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电子白皮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学专业的鄙视链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电子白皮书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电子白皮书

2023-06-22 17: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数学类本科专业,属于典型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人工职能的交叉学科。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对优秀学生实施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动态教学计划,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一定的科学研究素质和较高的程序设计水平和软件开发能力。培养今后能从事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科学计算、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与维护、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2. 培养规格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4年,按要求修完170学分(至少包含公共必修课37学分,专业必修课106学分,专业选修课19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具体培养措施包括:1. 通过思政课程和学术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意识,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术道德意识。 2. 通过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数论基础、离散数学、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数学基础课程的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 3. 通过统计学导论、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概率统计核心课程的系统学习与训练,掌握必要的概率与统计学知识。 4. 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学实验与数学软件、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库系统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等课程,培养具有优秀的软件设计能力、良好的科学计算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5. 通过最优化方法、学习理论和压缩感知、傅里叶分析及应用、数值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值代数等课程,熟悉核掌握计算数学、数据分析的主要理论与方法。6.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能力。 7.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本专业强调掌握数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同时紧跟国际先进科研成果,注重知识架构的宽广度。重视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实践课程和举办各类讲座,开拓学生思维,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与专业课。

本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为全校所有学生都需要修的政治、体育、英语等课程,具体课程参见本专业培养方案。本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由中山大学各院系所开的通识教育课程构成。

本专业的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包括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选修课。

中山大学实行大类培养,我院大一新生在广州与南校区数学学院大一新生一起培养,大类基础课是指大类培养需要上的基础课程,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数论基础》、《离散数学》、《统计学导论》、《大学物理(理)》。专业基础课是指大类培养结束后需要上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大学物理(理)》,《常微分方程》,《概率论》,《实变函数》、《数理统计》、《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值分析》,《数学实验与数学软件》,《数值代数》,《微分方程数值解法》,《随机过程》,《最优化方法》。专业实践课为毕业论文。

专业选修课程参见本专业培养方案。

本专业与专业实践教学相关课程包括:1.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数学实验与数学软件、软件工程、数字图像处理等计算机相关课程;2. 毕业论文。

4. 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包含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助理教授及讲师5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年龄35岁以下教师占比70%,是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研究方向涉及机器学习、图像分析、优化理论和方法、反问题、微分方程数值解等应用与计算数学领域。

数学学科是中山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本专业是数学学科下的一个专业,学校为本专业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教学和办公条件,提供了充足的数字化专业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工具及网络教学资源。

学院拥有约3400平方米办公区域(包含一个本科教学实验室),为每一位专任教师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同时为师生提供了充足的学生讨论室、公共学习区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