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位学者编写了《新编中国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编中国历史文选何晋电子版 这八位学者编写了《新编中国史》

这八位学者编写了《新编中国史》

2024-07-02 0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09年春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秦汉史研究学者王子今做了一首小诗:

料定牛年辛苦年,汗花直教散千田。

浮华冷向前,犁路崎岖俯首甘。

倾意攻书文解债,得暇聚友醉说禅。

爆竹声中准花甲,一闪雷光一惕然。

正如诗中所说,2009年这一年是秦汉史研究学者王子今教授的准花甲之年。耳顺之年,他历史研究生涯中的第26部著作《秦汉史:帝国的成立》也在台湾出版。巧的是,这一年,王子今教授从事秦汉史研究也已经有二十六个年头。八年之后,即2017年10月,《秦汉史:帝国的成立》作为《新编中国史》(6卷本)的开篇由中信出版集团首次在大陆出版时,他的第35部著作(不含译著)已经在三年前出版。此外再加上译著7种(其中5种合译),学术论文545篇,其他学术文章263篇,王子今绝对可以称为不负“著作等身”。

正如一位喜欢王子今著作的读者所说:“在并不特别鼓励学术创作、尤其不推崇学富五车的环境里,王子今的劳作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在这样一个特例还创造了两项传奇:一是纯粹的共和国学者的特别形象,二是纯粹的新生代学者的典型个案”。

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又在共和国再度恢复高考后读大学。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 王子今就学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7级,其后两年在本校攻读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师从于林剑鸣教授,受何兹全教授、史念海教授、方诗铭教授、林甘泉教授、李学勤教授教诲。

对于秦汉史研究生涯的感受,他在《秦汉史:帝国的成立》一书的序言中说道,是“蹒跚而行”,也许还有一份敬畏与忐忑。

以秦汉为研究主题的书,王子今先后著有《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简牍史话》、《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古史性别研究丛稿》、《汉武英雄时代》、《秦汉社会史论考》、《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文景之治》、 《秦汉闻人肖像》、《秦汉文化风景》、《汉代儿童生活》、《秦汉社会意识研究》、《秦汉称谓研究》等书。他对秦汉史的全方位考索,足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他在除秦汉史研究之外的著作,如《钱神》、《门祭与门神崇拜》、《中国盗墓史》、《铁血长平》中的奇思妙想也让爱书之人向往。既能从专业的角度写严肃著述,又能以专业的研究写通俗的著述,还能在长篇历史小说写作中游刃有余,新生代历史学者之中,恐怕只有王子今了。

他还在一直写,尽管老骥伏枥,仍志在千里。正如他在《有劳无功——三十年史学作业的盘点》一文结尾所写:年近花甲,时不我待,似乎耳边常有一位老人在说“只争朝夕”,另一个老人在说“要赶紧做”,我内心所暗中自警者,是力戒浅浮,千万不要慌忙草率,再作出粗疏的文字。

张鹤泉先生著

《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三十九年前,与王子今教授同于1978年入大学校园的,还有《新编中国史》(6卷本)另外两册书,即《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与《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 开明开放》的作者,从事魏晋南北朝研究的张鹤泉教授,从事隋唐史研究的王小甫教授。时人对77级、78级总是分不清,但是77、78级的学生却无可争议地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王子今入西北大学历史系,张鹤泉入东北师范师范大学历史系,王小甫处西北与东北中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这三位都得益于高考恢复,并在多年后都成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命运不可不谓是巧合。

张鹤泉教授的治学生涯,一直在走一条“趋近”历史真实的漫漫长路。从纷乱的魏晋南北朝寻找新鲜的血液,打破“乱世”即黑暗的误区;愈接近历史,愈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前前后后360多年,一段中国历史上只有37年大一统,余下的岁月里要么朝代更迭频繁,要么多国并存。也许正是因为动乱才更吸引人;正是因为纷扰才为其后盛唐的开明开放开了一扇窗。

王小甫先生著

《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 开放开明》

隋唐史五代史研究与王小甫教授,谁成就了谁?三十多年前选专业的时候,王小甫因为印象中的那个盛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光明、最自由、最开放、最发达的时代,在其后的学习与教学生涯中便再也没有离开过那个时代。三十多年后,在唐史研究领域,王小甫已然内力深厚,偏爱唐史的读者们评价王小甫:最为可靠;曾受王小甫教诲的北大学生评价恩师:毕业多年后竟然最是怀念他发着脾气絮絮叨叨讲历史的课堂;王小甫评价在隋唐五代史研究中的自己:战战兢兢。这个四字也是2009年他写完《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 开放开明》这本书时的心情。他不是怕自己写得不够好,而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等读者的回应,正如他所说,“是耶非耶,读者明鉴”。

游彪先生著

《宋史: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

1982年 9月,《新编中国史》(6卷本)之《宋史: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的作者,17岁的游彪,入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两个月前,38岁的王天有从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其后一年,他的学弟、21岁的高寿仙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这二人便是《新编中国史》(6卷本)之《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的作者。

知道游彪,始于他的一片文章:《草根的奋斗史:宋代一个普通人的异常生活轨迹》。这篇文章从在山西境内发现并拓印的一篇宋人墓志铭说起,期间讲到主人田子茂如何因为保甲法的实施从草民升任县尉;在宋对西夏的战争中,他立下战功这一过程是如何与王安石变法第二号人物吕惠卿产生关联;其之后为官生涯中的升迁与降黜又是如何受熙丰新党和元祐旧党斗争的波及。从王安石变法到宋徽宗宣和年间这段波诡云谲的政治变幻过程,在一个小人物的人生轨迹中一一展开。通过对小人物的研究,折射出大时代的变化,游彪研究宋史的角度,足见其敏锐的学术眼光。

谁说两宋已无汉、唐雄风?对历史的误解如果不加以澄清,误解就成了事实。这也是游彪书写《宋史: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的良苦用心。

王天有先生高寿仙先生著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王天有先生

高寿仙先生

中国历史走到明朝,历经了近一千六百年的周流演变。对有明一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梳理,已经很难用简单的否定和肯定来标志,它实在是错综复杂。传统发展到极致,社会转型的新气象迎面扑来,二者相互交错,扑朔迷离,形成明朝历史的多面性格。所有的历史撰写中,首推公允,大多数也最欠缺公允。王天有、高寿仙,两位许门弟子(二者皆师从许大龄),联手著《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从碎片中拼接出一个多重性格的大明王朝,用最接近历史真实图像的观点说话,给其一个公允的评价。

李喜所先生李来容先生著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李喜所先生

王天有、高寿仙师兄弟俩在明朝的反复无常中或喜或忧。同受台湾三民书局所邀写作《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的李喜所教授,终于圆了多年来想写一本代表自己学术观点的书的宿愿。为了写出一本让学生看得下去的书,他请自己的博士生李来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看法。师生合作,长者沉稳善思,幼者敢说敢闯,无疑为这本《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增添了可读性。

这部《新编中国史》(6卷本)最先在台湾出版,是台湾三民书局诚意邀请大陆学者所作,其原意是写给台湾大学生的中国史。从有两岸合作之意,到2017年10月份中信出版集团在大陆再版此套书,面见大陆读者,已过了十余年。说是“两岸合作,历时十年,中国人写给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史”,实为应时应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