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数字创新是中国式创新的新机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字阅读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数字创新是中国式创新的新机遇?

为什么说数字创新是中国式创新的新机遇?

2024-07-01 10: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数字创新:数字技术的嵌入与驱动

数字创新,是多种创新主体基于不断增长的数字基础设施重构产品和服务,并产生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的组织过程。数字创新要求物理和数字化产品、生产方式和组织逻辑之间相互连接、组合。

通过数字创新可以不断挖掘潜在的组织或社会需求,比如耐克跑鞋和苹果公司的产品(手机、手表等)组合产生了智能健康监测等新服务。数字创新重新配置了已有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和物理组件,通过新的组合产生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这些新产品或服务既嵌入到数字化技术中又受到数字化新技术的不断驱动。

支撑数字创新的数字技术,将物理产品和服务、数字资源、虚拟网络环境等和创新者连接在一起,其所提供的情景支持功能使得创新者能够通过把数字化能力“嵌入”,使物理性产品与服务的功能、意义、内涵得以扩张(例如手机短信形式实现的传统纸质高铁票的服务凭证功能),数字创新正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高度灵活性在产品中不断嵌入新的功能。

数字技术的嵌入和驱动对传统产业转型的影响,还体现在对产品和服务产生和提供的设备、网络、服务和内容层次的解耦和重构。

以电子书产业为例,数字化为传统出版企业进入数字出版业提供了新的机会,数字能力在非数字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嵌入,增加了出版企业与用户交流和再利用用户信息的新能力(比如亚马逊可以通过Kindle产品跟踪读者的阅读习惯)。数字创新促使电子书产业在内容创造、产生以及分销等组织逻辑方面发生变化。

基于数字技术对产品、服务产生流程和内容形式的改变,数字创新也在改变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捕捉商业价值的新途径,比如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移动支付模式。

数字创新的自生长性: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无边界创新

数字化技术在产品和服务中的嵌入,推动了很多无边界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出现,例如智能手机的产品、服务边界需要用户在购买之后不断安装新的应用以扩展产品和服务的应用范围。

谷歌公司的谷歌地图、百度的百度地图等可以和多种硬件平台兼容,比如手机、汽车导航系统等,而在这些产品最初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未来会出现的大部分应用场景,它们将随着新的用户需求而不断出现。

这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产品和服务的组合过程,反映了创新主体主动适应数字化趋势而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术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这就是数字创新的显著技术属性之一——自生长性(generality),即新产品和服务的边界是不固定和可延展的,无边界的数字创新产品和服务在用户持续参与和反馈下不断扩展其范围。

基于无边界创新的自生长性数字创新与传统创新理论中的模块化(modularity)创新规律具有显著差别。模块化创新是对产品和服务组件及其核心设计组织逻辑的创新改变,但产品架构及组件之间的连结规则以及产品子系统之间的互动方式并没有改变。因此,模块化创新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缺少吸收新信息的组织机制支撑,不能灵活改变既有产品组合和创造新产品、服务开发架构。

而自生长性的数字创新在设计初始阶段是无边界的,并没有对整体架构进行全面设计,没有明确各模块如何与其他模块整合,随着对用户相关需求的不断挖掘,数字创新产品架构不断通过产品及部件的组合以及数字技术的嵌入增加产品功能,从而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

数据驱动的平台化组织模式

支撑数字创新的新组织模式正在从垂直整合向双边分散的形态转变,开源和众包等模式将创新轨道从组织内部向跨企业边界和创新网络边缘推动,形成了基于数字化平台和以需求为导向的组织模式,并以平台化的数字产品或服务和共享的数字基础设施为中心,最终形成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创新生态。

例如,苹果手机的许多服务创新来自成千上万的App开发者而不是苹果公司本身,苹果公司的主要角色则是通过iPhone和iTunes搭建数字创新平台;而滴滴打车通过移动终端平台将数以千万的用户和全国各大城市的众多出租车连接在一起,通过分布式的创新活动整合包括用户在内的创新参与者,增加其产品和服务创新网络满足异质性需求的能力,快速将新的服务整合进其核心产品中,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自生长性的无边界数字创新需要使用比模块化组织更灵活的产品架构,比如层次模块化架构(Layered Modular Architecture)。

层次模块架构中,产品边界不固定,产品组件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形成了松散的耦合,为新组件、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创新参与者的加入预留了更多创新空间,从而有效推动了产业间数字和物理产品的重新组合,最终产生更多新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设备层次的苹果手机是谷歌移动搜索平台的物理组件,同时也通过服务和内容层次的谷歌地图的嵌入成为一种数字平台,这种产品和服务架构的交叉嵌入与组合,产生了大量难以预测的数字创新形式。

可以看出,数字创新超越了传统管理学研究中的创新模式,跨越了管理信息系统、创新管理和战略管理等多学科领域。与传统创新相比,数字创新组织边界模糊且不固定,通常是网络化、层次化与模块化结合的组织模式,创新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社会、经济与数字化技术和高度不可预测的需求变化。

此外,数字创新不再以企业为中心,而是围绕数字平台,以数字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要素,包括企业、知识团体和用户等多种创新主体,基于平台化的组织模式,形成了数字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架构。

中国式数字创新:

产业融合、海量用户基础、异质性与多层次

在中国,探索数字创新需要将认识论与方法论进一步紧密结合,鼓励产业发展依托“互联网+”,延伸产业链,整合价值链,鼓励企业在数字创新过程中识别和控制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核心元素,真正提升竞争力,这也需要管理学界一起努力,作出新的理论贡献。

产业加速融合是我国数字创新的主要动力,通信技术、制造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等多种技术与产业的融合促进了多产业间技术、数据和基础设施的普遍融合,我国的数字创新正在不断扩大应用覆盖范围,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推进中国式数字创新还需要关注其如下特征。

▌异质性和规模化

我国的海量用户基础驱动了数字创新向满足异质性的需求发展,数字创新也将以快速增加的异质性用户为对象。我国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化、多层次、梯度性的市场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了数字创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异质性程度。

同时,海量用户规模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促进了新产品和新服务规模化产生和扩散,这是中国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医疗领域的数字创新中,中国有望领先于发达国家采用新的数字医疗模式。

中国医疗系统数字化/电子病历普及率已经赶上欧洲平均水平,每年70亿人次的门诊临床数据是宝贵的数据资源,只是,目前,信息的分享和挖掘分析还很不理想。数字化时代,大量的异构系统之间需要交换分享数据,组织间的信息收集与信息共享,更需要标准治理的理念。

▌关联性和社交媒体驱动

随着消费者在创新过程中角色的转变(从创新产品的使用者到创新产品创造的参与者),数字创新越来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而用户与技术知识团体之间的社交关联推动了数字创新的快速迭代。

小米手机创新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小米公司不仅用迭代的方式开发软件,也用迭代的方式开发硬件,其“基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开发模式”充分调动和利用了由系统核心开发人员、论坛荣誉开发组成员、论坛活跃用户构成的10万人互联网开发团队。小米的MIUI系统可以每周进行更新迭代,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则为小米等企业的市场造势和产品扩散奠定了基础。迭代创新成为数字创新时代中国企业的新特征。

▌政策驱动下的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等多项政策,为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我国通过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在集成电路、通信网络、先进计算等信息科技的技术布局,提高了数字创新主体在新业态与新模式下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能力,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适应新产业竞争格局。

启示:数字创新背景下的中国新机遇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数字化战略布局,而2016年G20峰会上,中国协同多个国家共同发表《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关键领域。

在数字创新背景下,我国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新技术的冲击、新模式的涌现、新常态的变化等都给传统的产业创新带来新的挑战,也在促使产业创新理论和实践转型。

数字创新在突破传统创新理论的同时,也在颠覆性地快速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社会结构、产业技术演进路径和企业组织逻辑,因此需要我国企业和学术界从创新过程机制、参与主体、组织模式等多个角度认识数字创新的规律。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化产品的巨大成功,证实了中国数字创新能够推动产业间的融合并深远地影响产业结构,为新产业运行业态和新产业发展模式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当前,数字创新已经成为商业创新、促进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形成的重要动力。

我国海量级用户群的价值不可估量,海量用户基础及其异质性、多层化有望成为我国企业在产业中建立主导优势的重要机遇。随着数字技术应用的普及以及线上、线下的融合,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以及数字创新推动的新产业、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出现,正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因此,进一步探索数字创新的特性和规律,将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式数字创新的理解,为我国数字创新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有望形成新架构、新体系、新突破,不断提升我们在全球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面对数字创新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要推进中国式创新,需要我们创新管理学界和产业实践者拓展视野,不断探索跨管理学、信息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数字创新范畴,基于中国式数字创新实践,从内涵、创新规律、对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的作用机制等多个层面丰富数字创新理论。

同时,数字创新需要更多动态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平台的支撑,需要企业和产业部门建立起平台化创新理念,基于海量用户数据资源,加快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融合与创新,并通过数字技术研发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的开发和使用等多种手段的联动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硕士生胡文淼、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博士生孟庆时、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越对本文亦有贡献。

//往期回顾 //

创新在中国系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