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在何处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4-07-14 18: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1978—1991年农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增长阶段。改革开放所推动的经济发展,发端于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和发展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从事非农产业的乡镇企业转移,各类形式的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大力提升了社会生产能力,在增加社会供给、满足社会需求、缓解短缺经济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乡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不断提高,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是同步进行的。经济领域鼓励和扶持多种方式出口创汇,设置经济特区,主动引进先进技术,以多种形式利用外资等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育,各类市场主体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经济产出的增长不再依赖于国有企业。二是1992—2001年非公经济的全面上升阶段。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人们思想上的藩篱拆除了,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发展,依靠土地和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吸引以面向国际市场为主的外来投资。外资的大量进入,市场竞争加剧,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效果不断改善,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国内经济活力大大增强。三是2002—2012年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阶段。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出口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快,更为深入全面地融入国际分工格局。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攀升,2002年突破50%,2005年已经高达63%。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相互促进。为了和世界更好地对接,我国充分利用了后来者优势,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针对国内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党和政府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经济的思想理念,经济工作"坚持好字优先",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中国出台了适宜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四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后危机时代,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疲弱,再加上国内产能过剩、政策效应递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综合研判,认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3]229特定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15]。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获得发展红利,通过扩大开放提高竞争力。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通过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大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力度,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农村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等,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同时,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沿海开放到内陆沿边开放,从制造领域开放到服务领域开放,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层次不断拓展,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从"引进来"为主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实现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不但进一步拓展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还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给经济全球化前景增添了亮色和希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