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报》专访斯尔老师|注册会计师考前最后20天,CPA6科要这样冲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斯尔金鑫松简历 《中国会计报》专访斯尔老师|注册会计师考前最后20天,CPA6科要这样冲刺!

《中国会计报》专访斯尔老师|注册会计师考前最后20天,CPA6科要这样冲刺!

#《中国会计报》专访斯尔老师|注册会计师考前最后20天,CPA6科要这样冲刺!|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该拿的分,一分也不能丢。

注会会计科目一共30章,内容非常多,很多考生到最后可能连教材都不能完整地学完一遍。但是,有些必考且基础的知识点要每分必争。

例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职工薪酬、借款费用、所有者权益、财务报表等,这些内容在考试中占20分左右,如果这部分内容丢分,后面的难点内容得分压力会很大。

第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考生要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怎么复习,在考场上一定有自己不会的题目,一定会遇到复习盲区。所以,在最后20天的时间里,把平时复习比较扎实的知识点温故一遍,不要顾此失彼。同时,不建议做难题、怪题和偏题,这些题目在考试时未必考核。

退一步说,如果真的考了,而又没有复习,考生绝对不会因为这一道题目不会而没有通过考试。考生要客观地对待这些题目,你不会,其他考生大概率也不会,这样设想是不是会释怀很多?

最后,一定要保证自己原来会的题目到了考场仍然会,很多考生忽略这一点,结果后悔莫及。说句最接地气的话,就让太难的知识点“独自美丽”,但是不能让所有的知识点都“ 独自美丽”。否则,坐在考场的你只怕会“独自哭泣”。

第三,一定要做有价值的题目。

最后20天时间,建议考生首先必须将近5年的真题好好练习。这个练习不是走过场,每个题目的每个选项、每一问都要仔细研磨,即使这个题目答对 ,也要问问自己 —— 是蒙对的吗?如果是,那请不要沾沾自喜,因为这种幸运是不可能一直持续的。

其次,在最后一周最好能按考试规定的时间做一套高质量模拟题,但必须说明的是,模拟题的分数不是反映能否通过考试的度量衡,模拟题只是帮助考生查缺补漏。

最后,建议考生能够通过机考系统来做模拟题,没有条件的,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主观题的答题过程。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最好每天做20道题目,其中至少包括2道主观题。

第四,做好心理建设,调整好身体。

作为老师,我理解这个阶段同学们的心理——感觉来不及了,感觉自己过不了了,与其胡思乱想还不如做道题更加实惠。注会考试不单有知识的考核,还有心态的考核,相信自己,努力复习,勇敢走进考场,一定会成功。

《审计》:策略与状态并行,厚积分秒之功! 金鑫松老师

审计实战派培训专家,擅长将理论和实务深度结合,独创多种审计高效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这最后20天的“飞越”时期,如何巧用“应试法”、坚守“平常心”,如何高效冲刺、平稳复习节奏,对考生而言至关重要。

备考策略:直击重点,学练并举。

第一,直击重点。

《审计》教材共23个章节,内容广而繁,若全盘复习大篇幅的文字内容,必然难以聚焦重点,无法实现高效冲刺。

在最后阶段,考生需做到心中有重点,对命题思路有把握,需注意哪些为历年恒重的内容,尤其是考核主观题的内容,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

《审计》的学习和应试带有极强的辩证性质,具体来说,很多考题其实就是一个观点、一句表述,要求考生直观地判断正误。因此,考生应学会从大段的表述中“识坑”“躲坑”。对于简答题的高频考点,考生需要分配足够的时间以掌握核心要点,把握常见的命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把知识转化成考点,有针对性地分模块复习。

第二,学练并举。

为实现上述目标,考生需仔细训练历年真题、经典模考题。不求多做题,但求只做好题。在最后阶段,考生需要以题带点,通过正向做题来培养辩证思维,再反向从答案与解析中掌握命题逻辑,提高专业性表述。在《审计》科目考试中,考生切忌“心中有话、笔下难言”。

大多数考生都有所反馈,“做题时,明明知道题目表述是错的,但就是说不清楚理由,答不对要点。”为避免此类情形,考生在最后阶段一定要动笔做题、榨干习题、重温错题,从习题中找到表述盲区,再回归讲义多读多背,查漏补缺。

平稳心态:精神成人,态度成全。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注册会计师考试就像一场拉锯战,越临近考试,考生越显疲惫,越容易焦虑。在此时,考生应当特别注意排解情绪、劳逸结合、平稳节奏。在最后阶段,很多考生可能感觉对很多知识点记忆不牢,做错题时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产生落差感。其实这种感觉可能未必是脑子里没东西,反而是脑子里的东西太多、太杂,此时切不可灰心,需要直截了当开始背记一番。

备考至此,对于努力了很久的考生而言,备考前期已经积攒很多压力。考前另一重点工作是减压,给自己一个释放口。在保证长时间复习的情况下调整作息时间,多给自己正向反馈,训练答题时间和速度,避免高度紧张,否则容易在仓促中打乱备考节奏和状态。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背”水一战! 于竞博老师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实战派专家,独创“触电”“坑王”等解题方法。

很多考生认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下称“战略”)是注会考试中难度偏低的科目,因而学得迟、看得少,不想背诵,更懒得做题。但从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战略科目的通过率并非注会六科中最高的一门。所以,作为CPA“六大金刚”之一的战略,仍需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值得欣慰的是,战略原本是一门适合短期冲刺的学科。最后20天,即使是还没有好好复习战略的考生,依然可以创造奇迹。

第一,建立框架,对全书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战略是典型的文科,对于文科类考试的复习,建立框架是第一步。这也是开启后续秘笈的前提。在这个阶段,不必花大量时间自行总结框架,直接找现成资料梳理会更节省时间。如果考生没有在脑海中建立好框架,便很难定位考点,继而无法回忆起对应的知识细节、解题套路以及可能出现的“坑”。

第二,“背”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背了,肯定有分;不背,肯定没分,背不背?这是最容易、门槛最低的拿分攻略,只看谁肯付出,不看谁更聪慧。首先,要清楚哪儿需要背,哪儿不需要背,哪儿需要认真背,哪儿需要粗略背。明确之后,制定计划、开始背诵。

20天时间,正是开始背诵的最佳时间。但是,背完了就忘,怎么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很少有人背一遍就能记住。所以,要想记得牢,重复是关键。当然,一味地重复并不是最聪明的做法,一方面要掌握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例如口诀记忆、画图记忆,甚至是做操记忆),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内容无需机械性地重复。

第三,适当做题,客观、主观两手抓。

战略通关从不依赖题海战术,做好题、做精题才是高效的复习方式。历年真题是最佳的题目素材,考生至少把最近5年的真题(客观题部分)做1—2遍,确保每道题目不是靠猜测、靠运气做出来的,而是真正能够找到关键词、找到“题眼”。特别是多选题,要充分识别题干中的关键词,划分题干层次(可利用标点符号辅助分层),大致圈定可能的答案数量。这是技巧,不一定适用于每道题目,但可以提高得分率。

对于主观题,不必追求做题数量,而是要懂得做题技巧。简单来说,战略主观题的做题套路是“背诵默写+复制粘贴”。前者需要自行解决,后者则需要考生结合案例中的考点关键词快速定位,并形成答案。

《财务成本管理》:给主观题留足做题时间! 郭劲男老师

授课逻辑性强,重视对数理和公式的推导,擅长构建知识框架,独创解题模型

问题一,综合题不会做怎么办?

综合题其实是计算组合题,而计算题又是选择组合题。所以,应该把选择题当计算题来做,吃透每个选项。同时,应该把综合题也当计算题来做,拆解好每个问题,把会做的题做对,不留遗憾。

资本预算是财管最为典型的综合题命题角度。以这类综合题为例,实际上可以将其拆分为几项小任务:①找流量—>②填表格—>③算现值—>④评价指标—>⑤敏感分析。这其中往往“一步错、步步错”。因此,需要将每个步骤进行单独训练。在训练每一个步骤时,都需要先练精度,再练速度,才能“步步为营”。

问题二,文字表述题不会做怎么办?

专业阶段题目以考查定量计算为主,直接或间接考查计算的题目在全卷中的占比高达70%—80%。因此,为确保冲刺的“性价比”,应该侧重在计算型考点的训练和巩固。文字表述题以真题为导向,将真题所涉及的相关考点把握住即可。对这类考点,考生可以放平心态,不会实质性影响通关的。

问题三,没练过机考,有点慌,怎么办?

官方机考模拟系统已开放练习,由于今年机考系统较往年有所变化,考生务必登录练习。

对机考环境进行熟悉,尤其注意练习使用标记功能、公式和符号、系数表查询、输入法切换等。同时,考生还要重点练习通过列点、分段、小标题等技巧使自己的答案更有层次,更加突出采分点。

斯尔教育也有自己的机考系统,大家也可以点击进行搜索练习。

问题四,考试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1. 如果考生的财管考试时间在下午,有午休习惯的同学千万别睡过头,至少提前半小时到考场,适应下氛围,尽快调整到最佳考试状态。

2.提前检查好计算器的电量(最好换块新电池)和水笔的书写情况(最好多备几支)。另外,由于不同考场对可以携带的计算器要求可能不同,最好准备两款计算器(“傻瓜”计算器和科学计算器)或熟悉下搜狗V模式的使用。

3.财管考试两个半小时,建议客观题35—45分钟,计算题每道12—15分钟,综合题30—45分钟,一定要给主观题留足时间。

4.做题顺序建议如下:(1)打开试卷先看看题量分值是否有变化(一般14道单选21分+12道多选24分+5道计算40分+1道综合15分);(2)大致浏览一遍计算题和综合题,不用看完题目,只需要对每道题的考查范围“混个脸熟”,对那些“可能会做的题”做到心中有数,以合理控制做题节奏;(3)按单选——多选——计算——综合的顺序做题,但不要过度纠结在某一道题或某一个选项或某一小问。

5.涉及计算的,按照题目要求列出计算步骤;如有小数,一般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两位小数后四舍五入;百分数、概率和现值系数、终值系数精确到万分之一(一般在“特别提示”界面明确)。

6. 熟悉机考界面的功能键:右上角“标记”功能,可以高亮出题目条件中那些要注意躲开的“坑”或者答题中要用到的关键信息;“系数表”在系统界面的左下角,点开后可以查询四类系数;常用公式、数学符号和希腊字母的输入可以使用任务栏的“公式与符号”功能;对于拿不准的题目,不要花太多时间纠结,灵活使用系统界面下方的“标记本题”功能。

《税法》:充分的习题训练必不可少! 陈硕老师

毕业于清华大学,资深税务专家,擅长运用归纳、画图等方式,让“碎法”不再碎

在这20天的时间里,有3个周末。工作日假设能保证一天3—4小时学习时间,周末每天6小时,这样满打满算一共只剩下大约80多小时的复习时间。

首先,《税法》的知识点虽然多、碎,看似杂乱,但实则有规律可循。

临近考试关头,在复习时要有意识地把知识点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大税种、中税种的核心重要知识点,也是计算问答题、综合分析题的考点。例如,增值税的销项、进项税额,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已纳税额的扣除、企业所得税各类扣除和税收优惠项目的纳税调整、土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针对这类知识点,到目前阶段,考生至少应该经历过一轮学习——复习——做题的循环。接下来,再进行一轮全面扎实的复习,后面可以主要以大题的训练为主。

这些核心知识点的特点,是听懂容易、记住不难,但难点和痛点就在于如何在解题当中运用。所以,适当的大题训练,不仅能够帮考生复习巩固知识点,还能解决“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困扰,同时能够在考试前持续保持做题“手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部分内容,建议考生充分利用整块时间,切忌做题做到一半“溜号”。

第二类则是小税种、税收优惠、征收管理以及后三章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经常以单选、多选题的形式出现,且考查面非常广。在这个阶段需要同学们多看、多记、多熟读,以“重复”对抗“遗忘”。其中,针对诸多小税种和繁杂的税收优惠内容,横向比较,充分利用自己学习当中总结的表格、汇总,记忆起来会事半功倍,印象也会更加牢固。

针对这类知识点,考生要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如上下班路上、地铁上等,都是复习的好机会。

其次,考前充分的习题训练必不可少。

但是,习题训练不代表“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更是忌讳找一些“偏、难、怪”的题目打击自己的信心。

第一,需要回归基础,回归历年真题,把历年真题做对、吃透。

第二,过往的学习和复习当中的错题作为查缺补漏的一个利器。翻出过去的错题,看看错的地方所涉及的知识点,现在是否已经熟练掌握?这种查缺补漏方式,是最适合自己的一种高效复习方法。

第三,在冲刺阶段,一定要进行成套的模拟考试题训练,还要模拟真实环境、上机训练。模考题一方面能在最后关头查缺补漏,另一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模拟真实考场的时间和压力,让考生对自己进行“压力测试”。做哪科的模拟题,就安排在哪科真实考试的时间段,关掉手机,隔绝打扰,上机演练,遇到拿不准的怎么办?遇到没学过的怎么办?时间不够怎么办?这些局面真实地让自己面对一次,进而在走向考场时一定会更加从容。

最后,在冲刺的20天,同学们身体状况、精神状况要调整好。

身体上,饮食清淡,作息规律,打好疫苗、测好核酸。精神上,平和、乐观,不焦虑也不轻敌,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信心。备考这一路走来,现在的日子一定感觉是最难熬的,但每一个饱受折磨的日子,都将带来回报。

《经济法》:重点提升主观题的阅读能力! 崔宇老师

重视原理和框架,通过“情景教学法”帮助学员理解枯燥的法条。主讲CPA专业阶段经济法。

《经济法》科目当中考查的是非常典型的法律知识,对于财会专业的考生来说比较陌生。此外,其复习方法也与《会计》《财务成本管理》这类涉及到计算的科目十分不同。为了防止走弯路、耗时间,给考生提供5条冲刺建议。

第一,以知识点的复习为重。

在注会科目的复习当中,“刷题”不失为一种快速进阶方法。但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于《经济法》。

《经济法》的考试是非常典型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考试。基本上都是文字,不太涉及到计算,一个知识点理解、吃透,基本上题目就能做对;一个知识点没复习到或者记得不清楚,那碰到相关题目时只能“望题兴叹”。所以,要以知识点的复习为主,适度的题目训练为辅,不要本末倒置。

第二,复习要全面,不能凭感觉。

部分考生会陷入一个误区:听说考试的重点是公司法、证券法、物权法、合同法这几个章节,所以花七八成精力在这4个章节上,其余章节随便翻翻。这是一种不太经济的复习策略。根据近几年的考情,上述四个章节会占到50分左右,投入五到六成的时间相对合理。

另外,还有两个模块不要放弃。其一是合伙、破产、票据。这3章节近几年均合计考查30分左右,分值并不低,但考查难度相对较低,题目也相对常规,可以说是抢分提分的“利器”;其二是国资、反垄断、涉外。这3章在教材中位置偏后,很多同学会选择战略性放弃,但其实这3章在考试当中会占到15分左右,甚至占到单选题和多选题的1/3。

第三,重点知识“蜻蜓点水”不可取。

近些年,主观题的命题体现出一个明显的思路,经常就一个知识点展开非常深入的考查。在主观题当中,同一个知识点考10分甚至15分的情况都发生过,要求考生对于重点的知识点深度复习、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

第四,适度做题,重点提升主观题的阅读能力。

《经济法》的主观题会有2题左右,篇幅较长,题目中的“剧情”可谓跌宕起伏。很多同学主观题的分数上不去,其原因不是知识不会,而是“看不出来题目想考什么”“题目读着后面就忘了前面”。

这类问题都属于阅读能力方面的问题,针对读考题,这一能力提升起来比较迅速,最后20天完全来得及。考生可以利用历年真题进行训练,重点训练读题、审题,从题目的句子中挖掘涉及的知识点。在有意识训练10—20道题后,考生读题审题能力会有所提升。

第五,提前适应生物钟。

《经济法》考试无论是哪个批次,都在当天下午5—7点开考。这一时间正是很多同学平时的晚饭时间。每年会有大量的同学考完说“低血糖,所以没做好”,让人十分惋惜。所以,建议考生提前适应考试时间,避免因为类似细节问题,影响自身的备考状态。

最后的20天,或许焦虑,或许不安,或许紧张,或许低迷,但是没关系,这都是很正常的情绪,重要的不是去抵制他们,而是认同他们,并且学会在与他们相处中放松自己,需要的是继续学习的冲劲,还有敢于调整方向的勇气,继续努力,坚持到底,大家加油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