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富林镇学佬话濒危状况概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学涯有用吗 云浮富林镇学佬话濒危状况概说

云浮富林镇学佬话濒危状况概说

2024-06-11 12: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二、学佬话分布的地理位置

学佬话分布在云浮市富林镇。

云浮市是粤西的一个地级市,辖云城区、云安县、新兴县、郁南县和罗定市。云安县位于西江中游南岸,是云浮市中部的一个县。富林镇是云安县所管辖的一个镇,位于云安县的西南部,坐落云雾山脚下,东邻云安前锋镇及新兴县,南与阳春市交界,西与罗定市相邻,北临镇安镇、石城镇、南盛镇。富林镇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四周群山环绕,中部为谷地和平原,其境内有云浮市的最高峰——海拔高达1140米的云雾山主峰,5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云舌尖、小云雾山,石狗岭等。主要河流有马塘河,经阳春流入漠阳江。[1]富林镇总面积164.7平方公里,辖高一、高二、民主、东路、山草、界石、寨塘、马塘、河邦、庙山、南甫、元眼围、云利、云舍、南洋等15个村委会及富林圩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共有243个自然村。

富林镇行政分区图

3

三、学佬话的历史来源

要了解学佬话的来源要先探究其名称。有当地人说,旧时妇女嫁到讲学佬话的家庭,就必须跟着自己的“佬”(即老公)学他的母语,后来娘家人就形象地把这种“跟着丈夫新学得的话”称为“学佬话”。这是一种望文生训的解释。“学佬话”最初应当写作“福佬话”,读作[hɔk⁵lɐu³¹wua³³],意为福建佬说的话。但由于富林镇大部分居民都说涯话(属客家话),“福”与涯话中“学”[hɔk⁵]同音,所以大部分富林人误认为他们这种话的名称是“学佬话”。其实,在口头上“福佬话”[hɔk⁵lɐu³¹wua³¹]的读音一直未变,只是落实到文字上,用了一个同音字。久而久之,连母语使用者都对母语名称产生误解,越来越多福佬人接受了以“学”字代替“福”字,于是这种福建话就拥有了一个独特的名字——“学佬话”。这也反映了福佬话在文化上的弱势,是方言濒危的表现之一。

富林讲学佬话的总共有四个姓氏:寨塘杜氏、马塘曾氏、寨塘倒流水叶氏、马塘范氏。而杜氏人口最多,影响最大,当地人每次谈及学佬话的时候,都默认为这种话就是“姓杜的讲的话”。“学佬话”来自福建还可以从族谱得到证实。据《杜氏族谱》[2]记载:“始祖公杜大瑞:原居住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因时世变迁,于万历年末、元明初,由子著、子甫、子茂锴同母亲叶氏迁来广东省罗定州东安县云浮富林田坎村安居乐业。” 从中我们就可以得知叶氏来源于福建漳州,还可以得知寨塘黎氏说“福佬话”的原委,即寨塘倒流水叶氏母语本不是讲学佬话而是讲小涯,因其祖先被太婆(叶氏女,夫家姓杜)养大,其后代跟太婆使用学佬话,从此以后叶氏这一脉便一直讲学佬话。

马塘范氏没有族谱,但村民世代口耳相传,马塘范氏祖籍也在福建漳州平和一带。另据福建漳州平和曾氏的考证,云浮马塘曾氏乃是其宗族外迁衍息的一脉。

4

四、学佬话的方言环境

富林镇有三种方言:客家话、粤语、闽语。客家话当地叫“涯话”,或称“涯子话”,在富林镇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镇上的人基本都会听会说,是富林镇的强势方言。涯话又分为大涯和小涯,大体上,变异较小的叫大涯,变异较大的叫小涯。当地人以村名命名 的“云舍话”,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大涯。粤语当地称为“白话”“土白话”“云浮白话”“本地白话”,一般情况下“白话”首先是指广州话,其次是指在市区通用的云浮白话。但在乡镇自然村也有“白话”,在需要与前者区分时村镇白话被称为“土白话”“本地白话”。由于粤语是广东省的权威方言,随着电视等媒体、学校教学、政府官员的影响,富林镇人人都能听会说,成为富林镇的第二种通用语。闽语当地称为“学佬话”,其使用人口最少,是濒临消亡的方言。这几种方言交错分布,出现“一村(如马塘、寨塘)三方言、一姓(如曾氏)两种话”的奇观。虽然富林镇有多种方言,但值得注意的,多方言共存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影响不大,村民以讲各自母语为主,但也能说或能听另外几种方言,互相之间沟通自如。下面具体介绍每种方言的分布及使用人口。

(一)涯话(客家话)

富林涯话。大涯分布在高二村委会的斩坑村、南洋村(南蛇洋)、高一村(第十屯)、马塘村(黄京脚)、寨塘村(黄屋、朱屋、三昌),约有四千余人使用。云舍话也属于客家话,当地人认为它是大涯,因为它具有区别于本镇其他方言的独特性,例如“下雨”,云舍村的人就称[lɔk² wu⁵³],“你”就是“贤”[hɐn²¹³]等,所以给它单独命名。讲这种话的主要是云舍村村民,共有近九百人。此外富林镇其余村寨的涯话都是小涯,约有三万人使用。

(二)白话

云浮市大部分地区通行白话,与广州白话大同小异。富林镇讲白话的主要有界石村委会的上莲塘、下莲塘、詹村、金鸡头、中和、细围、 大陂头、大松树脚、大坑、菱角塘、新村、禾丫塘、麦子岗等自然村,山草村委会的田凹村、丹竹坑)、南浦村(元眼围)、高一村(旧所(姓林)寨塘村(麦屋、车田、山背、石迳等自然村,大约有七千余人。

(三)学佬话

学佬话分布在寨塘和马塘两个村委会,但学佬话并不是寨塘和马塘的唯一方言,而只有马塘、曾屋、街路、寨塘、倒流水、白蓝墩这六个自然村使用学佬话,其中,马塘、曾屋、街路属马塘村委会,寨塘、倒流水、白蓝墩属于寨塘村委会。在这六个自然村里,学佬话也不是唯一方言,还有白话、涯话。从地图上看,学佬话呈点状分布,处于涯话和白话的包围和渗透中。富林镇说学佬话的不足两千。

5

五、学佬话的濒危状况

(一)使用人口不断减少

据镇政府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富林镇户籍人口44200人,但会讲学佬话的总共加起来还不到1700人,仅占富林镇人口的二十六分之一,其中杜氏约有1000余人,叶氏约有100余人,曾氏约有380人,范氏约有150人。

据寨塘、马塘两村的村干部反映,学佬话的使用人口近些年来一直持续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人口外迁。据了解,杜氏有一支迁往了河邦,如今在那里有一百余人,有一支迁往阳春春湾,如今繁衍了一千余人,这些外迁的人都不再讲学佬话。此外,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人户籍虽在本地但实际上已经不在本地居住。例如二十多年前杜氏就有四五十人在外有工作单位或在外娶妻买房定居,如今他们已经不讲学佬话,他们的子孙后代更不会讲学佬话。近些年来,打算买房长期在外发展的人数越来越多。杜氏真正长期在家务农的仅有一百余人,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叶氏二三十人在外娶妻发展后不再讲学佬话,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范氏和曾氏在村里的常住人口仅在50%左右。

第二个原因是母语启蒙环境的缺失。一般来说,在村里长大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说学佬话。但是由于外出谋生的青壮年逐年增多,他们的孩子也较多在外地学习、生活,这些孩子学习学佬话的氛围就弱化了。当然,即便在外地生活,有一部分家庭内部交流仍使用学佬话,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为了适应妻子的语言习惯或者融入该地区的生活,直接放弃用学佬话,改用涯话或者白话。因此学佬话的代际断裂越来越明显,学佬话的使用人口持续减少。

据调查,杜氏目前18岁以下的人口大约是170人,其中仅30%留在村里或者镇上读书。另外,根据保守估计,目前马塘村村里不会说学佬话的小孩有十余人。一方面个性强的媳妇不愿意让小孩学习学佬话,另一方面子女跟着父母在外地生活学习,新生一代缺少学习母语的语言环境,不再学习和使用学佬话。可以预见,未来马塘和寨塘18岁以下不说学佬话的小孩将越来越多。当几十年后老人逐渐离世,学佬话的代际断裂将会越演越烈。如果不尽快进行行之有效的抢救与保存措施,学佬话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二)使用范围的萎缩

由于能使用到学佬话的场合逐渐减少,学佬话的使用范围日渐萎缩。随着人口的不断外迁和外来人口的流入,学佬话语使用社区分崩离析。以前人们能用学佬话在村里开会、在学校的课间交流、在集市的买卖吆喝、过年过节时的祈福祭拜、道公做斋等,可如今,学佬话基本退出了公共场合。学佬话使用者需要主动迁就交往对象,选择使用涯话和白话来达到交际目的。

学佬话的使用范围很窄,主要是在村里及家里。在村内交际中学佬话亦显弱势。因为一个村里同时还流通涯话和白话,且其人数均比说学佬话的人多。家庭是学佬话使用的主要阵地,但是即便在家庭里,学佬话也不是交流的唯一方言。一般来说,家里成年男子之间、老一辈夫妻之间是使用学佬话交流,但在两代人之间的交流情况就有些不同,例如公婆在同儿媳沟通时、祖孙之间沟通时,就会出现多种方言共同使用的状况,有些家庭甚至放弃与儿媳、孙子使用学佬话交流。更确切地说,学佬话主要是在讲学佬话的人聚集的场所使用。

(三)方言功能日渐弱化

方言的功能分交际功能与文化功能。

学佬话的交际功能的弱化从它的使用范围的萎缩可窥一斑,但更多的表现在其词汇的匮乏。在诸多新事物涌现的当下,经过农耕时代积累下来的许多词汇慢慢退出交际需要,而诸多新生的事物的名称又不能通过学佬话自身的词汇构创,于是经常要直接引用其他方言的语音及词汇来表达。例如笔者在马塘采访时,受访者的孙女想向祖父表达“我要望远镜”,但她不知道学佬话“望远镜”怎么说,就直接以学佬话加普通话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情况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在接触新事物较多的年轻一代身上尤其明显。

如陈云龙在《马兰话研究》一书中所说的,“方言除了交际功能外,还有文化承载功能。方言能否充当其他文化形式的载体,是方言强势与弱势的观测点”。[5] 根据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以学佬话为载体的文化形式渐趋减少。过去曾有通过学佬话流传的传说、故事和童谣,但这些目前已经被人淡忘,许多老一辈也无法记起。经过多方询问,只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一些趣闻、童谣、歌曲和关于倒流水地名的传说。许多人尚能能够运用学佬话来转述故事,但是能够用学佬话来读书的人已经比较少见。近代以来,由于受到粤语的冲击,当地的文化创作开始转向,人们开始使用粤语来进行写诗作对,上演的戏剧也多是粤剧,粤语歌谣成了当地主要的歌曲。

(四)语言情感日渐淡薄

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和这个民族的社会心理之间存在着深刻牢固的联系,各语言集团对各种语言往往怀有不同的感情并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我们把这种对语言的感情和主观评价称为语言情感。语言情感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众性社会心理现象。语言情感是决定语言或方言存亡的一个重要因素。[6]

采访中,当问及“你认为你的话好听吗”、“你觉得你的话有用吗”这两个问题时,许多人总是不置可否。许多老人认为自己族人有很强的语言学习天分,别人会不会听自己的母语无关紧要,只要自己能够掌握他人的方言,主动消除彼此的交往障碍便可。许多人对自己母语的情感显得比较淡薄,他们觉得学佬话说不上好不好听、有没有用,自己生来就习得这种方言,这是用来“同自己人讲的”。

对于“如果学佬话消失了你会不会觉得可惜”这一问题,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态度有明显的不同。青少年对自己母语的认同感很低,他们使用这种方言只是是因为家里人都在使用,而他们平时接触得更多的是粤语、普通话和涯话,例如在学校老师讲课时用的是粤语和普通话,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包括口头交流、短信、QQ等通讯交流)用的是涯话、粤语和普通话,他们在读书时一般用普通话,接触到的电影、电视节目多数使用的都是粤语和普通话,就连当地的地方电台和电视节目常用方言也是粤语。有很多青少年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母语的名称是什么,一般叫为“我们家里说的那种话”。他们对于学佬话的濒危基本没有意识,从来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无法理解研究抢救、保存学佬话的意义。

中年人一般都表示,如果学佬话消失了的确是比较可惜的,毕竟这是一直由祖上流传下来的语言。但是他们自己对于学佬话的使用情况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清楚,随着人口流动的日益加剧,说学佬话的人会越来越少。他们的子女虽然大多都会讲学佬话,但是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变音。不过,一般他们不会刻意给自己的子女“纠音”,有一些受访者甚至表示,子女出去打拼闯世界,即便是不会讲家乡话也无可厚非,子女的前程毕竟更为重要。据笔者观察,中年人对母语的情感还是比较深的,例如许多人在自言自语、算账数数、心里想事时所用的都是学佬话。他们大都处于一种复杂矛盾的心理下,一方面觉得母语确实有消失趋势,一方面又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至少在家里还是会讲的。

老年人是对学佬话情感最深厚的群体,只要有条件他们都会使用学佬话。当问及“如果学佬话消失了会不会觉得可惜”这一问题时,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直接表示“学佬话是不会消失的,我们讲了几百年,以后只要有子孙后代还是会一直传下去的”,他们还强调,尽管自己的儿孙在外面不常使用,可一回到家里村里,就会立刻讲回学佬话。在问及“是否有曾经会讲但现在已经不讲的人”时,老年人一般一口否决。可当采访人员细究这些老年人自家情况,例如问及儿媳和孙辈是否会说学佬话时,才发现不会讲学佬话或者不能流利地讲学佬话的人数不少。由此看来,由于对母语情感深厚,老年人比较容易盲目乐观,没有注意到学佬话逐步走向消失的趋势。

周边村落村民对学佬话的态度十分淡漠,他们觉得学佬话难听难学,说的人越来越少,消失是必然趋势,学佬话的消失与己无关。

(五)强势方言冲击力度越来越大

通过研究富林地区的传说,我们发现在学佬人初迁到此地时势力并不大,但通过不断的发展,学佬人在这一带曾经极具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最初体现在生产资料的富有上,随后又表现为对周边村落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例如在云舍话中,“饭”一词说作“糜”,读作[mɔi²¹³],与学佬话的“粥”一词说法读音相同,显然是受了学佬话的影响。又如富林镇隆重的传统盛会马塘庙会(当地人俗称为“菩萨出游”),游神庆典要在富林的“十三甲”(十三个管理区)进行,游行地域基本覆盖了大半个富林镇,且在学佬人聚集的地区祭神仪式都特别隆重讲究。可见这个习俗应是学佬人带过来的,经过长时间的共同生活,其他村落的人受到学佬人的影响也加入了这个祭神庆典。

目前学佬话正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在富林镇镇里,学佬话受到涯话的全面包围;而走出富林镇,粤语又呈铺天盖地之势;再加之全国普通话推广工作日益深入,普通话正通过广播、电视以及学校教育等途径广泛进入年轻一代的生活。这导致学佬人使用学佬话的频率越来越低,使用学佬话的时间越来越短,进一步加剧了学佬话的濒危情况。

6

六、学佬话的濒危走向

多方言区濒危方言的消失大概经过四个过程:第一,多方言的交际,使濒危方言使用的频率和强度降低;第二,使用人口减少,使用范围在缩小;第三,退出交际领域;第四,消失。[7]

学佬话处于濒危的第二阶段。学佬话在多种方言的碰撞中变得弱势,使用人口减少,代际传承出现断裂,交际领域在不断地缩小,语言功能也在不断地弱化。虽然它还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但一旦几十年后对学佬话情感深厚的中老年人与世长辞,学佬话便会迅速进入第三阶段。可以预测,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保护抢救措施,几代之后学佬话将最终消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