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联动融合 打造边境旅游经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疆旅游产业发展 推进产业联动融合 打造边境旅游经济

推进产业联动融合 打造边境旅游经济

2023-05-26 11: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基本情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坐落阿尔泰山西南,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边缘,隔阿拉克别克河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遥遥相望,全团总面积907.95平方公里,边境线长达86公里,素有“西北边境第一团”之称。

一八五团白沙湖旅游景区从2010年起步发展,与喀纳斯景区、可可托海景区相连,积极融入阿勒泰旅游大环线,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而且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眼睛山、白桦林、白沙湖、红叶林、鸣沙山、额尔齐斯河出境口、大萨孜山区牧场等天然景观,更有西北边境第一连、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抗洪守土纪念碑、沈桂寿升国旗旧址、喀拉苏干沟遗址等红色旅游景点。

2014年以来,按照团场“十三五”规划发展思路,确立了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和旅游强团、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发展定位,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支持下,一八五团白沙湖景区以“红色、生态、文化”三大主题,打造了白沙湖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西北边境第一连军垦文化旅游景区、额河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三个景区,建设了喀拉苏休闲旅游公园、界河风景园、额河第一湾水上乐园、渔业观光园、观光农园、沙漠游乐园六大园区。坚持“全域皆景区”发展理念,通过农旅结合、文旅结合,打造边境旅游经济带、产业集聚核心区、旅游休闲农业区和特色林果与现代畜牧区,推动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高速增长向优质发展转变,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一二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开创“全域共建、全面共享”的全域旅游模式,成为兵团旅游发展的排头兵。

2011年,一八五团被原国家住建部、原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12年白沙湖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14年12月,一八五团被原国家旅游局、原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被原国家旅游局、原环保部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入选首批“中国自驾游营地”,2016年白沙湖景区上榜“十一假日旅游红榜”,2016年入选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2017年1月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同年成功晋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旅游扶贫成效

白沙湖景区现有沙漠越野车、沙漠骆队、滑沙板、西北之北拍照、区间车等5个娱乐经营项目,60余个农家乐类餐饮经营项目,其中三星级农家乐5家,四星级农家乐2家,景区农家乐一次性可接待2010人,25个旅游商品经营项目(摊位),宾馆、旅社7家。团部共有餐馆33家,宾馆、旅社13家。

随着景区独特红色人文、自然生态、边境田园等资源要素和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围绕红色边境、绿色食品、特色种养殖等产业资源,以“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旅游+红色文化、军垦文化、边境文化”和“旅游+边境体验”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为游而种、为游而养、为游而建,推进产业联动融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构建全域、全季和全要素旅游的大旅游格局。通过美丽连队建设、人居环境改造发展振兴乡村旅游业,先后完成了3个连队旅游转型,景区旅游经济发展和游客接待量出现井喷式增长,白沙湖旅游景区从2014年接待游客15.2万余人次,增长到2018年33.9万人次、2019年2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从2013年的1862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18亿元。

为满足景区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团场对原来的宾馆进行改建,新增军垦家苑、商务、生态、四星级宾馆。团场职工积极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在家门口就实现创业增收。景区内职工开设的家庭旅社20余家,旅游餐饮发展尤其以农家乐的发展最快,从旅游业刚起步的几家农家乐发展到今年的60多家农家乐,每个农家乐的收入也从刚起步时的几千元到现在的几十万元,景区旅游从业人员也从2014年的102人,增长到2019年的984人,实现团场职工创业增收全覆盖、产业扶贫脱贫前覆盖。

旅游产业的比重从2018年的29:15:56调整到2019年的26:15:5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38203元增长到2019年的41718元,同比增长9.2%;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17927元增长到2019年的19540元,同比增长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8年的26521万元增长到2019年32594万元,同比增长22.9%,旅游产业主导地位得到明显凸显。

三、主要做法

(一)旅游产业促进职工精准脱贫

随着一八五团旅游产业逐渐形成,连队党支部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动员党员带头示范开展旅游餐饮服务,职工也看到了商机,他们纷纷开办起了商店、农家乐,摆摊设点销售土特产商品,使自己增收,为连队增效。2019年,被誉为“西北边境第一连”的一八五团一连,全年旅游收入320万元,连队职工人均旅游收入72700元,连队整体完成从农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现有连队创业单位20家,职工子女返乡创业8人,连队职工旅游从业人数达到95%。

一连职工保国洪是连队的低收入家庭,以前以农业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他抓住团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一连旅游转型的机遇,积极寻找商机,先后投资2万余元购置了一台高分辨率望远镜和一套民兵装备,在西北之北地理坐标景点供游客通过望远镜参观哈国风光和拍照,深受游客的喜爱,每天收入200至300块钱,从2013年开始经营到现在,每年除了种植土地的收入,还能额外增加2至3万块钱的旅游收入,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走上了脱贫增收,创业奔小康的道路。

苏兴旺是一八五团三连职工,也是团场从事旅游创业增收的带头人。从事旅游服务多年来,他现在拥有9辆景区区间车,一家能容纳200人就餐的特色农家乐,又开办了一家新疆本地特色美食的农家乐分店,年收入100余万元,带动团场剩余劳动力就业18人。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他主动和周边乡镇少数民族贫困牧民马英奎结亲,并将他们一家人带到自己的农家乐烹制新疆特色美食,每日都有1000余元的收入,实现了脱贫增收。2018年苏兴旺将自己新开张的农家乐分店低价承包给了马英奎,主营拌面、炒面、烤肉,大概一个月有40000元收入,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二)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白沙湖旅游景区旅游产业的不断提升,一八五团各个农牧连队在党支部的引领下逐步走上了文旅、农旅结合的转型发展道路,职工群众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了解国家振兴乡村经济、支持乡村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政策,积极谋划连队旅游产业发展。

一八五团二连是团部通往白沙湖景区人文自然景点往返的必经之路,连队耕地全部都是黑土地,位于通往景区的公路沿线,发展观光农业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近几年成功试种的油菜、藜麦、千亩向日葵都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旅游观光价值。连队按照打造边境田园风光旅游观光带的发展定位和职工群众依托团场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创业致富的迫切需求,采用能人牵头的方式,以二连职工张建国为代表的部分职工已经尝到了农旅结合转型发展的甜头,成功走上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观光农业的创业致富道路。

二连职工卫俊华有50亩土地,种植油葵、无壳南瓜籽等当地有特色、无污染的绿色农副土特产品,在鸣沙山景点租赁了摊位销售产品,今年又把自家的院落改造成农家乐开展特色餐饮服务,今年光摊位和农家乐两项的收入就近20万元,是连队农旅结合的带头人。

现在,连队“两委”依托团场AAAAA级旅游景区,积极了解职工思想动态,积极引导职工投身到三产服务业创收增收,做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从而达到提质增效、增加职工收入、稳定职工队伍的目的。

“特色”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突出特色,才能使旅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八五团白沙湖景区旅游在于自然风光、红色人文和民族风情的有机融合。白沙湖景区自然资源固然自有其美,但与相邻的哈纳斯景区的自然风光而言,未免略逊一筹;但军垦红色文化,则唯我独尊,无人可比。这就是一八五团白沙湖景区的特色所在。“边境风景线,传奇185”的统一宣传口号,道出了白沙湖旅游的特色,也道出了守边人的自信。以军垦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为特色,辅之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构成了白沙湖旅游的整体格局。以“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为戍边精神为核心,充分发挥西北边境第一连、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抗洪守土纪念碑、沈桂寿升国旗旧址特殊历史优势,突出白沙湖景区“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风格”,隆重推出“边境风景线,传奇185”的红色旅游品牌,把白沙湖景区打造成西北地红色教育基地。

四、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近年来,一八五团提升白沙湖景区自然风光游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大力挖掘红色历史文化精粹,重点发展边境军垦文化旅游,建设具有兵团特色的影视、文学、美术创作基地,加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有边境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深入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通过创“A”创“星”活动,塑造旅游品牌,扩大宣传,吸引各方游客。为了体现景区红色戍边文化,倾力打造戍边文化品牌,围绕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游览、卫生、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建设,充分体现了团场特色文化带动旅游、带动经济的发展理念。

一八五团以“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兵团屯垦戍边红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前列,在新疆旅游北环线上与喀纳斯、可可托海、白哈巴等周边旅游景区形成了资源互补。景区定位准确,就是要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兵团文化、把60多年兵团发展历程在这里展现,把红色兵团文化根植与景区的每项内容,将景区打造成为“西北的延安”一个新时代特殊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这不仅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更能为景区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