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记《大公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传考研名词解释答题技巧 新记《大公报》

新记《大公报》

2024-03-13 13: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记《大公报》

【记忆点:定位+背景+内容+后续发展】

【定位】新记《大公报》指1926年由胡政之、张季鸾、吴鼎昌合办的“新记公司”接办后的《大公报》。

【背景】《大公报》是戊戌政变后国内改良派知识分子创办的重要报刊之一,是中国新闻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满洲爱国人士英华担任主笔;1916年该报由安福系财阀王郅隆接办,由于表现出亲日立场而遭到读者唾弃,销量惨跌,不得不在1925年被迫停刊。1926年,《大公报》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组成的“新记公司”接办,于天津复刊。

【内容】新记《大公报》重视新闻与言论,力求迅速准确,以“论政”为主旨,结合时政切中时弊。复刊当日报纸发表了《本社同仁之志趣》,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四不”方针,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报人对报业的认识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该刊长期以此为标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大报。还出版综合性文艺副刊《小公园》。

【后续发展】抗日战争期间《大公报》西迁重庆,解放战争期间充当国民党鼓吹内战、宣传独裁的舆论工具,解放战争后期又鼓吹“第三条道路”。解放后立场转向人民一边,成为共产党带领下的人民报纸,出版至今。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