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教你用数据的方式,理性的思维去认知世界(事实)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据是事实的反应 《事实》:教你用数据的方式,理性的思维去认知世界(事实)书评

《事实》:教你用数据的方式,理性的思维去认知世界(事实)书评

2024-07-11 14: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

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先问两个问题:

你对这个世界认知多少?

你所看到的、理解的、感知的世界,是它真实的样子吗?

我们不妨借助下面这三个测试来帮助自己寻找到答案。

1、30岁的女性,平均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是多少年?

□ A、9年 □ B、6年 □ C、3年

2、现在全世界有多少个儿童接种过疫苗?

□ A、20% □ B、50% □ C、80%

3、全世界有多少人能够使用电?

□ A、20% □ B、50% □ C、80%

正确答案是:A、C、C。

我相信这三道题全部做对的人,应该不到10%,其中也包括一些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学者甚至是专业人士。坦白说,这三道题我全军覆没。当看到正确答案后,我忍不住感叹:原来这个世界并非我看到的样子,在教育、医疗、现代化生活的全面普及下,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让我想到几年前读高中时和来校学习的英国学生之间的一次交流。当时我是负责接待英国交流团的一员,学校组织我们带领英国一行人去市里的文化中心参观。那是一座现代化的五层高楼,不仅窗明几净设备优良,还涵盖了图书馆、学习室、多媒体演播厅、文艺活动室等诸多功能室。而同行的英国师生们,几乎一路都是“oh,my god!”、“amazing!”这样的感叹。

后来学生杰森告诉我,他们之所以如此惊讶,是因为他们所看到中国人的生活全然不是他们印象中的贫穷落后,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在英国人之上,这是一种他从未有过的认知。

我们很难想象,在全球化的今天,仍然还有许多外国人对中国存在偏见。在他们认知里,中国人还生活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那种相对贫穷落后的环境中,甚至有的无知者对中国人的印象仍停留在“东亚病夫”这一形象上。

这是多么可笑的谬误!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系统性的错误理解,这种系统性的错误似乎植根在我们每个人的思维认知里,几年之后发生在杰森身上的认知错误又历史般地重现在我的身上。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一提到非洲脑海里的画面就是那些又黑又瘦衣不蔽体的人,贫穷、落后是他们的代名词。然而大学的一个教授的演讲,打破了我对非洲的固有认知。这位教授,讲述了他在非洲援建三年的所见所闻。

原来我们以为极度贫穷落后的非洲,绝大多数地区早就淘汰了原始的生活方式,过上现代化生活。他们的教育、医疗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在非洲五个最大的国家,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和埃及,它们的人均预期寿命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2岁的,达到了瑞典在1970年的水平。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认知也应该随着改变。想要认知到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不能光凭“你以为”,而是要用“事实”。

02

为了普及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减少无知,正确地去认知内在和世界,著名的瑞典教授汉森·罗斯林写下了这本《事实》。

这本书,是比尔·盖茨送给全美大学生的礼物。

它是一本理论性的,可以颠覆思维的非叙述性文体,从这一方面说,全书应该是略显枯燥的,可是读完书,却令人振奋。因为书中所呈现给读者的思维太精彩了,每一种思维都不是泛泛而谈,它们的背后都有大量的数据以及科学的研究调查在支撑。

本书以13个问题开始,询问我们对于全球健康、贫富差距、出生率、教育水平等问题的认知,文章开篇的3个问题便是这13个问题之中的3个。有意思的是,通过对全世界各种阶层成百上千人的测试结果,汉斯得出的结论是全部回答正确的人仅有15%,比大猩猩随机回答出的三分之一的概率还低。

为何通过思考作出的选择比没有思维随机选择的正确率还低?这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错误的认知。书中说了10个常见的错误思维本能,分别是:一分为二,负面思维,直线思维,恐惧本能,规模错觉,以偏概全,命中注定,单一视角,归咎他人,情急生乱。这是我们产生错误认知的“罪魁祸首”。

03

①一分为二

很多人小时候看电视剧,都会给剧中的人物打上“好人”和“坏人”的两种不同的标签。在书中,汉斯教授学生眼中的世界也是一分为二,一是“我们”,另一是“他们”,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富”和“贫”。

事实上,这是完全错误的一种认知。汉斯通过大量的数据,将全球人均收入用一种全新的气泡图来展示。气泡图显示,世界上75%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除了贫富,更多的国家处于中等收入。“中等”的存在,也恰恰证明了“一分为二”的错误性。

人类有一种很强烈、情绪化的思维本能,这种本能促使人们习惯把事情一分为二:好的和坏的。然而这种本能却暗示了矛盾和冲突,它误导我们把平滑过度当作两极分化,把和而不同当作分道扬镳,把求同存异当作矛盾对立。

有效地控制一分为二的本能,我们要做到这几点:

避免只比较平均数避免只注意极端避免只仰视不俯视

②负面思维

我们常听到有人说:世界在变坏。恐怖袭击、资源枯竭、生态恶化、气候极端,甚至是金融泡沫,都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有很多坏事在发生。

我们如此焦虑,甚至会产生一种世界末日的危机感。然而,世界真的在变坏吗?

汉斯用统计学和大量数据评估得到这几个结果: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极度贫困人口几乎减半;全世界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2岁;合法奴役、儿童死亡率等16件坏事的趋势在下降;疫苗接种、识字、民主等16件好事的趋势在上升。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世界也是处在一种变好的趋势。

其实,世界一直都在进步和发展。然而,人们总是容易被负面思维主导,更注意坏的事情,从而产生一种非理性而是感性的判断。就像前段时间“杭州杀妻案”发生后,很多民众尤其是女性产生了“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不婚不育保平安”这样的想法。这就是典型的负面思维,她们过于关注事件中坏的少数,忽略了现实生活中好的多数,从而产生了一种消极负面的错误思想。

要避免负面思维,杜绝产生不必要的焦虑,要做到这几点:

学会区分状态和趋势,不好的状态下也可以产生好的趋势不要只重视坏消息而忽略好消息注重事件的整体趋势,而不是低谷

③直线思维

有人假设,在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下一个10年,世界将增加10亿人口。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它就建立在直线规律的基础上。

如果按照这个规律,一个孩子,4岁时1.5米,他10岁就会达到4米,这显然不成立的。因为很多事情的发展并不遵循直线规律,世界的人口也不可能持续增长,它会在某个时间达到一种平衡。

想要了解一个事物的变化规律,我们就需要了解它变化曲线的规律,如果只看到一部分曲线然后根据猜测把它无限延伸,我们很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想要控制直线思维,只需要明白一点:

直线不是事件发展的唯一规律,还有S形曲线、滑梯曲线、驼峰曲线、倍增曲线等多种规律

④恐惧本能

恐惧是人类对危险的反应。

原始人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为了生存我们的祖先需要对危险保持高度的敏感。然而,到了今天,这种本能更多的是来带负面的影响,比如说影响我们的正确判断,扭曲我们的风险评估。

因为当我们陷入恐惧的时候,就无法看清现实。在恐惧的状态下,人类会直觉本能的做出应激反应,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想要理解真正的生命威胁所在,我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恐惧本能,实实在在地分析死亡的原因。

想要控制我们的恐惧本能,要做到这两点:

计算真实的风险。风险=危险程度✖️发生的可能性采取行动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⑤规模错误

2016年,全世界有420万婴儿死亡。

单纯看这个数字,无疑不让人觉得规模巨大。但是,一年前全世界婴儿死亡人数是440万,两年前是450万,1950年是1440万。对比下来,是不是就觉得这其实是个很小的数字。这就是一种规模错误,事实上,数字和比例有可能代表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人们总是很容易注意到局部而忽略整体,这是我们的本能之一。比如说飞机失事,媒体经常报道,其实按发生事故的比例来说,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

规模错误的两个方面和错误思维的本能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系统性地低估了这个世界发生的进步,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想要控制规模错误,要做到这两点:

作对比,得到比例,关注“人均”明白二八原则

⑥以偏概全

回到文章最初的那三个问题,汉斯的统计数据表明,在85%的金融专家们认知里,全球只有20%的儿童接种过疫苗。换而言之,在他们的意识里,除他们之外世界80%的地区都还处于贫穷、医疗落后的水平。

认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还是穷人,这是一种偏见,也是人们容易以偏概全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往往会影响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事情的发生,往往都是一个复杂系统里,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凡事都要尽量避免用单因素模型去解释,演绎和归纳的时候要经常质疑自己的分类方法。避免以偏概全,要做到:

在同一类别中寻找不同在不同类型中寻找相同在不同类别中寻找不同

⑦命中注定

所谓命中注定,就是我们认为一些事物内在的属性将决定其命运。比如说,西方国家那种认为亚非地区永远都不可能进步的僵化思维。

社会和文化,它们是在持续变化中的。90年前,在瑞典也有极度贫穷的人,中国在很多方面都比现在大部分的非洲国家更差。然而,今天瑞典已经成为全球人均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实现了极度贫困人口的零突破。

事物不是一成不变,更不是命中注定的,缓慢的改变也是改变,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想要控制命中注定的本能,就要做到:

注意追踪持续的提高更新知识与老年人对话

⑧单一视角

我们熟悉的成语“盲人摸象”,讲的就是单一视角看问题带来的错误后果。认知事物要多角度,看整体,任何人或者事都有其局限性。

如果从单一视角分析事物的话,拥有高智商、受过高等教育、拿过诺贝尔奖的人一定可以更好地认知世界。事实并非如此,汉斯教授的13道题中,他邀请的诺贝尔得奖的顶尖科学家们答对的概率只有8%,比普通人的正确率还要低。知识有时候会成为专家们的障碍,使得他们看不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

没有任何一种方案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多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避免单一视角看问题,要做到:

认识到人的局限性和事物的复杂性保持谦逊,接纳不同关注数字,更关注数字背后的真实世界

⑨归咎他人

推卸责任是人的本能,当坏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们总是试图找到一个清晰而简单的理由去责怪他人,从而忽略了对真相的理解。

这一章,汉斯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梅毒,这种可怕的疾病在不同的国家被称作不同的名字。在俄罗斯,它被称作波兰病;在波兰,它被称作德国病;在德国,它被称作法国病;在法国,它被称作意大利病;在意大利,他们称之为法国病。 寻找替罪羊似乎是人类一种根深蒂固的天性,因此我们很难想象瑞典人会把这种病称作瑞典病,或者俄罗斯人把这种病称作俄罗斯病。我们永远都需要去责怪其他人。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外国人得了这种病,那么我们就会很愉快地责怪他们整个国家,并给这种病起一个外国名字。而我们做出这些指责,根本就不需要任何证据。

在归咎他人的时候,我们就停止了思考,停止了寻找事情背后的真正原因。想要控制这个本能,我们要做到:

寻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坏人寻找系统,而不是寻找英雄

⑩情急生乱

当我们陷入恐惧的心理和时间的压力下,为了力求快速,我们会丧失分析能力,从而作出愚蠢的决定,这就是情急生乱。这是我们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紧急反应本能,不做思考直接采取行动。它适用于简单的环境,却不适应现在社会复杂多变的场景。不仅如此,情急生乱还会带来焦虑、恐慌和错误的判断。

想要做到不情急生乱,你要学会循序渐进,要做到:

冷静注重相关且准确的数据,警惕相关不准确的数据小心过激行为,坚持稳打稳扎

04

罗永浩说,“事实,不是一个孤立的真相。事实,是你关注到的真相和其他真相之间的关系。”

我们不缺真相,我们缺的是如何去识别真相,去分析真相与真相之间的关系。

《事实》或许并不能消除“情绪化本能”,但可以让我们克服本能,理性地看待问题,可以让我们跳出自以为是的“真相”,看到真正的“事实”。

在“我以为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之间,差着一个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克服僵固的思维模式,形成实事求是的世界观,通过数据的方式,理性的思维,你会重新认知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