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1622·文笔峰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笔峰公园多高 袁州·1622·文笔峰塔

袁州·1622·文笔峰塔

2024-07-16 19: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宜春市志》(1990年版)记载:文笔峰,位于城东水口山麓,地区化工实验厂西侧山顶上,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清初顺治年间(1644~1661年),有戌卒纠众摧毁,赖邑举人潘师质“犯难力争,获令修复”。

袁州·1622·文笔峰塔

1—文笔峰原址标识牌(段润萍摄)

砖木结构,高30米,直径10米。圆锥形,尖顶,内分七层,列级盘旋而上,造型独特,省人民委员会于1959年11月30日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9年被拆毁,在原基础上建为水塔。

袁州·1622·文笔峰塔

2—站在文笔峰原址上观宜春(段润萍摄)

寻觅消失的文笔峰

文笔峰其实是一座已经不存在了的建筑,但是它独特的造型,写满沧桑的历史早已成为民间传说中的一笔珍贵遗产,文笔峰一直耸立在人们的心中,时至今日人们依旧会把化工实验厂下面的那一片民居称作笋下里,笔者有一位朋友的网名就叫“东门笋下里”。四十多年以来文笔峰一直是宜春人心中的痛,翻开宜春市志(1990年版)大事记(记载了公元前201至公元1987年宜春的大事),在1969年的记载中有这么一条:同年,县东郊文笔峰(重点文物古迹)被拆毁)。可见文笔峰的拆毁是一件大事,而且是一件令人心痛的大事。

文笔峰又称文峰塔,原位于宜春市城东水口山麓,是一座始建于明代天启二年(公元一六二二年)的砖木结构古塔。数百年来,在宜春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妇孺皆知的顺口溜:“东门的笋,南门的塔,西门鼓楼洞,北门秀江桥。”其中所说的东门笋,就是指文笔峰。因文笔峰形状似竹笋,宜春人把它通俗化,称其为东门石笋。南门塔则指的是大仰门外一里许家哲(今火车站边、盐仓库这里),宋元符巳卯年建,旧有南禅院因以名塔,院毁塔高七层。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夏六月因修浙赣铁路线经过塔旁,恐有妨碍特拆毁,塔砖印有南禅院及南禅塔字样。西门鼓楼洞指的是鼓楼,位于鼓楼路中段,为今中国最早的古天文台,现保存完好。北门秀江桥指袁州桥,民国时为浮桥,已重建。

袁州·1622·文笔峰塔

3—一位老人指着文笔峰真正的原址(段润萍摄)

2011年1月15日,笔者和明月草堂文学社的文友们一道来到东门,前去寻觅当年文笔峰的遗址。在城东五里水口山麓,地区化工实验厂西侧赖家潭的南山顶上,笔者看到了那个拆文笔峰后所建的水塔,大约有十多米高,水塔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江西省第一批文保重点单位文峰塔原址,落款为宜春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水塔高约十多米,上面有铁梯可以登顶,可能多年没人登上去过,铁梯显得锈迹斑斑。为了体会当年登文笔峰远眺之感觉,笔者登上了水塔顶端,虽然达不到当年文笔峰的高度,但因水塔基本位于当年文笔峰的地理位置,风景也相当优美,所以也能找到一些登文笔峰的感觉。极目远眺,扑入眼帘的是那层层叠叠、隐隐约约的远山,山峦起伏曲折,好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特别是南边的仰山,奇峰突起,飞瀑灵潭。往北看一条白带似的秀江自西向东蜿蜒穿过,新修的袁山大桥和卢洲大桥尽收眼底,回眸西望,宜春城内高楼林立,远远能看到宜春台,只见楼宇鳞次栉比,亭阁错落有致,果真是宜春登高揽胜的好去处。正如袁州知府王酞在《新建文笔峰碑》中说:“袁枕吴楚之交,大江怀其北,仰山踞其南,东西诸山拱揖以卫睇,诸胜概岂在吉抚下哉?”

正当笔者在水塔顶上欣赏美景时,只听有几位原化工实验厂的退休工人在下面喊叫,“要当心呀,这个地方很多年没人登上去过,要注意安全呀”,热心人的关怀令笔者觉得很温暖。下得塔来笔者就和她们聊了起来。有一位叫章益萍的大姐说一看就知道笔者是来寻觅文笔峰遗址的,她告诉笔者,她今年62岁了,在她十多岁的时候文笔峰还在,那时她还进去过里面玩耍,记得里面很宽敞,底层可以摆八桌酒席那么大,上去的楼梯是盘旋着沿墙上去的,她爬到过上面,记得顶端还有当时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国徽呢。章益萍大姐很形象地描述道,当年坐火车从彬江下浦过来,因为铁路是环绕着文笔峰的,所以列车开动时是围着这只笋在转,但她们每次在列车上看文笔峰就像是那只笋在转,真是美妙极了。她还说文笔峰这儿也许是块风水宝地,现在厂里考上大学的人年年都很多。

袁州·1622·文笔峰塔

4—老人站在用文笔峰砖块做成的房子前述说历史(段润萍摄)

当笔者问到当年为什么会拆掉文笔峰时,她说当时她还没进厂,所以不太清楚,于是领着笔者去找她丈夫,她丈夫叫邹寿生,建厂的时候就在,所以他非常清楚。他说化工实验厂是1968年成立的,厂里当时需要建水塔,打报告到地区要经费,上面则说要厂里利用文笔峰来建水塔,于是厂里就想到把文笔峰上面尖尖的部分拆掉,留着下面一截来建水塔,没想到拆了一半后,厂里一位姓周的工程师测了一下说文笔峰基脚只有一米深,不能承受压力,于是只得重新找地方建水塔,现在的水塔离原来文笔峰的旧址有十多米远。记得当时拆了文笔峰后,有不少文物保护者找来了,都指责厂里不该拆了文笔峰,要厂里修复。可当时已经拆掉一半了,拆时容易重修就难了,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修水塔用了原文笔峰一部分砖,另一半文笔峰的砖在七十年代初被用去盖了宿舍,文笔峰的原址上也盖了厂办公楼。热心的邹师傅还带笔者去看了当年文笔峰的旧址及用文笔峰的砖块盖的宿舍以及找到文笔峰的基脚石。在寻找的过程中笔者还与原厂书记不期而遇,拆掉文笔峰时他也是执行者之一,他也证实了邹师傅的说法,说当年拆文笔峰是上面的决定,还有正式批文,他记得后来建水塔共花了一万多元钱。他们还提到了当年挖基脚时还有人挖到了元宝呢。笔者听到文笔峰被拆的过程,觉得非常荒诞,不过在那个荒诞的年代也就不稀奇了。于是一个珍贵稀有的文物文笔峰就变成了一座水塔。化工实验厂的员工都纷纷对笔者说真希望政府能重建文笔峰,让这座美丽的东门石笋能重新立起来。

 

袁州·1622·文笔峰塔

5—写着文笔峰原址的水塔(段润萍摄)

抚今追昔文笔峰

据记载,文笔峰(文峰塔)始建于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为一砖木结构之古塔。最初由宜春知县王家宾首倡捐俸,民间集资而建。塔高三十米,直径十米,内分七层,列级盘旋而上,形为圆锥尖顶,状如文笔,在国内塔林中绝无仅有。高30米,塔基为6棱形,直径10米。内分7层,列级盘旋而上,每层有上为卷拱的长方形孔门4道,虽是层层垒叠而上,却十分宽敞,最低层可摆放8个圆桌,最高层可摆放4个圆桌。清顺治年间,一度被戌卒所废,赖本邑举人潘师质受命修复。其后历经数百余年,风雨不动,是明代以来宜春历史的见证。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三十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会修建文笔峰呢?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自唐朝会昌年间,宜春学子卢肇、易重夺得江西历史上第一、第二个状元之后,宜春教育愈加兴盛,学风浓郁,人才辈出,唐朝三十多人中进士,宋朝五十多人中进士,名副其实地享有“袁州进士半江西”的盛誉。然而,不知是何缘故,到明朝时开始大幅度滑坡,进京赴考经常失望而归,有的年份居然一个进士也考不到,呈现一派萧条落败的景象,令宜春上下扼腕叹息,焦急不安。心有不甘的人们纷纷查找其中的原因,据风水先生说:袁州府城山之龙脉“自南来,水从东注,层峦叠嶂,非不环拱”,只是“秀江一派泻卢洲尾”,即秀江过卢洲之后朝北流泻,再不环拱袁州城。为了改变卢洲尾“强抱之脉微,贵砥柱之力峻”的现状,宜春知县王家宾与袁州知府、宜春乡绅以及文人学士一起商议,决定在卢洲尾的东南岸水口山麓“建文笔峰镇之”,以“连翩雀起,继卢、易而魁天下”,重振宜春文运,续写宜春辉煌。果然在其后天启五年会试中,后来成为著名民族英雄的宜春考生袁继咸即中得进士。

文笔峰落成后,成了宜春人的精神寄托,也成了宜春城一大标志性景观。历朝历代的名人学士也留下了不少咏叹文笔峰的佳作。清代陈圣谟在《文笔峰》诗中赞道:“文笔高耸峙横阿,屈起前朝历岁多。玉管朝朝腾彩霞,霜毫夜夜蘸银河。冬凝积雪花生颖,暮逐斜阳影浸波。信是扶兴添胜概,群山谁得并嵯峨。”数百年来,文笔峰一直都是宜春人登高揽胜的风景点。

抚今追昔,文笔峰古塔的兴废,不能不让人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时至今日,文笔峰的丰采依然铭刻在宜春人民的心目中,长留在宜春的史册里,成为永恒的记忆。                                 (特约撰稿:段润萍文/图)

袁州·1622·文笔峰塔

6—刻有宜春县字样的文笔峰的砖(段润萍摄)

宜春原有文笔峰位于城东水口山麓,是一座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的砖木结构古塔。由宜春知县王家宾首倡捐俸,民间集资而建。塔高三十米,直径十米,内分七层,每层均十分宽敞,最低层可摆放八个圆桌,最高层可摆放四个圆桌。列级盘旋而上,形为圆锥尖顶,状如文笔。清顺治年间,一度被戌卒所废,赖本邑举人潘师质受命修复。其后历经数百余年,风雨不动。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三十日,文笔峰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六九年,因地区实验化工厂修建水塔被拆毁,仅存塔基遗迹。

 数百年来,在宜春民间广泛流传一首顺口溜:“东门笋,南门塔,西门鼓楼洞,北门秀江桥。”其中所说的东门笋,就是文笔峰。文笔峰是一座砖塔,因位于城东,并且形状似竹笋,宜春人称其为东门石笋。   自唐朝会昌年间,宜春学子卢肇、易重夺得江西历史上第一、第二个状元之后,宜春教育愈加兴盛,学风浓郁,人才辈出,唐朝三十多人中进士,宋朝五十多人中进士,名符其实地享有“袁州进士半江西”的盛誉。然而,到明朝时开始大幅度滑坡,呈现萧条落败景象。   人们纷纷查找原因,最后听信风水先生说法:袁州府城山之龙脉“自南来,水从东注,层峦叠嶂,非不环拱”;只是“秀江一派泻卢洲尾”,即秀江过卢洲之后朝北流泻,再不环拱袁州城。   为改变卢洲尾“强抱之脉微,贵砥柱之力峻”,宜春知县王家宾与袁州知府、宜春乡绅以及文人学士商议,决定在卢洲尾的东南岸水口山麓“建文笔峰镇之”,以“连翩雀起,继卢、易而魁天下”,重振宜春文运。   文笔峰于明天启二年(1622)夏天开工,第二年冬天落成。文笔峰成宜春城一大标志性景观。  文笔峰落成后,宜春知县王家宾赞曰:“崔嵬者峰,倬彼震方。挹兹辛流,回澜于狂。济济多士,应时其昌。于万斯年,邦家之光。”天启五年会试,后来成为著名民族英雄的宜春考生袁继咸即中得进士。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