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简答题指导 课件(共32张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言文全部答题公式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简答题指导 课件(共32张PPT)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简答题指导 课件(共32张PPT)

2024-05-31 10: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文言文简答题考点突破真题引路[2022·新高考I卷]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2022·新高考Ⅱ卷]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3分)[2021·新高考I卷]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2021·新高考Ⅱ卷]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2020·新高考I卷]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2020·新高考Ⅱ卷]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3分)考点解读◇考向分析文言文阅读设置简答题是新高考语文卷的一个新亮点。主观题的加入,意在要求学生不是通过取巧,而是通过自身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考查较能体现考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同时,对于扭转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重言轻文”倾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命题思路选材以传记类为主,未来的趋势文体会多样化;题量一般为一道,题型为简答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大家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题型分布:由近三年新高考真题可以看出,这一题型涉及面广,提问形式多变,答案分散。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考题型:1.概括人、事特点。例[2022·新高考Ⅱ卷]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2.筛选概括原因。例[2021·新高考Ⅱ卷]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020年新高考I卷]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2020·新高考Ⅱ卷]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3.概括作者观点态度。例[2021·新高考I卷]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4.比较分析。例[2022·新高考I卷]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以整体把握文本为基础,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文本区间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加上序号①②③/第一问,第二问……分行作答不繁不简◇核心目标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筛选、分析、概括、归纳进而作答。答题步骤P109[2022·新高考I卷]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游说策略的不同”,找准文本区间赵国: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燕国: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第三步:规范表述——“简要概括”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游说策略的不同”,找准文本区间赵国: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替赵国作了屏障。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第三步:规范表述——“简要概括”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答:①对赵国是晓之以利害,为赵王讲清楚存魏对赵国的好处,同时也讲明魏国一旦投降秦国给赵国带来的危害。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游说策略的不同”,找准文本区间燕国: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向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自己会践涉几千里帮助人吗?好处难道是来自出燕国的南门看到敌军吗?不然(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四国来攻)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第三步:规范表述——“简要概括”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答:②对燕国先恳求其发救兵,见没有效果,就晓之以害,为燕王讲明如果魏国改变志节,转头向燕,那么形势将对燕国大大不利。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游说策略的不同”,找准文本区间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第三步:规范表述——“简要概括”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组织答案:①对赵国是晓之以利害,为赵王讲清楚存魏对赵国的好处,同时也讲明魏国一旦投降秦国给赵国带来的危害。②对燕国先恳求其发救兵,见没有效果,就晓之以害,为燕王讲明如果魏国改变志节,转头向燕,那么形势将对燕国大大不利。组织答案:对赵国晓之以利害,救魏利赵,不救危赵;对燕国晓之以害,亡魏大害。官方答案:对赵国:分析利弊; 对燕国:威胁恐吓[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孟尝君游说赵王和燕王的语言,进而分析其中所用的技巧。如孟尝君游说赵王时先说“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赵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说我向您借兵是对您的忠心,之后分析魏国存在对于赵国的价值,魏赵两国的军队势力没有太大悬殊,而现在魏国的处境却不如赵国,是因为魏国是赵国西边的屏障,挡住了来自秦国的威胁,一旦魏国灭掉,赵国就“与强秦为界”,由此可见魏国存在的价值,这是用存魏的好处来打动对方。跟必修下册的《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技巧是一样的,“亡郑阙秦,存郑利秦”,分析利弊。而孟尝君游说燕王的时候说“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孟尝君用魏国灭亡之后给赵国带来的威胁引起燕王的重视,一旦魏国“折节割地”,之后会集合四国之力来攻打燕国,这是用亡魏的坏处“恫吓”燕王。[2022·新高考Ⅱ卷]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3分)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找准文本区间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第三步:规范表述——“简要概括”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找准文本区间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吴汉为人质朴敦厚,缺少文华辞采……吴汉于是斩杀了幽州长官苗曾,皇帝认为邓禹是个知人善用的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斗,吴汉亲自披上铠甲拿上兵器,命令部下武官说:“听到鼓声都要大声呼喊,共同前进,滞后赶到的人斩杀处死。”于是击鼓前进,敌军被击溃。(吴汉又率军)向北攻打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的贼寇,都平定了。第三步:规范表述——“简要概括”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答:刚毅之处:作战勇猛,连克强敌;木讷之处:缺乏文采,不善言辞。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找准文本区间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吴汉讨伐蜀国,营地分开驻扎在河水的南边和北边,北边的营地战斗不利,于是(吴汉让大家)衔枚疾走,悄悄率领军队在南边的营地集结,打败了公孙述……战事不利,兵营不坚固,吴汉常常独自修缮矫正弓箭战戟,审阅兵马,激励振作将士。第三步:规范表述——“简要概括”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答:刚毅之处:作战勇猛,连克强敌;②败而不馁,激扬士气木讷之处:缺乏文采,不善言辞。[2021年新高考I卷]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文本区间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臣就会变为忠臣。这说明国君就像是个标竿,臣子就是它的影子,标竿怎么动那么影子就会怎样跟随。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答:第一问:臣下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2分)。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1分)。官方答案:第一问:臣下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2分)。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1分)。[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及写作目的,首先要解释“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资治通鉴》是一部专为皇帝编撰的介绍历代兴亡得失的作品,其创作目的就是告诫君主如何吸取历代教训,这为考生作答给出了提示。司马光的评价源于上文对唐太宗三个善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执政水平,上行下效,成为臣子的表率,实现良好的君臣互动。君主是标杆,臣子是(标杆投下的)影子。有英明的君主,才会有忠直的臣子。司马光这是说给宋朝皇帝听的,希望宋朝皇帝能像唐太宗一样虚怀若谷,虚心纳谏。只有皇帝公正宽厚,臣子才会直言敢谏,国家才会被治理好。这也符合《资治通鉴》编撰的初衷,“有资于治道”。或:第一问:君王是个计时的标杆,臣子是影子。标杆移动,影子就会跟着移动(1分)。皇帝的品性好恶影响着臣子的态度,司马光认为君主需要为人正直,因为臣子会效仿君主(1分)。第二问:目的是赞扬唐太宗善于纳谏,告诫君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成为臣子的表率(1分)。[2021年新高考Ⅱ卷]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文本区间①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②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③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①大兴三年,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拦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益缩小……于是(后赵王勒)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②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③禁止各位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答:①后赵王勒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1分)。②祖逖听允两国互市(1分)。③祖逖禁止手下将领侵犯后赵百姓(1分)。[2020年新高考I卷]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文本区间①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国都附近的地区),倡议醵(jù聚集;聚敛)金,诸生争应之。②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①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②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答:①因为光斗为官时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所以倡议为他凑集钱款(1分)。②没有成功,因为在救助的过程中,左光斗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2分)。[2020年新高考Ⅱ卷]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3分)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文本区间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dùn也。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这个人向来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判处死罪,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儿女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是不会逃跑呀。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答:因为①海瑞自知触怒皇帝自己将死;②但他仍旧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准备进谏(上疏)。[解析]本题继续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接近现代文阅读中的信息筛选题型,不需要对人物的内心和品格做太多分析。解答这类题目的要义在于回到文本,这里“市一棺,诀妻子”一句出自文本宦官黄锦,原句:“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自知触忤当死”的心理判断在前,解释了海瑞买棺材的心理依据;而“市一棺,诀妻子”“僮仆亦奔散无留者”“不遁也”作为待罪行为的完整补充,全部指向一个思想准备,就是“赴死”,可见其决心之大。常考题型一:概括人、事特点1.概括人物形象(行为)特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或行为特点,并不是现代文阅读尤其是小说的专利,在文言文阅读中,它也司空见惯,概括分析的方法同现代文的基本一致:①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来概括;②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概括;③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组织答案时可使用人物形象特点词,如诚实、勇敢、思维敏捷等;要概括出多重特征;语言要简练。常考题型一:概括人、事特点2.概括事物(事件)特点通常情况下,文本会全面介绍主要人物(传主),主要包括该人物治学、为人、为官方面的情况。为了考查考生深入理解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情况,命题者会设置关于某事件、某事物特点的题目,这类题有个特点,就是答案散落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对于这类题,首先要精细筛选、精细阅读,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筛选出来,再仔细阅读,认真甄别,去掉无关信息,保留核心信息。其次要注意判断题干所暗示的答题角度和表述答案应采用的表述方式。◇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方向第二步:回归文本——找对应第三步:提炼信息——组答案例1:(2019·全国卷Ⅰ)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贾谊的形象特点。(3分)◇尝试解答第一步:审明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简要概括”“贾谊”“形象特点”。第二步:回归文本找对应,明确答案要点文本内容 答案要点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才学优异锐意改革因谗言被疏远,但仍心忧朝廷,主张削减诸侯封地。◇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方向第二步:回归文本——找对应第三步:提炼信息——组答案例1:(2019·全国卷Ⅰ)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贾谊的形象特点。(3分)答:①年少时才学优异;②出仕后锐意改革;③虽因谗言被疏远,被贬后仍心忧朝廷,主张消减诸侯封地。常考题型二:筛选概括原因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应引起重视。对这种据果索因的概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的词语的含义,有些“果”是直接从原文中摘用的,本身就是一个文言词语,如不准确理解,几乎无法找到原因。②表示原因的词句有时集中在一段中,这时只要提取即可;有时分散在全文中,需要认真、全面、仔细地筛选。③据果索因,其“因”肯定不止一个,有主观、客观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注意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筛选排查,找足、找全原因。④对文中带“原因”的词句,在转述概括时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尤其是对于表示原因的相对委婉、间接的词句,应注意转换说法,以求既符合原意,又符合题干要求。◇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方向第二步:回归文本——找对应第三步:提炼信息——组答案例2:(2019·全国卷Ⅰ)结合文意,简要概括贾谊被疏远的原因。(3分)◇尝试解答第一步:审明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简要概括”“贾谊”“被疏远的原因”。第二步:回归文本找对应,明确答案要点文本内容 答案要点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文帝不听。才高遭妒,触犯权贵利益天子听信谗言天子改革弊政意志并不坚定,没想重用贾谊◇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方向第二步:回归文本——找对应第三步:提炼信息——组答案例2:(2019·全国卷Ⅰ)结合文意,简要概括贾谊被疏远的原因。(3分)答:内部:才高遭妒,触犯权贵利益;外部:天子听信谗言,天子改革弊政意志并不坚定,没想重用贾谊。常考题型三: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最高层次。在一般的记叙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不会明确说出来,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等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在议论文中,也要通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方向第二步:回归文本——找对应第三步:提炼信息——组答案例3:(2019·全国卷Ⅰ)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司马迁对贾谊的情感态度。(3分)◇尝试解答第一步:审明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司马迁”“贾谊”“情感态度”。第二步:回归文本找对应,明确答案要点文本内容 答案要点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不用其议……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数上疏……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字里行间透露出司马迁对贾谊才能的赞叹。“害”“短”二字鲜明地表明了司马迁对贾谊与权贵的褒贬态度。表达出司马迁对贾谊怀才不遇和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方向第二步:回归文本——找对应第三步:提炼信息——组答案例3:(2019·全国卷Ⅰ)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司马迁对贾谊的情感态度。(3分)答:①字里行间透露司马迁对贾谊才能的赞叹;②对贾谊改革行为的赞同;③对贾谊怀才不遇和英年早逝的惋惜。课堂小结学完本课,你觉得做文言文简答题应具备哪些意识?1.要有精析题干意识。文言文简答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示了作答的角度和方向,而有的关键词需根据文本信息斟酌方明其义。具备精析题干关键词意识,可确保作答方向正确。2.要有转化文本词句意识。转化文本词句是对文言文的浅显化处理,其包含两方面:(1) 大致理解文言词句本意,相当于精准翻译;(2) 变成自己的语言概述词句意思。※注:语言简洁,尽量用自己的话转述,不要摘抄原文,避免重复,切记遗漏(3) 编排有序,加上序号,分行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