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画的这鸡仔,大有深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斗鸡图国画 八大山人画的这鸡仔,大有深意!

八大山人画的这鸡仔,大有深意!

2023-12-23 12: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你看他晚年的作品,几乎都是小小的东西,悬崖上的小花、嗷嗷叫唤的黄口小雀、单脚独立的小鸟、还有那昏昏欲睡的小猫咪......

在这幅《稚鸡图》中,八大山人真的很省笔墨,让人想起现在特别流行的: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从美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是活脱脱的当代极简主义风格嘛!

八大山人把好好的一张宣纸,全都“浪费”在了这只小鸡仔上,而且,它真的很小!不仅体积小,年龄也小。估计古今中外,再也找不到比它年纪更小的鸡仔了,一看就知道,它是刚刚来这个世界“报到”的,孤零零,浑身蜷缩着,蛮可怜的。

八大山人还在旁边题了一首诗,不看不要紧,一看........如果是高考,他这离题得也太厉害了。

我们来看看这首题诗:

鸡谈虎亦谈,德大乃食牛。

芥羽唤僮仆,归放南山头。

印“可得神仙”

......抱歉,我没看懂。

原谅我才疏学浅,仔细查阅资料才搞明白,原来全都是寓言典故。

“鸡谈”的典故来源于晋朝。有个兖州刺史不大会聊天,后来因为和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鸡对话,提高了自己的说话技巧。

“德大”则源自一个呆若木鸡的典故。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于是请人专门为他训练斗鸡。每隔上十天王就问他:“我那鸡,训练的如何了?”

到了最后,训练的人说:“它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的斗鸡,掉头就逃。被训练到呆若木鸡境界的这只鸡,便是“德大”之鸡。

第三句“芥羽唤童仆”,则是指呼唤童仆照看斗鸡。古人斗鸡时,在鸡尾栓一个放着芥粒的袋子,鸡抖动尾巴,芥子的气味就刺激鸡向前冲。

这首诗的大意就是说:

小鸡啊小鸡,在你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要避免与别的鸡清谈,要加强自己修炼,不要陷入争斗,最终你的归宿是在南山头过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如此便可像神仙一样超然物外了。

最后一句“归放南山头”,它是整首诗和这整幅画的点睛之笔,就是自然而然,随顺从化,很深邃,很有智慧。

其实,他画的不仅仅是一只初生的不懂世故的小鸡,更是他自己。

八大山人是前朝遗民,还是个皇家贵公子,听说他八岁就已经拥有了“诗书篆刻”的技能。年轻的他特别幽默,爱吹水,还吹得天花乱坠,倾倒四座。

但讽刺的是,他的“鸡谈虎亦谈”却要告诫这只小鸡不要说太多。

以前,他还常常在门上贴大字,不是别的,而是“哑”字,甚至装聋作哑。

不过对这,你不要大惊小怪。

听说当时前朝遗民,个个都是“怪胎”。如明末进士王玉藻,在扬州郊区改行耕田,谁跟他说话,他都不会抬头瞄一眼。

他的儿子学问渊博,但是一辈子不去城里玩,也不开班收学生,不旅游,不参加聚会。

还有位张元拱,改朝之后,人影都不见一个,有一次石涛提着水果去探他,他连夜坐船潜逃了。

所以八大山人这个“装疯卖傻”的行为,在这是不是说得通了?!

在这样的世道里,说什么大道理其实并无用处,他早已参透了人生。

就像禅宗说的,“无念者,于念而不念。”

人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在念与不念之间,无所系缚,不依附、不沾染,一切都在自然中。

68岁的他花了二十几年,在青灯古佛旁安顿放荡不羁的灵魂,在对永恒的叩问中得到了心灵的释然。

就像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把过去沉淀,放马南山,过着无所羁绊和牵挂的自由生活。

八大山人说:

“小臣善谑宗何处,庄子图南近在兹。”

意思就是:

“我追求的是庄子的自然之道,它不需向外寻找,就近在自己的心中。只要心与万物相通,就会与自然浑融。”

76岁的他还用另一个笔名为我们传达出这一佳境: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穷忧者自冗。时易乾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雪卷云舒。”

我们能分明的感受到他那会心的一笑。八大兄,您太有心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