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京报社“我们视频”团队:带动了报社转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京报上香都让网曝了 专访新京报社“我们视频”团队:带动了报社转型

专访新京报社“我们视频”团队:带动了报社转型

2024-07-05 03: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

“我们视频”如何生产严肃新闻短视频?它的崛起又能带给传统媒体转型哪些借鉴?本期《电视指南》杂志对话《新京报》副总编辑、“我们视频”总经理王爱军,“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和《新京报》视频报道部主编、“我们视频”执行制片人刘刚,为你揭秘“我们视频”拨节生长背后的故事。

拔节生长的“我们视频”

传统媒体在转型的重要关卡,无论是上层建构、组织架构还是业务流程,都发生着重大的嬗变。作为纸媒黄金时代代表的《新京报》,每次转型也都牵动着行业的神经。

2016年9月11日,新京报社“我们视频”上线。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这个开始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已经发展到了上百人规模。

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在论坛上透露,《新京报》已成为视频和文图报道齐头并进的内容生产平台,“我们视频”等短视频产量约占《新京报》采编总量的三分之一。未来,《新京报》将加大对短视频、新闻视频的支持力度,视频新闻产量力争占到《新京报》出品新闻内容的一半。与此同时,“我们视频”的内容也将推向财经、娱乐、文化、体育、民生等所有报道领域。

“我们视频”在短短两年里快速崛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告诉《电视指南》杂志记者:“我们并不是简单的试水,而是看到了短视频背后所隐藏的巨大潜力。”在他看来,当下很多报社也都在做短视频,但更多的还是小规模作战,投入一定的力量来尝试,这也就决定了不可能走得很远,更难以产生改变行业的创新。

真刀真枪的“我们视频”,吸引了一批优秀媒体人的加盟。比如,今年7月初,原深圳卫视评论员陈迪北上加盟新京报社“我们视频”,事实上,像他这种从电视台来到报社的并不多见。

在陈迪之前,还有两位资深媒体人:2016年,曾在央视评论部工作的彭远文成为了“我们视频”创始团队的一员,现在他已是“我们视频”的副总经理。2017年9月,王志安从央视离职来到了《新京报》,他的新身份是《新京报》首席调查记者、《局面》栏目负责人。

成立两年来,“我们视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网视频生产总数超过20000条,全网总播放量达300亿次,直播场次超过千场。

目前,“我们视频”月生产量达2500条,单月总播放量达45亿次,几乎覆盖了全部社会热点新闻,在微博媒体视频、秒拍克劳锐风云榜等多个榜单上排名常年位居前列。

“我们视频”带动了报社的转型

新闻采访唯快不破,到底是传统的文字配视频,还是先到先行?在乐清顺风车事件的报道中似乎可见一斑。

今年8月24日,温州乐清发生年轻女乘客搭乘滴滴顺风车失联事件。25日清晨,“我们视频”拍者组负责人监控到该选题正在发酵,同步线索后,值班记者在上午率先核发视频稿,采访到了参与遗体搜救的救援队队长。虽然电话采访、画面搜集有一定难度,但该视频在事发次日上午11时许已抢先见诸新京报网,比文字快讯更快,这一反应速度也超过了不少浙江本地媒体。

在此后关于涉案嫌疑人女友的采访中,现场视频和深度报道部、社会新闻部的记者资源共享。最后文字记者与嫌犯女友的对话在8月28日也见诸《新京报》,实现了融媒体的文字、视频协同报道。

据《新京报》视频报道部主编、“我们视频”执行制片人刘刚介绍,从报社到部门呈扁平化的趋势,鼓励效率优先,依赖“线上+线下、短视频+直播、连线+直拍、采访+探访、跨组跨部门+内部协作”的多样报道模式,“我们视频”制作流程更加优化,分工更加细致。

在今年的泰国普吉岛沉船、洞穴救援等大型报道中,“我们视频”把《新京报》的影响力从国内带到了国外。刘刚认为,“我们视频”继承了《新京报》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基因,选题紧跟热点,记者在突发现场应该尽可能的努力做到不缺席,想办法速抵现场,将前方的声音、画面及时传递给受众。

融媒转型最重要的是业务层面的落地。《新京报》副总编辑、“我们视频”总经理王爱军介绍,为了实现内容互通,解决融媒体生产体系“融”的难题,报社每天上午的报题会,“我们视频”与时政、社会、深度、经济、摄影等部门都要同步报告重点选题。

每逢重大热点事件发生,当选题确定后,各部门都会在一个项目群内互通有无,各部门多向同步选题和进度,最后实现同步发稿,打出融媒体组合拳。报社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移动端新闻视频集采、拍、编、剪、文字、照片等,视频从新闻“原料”开始,已经进入了融合生产过程,“我们视频”的实践探索为纸媒转型添加上了标志性注脚。

2018年7月的《新京报》总编辑奖一等奖颁发给了《哈尔滨“保车人”调查》。这是一个视频和文字记者合力采写的暗访报道,文字、视频、图片内容扎实,揭开了哈尔滨交警部门塌方式腐败经过严查后,“保车人”并未消匿的现象。视频端优先还体现在采访中,独立的视频团队在前方成功突破,也能很好反哺文字端。

专业的事应该由专业人员操刀

1993年出生的“我们视频”快讯组记者吴荣奎因采访高效、突破能力强和发稿量多而被同事称为“稿王”。据了解,吴荣奎的最高纪录是一天完成了18条快讯,月最高短视频条数近200条,每月有数十条稿件在腾讯视频流量超百万。

在“我们视频”团队里,像吴荣奎这样的年轻记者还有不少。“‘我们视频’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资金和品牌都是外部的条件,内部人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王爱军在接受《电视指南》专访时表示,两年时间里,“我们视频”人员从个位数扩充到百人,已接近报社采编团队的三分之一。团队成员非常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6岁。

不少传统纸媒试图通过从原有文字图片团队中抽调人手组建视频团队,彭远文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业人员操刀:“让记者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这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想法,实际在操作当中往往做不到。”事实上,“我们视频”团队的成员除少部分由报社里的文字记者转型外,更多的是依靠外部招聘。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招人!”彭远文说,在招聘时,既要考察他们的新闻功底,也要考察视频功底,因为文字和视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我们轻视了视频和文字之间的区别,视频这块的门槛,其实很多人是不熟悉的。”记者了解到,现在这个团队里的成员,有不少来自于中国传媒大学,也有不少是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毕业生。

不满足于简单的试水,“我们视频”在品牌、资金和优秀人才的加持下,获得了快速发展。立足于新闻体裁,“我们视频”在栏目上搭建起了“金字塔”式的产品结构,除了传统的国内、国际快讯,在时效上满足用户快速消费型的社会热点信息外,还在新闻的上下游做出延伸。

今年7月中旬,“我们视频”上线了三档原创栏目:专注暗访、卧底调查的背面spotlight,关注纪实新闻人物的面孔face,以及街采热点话题voxpop。新栏目的上线,使得产品线进一步丰富。除了新闻视频,“我们视频”还上线了视频评论产品“陈迪说”,该项目由深圳卫视前评论员陈迪负责,在视频团队源源不断提供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有的放矢的观点。

目前,“我们视频”已经拉开了“世面”“暖心闻”“有料”“陈迪说”“局面”“紧急呼叫”“背面”“面孔”等MCN矩阵,吸引的受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大。

这些渐增的栏目定位清晰,例如“有料”栏目生产周期短、产量大、新闻性一般,可借助云剪辑系统快速、海量生产,主打有趣的泛资讯短视频,满足受众放松和打发时间的信息需求。而上游则是“局面”“紧急呼叫”“面孔”“背面”等原创栏目领衔的刚需硬新闻和深度产品,在基础事实和社会反馈上用内容饱和度“喂饱”好奇心。

严肃新闻永远是刚需

当下的信息是多元的,不同短视频平台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在王爱军看来,新闻短视频应该坚守机构媒体的公共价值。传统媒体擅长生产严肃新闻,以短视频方式呈现的严肃新闻同样是用户的刚需。相比于广电媒体,纸媒本身就具备严肃新闻生产的基因,生产的短视频时长短、现场感强、时效快,非常适合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

彭远文也持有类似观点,在他看来,虽然人类对于娱乐的需求肯定比对严肃新闻的需求更大,但娱乐类新闻和严肃新闻从来就不是矛盾。机构媒体做严肃新闻是它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独有的优势,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新闻视频发展至今,在量上有了相当可观的增长,但拔节式的成长也意味着问题和挑战——传统的新闻伦理和操作模式无法适应新环境、新闻规范亟待重建、尚无成熟的商业化模式、人才的稀缺,这都是今后该领域良性发展必须要考量的问题。

王爱军说:“互联网也在成长,短视频也在成长,新闻短视频更是在成长。许多规则标准都需要修复和重建,新闻短视频会越来越规范,未来我们会继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更符合新闻规律和互联网规律。”

“作为一家拥有新闻采访资质的机构媒体,对热点事件基础事实深层次介入并寻求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有助于受众更深刻地理解事件。”刘刚认为,在新闻短视频领域准入门槛低、道德伦理标准尚未建立的时候,速度或许能带来更多的流量,但严肃媒体不能止步于此,更应该保证内容真实准确,小心求证,唯真求实的新闻理念需要一以贯之。

尽管对事实真相的审慎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和更长的生产周期,但市场并非只对数量有回报,从长期的新闻实践来看,精品的严肃视频新闻依然有市场,优质内容已经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诸如“局面”这样的栏目一经推出,“涛涛”“凉山孤儿”等热点词总能刷屏社交网络。

新京报“我们视频”全家福

摆在团队面前的另一个难题是变现。在彭远文看来,内容生产、获取用户、广告变现等等,是一个渠道完整的链条,现在其实我们在整个环节里面只占了一两个环节,平台不在我们手里,用户不在我们手里,所以变现就变得非常困难。

当然,彭远文对短视频变现还是保持乐观:“现在新闻视频在受众当中所占的比例已经非常高了,当巨大的需求摆在这里的时候,我觉得它未来一定会有变现的方法。”

以“我们视频”为代表的《新京报》互联网转型,已经把纸媒的影响力大大延伸,在这个唱衰纸媒的时代,《新京报》正在成为一个标杆。谈及当下纸媒的困境,彭远文说,一个媒体或者一种媒体形态的死亡,死得最彻底的方式就是没人看了。比如说有的报社关门,就是因为没人看它了,但是如果你的内容还能够通过其他的载体进行传播,那这张“报纸”就不会死,所以是影响力决定着媒体的生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