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传媒行业发展变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媒体行业论文 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传媒行业发展变革

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传媒行业发展变革

2024-06-03 17: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社会生活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智能化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高速、精准,具有低延时性和无界化等特点。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对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带来传媒行业的发展与变革。

 

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海洋文化传播

杨雅霓

  人类与海洋密不可分,海洋是连接陆地的经济和文化桥梁。海洋文化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因由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都属于海洋文化,也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如人们的认知、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学艺术等,都可以归入海洋文化的范畴。中国拥有面积广大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在农业文明时代,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气候适宜等条件的影响,以及由于具有较为成熟的大陆内部商品循环体系和稳固的思想政治架构,人们海洋冒险意识不足。如今,尽管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受时间、地域、群体等因素的影响,仍有一些人对海洋文化的认知相对薄弱,这不利于健全海洋意识培养体系和开展各项与海洋相关的建设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此背景下,推进海洋文化建设,增强公民海洋意识,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可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助力。传播“蓝色国土”意识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播海洋文化需要以适当的策略为前提,以正确认识海洋文化的资源、内容及价值为基础,探索有效的传播方式、路径、载体及手段,增强我国海洋文化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新媒体是随着数字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媒体形态,其所具有的跨越地理界限、实时性、交互性等特征,将它与传统媒体区别开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使新媒体的繁荣发展成为可能,不断更新的媒介生态让海洋文化的传播在内容生产、信息载体、传播手段等方面具备了条件。尽管海洋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使其传播面临诸多挑战,但也促使各界进一步探索海洋文化传播。

  消除媒介壁垒。有学者认为,我们处在一个“万物皆媒”的时代,物体的媒介化、平台的多样化不仅改变了社会行为方式,而且改变了媒体生态。人与人的交互、共生、协作关系成为信息传播的基础,物与物的联结使传播体验更丰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应用边界趋于模糊,我们无法将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拆分开来,而是需要依据渠道、表达、场景、受众等诸多因素,更为立体、全景、多维度地思考内容表达形式。海洋文化具有地域特性与历史传承性,因此需要综合利用多种媒介传播海洋文化,打破不同终端间的壁垒,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相融合,形成海洋文化传播矩阵,以应对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海洋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多维度感官联结。除了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外,现代传播环境还具有数字化特征,在这种环境下,仅依靠单个感官已经无法满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求。海洋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传播海洋文化需要借助多种媒介为人们提供更为立体的感官体验,需要通过合理构建不同场景来突破终端媒介的限制,需要借助用户画像与大数据推送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感官体验。海洋文化的传播不应局限于单向或双向体感传播,而是要综合利用场景内各因素,形成多维度感官联结多向传播。

  情感共鸣推动行动力共振。人们对国土安全的守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对风土人情的探索等不仅能促进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更能借由情感上的共鸣推动行动力上的共振。为此,需要创新性地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资源与工具,将海洋文化与时代相融合,在有效传播手段的辅助下,高效推动海洋文化传播。

  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的发展为海洋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我们需要利用好时代赋予的先进技术手段,丰富文化传播方式,以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为基础,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海洋治理理念转换与南海海洋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1XSH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

 

人工智能推动广告业融合创新发展

初云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技术正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产业,其发展应用将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受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再加上广告产业在生产传播与管理方式上已经发生改变,广告产业模式发生了相应变化。

  促使广告产业转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逐步深入,智能算法技术、智能监测技术和智能应用技术在广告业迅速普及。受此影响,不仅广告产业的业态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广告主、广告媒介、广告公司和广告监管也发生相应变化,其中广告主需求的变化从源头上彻底改变了广告产业的业态环境。作为服务行业,广告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广告主需求的变化必然引起广告业务的变化,在数字化和智能化业态环境下,转型成为广告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工智能技术对广告产业核心业态的影响,导致广告产业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发生流变,一些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广告公司与广告媒介,在新的业态环境下悄悄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其原本的广告业务核心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有效提高了广告的生产效率,革新了广告的生产方式,改变了广告的生产过程。智能广告已经融入广告市场调研、广告设计、广告媒介、广告预算、广告效果监测等广告生产环节。

  推进广告产业融合

  在被称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广告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关产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增强现实、物联网、虚拟仿真、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类广告。

  人工智能技术给广告产业带来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广告技术创新与广告市场变动上,也体现在新型企业的不断出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步及其在广告领域的应用,催生了一批智能化的传媒公司、网络公司、广告技术公司。在技术革新驱动下,广告产业呈现出技术融合化的创新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正引导中国广告产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创新发展,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步还促使广告产业与科技产业实现深度融合。近年来,一些高科技企业凭借其拥有的技术资源正在向传统广告业渗透,通过开发智能化的广告产品,在广告产业市场中占据了相当份额,促使广告产业的市场模式和产业形态发生变化。随着产业融合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广告产业模式重构进一步加剧,既发生了业务形态的重构,也发生了机构的重组,主要表现为科技公司与传媒公司之间的相互兼并。例如,全球知名传媒企业“互众集团”(IPG)斥巨资收购了商业智能和数据库营销企业“安客诚”(Acxiom)。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重构了广告产业发展模式,还原了当下广告产业的市场运行机制,再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广告公司及公司之间关系的影响。

  带动广告产业创新发展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技术将引领广告产业未来发展,这不仅是广告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也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将进入更加智能化的时代。但在人工智能时代,广告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普及带来了广告产业业态环境的变化,广告产业的产业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适应技术和业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此外还要促进广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为广告产业培养人才的相关教育活动也面临转型,需要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增加智能广告相关课程,搭建实践平台,这样才能为产业创新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人工智能技术在给广告产业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广告产业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既要重视广告创意,也要重视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产业环境与业态的变化,进行产业重构,走产业融合之路,是广告产业创新发展的有益思路。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

 

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跨界赋能

——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传媒产业发展为例

黄超

  当下,各年龄段受众对大众媒体的接受度出现了趋同性变化,这种变化是以视频直播为突破口实现的,且受益于传媒行业内容扩散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数字技术的普及扩展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以下简称“5G”)网络媒介终端的泛在化。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媒介覆盖面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此同时,实际需求从实体转向虚拟,使得新媒体的传播表达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其边界也逐渐模糊,跨界赋能中的交叉创新将成为智能传播时代传媒产业发展的突破点,成为以区域经济、文化特点融合为基础的突破之处。

  为了更好地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需要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需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同时,还需要通过适当的媒介,连接处于不同节点的事物,使不同主体之间产生互动依赖性,积极扩大利好政策的传播范围,向外界释放有效信息并实现资源准确对接,以及区域内各项事务的良性有序运行和快速发展。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立足全球传媒产业发展进程,传媒产业中的新媒体应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探索,以提供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的服务为突破点,消除数据分散、信息化管理不足、营销体系不健全等隐患。目前,新媒体已经展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实现全球化。为了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海南自由贸易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实现新媒体的跨界赋能。

  第一,重视传播路径驱动力变化带来的多种综合跨界。从其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传媒产业主要具有标准化、程序化、格式化、系列化、规模化等基本特征。人类复杂的行为模式正通过以数据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影响甚至决定我们的未来,因此,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成为传媒产业传播路径变化的驱动力。围绕传媒产业基本特征,这些驱动力彼此紧密结合向上发展,同时为了获取资源而相互竞争,并以综合跨界为立足点,形成良性整合空间。

  第二,重视传播路径扩展带来的媒介产业化全范围覆盖。无论是对传统媒体还是对新媒体而言,“产业化”都是重要发展方向。“产业化”展现了大众传播媒介和从业机构在各个阶段通过不同方式来解决市场空间、市场资源和经营规模问题的发展状态,也体现了传媒产业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因素交互影响下形成的产业属性和特点。因此,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媒介产业化要符合行业发展特点,建立健全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业态。在紧盯发展中心、扩大传播路径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这其中涉及的资金使用、国际化发展策略等问题。

  第三,重视传播过程中户外新媒体对人与市场关系的影响。虽然新技术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融入现有社会生活和生产网络,但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数字技术可以在推动传媒领域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与繁荣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大趋势下,以户外新媒体结合经大数据推算生成的移动媒体物化形式,可以突破传播媒介界限,实现从点对点、面对面传播到三维立体传播的转变。如此还能够将人对市场的深层次需求传递到市场,并由市场给出对这些需求的反馈,最后达到人与市场充分联结,发挥价值导向作用,节约时间成本。

  在传媒产业高速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我们必须要重视创新的力量。数字技术因为积极响应市场需求而获得快速发展,且能够改变传播媒介的定位。积极探索交叉行业发展新思路,跨界赋能新媒体,扩展传媒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思路,将有助于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持续优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海南自由贸易港。

  (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黎族图腾文化提升海南旅游文创的策略研究”(HNSK(ZC)22-18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

 

关注5G背景下的沉浸式数字媒体

——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为例

孟阳

  科技进步带来社会生活的转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和成熟,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以下简称“5G”)的发展让传媒行业迎来重大变革。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5G、全息传感投影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旅行业充分运用智能化、数字化媒体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沉浸式体验成为数字媒体发展新趋势。

  数字媒体的沉浸式传播

  随着智能化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呈现高精度、极速化、低延时和沉浸化等特征。数字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侧重于感官体验,利用5G网络可以营造出栩栩如生的展示效果,虚实交替之际,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在沉浸式传播场景中,身体成为感受和整合信息的媒介,身体和媒介环境融为一体,实现从外向内的反向传播。沉浸式传播是泛在化传播,媒介融入周围环境,形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甚至某种意义上而言无所不能的浸透传播模式。

  在沉浸式传播中,场景不断转换,信息层层推进,时空边界逐渐模糊化。因此,沉浸式传播没有所谓的中心。受众不再是信息传输的末端,而是贯穿于信息传播全过程,形成了以受众为主导的传播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海量信息,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识别和个性化创意定制推送。在千兆互联网运行技术的支持下,受众倾向于实时直播、高清视频和全息投影等更加完整化、智能化、多元化和沉浸化的选择。

  至此,信息、媒介、传播方式、受众之间的关系被重新梳理,传播方式从双向互动传播转向沉浸式传播,传媒行业迎来了高度智能化和泛媒介化的“第三媒介时代”。

  沉浸式数字媒体的特征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沉浸式数字媒体具有融合性、无边界和具身性等特征。

  第一,沉浸式数字媒体的融合性特征。沉浸式数字媒体通过人体、沉浸媒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形成虚拟和现实空间的融合重构,历史和现实的交错重叠,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以下简称“南海博物馆”)在西沙华光礁沉船展厅通过两层建筑的虚实结合,为我们重构了沉船现场。在该场景中,楼上利用三维和视频投影技术打造虚拟船舱,楼下通过沉船文物实物、海洋生物标本和光影等复原沉船地点的海底景象。人们置身其中,抬眼可以了解当年船舱中的景象,俯身文物仿佛触手可及。

  第二,沉浸式数字媒体的无边界特征。媒介融合打破了现实的物理边界,时间和空间边界消弭,无屏传播让用户可以更好地沉浸到开放的传播系统中。南海博物馆中的“南海自然生态陈列”通过数字虚拟影像、海底生态墙、生物标本和模型、数字互动墙和仿真光影等打造了一个海底世界。一步一景,景景堆叠,在无边界的传播环境下,让受众仿佛进入了类海洋的流动空间。

  第三,沉浸式数字媒体的具身性特征。沉浸感是指让受众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沉浸体验。沉浸式传播与人的意识和体验息息相关,沉浸式数字媒体也是针对人本身运作的,具身性是其重要特征。

  推动沉浸式数字媒体发展完善

  不可忽视的是,沉浸式数字媒体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相关技术还不够完善、内容制作不够精致、传播内容侧重娱乐性等。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发展完善沉浸式数字媒体。

  首先,要精致化传播内容。利用虚实混合的布景渲染气氛、塑造情境,配合角色演绎与音效等具身性元素,营造出更令人震撼的、具有真实感的沉浸式体验。其次,要完善媒介融合,打造无边界空间。沉浸在没有边界的时空当中,人们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去经历、探索、体验各种事件或事物,使参与者在主观感受与内在情绪上产生共鸣。再次,要注重具身性互动。沉浸式传播中的沉浸可以分为物质沉浸和情绪沉浸。在泛化传播中用户成为传播的主体,并通过体验回归内心感受形成具身化的互动。又次,要构建个性化沉浸场景。用户可以随着视觉影像逐渐融入场景,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情绪情感。通过构建个性化的沉浸场景,有针对性地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可以更精准地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最后,要兼顾娱乐性和功能性。在开发沉浸式体验活动、发展沉浸式数字媒体时,不仅要利用娱乐性吸引受众,而且要兼顾功能性,让沉浸式数字媒体的发展更有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