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临摹敦煌壁画是一场去掉我执和妄念的修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年心愿作文 樊锦诗:临摹敦煌壁画是一场去掉我执和妄念的修行

樊锦诗:临摹敦煌壁画是一场去掉我执和妄念的修行

2024-06-10 09: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尊佛像或菩萨,远看时慈眉善目,微笑盈盈,但当你近距离观察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其面部五官的各个部分非常夸张。要把作品画到远距离看的时候,还能异常生动传神,这绝非一日之功。临摹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琢磨每一根线条的变化和内在结构比例中所蕴含的艺术奥理。比如莫高窟的彩塑菩萨像,佛教传入之后,菩萨虽然出现女性化的倾向,但是塑匠在表现的时候不能够表现夸张的女性胸部特征。为了避免造型和线条的单一,突出变化和柔美的形体曲线,塑匠们为了菩萨立像做出了突出的富有肉感的腹部,衣裙束在肚脐之下,露出上半部分突出的腹部,这样显得特别自然和优美,也特别富有安详的意趣和真实的质感。

临摹者的艺术修养、技术水平,都可以在临本中得到呈现,不同的人临摹同一幅画绝对不会完全一样。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衣饰、璎珞、珠串还有眉眼,每一根线条看起来或许平淡无奇,但是在光线很好的时候才能发现其中微妙的动态和层次,才能体会古代画工的良苦用心。唯有如此,才能体悟古人的笔法、墨法、用色、构图之神妙。因此,临摹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再创造,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段先生是怎么研究和探索的呢?他刚到敦煌,就一头钻进洞窟,在洞窟中“面壁写生”。凭着扎实的基本功,他很快就使临摹达到与敦煌壁画相似了,可他并不满足于此。经过苦学、苦钻、苦思,他明白了之所以“缺少神情气逸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对敦煌壁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认识不足”。于是他开始注意进行一系列临摹前的研究工作。段先生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大量阅读与敦煌壁画佛教艺术及其内容有关的史书、古籍、佛经,弄懂临摹对象的思想内容;二是认真辨别分析从十六国北凉到元代共十个朝代之间既不相同,又有联系的复杂壁画风格特征;三是弄清各时代壁画制作的程序与方法。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段先生还对敦煌壁画的三个技术性极强的环节进行了分析和练习,这就是线描、晕染和传神技巧。具体来说,段先生对洞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探索和研究后,分析了不同时代、不同物象的线描、晕染和传神技巧的演变规律、时代特征,总结了古代画师绘画的程式和方法。然后他又亲自对线描、晕染和传神等运笔技术反复练习,反复试验。苦学和苦练使他熟练地掌握了敦煌壁画不同时代、不同物象的起稿线、定形线、提神线、装饰线等各种线描的技巧;掌握了不同时代的衬色、涂色和填色,以及凹凸晕染法、红晕法和一笔晕染法等各种赋色晕染的技巧;掌握了人物不同的眼神和五官肢体的动态变化表达的传神技巧,终于达到得心应手、形神兼备的地步。段先生完成的敦煌壁画临本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最接近原作神韵的高度。

20世纪60年代初,段文杰先生在临摹壁画时,为复原一幅唐代壁画,查阅了百余种有关古代服饰的文献资料,通读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摘录了两千多张卡片,为以后进行敦煌服饰研究打下了基础。段文杰先生主张,临摹一定要客观忠实地再现原作面貌;二要在精细的基础上突出原作总体神韵;三是绘画技巧不能低于原作水平,这至今仍然是敦煌壁画临摹的指导原则。

为提高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整体临摹水平,段先生把自己的全部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刚到敦煌石窟的青年画家们,然后让他们到洞窟里去实际操作。大家也完全接受并按照段先生的临摹经验进行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敦煌壁画临摹的要点。

段先生之所以要艰苦探索并建立临摹敦煌石窟壁画的标准和要求,目的是要把敦煌壁画的临摹,作为文物的临摹来要求,必须做到忠实于原作,只有这样才能重现真实的古代艺术品的原貌和神韵,才有意义和价值。段先生指出张大千等人,包括研究所成立之前曾经来敦煌石窟临摹壁画的大多数画家,在敦煌的时间还是太短暂了,太匆忙了,以至于有些临摹品只画了一个大概,经不起推敲。他认为用现代人的造型观点和审美观点随意改动古代壁画上的原貌,这样所谓的敦煌壁画临摹品,背离了敦煌壁画的本来面貌,背离了它的神韵,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敦煌壁画临摹品。

那么,什么是原作,用什么方法临摹才能忠于敦煌壁画原作的原貌呢?段先生认为敦煌壁画的原作,应是敦煌古代壁画的本来面貌。可是现在的敦煌壁画,已经历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沧桑,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留存至今的敦煌壁画,与古代壁画原作面貌相比,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复杂变化,如变色、残破、病害等。段先生通过探索实践和分析研究,总结出不带随意、不带想象成分,且完全忠于原作的三种临摹方法。

一种是客观临摹。就是按照壁画现存残破变色情况,完全如实地写生下来。这种临本可以给人以壁画现状的真实感。这种方法是现在临摹工作的基本方法。

另一种是旧色完整临摹。在壁画的组织结构、人物形象、色彩变化等种种方面,都一一依照壁画现存状况描摹,但残破模糊的地方,在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有意识地令其恢复完整清晰。这样的临本,可以免去观众在残破模糊的画面上寻找人物形象的困难。

还有一种方法是复原,就是要恢复原作未变色时清晰完整、色彩绚烂的本来面貌。这需要认识和研究古代艺术,要学习古典艺术遗产,首先要找出它的本来面貌。复原工作是很重要的,也是比较困难的,必须以研究工作为基础,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做到“物必有证”,绝不能随意填补,凭空臆想。只有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再现原作失去的光彩。

莫高窟第254窟《尸毗王本生》临本、第194窟》《帝王图》临本、第158窟《各国王子举哀图》临本,都是段先生的客观临摹和旧色完整临摹的代表作。又如段先生完成的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的研究性复原临本,不仅被公认是复原临摹作品的典范之作,而且由于这幅壁画的原画已变得完全漫漶不清,所以段先生的这幅复原临本,确实是抢救并保存了一幅唐代大幅仕女图。

据段先生回忆,他认识到《都督夫人礼佛图》这幅壁画水平很高。1955年,这幅壁画虽然很多地方还能看清楚,但脱落漫漶之处也很多,他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还会进一步模糊退化,所以临摹这幅壁画也是一次抢救性保护措施。复原临摹的要求非常严格,为了把这幅壁画临摹好,他做了很多研究对比工作。形象不清处,要从其他相似且保存完整地地方去找根据,并反复考证,再将其补全。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忠于原作。

今天,段先生总结的上述三种临摹方法,仍继续遵循运用。虽然现在能运用数字化技术复制敦煌壁画,但是经过画家细致观察、分析研究后临摹的壁画临本,所表现的壁画原作的精气神,特别是旧色完整临摹方法,复原临摹方法,是科技所不能替代的。

临摹全过程就是进行研究的过程,通过临摹实践又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这是段先生长期在敦煌石窟临摹实践中思考研究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段先生本人在敦煌壁画临摹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就是因为他的临摹伴随着对艺术的研究。而长期的临摹实践,又使他在敦煌艺术研究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敦煌石窟是延续千年创造的佛教艺术丰碑,它有清晰的艺术发展脉络篇,形成了敦煌石窟特有的艺术体系。段文杰先生在艺术研究上的贡献,首先就在于他能从美术史的角度把握敦煌艺术的时代发展脉络,对各个时代的敦煌石窟艺术做了宏观的梳理和研究,并从美学的角度领悟敦煌艺术的风格特征。

临摹到了最神妙处,就仿佛在和几百年前的工匠对话。不仅模仿外在的画面,并且好像进入了画工当时的心境、用笔的习惯、处理的妙意,甚至可以感觉到他呼吸的声音和心跳的节奏。所谓“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这样的一番体悟吧。

每一个临摹壁画的莫高窟人,都有一种心定神闲的气质,大概和他们常年的“修行”不无关系。艺术家收藏起自己的“个性”,忘我地体悟千年前画师们落笔时的心灵节奏。在排除一切杂念和我执之后,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将古人技法运用自如,最后把古人的方法变为自己的创造。临摹,其实是一场去掉我执和妄念的修行。

来源:国豪检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