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鳜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斑鳜养殖场地图片欣赏 斑鳜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斑鳜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2024-07-10 23: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 聚缩虫病

聚缩虫,主要寄生在斑鳜体表和背鳍上。患病鱼伤口处呈白絮状,体型消瘦,游动缓慢,食欲下降,严重时会发生死亡。刮取鱼体体表黏液制作水封片镜检方可确诊。聚缩虫偏爱有机质多的静水环境,在斑鳜养殖过程中比较少见,通常在池塘水质较差的情况下发生,防治方法与车轮虫相同。

4 锚头蚤病

锚头蚤,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的一种,个体较大,只有雌虫才会寄生在鱼体上 。雌虫以头胸部插入鱼体组织内,胸腹部则裸露在外,呈针杆状,长约1 cm,肉眼可见。锚头蚤主要寄生在斑鳜体表、鱼鳍、口腔和鳃上,虫体寄生部位的组织充血发炎,鱼体呈现不连片的红斑或红点,严重时可致鱼死亡。锚头蚤病在斑鳜整个养殖周期均可能发生,但以成鱼阶段最为常见。患病初期的斑鳜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鱼在水体中上层缓慢游动,食欲减退、体型消瘦,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塘中的病原;养殖过程中保持池塘水质良好,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EM 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仔细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对于已确诊患病的鱼塘,因斑鳜对有机磷杀虫剂十分敏感,在治疗过程中需避免使用敌百虫等药品。可使用浓度 0.7 mg/kg 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 0.02~0.04 mg/kg 的锚蚤克星全池泼洒。

在项目实施的养殖场,后者的杀虫效果更好。另外,在杀虫治疗的同时需配合使用 0.3~0.5 mg/kg 的聚维酮碘(10%),以避免病鱼伤口继发感染细菌性或真菌性疾病。

5 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主要由柱状黄杆菌感染引起。患病斑鳜的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瓣边缘发白腐烂,常有泥污附着。取鳃丝制作水封片镜检可确诊。该病主要发生在鱼种和成鱼养殖阶段,一般是由寄生虫病或水质恶化等因素诱发。

防治方法:合理投喂,及时更换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保持养殖池塘水质保持良好。对于已发病鱼池,可用 0.3~0.5 mg/kg 的聚维酮碘(10%)全池泼洒,连续使用 2~3 次。

6 水霉病

水霉病一般出现在早春和晚冬季节,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从鱼卵到成鱼养殖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病原从鱼体伤口侵入,感染初期肉眼不易察觉,随着水霉菌的大量繁殖,伤口部位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腐烂。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或停食,最后消瘦死亡。斑鳜受精卵的孵化时间较长,因此孵化过程容易受水霉侵染,导致孵化率低、出膜鱼苗易感染死亡。

防治方法:受精卵产出 24 h 起至出膜前 1 d,每天用 2%~3%的食盐水或 30~50 mg/kg 的聚维酮碘(10%)溶液浸泡消毒约 10 min。鱼种和成鱼的放养、捕捞及运输操作要小心,避免鱼体受伤,及时进行消毒。可用 3%的食盐水浸泡 15~30 min,再用0.3~0.5 mg/kg 聚维酮碘(10%)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 次。已发病鱼池,可使用水霉净全池泼洒,连续使用 3 个疗程。

除以上常见疾病,斑鳜在养殖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应激性反应,严重时会导致短时间内大量死亡。斑鳜因生性胆小,人工养殖条件下,对捕捞和运输操作较为敏感,受到刺激时会躁动不安,呼吸加快,惊恐躲藏,食欲下降。遭受过度惊吓或较大温差刺激时嘴巴会突然张大,无法正常呼吸,体色瞬间变浅,身体僵直侧卧于池底而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水面可增设生物浮床,为斑鳜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幽暗的栖息环境;拉网操作幅度要小,防止斑鳜受到惊吓;运输密度不宜过高;鱼苗下塘时间掌控好,温差不宜超过 2 ℃,夏季应选择清晨放苗,防止斑鳜出现热应激死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