年力争在建机架规模突破10万个,努力成为全国信息高速公路枢纽、真正的一级节点和中心城市。

  

  在服务层级上,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品质、高水平要求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做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品质,建设区域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和文化强市。

  

  在人才层级上,我们坚持把聚人才增人口作为推动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放大“紫云英人才计划”品牌效应,优化人才驿站功能,持续实施“3113”人才招引计划,今年力争引进大学生就业8万—10万名。

  

  在创新层级上,我们紧扣“产业+科创”,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加大对重点产业链上初创企业的支持,激发龙头企业投资创新团队的动力,转被动孵化为主动孵化,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建设主题鲜明、专业运营、服务完善的十大创新园。(图片由芜湖市委宣传部提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