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内的分解与组成和加减法》PPT课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学10以内加减法ppt 《3以内的分解与组成和加减法》PPT课件

《3以内的分解与组成和加减法》PPT课件

2024-01-22 10: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大班数学课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3的组成和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

  2、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3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三、教学过程

  1、看图启发幼儿在“2”的基础山发现“3”的形成。

  给“2”添“1”是3,3里面有3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大风吹”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3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3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3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2=3 2+1=3  3+0=3

  3—1=2   3-2=1   3—0=3

  6、复习总结。

  反思: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

  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大班教案《3的组成和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

  2、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3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1、看图启发幼儿在“2”的基础山发现“3”的形成。

  给“2”添“1”是3,3里面有3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3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3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3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2=3 2+1=3 3+0=3

  3—1=2 3-2=1 3—0=3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大班数学教案《8的组成和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8的组成以及8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7。

  ﹙2﹚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教学反思

  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组成和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教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注意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幼儿会8的组成和加减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8的组成以及8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7。

  ﹙2﹚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教学反思

  反思: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8的组成和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教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注意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幼儿会8的组成和加减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8的组成以及8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7。

  ﹙2﹚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教学反思

  反思: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大班数学6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知道1+5、2+4、3+3都等于6

  2、学习看图列式,熟练掌握各数的含义。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图片、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情趣。

  二、利用教具,学习6以内的加法。

  如幼儿园养了5条金鱼,遥遥家又带来了1条,一共有几条?用什么方法算?(引出加号,并一起解决其中含义。)

  以同样方法练习其他题目。

  三、利用幼儿用书

  四、作业交流。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图计算6的加法,减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得生动活泼,形体松,头脑紧的情况和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突出教科书编写的原则: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和师生交流的过程:有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

7、大班数学7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根据实物及图片口编加减应用题,学习7的加减。

  2、学习用清楚的语言讲述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背景图2幅,磁性教具兔子、小猫各7个,1--7的数字2组,算术符号“+”、“-”、“=”。

  2、幼儿操作材料: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组成和加减。

  1、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

  规则:教师出示不同的算术题(如:3+2=?)问:我的火车几点开?幼儿回答:3+2=5,你的火车5点开。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2、出示数字7,复习7的组成。

  请个别幼儿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说出7的组成。

  二、口编应用题,学习7的加法和减法。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草地上有5只小兔在玩耍,这时教师又在图上贴上两只小兔,请幼儿根据图和老师刚才的操作,用三句话描述图意。

  ——请幼儿用加法算术来表示图意(5+2=7)

  ——幼儿认读算式题,鼓励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二,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游乐园里有7只小猫在游戏,这时老师从中拿走3只小猫,请幼儿看图并结合老师刚才的操作,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7-3=4)。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三、幼儿操作活动。

  1、纸、笔人手一份,幼儿根据图意列出7的加减算式题。

  2、检查幼儿作业,一起讲评。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8、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教案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组织教学时孩子们兴趣不是很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作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根据我班幼儿对10以内数字加减初步学习情况,我设计了本次以闯关游戏为主进行数学教育的活动,从而使幼儿主动获得"10以内数字加减"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

  (3)体验动脑筋思考解题的乐趣活动准备: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1)PPT(2)画板、画笔一人一份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1)教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看图片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2)教师:"这个城堡的名字叫快乐城堡,它里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们想进去看看吗?"(出示幻灯片2)(3)教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开小汽车去看看吧!"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1)第一关--蝴蝶关。

  ①教师:"它是谁?原来是蝴蝶姐姐,她说要考考大家,答对通过第一关才能进快乐城堡哦!"②教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蝴蝶姐姐的题目吧!"(出示幻灯片3)③教师:"蝴蝶姐姐的花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只呢?不一会飞来了4只,现在又有多少只?"(请个别幼儿回答)④教师小结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2)第二关--蚂蚁关。

  ①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它邀请我们去它的小草坪坐坐,我们去看看吧。"(出示幻灯片4)②教师:"小蚂蚁的小草坪上有什么啊?一共几块呢?可是吃了3块,还剩几块呢?用算式表示是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③教师:"小蚂蚁说要分给大家4块,那它还剩几块呢,用算式又怎么表示?"(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说出7-4=3的算式)④教师小结回顾共有10杯拿走3杯还剩7杯,从7杯中分走4杯还剩3杯。

  (3)第三关--小白兔关①教师:"红眼睛长耳朵猜猜我是谁?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它?"(出示幻灯片5)②教师:"小白兔的园里种的什么?有几朵?可是采了3朵还有几朵呢,用算式怎么表示?"(出示幻灯片6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③教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太聪明了,通过三关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会去哪?"(4)第四关--国王关①教师:"哇!这是哪呀?原来我们来到城堡最漂亮的地方了,这会是谁的城堡呢呢?

  ②教师:"国王很高兴大家都来看他的城堡,他说成功通关会奖励我们好多礼品哦!大家想要吗?我们来看看国王又考我们什么?"(出示幻灯片8)③教师:"国王的城堡有6面小红旗,可是他想要9面,谁知道还要加几面才是9面小红旗呢?"(请个别幼儿回答)④教师:"我们来看看国王考的最难得这个,看苹果对着的数字来写等式,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打答案写在画板上,我们写好和国王对对,看看写对没有?"(教师做一个示范指导幼儿填写)(5)闯关结束教师:"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全部的关,国王奖励大家很多礼物都放在了汽车上,我们去看看吧!"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去快乐城堡赢得了很多奖品也学了很多数字宝宝们的加减,小朋们都要把它们记住哦!现在我们开着汽车去数学区角玩玩吧!"活动延伸:

  数学区角--手指数字环

9、大班数学活动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10、大班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 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复习5的组成

  三、出示直观教具

  四、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五、玩“谁最快”游戏

  六、书写算式

  七、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

  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

  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

  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

  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

  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

  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11、幼儿园5以内的加减法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5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①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3个苹果)

  ②再出示一个苹果问:3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3个减去一个,又是多少?

  ③引导幼儿说出加减法的含义以及3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二、复习5的组成

  ①让幼儿回忆5可以分成几和几

  ②幼儿边说教师边往黑板上写

  三、出示直观教具

  1、狮子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3个狮子(出示1个狮子图片) 过了一会又来了2头狮子(出示4个狮子图片)

  问;①3头狮子再添上2头狮子是几头?

  ②为什么3+2=5?写出算式3+2=5

  ③可是开舞会的时候有2只先回家了,那么还剩几只?

  为什么5-2=3?写算式5-2=3?

  ④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马表示加减法算式(方法同上)

  五、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1.教师举例,讲清口述加减法应用题的要求

  2.让幼儿任意选一道5的加减法进行口述应用题

  3.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六、玩“谁最快”游戏

  1.每组做一道必答题(5的加减法)

  2.教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卡片每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快哪组胜利

  七、书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减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八、教师进行小结

  反思: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自然地进入包含着数学知识的情景中,能让幼儿在感受数学的时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跃跃欲试,同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多种操作实物,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于5以内加法的知识。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发现,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12、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二、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 设计思路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五、 活动流程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3、大班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14、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5、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5以内的加减法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由幼儿园学习的基础,计算除去个别学生有难度,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个内容上面来。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7、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16、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算式题(挂于幼儿胸口)、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停车场标记、沙包(上面有数字)、篓子(有数字1—10)、奖品(有算式题)、塑圈、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开着汽车一起到数学宫玩玩吧!(幼儿听音乐开汽车进活动室)

  师:数学宫到了,让我们把车停到停车场,胸口算式的得数就是你的车位号。

  师:汽车停好了,我们一起进数学宫吧。

  二、闯关游戏

  1、录音:欢迎来到数学宫,请闯第一关:对暗号。

  师:进数学宫还得闯关啊!让我们看看闯关的要求是什么!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对一个数,两数合成小旗上的数。这样就能闯关成功。

  师:嘿!嘿!我说数字2

  幼儿:嘿!嘿!我说数字6,2和6合成8。

  2、录音:小朋友你们真棒!欢迎进入第二关:投掷。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算出沙包上的得数,然后站在线上投到相应的数篓子里。(幼儿分组检查)

  3、录音: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快快来闯最后一关吧!第三关:看谁报得多。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听一个数,请你说说有哪些算式的得数等于它。

  4、录音: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博士爷爷还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请你找一找跟你胸口得数一样的就是爷爷送给你的礼物。

  三、结束部分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一起带着礼物开着开汽车回家吧!

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

  教师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在本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17、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算式题,礼品商店图(见教学挂图2)。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看图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即算式)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教师出示礼品商店图,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习10以内的加减。

  1、教师介绍购物的情况,引导幼儿猜测。如我用10元钱在礼品超市买了1件礼品,还剩下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为什么?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10-8=2或8+2=10)

  师:谁愿意把自己猜的结果告诉大家?你能把自己是怎样想的说给大家听吗?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后,请全班幼儿猜测并列出算式,再请几名有着不同猜测结果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猜测过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快思 www.banzhuren.cn)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习。

  1、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6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玩具狗)?为什么?(因为玩具狗3元钱1个,3和3合起来是6)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3=6)

  2、师:买了玩具狗和另外1件礼物,用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为什么?(因为3和5合起来是8,8减去3等于5)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5=8或8-3=5)

  3、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XX)?为什么?(因为XX4元钱1个,4和4合起来是8)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看图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算式”的练习。

  2、卡片归类。

  请幼儿将接龙卡片按得数进行归类,分别放在分类盒里。

  活动延伸:

  开展“礼品商店”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10以内的加减练习。

18、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19、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五、 活动流程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20、大班数学公开课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21、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2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