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关于印发《打造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面推进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实践 杨浦区关于印发《打造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面推进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1

杨浦区关于印发《打造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面推进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1

2023-07-13 1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于印发《打造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面推进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杨府〔2021〕8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

《打造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全面推进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2021年3月31日区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2021年5月18日

 

打造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面推进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

(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按照“一区一特”的工作导向,全面推进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国家和市级层面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主动顺应和把握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新趋势和新要求,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努力建设“四高城区”,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内涵要求,积极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围绕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工作目标,在杨浦滨江区域以“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为引领,聚焦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样板地。

二、主要目标

到2023年,以“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为引领,打造杨浦滨江在线新经济总部集聚区,大创智—五角场数字化生活新地标,城区数字治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继续优化,构建若干数字化特色场景链,形成数字化双创生态链,打造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聚焦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分工协作、全面推进,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能级不断增强,双千兆宽带可用下载速率保持全国领先,推动5G宏基站、微基站建设,2023年底建成累计1800个室外基站,5G+创新应用超过50个;数字经济支柱功能更加显现,以“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为引领,引进、培育、发展10家以上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1000家以上在线新经济创新型企业,在线新经济产业规模不低于1500亿元,占GDP比重全国领先,打造10个数字经济科创园区;数字生活更趋优质普惠,建设数字化生活新基建和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1个数字生活新基建重点地标,若干特色应用场景链;数字治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强化数据治理,建设数据资源中心,实现数据赋能,实现“一网通办”网办比例不低于90%,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手机办、智能办,实现“一网统管”观、管、防一体化覆盖全城,上线一批特色治理应用场景。

三、专项行动计划

(一)实施数字新基建专项行动

1.推进数字城市底座建设计划

提升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按照全市5G基站“1+16+X”布局规划体系,编制杨浦区5G移动基站布局规划,推动5G宏基站、微基站建设,2023年底累计建成1800个室外基站,实现5G信号的优质覆盖。完成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

(推进单位:区科委、区建设管理委、各运营商)

推进北斗卫星时空互联网建设。基于千寻北斗高精度服务,承担好“国家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民用应用服务运营平台”建设战略任务,依托杨浦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优势,推进以北斗“高精度定位+短报文通信”为核心的北斗卫星时空互联网建设,提升面向智能物联网的北斗精准时空服务能力。

(推进单位:区商务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

优化布局边缘计算节点。聚焦闸北电厂,研究谋划支撑在线新经济发展的热算力中心建设。结合区内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应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在线新经济服务、文娱直播等产业方向,按需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充分结合电信运营商企业通信局房、电网变电站等设施开展边缘计算节点布局,同时在重点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上,适度超前预留边缘计算节点所需的空间、用电等配套资源。

(推进单位: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各运营商、区滨江办、科创集团)

2.推进政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实现政务外网迭代升级和提质增效。完成政务外网双栈改造,实现IPv6和IPv4转换节点的搭建。完成各终端节点IPv6网络的搭建及业务能力升级。实现区内单位重点网站全面完成升级改造,全面建成市、区两级“千兆对接、万兆扩展”的光传输网络通道,并完成杨浦区卫生专网和教育专网的全面整合,形成全区统一政务网,满足高效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构建网络智能预测及故障仿真能力,在保障政务外网使用单位有效带宽利用率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带宽使用效能,进一步实现集约化运营。

(推进单位:区大数据中心、区卫生健康委、区教育局)

搭建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区大数据资源平台,打造杨浦区数据管理化区域节点,形成区域数据资产,形成数据流通枢纽,为数据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推进单位:区大数据中心)

完善区政务云平台。使区政务云平台符合信创、等保、国密等合规性要求,确保区政务云平台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云平台运维水平。

(推进单位:区大数据中心)

推动视频会议系统三级覆盖。建设覆盖市、区、街道的三级视频会议系统,覆盖院外约15个部门、12个街道,确保在疫情及其它特殊情况下市级到街道的三级视频会议工作的顺利进行。

(推进单位:区大数据中心)

3.推进科创数字生态建设计划

培育技术要素市场。推进上海技术交易所建设,围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重点产业领域,整合国际国内各方资源,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构建技术转移海量数据库,加快重点产业交易机制和交易系统建设。聚焦增强数字经济支柱功能、推动科创数字化转型,上海技术交易所在全面提升现有数字化技术交易平台能级的前提下,推动智慧型技术交易所建设,着力完善技术交易智慧化信息平台内容,全面协助上海在技术数据要素角度建成资源丰富、信息畅通、数据精准、转化高效的科创数据生态体系。

(推进单位:区科委、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

构建创新联合平台。支持埃森哲中国数字创新中心与生态系统伙伴合作,共同构建大创谷创新生态,服务上海乃至全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聚焦“工业X.0”,即“工业数字化再造”,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工程、数字化制造、智能互联,以及数字化营销等领域的咨询服务。继续深入推进西门子创新中心建设,形成未来“产学研一体”的智能制造培训示范基地;建立行业领先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的协同中心,智能制造研发基地,支持中德智能制造示范落地。

(推进单位:区商务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

强化数字创新策源。支持区域内工程研究中心和数字化创新平台智力成果外溢。支持复旦大学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同济大学智能建造平台、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上海理工大学理微医工交叉产业化平台的数字化创新能力建设。

(推进单位:区科委、有关高校)

打造云原生产业生态。拓展与各类开源基金会合作,打造全球领先的开发者社区,组建云原生产业联盟,支持联盟企业的联合技术攻关,在开源创新领域打造市级、乃至国家级的信创云原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信创产业高地。发挥区内云原生企业的集群优势,联合市级标杆场景的项目建设方,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方向和领域,建设数字生态共创营+场景实验室,构建用户生态,为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编制云原生产业发展与应用创新三年计划与政策建议。

(推进单位:科创集团、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区金融办、云基地)

(二)实施数字新经济专项行动

4.“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发展计划

按照“一带两区”空间布局,立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构建以在线新经济为核心,集平台、技术、资金、应用、人才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全面引进、滚动支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用户流量、商业模式的在线新经济领域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打造龙头企业为牵引、产业链完整、产业生态完善、空间相对集聚的互联网经济产业带。到2023年,引进、培育、发展10家以上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1000家以上在线新经济创新型企业,产业规模不低于1500亿元。总部集聚区初具形象,汇集在线新经济的技术、内容、产业、服务关联机构及应用场景,形成全国在线新经济标杆示范区和打卡地。

聚宝行动,培育领军产业集群。发展数字引擎技术、在线文娱、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社交平台、网红经济等为代表的数字内容科技产业。推动在线教育和在线医疗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商业+电商零售新业态,支持发展在线研发设计,促进工业互联网和新型移动出行发展。

(推进单位:区科委、区投资促进办、区文化旅游局、区滨江办、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金融办)

聚贤行动,汇集顶尖人才精英。集聚在线新经济从业人员,畅通校企人才“直行道”,打造青年先锋文化创新社区。积极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创新街区,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把滨江一带打造成连接诸多创意文化新空间的双轴线,形成城景一体的青年文化地标。

(推进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投资促进办、滨江公司)

聚力行动,拓展一流产业空间。高起点开展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产业规划研究,衔接好空间规划,指导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实质性开发。借助杨浦科技创新策源战略力量,积极争取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落地。推进多元化投资,推动产业生态圈集聚。

(推进单位:区规划资源局、区滨江办、区科委、区商务委、区投资促进办、区金融办、区文化旅游局)

聚能行动,打造世界级要素平台。启动“滨江摇篮”计划(杨浦产业科技新媒体承载示范区),成立“浦江星河”新生代互联网企业家俱乐部。落地中国(长三角)在线新经济“新TED”模式,打造中国(长三角)内容科技会客厅。开展5G网络、无人机、无人车等特色示范性场景应用,共同组织凝练一批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应用场景产业化项目。

(推进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区科委、科创集团)

5.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计划

促进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工业设计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时尚消费品领域,推进个性化消费和引领性消费。通过推广柔性制造和离散制造场景应用,以5G、IOT和工业互联网赋能,引入消费者体验设计,构建新型消费模式。以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溯源体系建设实现时尚消费品行业提质降本。在创意设计、智能轻工、节能环保、时尚纺织等领域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支持联通5G+AI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顺应数字化商业管理发展趋势,打造智慧商业数据服务试验区,在五角场、大学路等落地应用,助力智慧商圈升级。

(推进单位:区科委、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

促进实时音视频互联网与文娱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头部重点企业建设网络,连接区域内泛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多领域创新型企业,打造的实时互联网产业生态。依托社群生态和平台型领军企业,发展网络视听产业,重点支持垂直类网络视听企业发展,包括动漫社区网站、音频网站、短视频网站等。引导内容生产头部企业,联合中小企业、科研单位布局创新链,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企业推广在线文旅、在线娱乐、在线媒体、在线教育。鼓励区域内企业拓展原产地直播,缩短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链条。依托MCN机构专委会资源,以大创智天盛汇、梦剧场等线下产业交流平台,打造数字直播经济全球产业峰会品牌。助力企业举办RTE实时互联网大会、VR技术峰会等活动,吸引行业关联企业集聚。

(推进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区科委、区商务委、区网信办、科创集团)

促进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设计建造融合发展。结合环同济街区升级改造、社区更新、共治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一批人工智能、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助推在线研发设计产业转型,依托同济大学学科优势,打造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建造、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研发中心平台。依托大创智设计产业联盟,深度挖掘园区内数字城市规划、数字设计建造企业的优势资源,结合区域内的载体建设需求,探索数字城市相关技术的运用落地;成立大创智数字赋能工作坊。联合相关企业,结合区域实际场景需求,在实际场景应用数据赋能,在特定空间先行先试,探索大创智数字化转型发展。依托杨浦智能建造产业资源与“Fab-Union”产业联盟资源,打造全球建筑机器人建造智能技术研发产业集聚高地、智能建造研发与产业一体化示范基地,推进智能建筑数据化绿色升级。

(推进单位:区科委、同济大学、科创集团、投控集团、四平路街道)

6.科创园区数字化转型计划

深化长阳创谷AI+园区应用场景建设。以建设“AI新技术实验场”“AI新产品示范园”和“AI创新企业集聚地”为总体目标,长阳创谷围绕“鼓励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率先运用,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和市民感知度”的总体要求,致力于打造“创新平台+技术支撑+创新企业+场景应用”四位一体的AI创新创业生态,不断扩展AI+政务、AI+金融配套、AI+新零售园区商业配套、AI+教育、AI+交通、AI+园区物业环境升级配套等,形成以AI深度应用为特色的智慧园区样板。

(推进单位:科创集团、区科委、大桥街道)

建设联通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园区。支持上海联通利用5G、物联网、AI、大数据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打造一系列基于5G+人工智能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服务能力,加强杨浦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服务载体的影响力,推进1-2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落成,推动区内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化区域内两化融合水平,最终帮助园区和企业实现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促进产业集聚区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力争成为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

(推进单位:上海联通、区科委、区滨江办、滨江公司)

推动各类科创园区建设智慧园区。拓展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基地,持续支持互联宝地、城市概念园等老厂房改造的科创园区数字化转型,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和运营管理水平建设,通过智能系统的开发运用提升园区运营管理的综合水平和服务效率。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数字化产业集聚,推动大学科技园参与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评选,建设上海市智慧园区。

(推进单位:区科委、各大学科技园)

(三)实施数字新生活专项行动

7.大创智-五角场数字生活新地标计划

聚焦大创智—五角场区域,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引领,联动数字化重点企业、高校、园区和商圈商家,共同探索“生活新基建”场景链建设。推进大创智数字公园、绿轴建设,探索建立“场景创新实验室”加“数字生态共创营”,打造开放融合共生的创新生态。通过商业零售信息化技术的迭代,聚焦零售、餐饮、生活服务三大业态,为店铺提供收银软硬件设备、外卖平台、支付平台、网络接入、店铺视频监控的全套解决方案,打造“数字门店”“数字街区”。支持电商平台与商家合作,整合技术赋能全链路,开展同城即时配送,打造一批智慧即配项目,培育一批类似于“直播购物1小时达”等新消费示范项目,覆盖1小时本地生企业活服务圈。通过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电子竞技、演出赛事、观光购物,发展多视角、沉浸式的“数字文创”。以特斯拉全国首家体验店落户杨浦为契机,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智能汽车消费场景落地。通过构建 “生活新基建”应用场景,释放场景需求,通过重点项目牵引,培育新兴业态,提升转型整体能级。

(推进单位:区商务委、科创集团、五角场街道、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

8.数字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计划

长三角(上海)内容科技会客厅。结合人民网与杨浦区的双方优势,在杨浦滨江建设内容科技及风控平台,做优做强内容科技与风控服务,依托线上平台发布、线下课程培训,研发智能审核技术,发布内容风控标准,开展案例教辅和各类培训,推动数字文化企业内容创作者、直播主播和管理人员提高风控综合能力,打造内容科技和风控样板区,促进网络环境健康发展。采取“一主场多副场”方式,提供区自有场地及资源,开展内容风控线下培训移动课堂,鼓励研究发布内容风控标准体系,共同推动产业链企业集群发展。吸引、培育优秀的内容科技和网络(红)相关新生代互联网企业落户,培育良好在线新经济生态圈,建设规范网络(红)新生态的示范区。

(推进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区网信办、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

数字共享文旅美好生活。探索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发展,构建线上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数字场馆建设,试点实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工程,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加强公共文化数字产品内容原创研发,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应用场景,提高公共文化数字产品品质。

(推进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各街道)

打造升级版“文化杨浦云”。围绕在线预约、在线视频、在线服务和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场景,与平台企业加强合作,全面提升区属文旅公共服务阵地、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等三级阵地的平台使用率,打造升级版“文化杨浦云”,拓展优质资源服务面,让更多“宅”家居民相聚云端。

(推进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各街道)

文旅体验“百BU穿YANG”。升级打造建筑可阅读“数字叠带3.0版”,深入推广扫码阅读、音频聆听、影像镜述、VR全景、无线感应和志愿讲述等多元方式,发展以“云漫游”+节庆节点为特色的线上线下阅读体验游,运用数字技术讲好“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发地的城市故事。切实提升文旅融合服务体验度,让市民游客感受城市荣光、传播城市记忆。

(推进单位:区文化旅游局、滨江公司)

9.数字助推健康生活计划

就医服务智能便捷。以“加快数字转型,提升就医体验”为宗旨,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5G等技术手段,整合医疗服务线上线下资源,加快建设卫生惠民应用服务体系,有效推进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模式变革,提升居民就医满意度与获得感。以居民体验为核心,优化便民服务流程,探索建立“就诊可预约、健康可管理、信息可查询、服务可评价”的“互联网+医疗”互动式、个性化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便捷、专业的智能移动医疗服务。依托区域卫生平台、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开发面向家庭医生、覆盖全部社区卫生中心的服务支持应用。围绕医疗服务高频场景,推广“医疗付费一件事”等应用,全力打造“基于信用无感支付”的信用就医新型服务体系。

(推进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地区办、区民政局、各街道)

为老服务一键通达。灵活运用“时间银行”“老伙伴计划”“老吾老计划”等项目资源,多种渠道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完成1万人次以上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学习培训和帮办服务(2021年9月底前)。利用电视机、触摸屏等信息化设备,为600户老人提供“智能相伴”音视频互动服务,累计增长人数达100%(2021年)。以家庭照护服务为核心,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数字养老骨干网,在控江街道试点建设“智能化全覆盖照料社区”(IACC),紧紧围绕医、康、养、护、食、防等6个应用场景,探索社区老人医养照护服务新模式。

(推进单位:区民政局、区地区办、控江街道)

“韵动杨浦”全民健身。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有力抓手,搭建综合性体育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体育领域智能化服务和智慧化管理提质增效。整合6类体育设施场地资源,围绕信息发布、场馆预定、赛事服务、学校场地开放、积分兑换等功能,打造“韵动杨浦”全民健身地图,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体育数字化服务新模式。

(推进单位:区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委)

10.数字赋能终身学习计划

数字校园标杆引领。促进数字化赋能教育发展,推动初中强校、市特色高中加快建设数字校园,创建8所信息化应用标杆校。聚焦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基于教学改革 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和“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区”,通过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网上学习空间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和基于大数据评价和诊断机制,稳步提升数字教育服务能级。

(推进单位:区教育局、区发展改革委)

职业学习“乐业上海”。依托“乐业上海”微信公众号等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时采集企业用工余缺信息,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无偿发布机制,通过线上就业、远程就业、共享员工等方式实现劳动力供需双方精准快速对接。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就业援企惠企“点单办”平台功能,推进线上职业介绍四服务建设。

(推进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发展改革委)

(四)实施数字新治理专项行动

11.“一网通办”增效计划

推动业务系统整合。推进跨层级“大系统”和跨部门“大平台”整合。提升数据资源利用效能,搭建标准统一的数据框架,为数据赋能提供高效支撑。通过实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推进形成基础设施集约统一、业务应用协同联动、政务服务利企便民的发展格局。

(推进单位:区大数据中心)

实现办事服务流程再造。深化“一件事”改革,实现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覆盖。积极探索“好办”服务,推动“个性指南+智能申报”;大力推行“快办”服务,开展简化填表、极简审批;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办”服务。持续扩大全市通办、跨区域通办事项范围,深化长三角“一网通办”,推动长三角电子证照共享互认。推进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窗口、监管执法现场和社会化领域的场景应用。推进“两个集中”改革,落实市级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基层办理承接。

(推进单位:区“一网通办”专班、各相关单位)

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级。深化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普惠化服务水平,提升“代办”“帮办”服务水平。提升“一网通办”平台能力,持续完善“随申办·杨浦旗舰店”,打造掌上政务服务品牌。强化市民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建设,发挥属地化服务优势,提升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主动化政策服务能级。夯实完善“好差评”制度,实现政务服务评价、反馈、整改、监督的闭环管理。推动“好差评”制度延伸至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差评”整改监督机制。

(推进单位:区“一网通办”专班、各相关单位)

创新在线新经济服务举措。研究快捷集中登记新模式,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帮助物流、配送等领域在线新经济企业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研究制定适应在线新经济的企业登记注册服务模式和配套政策,放宽企业注册地址限制,拓展云端和虚拟地址功能,降低企业注册成本,简化注册流程,建立新型审批服务模式。依托“杨浦创业地图”,整合各创业园区及周边便民服务信息,提供“链家式”创业服务,为企业入驻园区提供便利化服务,为各创业园区展示自身、招商宣传提供广阔平台。

(推进单位:区“一网通办”专班、区市场监管局)

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综合运用各类监管方式,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着力推行柔性监管、智慧监管。探索适用于新业态新模式“沙盒”监管措施,落实《免罚清单》规定,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轻处罚应免尽免。探索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采取非强制手段能够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针对在线新经济以及新产业、新业态的特点,建立包容友好审慎的长效监管机制,实施涉企轻微行政违法行为“首次不罚”,探索扩大免罚清单、监管豁免措施、负面清单管理等方式激励企业创新创造,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和监管不确定性,逐步培养企业的合规文化和合规能力。

(推进单位:区“一网通办”专班、区市场监管局)

12.“一网统管”增能计划

城市运行数字化平台提升治理效能。以“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基层有活力”为导向,建设城区运行体征指标体系,整合基层力量,落实扁平化管理,全面启动跨部门应用开发,打造接入一批实战管用的特色应用场景,落实城运云本地化建设,实现城运平台全面升级。

(推进单位:区城运中心、各街道、各委办局)

打造城市运行三个中台。基于各委办、街镇的各类应用场景共性需求,着力打造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人工智能中台三个中台,初步形成以三个中台建设为基础的城运平台业务、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能力,全面启动跨部门应用开发。

(推进单位:区城运中心、区大数据中心)

推动基层及社会力量整合。以“多格合一”为主线,初步搭建街道城运平台,围绕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梳理主要场景事部件清单,并推动相应的流程再造,通过推动责权明晰化、流程透明化和考评精细化,倒逼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及社会力量整合,提升街道层面城市运行管理能效。

(推进单位:区城运中心、区公安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

推进社区云平台建设。做实“一网统管”架构下的居民区应用平台“社区云”,深化管理、服务、互动等功能,实现“一标三实”(指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信息采集,服务居委会换届、养老顾问、救助顾问、志愿服务、困境儿童关爱、社区文明养宠等工作开展。

(推进单位:区民政局)

上线一批特色应用场景。统筹本区城市运行各类应用场景开发上线,围绕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打造城市关键生命体征监测与预警、12345智能分析与管理等城市运行重点场景;通过面向各委办、街道的应用场景需求和方案的征集,推动和支持相应委办、街道部分具备上线条件的特色应用场景建设;促进委办和街道部分成熟应用场景接入城运中心平台,实现一批实战管用的特色应用场景上线运行。

(推进单位:区城运中心、各委办局、各街道)

加强城市运行体征监测。建设城市运行体征指标监测和分析体系,统筹推动主要城市运行体征预警阈值的逐步细化落实,充分接入和汇聚城市重点体征监测感知单元,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初步形成城市运行关键体征的实时、准确监测与智能预警能力,逐步实现“感知跑在报修前”。

(推进单位:区城运中心、各委办局、各街道)

促进条块高效联勤联动。围绕重点场景,打造“网格微循环、街道小循环、市区大循环”层层衔接、上下联动的新流程和新机制,优先在部分重点场景推动“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一线吹哨、委办报到”式的条块高效衔接、联勤联动模式试点,积极落实扁平化管理。

(推进单位:区城运中心、各委办局、各街道)

成立杨浦滨江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数字助推健康生活计划创新管理模式、打破行政区划,数据赋能,针对滨江区域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综合管理模式。线下成立杨浦滨江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率先试行“多格合一”“多码合一”;线上推进杨浦滨江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在平台内整合集成城市管理、经济运行、为民服务等业务系统和功能模块,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打造数据汇集、互联互通、资源整合、智能高效的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杨浦滨江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助力杨浦滨江数字化转型,

(推进单位:区城运中心、区滨江办、滨江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区委区政府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区领导担任副组长的推进工作机制。建立专项推进组和工作专班,区科委牵头经济数字化转型,区发展改革委牵头生活数字化转型,区大数据中心和区城运中心牵头治理数字化转型,各部门按照“管行业管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负责主管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区政府督查室加强跟踪督办。

“长阳秀带”杨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在本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下,与本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有机衔接。对标区域特色战略,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组织联动,全力推进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

依托大创智功能区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大创智-五角场数字化转型特色地标建设。

(二)加强调研推进

聚焦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各部门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听取市民、企业、行业组织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力争找准、找足各领域、各行业发展中高频急难的问题诉求,主动探索突破数字化转型的制度瓶颈、法规政策障碍,建设一批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场景。

建立常态化的专家和市民咨询机制,充分利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市技术交易所、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协会、上海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创新联盟等专业机构和组织,充分借助外部专家资源和高校研究所资源,充分借助外脑,服务杨浦区城市数字化转型。

(三)加强政策保障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聚焦特色地标,聚焦重点行业场景链,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对于列入市区考核的重点项目、重大政策以及其他重大事项给予重点保障。

完善专项政策体系,统筹协调产业政策和专项政策倾斜聚焦区域数字化转型项目,带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促进各市场主体联合开展技术集成攻关先行先试制度创新,试点“一业一证”,探索政策示范突破。

(四)加强安全保障

注重党建引领,提升互联网综合治理水平,建设网络综合治理先行示范区,推动互联网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提升安全防护和维护政治安全能力。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和大数据安全大脑,构筑全面监测、精益防控和智能追溯能力,达成“数据能看清、风险能感知、安全可管控、泄密可追溯”的核心目标,在管理、技术和运营三个维度进行实践,让数据共享交换更安全,数据价值释放更充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