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文献综述”=学术文献+内容分析法+NVivo软件(范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 新时代的“文献综述”=学术文献+内容分析法+NVivo软件(范例)

新时代的“文献综述”=学术文献+内容分析法+NVivo软件(范例)

2024-07-13 00: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此以教育学研究为例:

(UP主是学习教育学原理的学生,故在此以教育学领域的CSSCI论文举例)

大家不用看论文内容,既然是学方法应用,看一下行文布局就可以了。

试论我国危机教育内容的建构——基于2003年以来32篇核心文献的Nvivo分析

2020年春节前后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再次警示我们,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可能滋生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喊出了“我们正从危机走向危机”的现代性论调。危机教育恰恰成为医治社会脆弱性的理性之举。由此,危机教育迫切需要在其内容建构上达成共识,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中诸多不确定性,让人类的尊严不至于在形形色色的危机中丧失殆尽。危机教育的内容建构就成为研究的关注点。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获取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利用质性文本分析工具Nvivo11.0软件进行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在研究取向上,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模式,依托自下而上的归纳方式,研究通过文本选择、编码分析、比较归类、可视化呈现、模型建构等研究环节,形成不同层次的概念范畴和类属关系,探寻适合既定研究目的“危机教育内容建构”的因素结构关系,最终建构出当下危机教育内容的指标体系。

(二)数据的获取

1.核心期刊文献。研究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主题检索的方式,对2003年至2020年2月的文献进行检索,形成基本的目标文献。为了保证研究数据源的权威性,在初步检索的文献基础上重点选取了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资源,最终确定了30篇跟“危机教育”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献。2.网络文本资源。研究对一些权威公众号的热点文章进行了检索,最终选定了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两篇微信理论文章作为本研究文本数据的一部分。

(三)研究的信效度保证

研究的信效度是实证研究必须谨慎论证的一个内容,是研究结果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基本保障。本研究为了提高可信度和可靠性采取了如下措施:(1)合众比对法。由于研究涉及大量的编码工作,容易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产生编码偏差。因此,在前期的编码过程中,采用分别编码然后汇总比对的方式。(2)饱和度检验。饱和度检验能够对编码分析结果的严密性和解释力进行印证。本研究在编码时预留出2份饱和度检验文献,再进行关联式编码和核心式编码,然后利用饱和度检验文献进行逐个校验,发现并未继续产生新的维度,表明通过逐级编码生成的结果通过了饱和度检验。(3)权威文献法。从刊载期刊级别、被引率、下载量、主题契合度、发文时间等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筛选,确保被分析文本的权威性,前面已经有所交代,不再赘述。

二、危机教育内容建构的指标确定

根据施特劳斯、格莱斯和后来的科宾等人对“扎根理论”研究要求,在不限制任何特定形式的资料中发掘、发展理论,研究通过质性辅助分析工具分为三个研究阶段来完成,最终形成了涉及371个编码参考点、25个基本范畴、6个核心范畴的系统化分析体系,这成为本研究的立论基础。

(一)开放式编码:危机教育内容的初级要素

本阶段主要基于本土化编码的基本原则,逐字逐句地阅读研究文本资料,形成基本的概念感知。由于32篇目标文献并非借由“结构化”或“半结构化”访谈得到的,这对研究者而言,意味着“从关键文献中发现整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段”变得尤为必要。因此,在编码中尽量尊重原作者的意图表达,在很多情况下,在Nvivo中是利用“活力编码”的方式来进行的。最终,通过对资料中跟危机教育内容相关的原始语句进行编码,以求形成初始的范畴(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表述)。具体而言,本环节将30篇文献全部导入Nvivo中,并对文本逐个进行编码提取,形成了由371个开放代码构成的初始概念群,接着对少于3个开放代码支持的初始概念进行删除处理,初步形成30个初始概念。这些节点处于最基底的位置,构成了后续分析的基本依据(详见表1)。

(二)关联式编码:危机教育内容建构指标的类属结构

关联式编码的目的是找寻“三级节点”之间的“类属关系”,进而建构出更高一级的概念范畴。为初步探明资料与概念范畴之间的有机联系,本阶段在技术操作上利用Nvivo11.0质性分析工具的探索功能对30个初级概念进行聚类分析(见图1),形成对观念群内部编码间关系的初步断定,并以此为基本参照进行初级概念的调整,最终确定初级概念25个,为构建类属关系提供参考。 

最终,通过聚类分析的探索,回归文献和借鉴相关研究在危机教育内容建构维度上的观点,确定了“素养教育”“心理干预教育”“技能教育”“危机知识教育”“价值观教育”“意识培育”六个一级节点,形成了危机教育内容建构的主要指标结构。

由六个一级节点形成的危机教育内容模型整体呈现环形放射式的层次结构,以“危机教育内容指标”为中心由内及外分为3层。各层间存在嵌套关系,层面彼此间存在鲜明的主次范畴关系,体现出危机教育教育内容的多层性、延展性等特征。每层中扇形区域的大小是由其所在范畴的编码参考点数量决定的,体现其在相应圈层的影响力。模型图显示,在一级节点中影响力较大的有“素养教育”“心理干预教育”“技能教育”;在二级节点中影响力较大的有“恐慌与焦虑应对”“危机观”“危机应对知识”“公民责任素养”“危机情景演练”等。这些节点在内容构建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受到较多的学术关注。

(三)选择式编码:危机教育内容建构指标的类属类型

选择式编码是指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分析以后选择一个“核心类属”,将分析集中到那些与核心类属有关联的代码上面。在质性研究中,选择式编码是编码的更高级环节,旨在在前面编码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已提炼出的概念范畴,最终建构出服务于研究主题的质性理论模型,所以选择式编码又称为“理论式编码”。

1.核心类属和支援类属。核心类属是次级类属(子类属)和编码参考点数目较多,在模型中具有较大比重和较强解释力的抽象范畴。同一级别的类属中核心类属之外的类属即为支援类属。结合三级编码汇总表,最终确定“素养教育”“技能教育”“心理干预教育”3个类属为核心类属。3个类属共包含14个子类属,共涉及142个编码参考点,在整体中分别占56%和57%。可见,3个核心类属在类属中居于主要地位,是进行危机教育的重要领域,也是进行内容建构的重要指标项。具体而言,“素养教育”指标包括6个具体指标点,涵盖公民责任素养、理性精神、危机信息素养、法制素养、危机应对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其中,公民责任素养、理性精神和危机信息素养的参考点数最多,达到52个,占73.6%。“技能教育”指标包括5个具体指标点,涵盖危机情境演练、自助—互助能力、减灾能力、生存技能和临灾响应能力。其中,危机情境演练、自助-互助能力的参考点数最多,达到45个,占64.3%。“心理干预教育”的指标包括3个具体指标点,涵盖恐慌与焦虑应对、抗逆力培养和积极心理。其中,恐慌与焦虑应对、抗逆力培养2个指标的参考点数最多,达到62个,占该项指标比重的89.9%。同时,“危机知识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意识培育”3个支援类属相对而言处于次要位置,但在危机教育内容的指标建构上仍是不容忽视的。2.认知指标和行为指标。为了更清晰地把握主范畴的内在属性与范畴间的逻辑关联,本部分通过对三级编码后的编码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来进行可视化呈现。多维尺度分析作为一种对多元属性数据进行定位分析和归类的分析方法,可以在两维空间或三维空间中对要素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予以形象化的解释分析。基于6个主范畴的多维尺度分析显示,在维度2上被明显地划分为2个区域,基本上可分为认知指标和行为指标两大维度。其中,“素养教育”“意识培养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危机知识教育”4个主范畴从属于认知指标的维度;“心理干预教育”“技能教育”则处于行为指标层。这两大层面的维度划分构成了危机教育内容构建的宏观维度。

三、我国危机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基于前面的文献梳理和可视化表达发现,危机教育的内容有自己内在的构建逻辑,也具有一定的层次类型。本部分重点就各个主范畴进行阐释,以求对我国危机教育的内容进行探讨和澄明。

(一)素养教育

危机是对一个国家公民素养的考验,危机教育的内容建构离不开民众危机素养的提升。现代危机发生时,尤其是在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一个国家公民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如何,不仅决定应对和防范危机的成败,也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公民责任素养、理性精神、危机信息素养、法制素养、危机应对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等若干主要指标项。具体而言,我国的危机教育需要强化公民责任素养,让每个公民知晓自身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分子,在危机预防和应对中的公民责任。在网络信息时代,危机信息素养教育要着重加强对危机信息的鉴别力和公众媒介素养的教育。危机教育应承担起让每个公民做一个合格的“信息公民”。危机情境的非正常状态极易滋生一些逾越法规的行为,意味着危机教育需要通过法制素养的教育拉起一条法制红线。当然,危机教育内容也不容忽视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危机风险关乎关心人的困境、人的尊严和人的命运,人文素养的根据能够让危机的应对更符合人性,这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内在要求。危机应对道德也是素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危机也是对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检验,在危机中道德的力量上不可轻视的,往往决定一个社会应对危机的成败。如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民众面对俯拾皆是的财物竟没有人去动,更没有人趁火打劫。

(二)技能教育

危机技能是考验社会和个人在处理危机时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危机来临时能否有效化解危机的关键,是衡量一个社会危机应对成熟度的显性指标。就危机技能教育而言,其大致从危机情境演练、自助-互助能力、减灾能力、生存技能和临灾响应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教育内容的构建。具体而言,危机情境演练具有重要的预防功能,是危机教育和危机管理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更是危机预防文化的重要体现。其次,“自助—互助能力”的培养在危机教育中的地位亦不容忽视。减灾能力的教育恰是我国危机教育的薄弱点,从大量的突发事件案例来看,许多原本可以避免或减少的伤害反而得以扩大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教育内容上可以重点就危机紧急状态下整合各种危机化解资源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包括人、财、物乃至信息等资源的配置能力来开展针对性教育。生存技能是危机紧急状态下的救生技巧,如地震避震技能、火灾逃生技能、高空逃生技能、野外生存技能等。临灾响应能力教育要注重培养危机应对,即个体在危机面前响应的速度、效率和质量,如我国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的灾情响应,将死亡人数降到最低,恰是临灾响应能力的最佳体现。

(三)心理干预教育

恐慌源于未知。由于危机导致的不确定性极易造成整个社会民众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危机教育需要引导公众学会通过注意力转移、自我情绪管理方面来有效应对危机带来的恐慌、焦虑等应急反应。抗逆力是指人独立面对危机,尤其是危机造成的灾难影响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正是个人危机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当危机爆发时,公众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对危机的控制。公众抗逆力的提升教育可以使临灾压力变成动力,从而转危为安,使公众处之泰然,进而积极自救和互救尽快地走出危机。同时,抗逆力也能够减轻公众因灾难影响带来的心理创伤度,有助于心理创伤的危机后治疗。危机积极心理教育还要注重利用各种危机情境和危机机会加强对积极心理体验的感知,能够在危机来临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各类危机。

(四)危机知识教育

危机知识教育是有效应对危机的基础,也是进行危机教育的重要抓手。危机知识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是危机应对知识的教育。二是公共安全知识的教育。如核危机知识教育要根据核危机的复杂性特点,强化对公民的紧急性避难知识的教育等。三是危机防范知识的教育。如为了更好地防范火灾危机,应教育公民充分认识火灾火势蔓延的特性、火灾的独特危险性。如地震发生时可以选择迅速躲到附近的支撑物下面等相对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而不是盲目地向外跑甚至跳楼。防范疫情危机的教育时,应该教育公众知晓并掌握隔离知识、疾病传播知识以及科学佩戴口罩的知识等。

(五)价值观教育

当今社会的危机表明,每次危机都是对人类价值观的重新调整和不断考量。因此,危机教育内容要注重价值观层面的教育,尤其是对生态观、生命观、危机观的教育。危机教育要注重引导人们如何面对自然,并和自然友好相处,做到“心存敬畏,但不畏首畏尾;敢于作为,但不为所欲为”;危机教育要注重加入生命教育的元素,让每个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懂得在危机中认识生命的脆弱,欣赏生命的坚强,体悟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价值。当然,危机观的教育是危机价值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危机教育要注重引导公众正确地认识危机。还要正视危机,如教育要涉及危机产生的根源、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利弊、危机中人类社会的命运走向等内容。

(六)意识培育

危机教育内容构建需要考虑启蒙启智的价值属性,要注重将忧患意识、参与意识、科学意识、爱国意识和危机防范意识的培养纳入危机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来,注重在意识层面打造危机教育的重要基底。忧患意识是危机意识的突出表现之一,要注重通过危机教育内容呈现无处不在的危机形态,要把当前最突出、最典型的危机形态全面地客观地展示出来,通过危机教育让受教育者保持适度的警觉和“风险无处不在”的意识。危机参与意识的培养往往被忽略,而很多危机经验表明,危机来临时的有效和有序参与是危机应对的必然要求。就科学意识的教育而言,危机教育的内容更多地是要引导危机个体运用科学知识审视危机、预测危机和干预危机,避免主观臆断和凭空想象,树立正确的危机观。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在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个体—国家的危机共情、国家有效应对危机的自豪感、国家危机管理形象的维护等。危机防范意识理应成为危机意识教育的重要项目,达到危机预案的制定、危机风险的评估、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都是危机防范意识教育的通道。

四、建议与反思

第一,从政策上尽快明确危机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为危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政策保障。跟发达国家的危机教育相比,我国危机教育尚未有明确的标准和框架,危机教育的地位尚未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因此,需要通过出台学校危机教育指导纲要,对危机教育的体制机制、目标与意义、实施原则、条件保障以及组织方式等诸多要素予以明确,从政策上聚焦、聚力,解决我国危机教育中的一些空白、短板和薄弱环节等问题,调配政策资源,着力解决危机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第二,积极探索将危机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系中,实现危机教育在各个学段的全覆盖。危机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作为一项长期性、全面化和系统化的基础工程需要尽快地覆盖至各个层面的学校教育中来推进,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高等教育等不同教育环节的互相衔接和全面承接。在危机教育内容体现不同教育阶段侧重点的前提下,基于核心指标进行科学化和针对性的设计,最终形成基于学校场域的危机教育闭环体系。第三,积极推进危机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为危机教育的一线实践提供内容保障。针对我国大中小学的教材建设与课程实施是学校有效和有序开展危机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危机教育实践落地的有效抓手。在教材建设上要重点涵盖危机应对道德、危机参与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在课程建设上,要注重危机教育所蕴含的启智、能力生成、道德感化、责任培养等教育性因子,而不应忽视教育性让危机教育的内容陷入单一化的窠臼。同时,危机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建设要体现时代性和教育性,积极响应当前国内和国际社会中层次多样且不断延展的危机形态,注重将新的危机教育内容纳入危机教育的内容建设上来,保持内容上的开放性和活力性。

(作者张茂聪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伟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本文选自《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3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