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数字工业学校“双高”专业建设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控专业技能评价表 衢州数字工业学校“双高”专业建设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衢州数字工业学校“双高”专业建设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2024-07-06 2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公布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名单的通知》(浙教厅[2020]157号),浙江省衢州数字工业学校(原常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列入“双高”建设专业。按照浙教办函[2022]26号通知要求,现将项目中期绩效情况自评如下。

一、项目建设概况

(一)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双高”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校“双高”专业项目建设工作,研究决定“双高”专业项目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确定学校“双高”项目建设工作总体规划,明确资金分配,保障资金来源,督查和评价各项目组工作业绩。

2.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挂图作战机制。根据两个专业“双高”建设项目书的建设任务,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挂图作战,每月推进。二是定期会商机制。定期研究“双高”建设工作,及时梳理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难点,制定解决方案。三是督查通报机制。两位副组长,分别负责两个建设专业的工作推进,每月督查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对工作拖沓、进展缓慢的责任人及时予以通报批评,对先进事迹及时予以通报表扬。

3.加大经费投入。从2021年起,每年安排学校项目建设总经费的33%用于“双高”建设专业的实习、实训设备投入,且不低于200万元;结合学校整体迁建,对两个“双高”建设专业实习、实训予以重点打造,2021年实际投入391.14万元,2022年计划投入300万元,2023年计划投入900万元(含新校区“双高”专业建设),总体投入不低于1400万元;优先安排两个“双高”建设专业的实训耗材、校企合作、教师培养等经费。

(二)项目建设进展及成效

1.项目建设整体进展情况

优化专业结构,形成“智能+服务”特色专业群。对接县“四大百亿”产业群建设专业群,构建了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特色的智能制造、社会服务、技术服务的“智能+服务”三大特色专业群,重点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把数控技术应用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转型升级,形成精密制造与新能源维修特色鲜明新专业方向,做强“新”主体专业。打通成长通道,建立“升学+就业”立体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升学+就业”成长通道,通过中高职一体培养和单考单招升学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的企业新型学徒培养,形成了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化国际标准,建设“国际+本土”交融专业标杆。依托中意合作办学优势和工匠学院“双师双徒”育人平台,转化欧洲质量框架标准(EQF),凝聚现代与传统,推进“三教”改革,逐步形成具有国际范式又有本土特色的专业标杆。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专业+企业”专业迭代机制。通过建立鸿途汽修“校中厂”,先导精密制造“厂中校”,构建“一个专业+一个行业龙头企业+一个产教融合企业+N个中小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转化企业工作标准,形成专业迭代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双高建设期有6个子项目,20个二级子项目,任务书92个,实际完成了59个,中期完成率达104%,终期完成率达63.4%,达到预期的建设要求,且完成质量高。详见表1。

表1  学校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表

子项目

建设目标

目标值

现实值

完成度

实施期满

中期

中期

中期

终期

提升现代化学校治理水平

铸造“匠心·护旗手”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

5

3

3.5

125%

70%

打造匠心学校文化,以“礼孝谦勤”为理念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3

2

2

100%

66.6%

构建网络,以信息化带动学校发展

3

2

2

100%

66.6%

实施国际互联计划,拓展国际化合作新空间

3

2

2

100%

66.6%

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

打造“常山好人、向善德育”品牌,落实育人根本任务

7

3.5

3.5

100%

50%

出台“三会五能”计划,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7

3.5

3.5

100%

50%

打造常山小工匠,提高技能型人才竞争力

5

3

4

133%

80%

提升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水平

多层次对接

4

2.5

2.5

100%

62.5%

多形式融合

9

5

5

100%

55.5%

多渠道合作

5

4

4

100%

80%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优化专业结构,形成“智能+服务”特色专业群

3

2

2

100%

66.6%

实施“产教研训赛融通”计划,推动“课堂革命”教改实践

7

4

4

100%

57.1%

以“单元教学”引领,“一站式服务”推进三教改革

2

1

1

100%

50%

实施“双师双徒”培育计划,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6

3

4

133%

66.7%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引、转、请并举,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

2

1.5

1.5

100%

75%

轮、补、奖合力,形成教师“双栖双能”成长机制

3

2

2

100%

66.7%

精准培养,打造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5

3

3

100%

60%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围绕发展需求,开展社会培训

4

3

3

100%

75%

面向弱势群体,开展结对帮扶

3

2

2

100%

66.7%

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技术服务

6

4

4

100%

66.7%

合计

20

92

56

58.5

104%

63.6%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期有7个一级子项目,27个二级子项目,任务数246个,实际完成了187个,中期完成率达103.8%,终期完成率达76.2%,达到了预期的建设要求,且完成质量高。详见表2。

表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表

子项目

建设目标

目标值

现实值

完成度

实施期满

中期

中期

中期

终期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独具“意大利”特色的汽修人才培养新模式

5

4

4

110%

80%

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

22

15

17

113%

77%

工匠学院汽修大师工作室,打造本土特色的“衢州工匠”。

10

7

7

100%

70%

专家工作站,积极推进教师学生的国际化水准

9

6

7

117%

78%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结合引进的国际化课程,开发适合本土的校本教材

5

4

5

125%

100%

校企共定课程标准

12

8

8

100%

67%

构建“文专特色”课程体系新方案

1

1

1

100%

100%

实施课程,实现意大利能力模块和国内专业课程完美整合

7

5

6

120%

86%

建设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专项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4

4

4

100%

100%

教材与教法改革

校本教材编写

9

6

6

100%

66.7%

校企共编教材

6

6

6

100%

100%

“学习单元教学模式”逐步落实

5

4

4

100%

80%

“学习单元”评价记录

8

6

6

100%

75%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依托意中国际汽车教育交流平台强化教师综合素养

3

2

2

100%

67%

名师领衔、专家指导,确保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21

14

14

100%

67%

坚持常规培训+个性化结合方式,切实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

45

30

30

100%

67%

常山汽修小工匠,汽修大师工作室来保障

10

8

9

112.5%

90%

企业课程进校园,“4+1”课程来落实

3

2

2

100%

67%

兼职教师哪里来,企业专家流动池

15

10

10

100%

67%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校中企,企中校,企业零距离

4

3

3

100%

75%

深化校企合作,加速推进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5

4

4

100%

75%

深化产教融合,校中企,实现岗位课堂

4

4

4

100%

100%

实训基地建设

6

5

5

100%

83%

社会服务

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开展国际化合作、海外援助

5

4

4

100%

75%

整合专业资源,有效支援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职业教育发展

4

3

3

100%

75%

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创新优质培训项目,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10

10

10

100%

100%

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与技术改进等服务

5

4

4

100%

75%

可持续发展保障

“基于课程触发的专业迭代”机制

2

1.5

1.5

100%

75%

合计

27

246

180.5

187.5

103.8%

76.2%

 

(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建设期有7个一级子项目,16个二级子项目,任务数138个,实际完成了116个,中期完成率达107.4%,终期期完成率达84.05%达到了预期的建设要求,且完成质量高。详见表3。

 

表3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表

子项目

建设目标

目标值

现实值

完成度

实施期满

中期

中期

中期

终期

1.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1.1.编制并实施“数字灰领”培养计划,校企联动、学训交替、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24

14

25

178%

104%

1.1.2.制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平台,构建“数字灰领”培养模式

5

4

4

100%

80%

1.1.3.以“技术能手”为抓手,实施专门化人才培养考核

4

4

3

75%

75%

1.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1.2.1.构建“4+1企业课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6

5

5

100%

83.3%

1.2.2.建立综合应用的“虚拟工厂”数字化资源

4

3

2

66.6%

50%

1.2.3.建设“高技能+双创”课程

4

3

2

66.6%

50%

1.3教材与教法改革

1.3.1.探索CDIO教学模式改革

4

2

2

100%

50%

1.3.2“1+x”证书个性化教学

3

3

3

100%

100%

1.3.3.成长导师与“2+4+x”小组合作学习

2

1

1

50%

50%

1.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引进和培养专家型、领军式的高层次人才,实施“国际融合、校企互通”教师发展工程,打造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4

4

4

100%

100%

2.骨干教师梯队发展,增强人才蓄水池+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结构合理高水平教师创新团队

9

8

8

88.9%

88.9%

1.5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1.5.1. 校企双主体合作模式

36

30

30

100%

83.3%

2.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

16

12

12

100%

75%

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2

11

11

100%

91.7%

1.6社会服务

1. 数控智慧培训中心,服务本土技能培训

2

2

2

100%

100%

2.基于产教融合学院,提供技术服务与前沿技术探索

3

2

2

100%

66.7%

合计

16

138

108

116

107.4%

84.05%

 

2.整体办学实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情况

自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列入浙江省中职“双高”建设专业以来,学校抓住建设契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以“双高”专业建设为引领,推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不断加大投入,大力争取政府、企业、社会支持,学校的实训实习设备设施迭代升级,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项目建设全面推进。2021年启动学校迁建项目,投资4.7亿元,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建设。二是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考连续多年实现上线率100%,本科人数逐年攀升,2021年、2022年高考共有15位学生跻身全省专业排名前100位;学业水平考试、面向人人抽测成绩逐年向好;学生技能大赛成绩不断刷新,继2021年获全省二等奖之后,2022年计算机检测与数据恢复项目获全国三等奖。三是专业结构逐趋合理。2020年新增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2022年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新增直播电商服务专业。进一步突出了数字化改革方向,重点打造以数字化引领的数控加工技术、电器运行与控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三大专业,形成现代服务、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三大专业群。四是队伍结构全面优化。双师型比例达90%;名优教师不断涌现,骨干队伍不断增强;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成绩显著。五是合作水平明显提高。院校合作迈上新台阶,新增与浙江交通、浙江邮电等中高职一体化合作专业,共与5个高职院校、6个专业纵向贯通培养。全方位开展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团队等一体化建设。六是服务能力全面增强。申报成功社会评价鉴定组织并开展试点运行,试点评估结果在全省265家单位中位列15;成功成为浙江省首批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培养基地;学生本地就业率大幅提升,数控机械、电气运行、计算机应用三个本地亟需用工专业,留常就业率不断提高,达90%以上;围绕“两柚一茶”,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培训成效显著,继“常山阿姨”之后,倾心打造“鲜辣”常山地方培训特色品牌。

二、建设任务实施情况

(一)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1.推进“善治+智治,提升治理能力。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学校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等文件;二是深化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铸造了具有显著常山地方特色和中职文化特色的党建品牌,“匠心·护旗手”党建品牌获评五星级党建品牌,入选浙江省“献礼建党百年·致敬中职力量”中职优秀党建品牌。三是强化顶层设计。2021年初根据“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学校“3619”行动战略框架,即,围绕三大专业群建设,打造“匠心党建”“向善德育”“产教融合”“常山小工匠”“双栖双能”“数工服务”等六大品牌,实施19项工程;2022年制定全年的“八大行动”推进计划,全面涵盖学校各个领域,突出“双高”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四是推动民主治校。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近两年,由教代会通过学校各项制度20余项。学校连续两年在全县学校发展性考核中获一等奖。五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学习区域的校园WiFi全覆盖,建成46个智慧教室,为每个班级建设电子班牌,融合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对专业设置管理系统、学生学籍信息系统的使用,强化学生在校的过程管理,严格把控人才培养的质量;校园智慧一卡通系统的使用,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更加便捷;引进了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对校内设施设备实施“赋码”管理,通过二维码,实时了解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

2.推进“小工匠赋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开展“常山好人、向善德育”品牌打造。以“柚都00后志愿者”为载体,开展“争做柚都好学生”系列活动;创建“四化寝室”、“四化教室”,营造文明、健康、积极的育人环境; 二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聘请企业工匠、法制人员等为学生成长导师;成立校园服务中心,开设各类专题讲座;建立“常山小匠阳光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社团活动与德育的融合发展;通过学生仪仗队、学生乐队参与全县各类重大活动、FLY合唱团举办专场音乐会等各种形式展现学生风采;三是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制定“小工匠”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先导“小工匠”奖学金;推行“1+X”证书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覆盖面;完善学生各类竞赛团队建设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竞赛成绩。

3.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一是主动对接。深入开展“走企入户”调研活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拓展校企合作企业范围,新增5家校企合作企业,完善“校企双主体育人”合作模式工作机制;二是创新模式。引进企业大师,设立多个大师工作室,实行精准带徒,创设“4+1”企业课程,设立企业兼职教师流动池;2021年在衢州市范围内首次引进汽修校中厂;成立“南京依维柯公共实训基地;创建省级汽修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全面推进车间课堂,赴相关企业一线学习技能操作,完成理论和实操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一线专业技能的无缝对接。三是深化合作。设立企业课程转化中心,开设立体式产教融合的技能学习空间,完善企业需求信息库,建立数控、汽修等骨干专业的企业技术服务“小分队”。不断推进中意合作,推广“项目教学法”、“文专融合法”等合作成果向“一带一路”国家辐射。

4.重组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平。一是推动专业转向。围绕社会需求,推动家长服务与幼儿保育专业向社区管理、家庭整理师、家庭金融服务、社区托幼等方向转变,植入未来社区、金融管理等课程;二是推进教师转型。围绕电焊、会计专业停办的教师溢出,量身打造教师转型方向,实现跨界的无缝对接;三是设立新增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增设直播电商服务专业,并于2022年开始招生。四是推进“三教改革”。利用工匠学院、“4+1”课程平台,开发跨学科学习单元活页式教材,培育市级、省级教学成果。

5.围绕“双栖双能”,打造创新团队。一是实施引流工程。近两年,招录优秀毕业生入编5人,其中党员教师3人,研究生学历1人;二是实施引领工程。优化企业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衢州市工匠7人进驻学校。“苏国怡专家工作站”、“徐军飞博士工作站”、“徐春红名师工作室”带动辐射效应全面彰显;“匠心”励志讲坛持续推进,正向激励效果明显;三是实施实践制度。新建3个教师企业实践服务站,制定三年企业轮训计划,规范教师下企业形式,落实教师企业实践的评优、评先机制。四是实施平台赋能。工匠学院、车间课堂等平台“双师双徒”成效显著;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机制,建立健全教师竞赛激励机制,打造以专业骨干为核心的教师创业创新团队。

6.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常职品牌”。一是推动高质量就业。围绕企业需求,深入开展“工匠学院”、“4+1”企业课程、“车间课堂”等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学生对区域企业认同度大幅提升,留常就业率显著提高;二是开展社会技能鉴定。社会评价组织成功申报并试点运行,开展3类技能鉴定,共 380余人参加考评;试点评估结果在全省265家中位列15,被评为四星级评价组织;成功申报浙江省首批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培养基地;三是助力“共同富裕”。建立社会培训流动服务站,将培训站点设在企业、乡村,2021年开展各类素质提升培训2500余人次;围绕“两柚一茶”,实现共富目标,开展了农产品“一品一标”高素质培训班和“共富果园”一对一服务指导;组建教师技能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0余人次,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开展发明专利申报。

(二)突出引领作用,深化专业内涵

1.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创新“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国际标准和企业数字灰领标准,完善“升学+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打通学生成长路径。一是“五对接五同步”,实现职普融通。与紫港中学合作,开展职普融通衢州试点,通过两校的校长、教务处、教科室、年级长、任课教师“五对接”和招生、课程、教学、教研、考试“五同步”,打通了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成长通道,学籍相互转换。二是“三融合四介入”,建立中高一体。学校与5个高职院校合作,实施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培养,建立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创新教学团队,通过专业、团队、课程融合,以及教学、课改、活动、评价四介入,实现对口升学。三是“双联动五共建”,促成校企共育。建立大师工作室、“校中厂”和企业车间课堂,通过校企双向联动和专业、队伍、课程、标准和基地共建共享,深化校企合作,做实育训一体人才培养。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该专业在双高建设中增设新能源汽车维修方向,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实施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也通过单考单招升学给高校输送人才。以苏国怡外国专家工作站和桂铭键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教学团队龙头,转化欧洲质量框架标准,融合南京依维柯汽车制造集团(与意大利合资企业)汽车维修灰领标准,在校内建立鸿途汽修校中厂和南京依维柯商务车产教融合基地,与苏州仁恒汽贸等35家企业合作,深入开展工学交替九段人才培养,教学成果《“衢州工匠”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为例》获衢州市职业教育成果一等奖。

图1“三维九段 四环递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该专业在双高建设中增设精密制造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专业方向,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实施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也通过单考单招升学给高校输送人才。以苏国怡外国专家工作站、郑胜华技能大师、徐俊飞博士工作站为龙头,转化欧洲质量框架标准和县域龙头企业灰领标准,在浙江先导精密有限公司(与日本合资企业)、浙江哲丰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万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县域企业建立企业车间学堂,并与杭州西帕公司等9家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双联动、学训两交替、分段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案例《零距离.三融合.六攀登—岗课融合,培养复合型融创匠才》入选2021年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图2“校企联动 学训交替 分段递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岗课融合,赛证融通,建设“共享型”课程教学资源。升学就业联通,岗课赛证融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库。一是两联通三结构,完善成长路径课程体系。完善“升学+就业”两线联通课程体系,形成“专业必修(省人人赛+证书)+专业方向限定选修(技能大赛+证书)+自由选修(创新创业比赛+证书)”结构的专业课程体系。二是四类型四融合,建设“2+x”专业课程资源。学校全面铺开“1+x”证书试点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面向人人赛、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以“两证书,x赛项”为评价要点,在专业课程融入岗位、证书和大赛等课程,建立教学资源库,通过第三方认证提高毕业生教学质量。三是“群力合五育融”,建设“非正式”学习课程资源。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核心,坚持“五育并举,共筑学生多彩人生梦”为目标,借部门、企业、社会能人志士力量,群力合一,实施“非正式”学习课程自选,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党员思政课程、大师课程,以及音体美社团、国旗仪仗队、零零后志愿者服务等50多种课程,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完善“多路径”选择专业课程体系。在体验、适应和综合技能上建设中高职衔接和现代学徒培养的专业课程资源,把汽车维修工(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1+x”试点汽车修理工(初级)课程以及面向人人比赛课程(汽车电路连接和排故和汽车零部件测量)钣金、新能源和机电维修技能大赛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优化了60个核心技能为主线、跨学科“学习单元”综合项目课程。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依维柯现代学徒制培养课程《M级依维柯汽车保养》《A级依维柯汽车保养》《依维柯新能源汽车维修》和《依维柯PBL增强现实项目》等级教材4门,把企业考证要求与专业课程充分融通,为选专业大类、选成长路径、选专业方向“多路径选择”提供课程保障。

 

 

图3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多路径选择”课程体系

     搭建成长路径上“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学校+企业+学习单元”课程教学资源库,收集岗课赛证课程资源,制作资源素材,在双高专业建设中开发新能源和依维柯学习单元案例集2门,共建教学网络资源库1个,与依维柯厂家共建资源库1个,极大的方便了老师教学,还采购量1套互训示范平台。

(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完善“岗课赛证”融合模块化专业课程资源。完善“文化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中高职衔接和现代学徒培养的钳工、普车、数铣、数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五个模块专业课程资源,把钳工、数车工、数铣工(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1+x”试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初级)课程以及面向人人比赛课程(零部件测绘与CAD制图)和技能大赛课程(数控综合应用技术、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技术、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与专业课程融合,将原有钳工、普车、普铣、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3D打印、工业机器人、焊接等工种数据资源整合,转化企业新员工工作标准,开发企业课程资源。

 

图4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字灰领”课程体系

搭建模块化“企业课程”教学资源库。以学校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为平台,搭建了职业素养、核心技能、岗位技能三模块“企业课程”教学资源库,收集岗课赛证课程资源,制作资源素材,在原来开发的1个核心课程标准、1个专业教学标准、2门校本电子教材、典型教学案例3个、402个教学PPT,技能理论考核考试试卷24套、20个视频资源再加工、整个数字化资源的总容量已达到7.4G,另外增加了工业机器人专业方向1门核心课程,开发和收集了64个PPT。资源共计600M左右。为了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还采购量1套一平三端智慧教学平台。

3.定标定课、提质增效,实行“多元化”融合教学。以证定标、以岗定课、以赛提质、以合增效,实施“一站式服务”教学改革,实现高效知行合一课堂。一是“学习单元”跨学科教学。以欧洲质量框架(EQF)四级水平证书为标准,继续实施文化课与专业课融合的跨学科“学习单元”教学,改革课程内容,促使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共同提升。二是“双师双徒”岗课融合教学。以企业证书为标准,对接产业,立足岗位真实任务,融合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改革教学内容,在企业大师和师傅、专业教师、学生三者建立“双师双徒”关系提升岗位技能水平。三是“数字灰领”赛证主题教学。以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1+x”证书为标准,产教研训赛证融合为主题统领教学项目,推进教学设计改革,建立班级教研组,启动“2+4+x”小组自主学习方式,提高研究能力。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材与教法改革。实施“企业+校本+国际”教材开发,推进学习单元教学改革。继续实施“五步六合”“学习单元”教学改革,完善原来开发的60个“学习单元”教学项目,并开发了产教融合“学习单元”活页式教材《依维柯商务车构造与维修》和新能源汽车维修部分“学习单元”工作手册30个。建立了“双重培养,四证并举”多元评价体系,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实施“产教+研训+赛证”主题教材开发,“三师双徒”推进教学改革。利用外国专家工作站的人力资源,把外国教育专家,技能大师和依维柯品牌联盟企业技师,组成“三师双徒”团队,开展“4+1”课程实践,教育专家和大师有“双徒”(教师和学生),学生有三师(专家、大师和教师),搭建了“三师双徒”培养模式,以创新创业卡丁车PBL项目、新能源汽车综合实训教具和依维柯汽车保养为主题开发教学项目,开发了依维柯汽车维修《M级汽车保养》《A级汽车保养》校本教材、卡丁车制作工作手册和创新实训台一个。《双元效能:中职学校校企共育“4+1”课堂设置与实践探索—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为例》入选2021年浙江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图5  “三师双徒”育人模式图

(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材与教法改革。实施学习单元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继续推广“五步六合”“学习单元”教学模式,完善原来开发的钳工、数控车、数铣、焊接、普车等29个“学习单元”教学项目,形成“机械基础+学习单元”组成跨学科综合项目,与企业开发“数控基础+数控技能+三维设计”的复合技能课程《数控加工基础》、“人文课程+3D设计”的《3D打印技术基础》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3门课程。

启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一站式服务”助推三教改革。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环节为框架,启动CDIO工程教育主题教学改革,以真实产品、案例、工艺流程及技术方案为载体,将创新思维、工程思维和市场思维三大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依托博士团队、外国专家团队、大师工作室团队开发产教研训赛证融通专业课程,开发了《打造专业人才,育大国工匠》《机械专业多工种兴趣拓展》,获得国家专利3个。

4.双栖双能,多措并举,打造“多能力”教学团队。强化国际标准和企业标准转化,通过“进企业、进高校、进基地、进课堂”打造国际视野高素质团队。一是引、转、请并举,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学校以柔性引进苏国怡外国专家工作站、徐俊飞博士工作站,以合约制等形式从企业聘请15个兼职教师,建立了“兼职教师流动池”,依托工匠学院,以公开招聘形式从行业企业转进7个大师,组建大师工作室,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二是轮、补、奖合力,形成教师“双栖双能”成长机制。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服务站”,已有25名教师参加三年一周期的教师企业轮训,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进修,予以经费和学时补助;外包技术培训项目,鼓励教师提升技能,获得高级技师奖励5000元。三是教、研、赛领航,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学校建设“教研赛”领航制度,培育校本课题小团队、技能大赛团队5个、教学能力提升团队7个,科研共同体1个和创客指导团队1个,成立学校学术委员会和校内专家团队,依托学校“匠心励志”青年教师研修班,精准培养教学创新团队。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一是专业带头人培养。参与汽车维修工技师培训1次,区域企业技术服务12次,到南京依维柯企业锻炼1次,培养专业带头人。二是骨干教师培养。专家长驻,通过外包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专业技术培训项目,举行新能源汽车等技术项目培训12期,开发新能源教学项目和创新新能源教具来提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新能源综合实训台”创新教具获浙江省创新小发明二等奖。三是“三师双徒”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参与大师工作室教学和省级高技能培养,培养“双师型”教师,雷华林取得汽车维修工高级技师,王宁、邓磊、雷华林三名教师取得汽车修理工考评员证书。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100%,2022参加衢州市教学创新团队申报。

(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本教学团队共17人,专业教师14人,兼职教师2名,1名技能大师,兼专结构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通过搭建领军锤炼平台、骨干提升平台和青年培养平台,建设教学团队。一是专业带头人培养。参与社会培训3次,技术服务区域企业11次,到浙江先导企业锻炼2次,到高校学习取得了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二是骨干教师培养。外包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专业技术培训项目,举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项目培训3期,开发工业机器人教学项目、创新产品和参与教学能力比赛来提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其中““鲤鱼跃龙门”自适应六轴三维打印机”获浙江省创新小发明三等奖,“轿车便捷式快移装置”和“可变换换式装修磨墙机”2项分别获浙江省教育厅科技创新二等奖,开发校本教材《机械专业多工种兴趣拓展》《打造专业人才育大国工匠》获县精品课程,出版教材《3D打印技术基础》《数控加工基础》,宫一纯和崔雅冰两位教师参加信息化说课获省三等奖。三是“双师双徒”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参与大师工作室教学和省级高技能培养,培养“双师型”教师,宫一纯等取得“一种模块式六轴机械臂颗粒基础成型装置”“一种教学用安全数控刀具小车”“一种数控刀具快速安装装置”3个发明专利,孔晓飞取得“1+x”工业机器人考评员证书。2022年教学团队参加了衢州市教学创新团队申报,鄢少敏老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参与浙江省评选。

 

图6  教学团队培养模式图

5.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打造“融合型”育训基地。一是依托工匠学院,搭建一体化育人平台。学校与企业共建7个大师工作室,制定大师工作室建设方案,配备实训设备和教学器材,县政府5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运行。二是依托校企合作联盟,创新校企合作新平台。与高校和集团企业共建校企合作联盟,建立“校中厂”、“车间学堂”和产教融合基地,深化校企合作。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一是完善了实训室管理。聘请专职实训场地管理员,实训管理制度成册,7S管理到位。二是校内基地设备齐全。新增新能源方向实训基地,共拥有结构合理12个实训区域,一个大师工作室,其中实训工位数达280个,设备总值达482.9646万元,生均设备值达1.782万元,依维柯商务车制造公司两次赞助设备共计30万元。三是建立校中企鸿图汽修厂。与常山高达汽修厂共建鸿途校中企,满足学生校内工学交替学习。四是共建企业公共实训基地。依托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校企合作联盟,通过基地共建、资源设备共享和人才共育,创新校企合作共赢机制。与45家企业签订协议,其中企业公共实训基地27个,满足学生实习需要。

(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一是科学管理校内实训基地。聘请专职实训场地管理员,实训管理制度成册,7S管理到位。二是完善校内基地设备齐全。新增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1个,共拥有结构合理9个实训区域,一个大师工作室,其中实训工位数达268个,设备总值达1028.5万元,生均设备值达3.43万元,浙江先导公司赞助设备共计39万元。三是成立车间学堂。依托校企合作联盟,与浙江先导等3家区域内规上企业建立车间学堂,满足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四是建立紧密校企合作机制。依托工匠学院为平台,设立先导“小工匠”奖学金,通过校企互访、座谈、培训、赞助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9家企业签订协议,其中企业公共实训基地3个,满足学生实习需要。

6.心手相牵、命运相连,打造“精品化”社会服务。一是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战略。两个双高专业皆与意大利合资企业合作,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开发企业课程,企业技术攻关,为企业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同时也为其输送了大量的优质毕业生。二是整合专业资源,开展结对帮扶。学校与古蔺县职业高中、新疆农业工程技术学院和延吉国际合作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其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帮助县域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三是普惠技术提升,开展社会培训。学校成立社会评价组织,围绕区域发展需求,普惠企业员工技术提升。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社会服务。一是借中意合作平台服务企业。借助中意合作平台,教师给合作企业培训共计15次;每年举办高三学生招聘会,投递就业“三表”和毕业生跟踪服务等活动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组建汽修服务队来对外承接维修业务,通过辅导同学创业创新大赛和实习等生产性实训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二是借社会培训平台服务社会。借学校社会评价组织开展2次社会人员职业技能认定,共计95人。借社会培训平台开展技术培训,举行汽车修理工技师培训,另外承担延吉国家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培训人数达350人日。三是借职业启蒙教育平台服务学校。为县域9所初中学校毕业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2)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社会服务。一是借中意合作平台服务企业。借助中意合作平台,教师参与校企共育,主动对接意大利外资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总计参加会议、培训等69次;为3个意大利外资企业输送了13名优质毕业生。深入县内各产业园,了解企业的痛点难点,集思广益,为其提供在生产实践中合适的问题解决方案,制作出的小产品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发明专利共11项。二是借社会培训平台服务社会。借学校社会评价组织开展1次社会人员职业技能认定,共计45人。借社会培训平台开展技术培训7次,举行维修电工中级工培训,共计343人次,获证272人。三是借结对帮扶平台开展服务。专业教师刘峰赴古蔺职高支教,指导其数控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古蔺县职高147名学生到本专业学习专业技能;也为县域9所初中学校毕业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7.课程触发、专业统筹,建立“可持续”迭代机制。一是专业市域统筹设置。以衢州市“五统筹”职教改革制度为标准,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群建设。二是专业方向动态设置。以企业标准转化为新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围绕新课程开出量、课程体系结构变化为观察点,突出课程改革对专业方向设置的推动作用。三是教学资源科学布局。围绕专业和专业方向迭代,科学、合理布局教育教学资源,为专业可持续发展助力。

三、建设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

(一)项目建设资金执行情况

学校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双高建设安排,2021年度总计划投入259万元,实际使用391.14万元,收入预算执行率151.01%,支出预算执行率150.07%。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原计划投入146万元,实际使用195.8412万元,收入预算执行率134.3%,支出预算执行率134.1%;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计划投入113万元,实际使用192.8285万元,收入预算执行率172.5%,支出预算执行率170.6%。

表3  2021年“双高”项目建设经费使用情况一览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项目名称

项目完成率

项目经费情况

备注

项目建设总经费

已使用经费中硬件投入比例

已到位经费量(万)

已使用经费量(万)

硬件投入量(万元)

硬件投入比例(%)

人才培养模式

98.50%

11

10.8345

/

/

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

93.44%

8

7.4751

/

/

教学与教材改革

98.85%

14

13.8383

/

/

教师创新团队

99.6%

47

46.8225

/

/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99.95%

100

99.947

79.4

/

社会服务

93.24%

8

7.4592

/

/

可持续发展保障

92.17%

7

6.4519

/

/

合计

98.9%

195

192.8285

79.4

41.18%

 

表4  2021年“双高”项目建设经费使用情况一览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项目名称

资金使用完成率

项目经费情况

备注

项目建设总经费

已使用经费中硬件投入比例

已到位经费量(万)

已使用经费量(万)

硬件投入量(万元)

硬件投入比例(%)

人才培养模式

99.98%

10.39

10.3876

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

99.59%

12.05

12.0015

教学与教材改革

99.82%

16.60

16.5701

教师创新团队

99.96%

12.70

12.6945

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99.92%

125.00

124.9

124.9

社会服务

99.56%

18.40

18.3196

可持续发展保障

96.79%

1.00

0.9679

合计

99.80%

196.14

195.8412

124.9

63.78%

(二)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情况

自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列入浙江省中职“双高”建设专业以来,学校针对“双高”专业建设要求,建立了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将管理工作明确、细化,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加强专业建设的资金预算管理,确保预算资金到位。进一步细化省级资金、县级资金及自筹资金的预算编制,通过预算收支情况的分析和评估,完善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对于“双高”专业建设资金的使用,严格规范项目审核,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开展,规范招投标程序,加强过程监督,对于无法支出或者无需支出的资金,及时收回预算,并对资金进行重新分配,确保专款专用,将专业建设资金落到实处。

四、建设成果与贡献

(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1.输送社会合格人才。专业对标产业,搭建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平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每年向高职院校和社会输送毕业生110余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每年80余人。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高端留常就业率已经达到90%以上。高考上线率连续多年100%,本科人数逐年提升,2020年8人,2021年14人,2022年16人。通过中高职一体化建设,数控专业直接输送高职30人,汽修专业直接输送高职30人左右。

2.提升行业技能水平。通过培训促提升。2021年开设企业职工培训6个班382人次,获证223人次;农民工培训12个班794人次,获证774人次;其他免费培训9个班779人次,获证517人次。通过社会评价促提升。2021学年开300余人次的技能鉴定,颁发技能鉴定等级证书 200余人次。

3.提供技术技能服务。组建企业技术服务团队,与企业师傅建立直接联系,为企业累计提供技术服务20多人次;承担浙江省三监服刑人员汽修专业技术培训,为服刑人员的再就业贡献力量。开展普高技术类选修课,助力常山的普通教育。

(二)对其他地区和学校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1.举办现场会。成功举办2021年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现场会,全面介绍学校改革创新做法;参加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现场会成果展示获二等奖。

2.媒体报道。汽修运用与维修改革实践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引起意大利新闻报、中国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成果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3.经验交流。召开浙江省电工教研大组会议,开展现场展示文化课与专业课融合教学改革,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教学团队在意大利、菲列宾、新疆、上海、吉林等国内外参加学术研讨、开展经验交流。  

4.成果辐射。“1+X”试点工业机器人项目与高职院校实行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链条覆盖,并带动其他中职学校共同参与;“1+X”汽修工项目与龙游求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进行中职同类中职学校共同并进建设。与企业研究课题,共同开发专利9项,专业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带动周边企业技术改革和产业迭代升级。出版的《3D打印技术基础》教材被衢州市大部分中职学校使用。汽车新能源汽车检测创新教具获浙江省二等奖,得到省内多个职业院校认可,并推广使用。

(三)特色经验与做法

1.建立党员思政岗,铸造“匠心·护旗手”党建品牌。一是设立党员思政岗。抓好思想阵地建设,搭建“理论学习”平台。实施校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和全体骨干教师兼任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政课程教学,举行思政课教学比拼。二是举行“三争三联”活动。抓好活动阵地建设,搭建“技能提升”平台;抓好岗位阵地建设,搭建“名师讲堂”平台。抓好学生思想建设,搭建“思想转化”平台。实施党员联系教室、联系寝室、联系学生活动。三是实施“学分+工分”先锋指数评价。制定党员理论学习和三联活动评价制度,学校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党员先锋意识明显增强,党支部建设更加规范化。学校于2021年度获常山县教育系统“护旗手”党组织、五星级党建品牌。党建品牌入选浙江省100个职教党建品牌。

2.创建育人新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一是集聚社会优质资源。县人民政府成立工匠学院,地点设在学校。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来保障运行,建立企业工匠培养基金会,开启了政府参与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专业发展,大师迈进课堂的职业教育改革新篇章。二是借力能工巧匠。建立汽修、数控等7个大师工作室,引进徐军飞博士工作站、苏国怡外国专家工作站,组建企业优秀技师流动池,集聚中外能工巧匠参与学校教学,开展“双师双徒”一对一技艺传承,工艺研发和技术创新。三是发挥“产、学、研、创”一体化育人功能。通过引、转、请并举,轮、补、奖合力,教、研、赛领航,以“生产”促进价值实现;以“学习”促使差异发展;以“研究”形成独特品质;以“创新”开发创造潜力,发挥一体化育人功能,在双高建设中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显著。省名师徐春红被评为县首位正高级讲师,韩淑群成为市八届名师。廖婷婷成为新一届市学科带头人、县名师。张仁祥、蒋文峰成为省青年工匠人才。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从83.3%上升到90%;新增两位高级技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入选浙江省中德先进职业教育项目。

3.转化企业标准,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一是构建校企共建资源模式。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企业建立车间学堂,在学校建立校中厂,形成“一个专业+一个行业龙头企业+一个产教融合企业+N个中小企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共建模式,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奠定基础。二是开发跨学科教学资源。以欧洲质量框架为标准,继续实施“文专”融合“学习单元”教学,以真实工作任务,岗位核心技能为主线,改革文化课教学内容,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形成“基础技能+学习单元”活页式工作手册共59个,开发文化课校本教材1门。三是转化企业用工标准。实施“4+1”课程,转化龙头企业和产教融合企业用工标准,融合企业大师、兼职教师的手艺和绝活,与南京依维柯汽车制造公司共同开发《M级汽车保养》《A级汽车保养》活页式校本教材2本,新能源汽车维修方向3本核心课程《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故障检修》《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技术》;与浙江先导开发《3D打印技术基础》《数控加工基础》校本教材2本。创新教具2个。产品专利3个。获得衢州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浙江省职教改革典型案例3项。

4.创建服务平台,打造四省边际社会服务品牌。一是创建优秀社会评价组织。积极申报浙江省职业技能认定社会评价组织获批,在汽车修理工、电工、育婴员三个工种职业技能认定试点运行中,被浙江省人力资源部门评估为四星级社会评价组织。二是打造专家培养基地。根据全国家政服务领跑县要求,筹建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完善“常山阿姨”评价管理,建立“常山阿姨”认证中心,育婴员工种成功成为浙江省首批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培养基地。三是建立优质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共建鸿途汽修厂,与南京依维柯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产教融合基地,2021年该基地获评浙江省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为社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技能认定和初中学校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优质基地。

(四)主要建设成果

1.学校主要成果

(1)“匠心·护旗手”党建品牌。学校以“匠心·护旗手”作为党建品牌,一传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二学习工匠精湛的技能技艺。三甘做党的护旗手,对党忠心。自开展““匠心·护旗手”党建品牌创建以来,抓好思想阵地建设,搭建“理论学习”平台;抓好活动阵地建设,搭建“技能提升”平台;抓好岗位阵地建设,搭建“名师讲堂”平台。学校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党员先锋意识明显增强,党支部建设更加规范化。学校于2021年度获常山县教育系统“护旗手”党组织、五星级党建品牌。党建品牌入选浙江省“献礼建党百年·致敬中职力量”中职优秀党建品牌。

(2)构建“小工匠社团”德育活动模式,落实三全育人文化。国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学校积极构建“小工匠社团”德育活动模式,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理念。将“文明风采”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效衔接,与职业教育匠人匠心的理念相匹配,构建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特色社团活动,以”国旗仪仗队”和“小小志愿,大大力量”学校2个品牌社团为基础,开展“小工匠”“小医生”“非遗传承人”主题德育实践活动,使具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布满学生的校园生活,促使参与学生达到100%,引导学生逐渐成为一批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新时代职校小工匠。本成果被选入2021年浙江省“文明风采”典型案例。小工匠有4个比赛项目获国家、省级奖项;有2位学生入选乡村工匠。另外还有其它省级以上成果如下。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授予部门

1

2021年浙江省中职学校“多彩课堂”遴选活动《为奥运冠军杨倩正名——视觉语言的构思与呈现》(马君)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省三等奖)

2

2021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课题《对数应用》(徐佳妮)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省三等奖)

3

2022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说课比赛(周思雨)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省三等奖)

4

2022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说课比赛(马君)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省三等奖)

5

2022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说课比赛(吴悦)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省三等奖)

6

2021何晋老师辅导徐安卡《中国梦词一首》作品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文明风采”遴选活动优秀作品奖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组委会

7

2021朱璟老师辅导车文绮、符雨涵、郑怡轩同学《阿婆的糒糕》作品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文明风采”遴选活动优秀作品奖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组委会

8

2021郑翠老师辅导王晓晴参加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平面设计作品比赛:《疫情礼仪》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组委会

 

2.专业主要成果

(1)双元效能:中职学校“4+1”课程设置与实践探索---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为例。围绕“中职学生技能与社会需求脱钩”“课程设置安排不够合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力度不足”“教师团队缺少实践经验”四个在“工学交替”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展开探索。“4+1”课程设置与实践开启了政府参与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专业发展,大师走进课堂的职业教育改革新篇章。不仅能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植入课程,解决课程价值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缩短实践技能与市场要求存在的差距,推进了校企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了企业育人的重要主体作用。本成果被选入2021年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2)零距离•三融合•六攀登--岗课融合,培养复合型融创匠才。围绕《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解决中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三种距离问题:知识距离、技能距离、岗位距离为主要研究方向,切实践行中职学生理实一体、一专多能、一岗多职的教学手段,以组建“订单班”,完善“订单培养”,深化学生顶岗实习,建立“厂中校”实训基地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变革,探索现代学徒制,实施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一条面向企业的,能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产、学、研联合之路。本成果被选入2021年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主要标志性成果如下。

专业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授予部门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1

校企共育:中职学校“4+1”课程设置与实践探索---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为例

典型案例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

(省职教改革典型案例)

 

2

浙江省2021年度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

批示类

浙江省教育厅

3

新能源整车实验台架创新教具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组委会(省二等奖)

4

“衢州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

(省二等奖)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1

《零距离·三融合·六攀登岗课融合,培养复合型融创匠才》

典型案例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省职教改革典型案例)

2

1.《一种模块式六轴机械臂颗粒料挤出成型装置》

专利号:ZL 2019 1 0991597.3

2. “一种数控刀具快速安装装置”专利号:ZL 2020 2 2258094.6

3.“一种教学用安全数控刀具小车”ZL 2020 2 2256502.4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3

2021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说课《认识电容器》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省一等奖)

4

2022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说课《产教相融合,课堂进车间-以滚动轴承为例》《组合创造,“U”我设计--灯管快换装置组合设计》

奖励(荣誉)类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省三等奖2个)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未达预期成效

打造国际视野高素质教学创新团队项目中,由于疫情,教育局的要求和应聘教师的水平等原因,未新进教师。专家工作的站的培训基本也都是采用线上形式进行。2022年的教师的下企业的范围和人数,学生的教育见习和定岗实习和现代学徒制企业的专家来校的培训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任务绩效需进一步拓展

双高建设应紧盯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对接新需求、新技术、新标准,动态优化和拓展双高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双高建设绩效。

(二)改进措施

1.我们正在作出积极调整,下一步将时刻关注疫情防控动态,及时研判国际交流形势,积极拓展线上合作交流、培训学习,统筹做好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培训等的相关工作。

2.双高建设的下半程,将深入贯彻新《职业教育法》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积极谋划未来,做好“高、强、特、优”四篇文章,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数工样本,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衢州的汽车产业贡献更多力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