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舞的形态艺术审美特征及其在舞蹈编导专业艺术素材课程中的教育价值与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敦煌舞的形态特征 敦煌舞的形态艺术审美特征及其在舞蹈编导专业艺术素材课程中的教育价值与应用

敦煌舞的形态艺术审美特征及其在舞蹈编导专业艺术素材课程中的教育价值与应用

2024-07-11 21: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张海

【摘   要】敦煌壁画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和文化财富,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敦煌舞得以重现于世人面前,传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继承了唐代乐舞基础、融合了西域民族舞蹈特色的敦煌舞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形态艺术特征,塑造出别具一格且意境翩翩的形象,展现出西域舞蹈的特色风采,并融入中原舞蹈的艺术内涵,准确把握敦煌舞的形态艺术特征才能够有效传承和发展敦煌舞,将敦煌舞以活态传承方式发扬光大。舞蹈素材课程建设要准确把握敦煌舞对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价值,有效探究敦煌舞创新应用于课程建设的高效路径。

【关键词】舞蹈编导专业  舞蹈素材课程  建设  敦煌舞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4-0129-06

敦煌舞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持续从历史悠久且文化艺术底蕴厚重的敦煌壁画中汲取营养,用舞蹈的形式将敦煌石窟文明呈现在世人面前,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典舞体系的重要流派,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并获得广泛赞誉。敦煌舞的形态艺术塑造充分借鉴了壁画的艺术形象,创作实践中持续对比和考究人物体态与神韵,真正将敦煌壁画以舞蹈艺术形式还原和再现,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打造出独特、新颖、包容、拓展的敦煌舞。中国舞蹈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创新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吸收、创造,敦煌舞充分吸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舞蹈素材,编导充分利用浩如烟海的舞蹈形象素材推动敦煌舞的创作,将舞蹈置身于历史的交汇点,实现多模态融合创新,历史照入现实,并准确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与欣赏需求。舞蹈编导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舞蹈编导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业,该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舞蹈素材才能够在创编活动中灵活调用,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舞蹈素材资源传承优秀舞蹈文化,并创新舞蹈内容形式。敦煌舞是舞蹈创编领域的伟大成就,对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一、敦煌舞的形态艺术审美表达

(一)造型美

敦煌舞作为一种舞蹈艺术形式,造型美是其艺术美表达的重要外在载体,在继承优秀传统舞蹈造型的基础上勇敢创新,将敦煌壁画上看似天外飞仙的舞蹈造型在人间重现。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造型成千上万,敦煌舞同样展现出以S曲线为基础的千姿百态造型,敦煌壁画与舞蹈艺术的完美融合重新诠释了舞蹈造型美的形式与内涵。敦煌舞的头部造型可以分为仰头、转头、探头,头随着身体而动,并在主观意识适度影响下调整状态。手部姿势是敦煌舞造型关注的焦点,成千上万幅的敦煌舞壁画显现出不同造型的手部动作,敦煌舞的手部动作可以分为十三种手位与十七种手姿,这大幅提升了敦煌舞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上肢躯干是敦煌舞造型核心,具体可以根据训练内容分解为胯、肘、膝。腿部造型包括端、靠、勾、折,舞姿对细节把握非常重视,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效果,进而显现出夸张的舞蹈造型,在夸张的造型背后蕴含着人物内心复杂而多变的情感。

(二)风格美

敦煌舞是现代人智慧与古代人智慧穿越时空的对话和碰撞后形成的全新舞蹈艺术风格,这使得敦煌舞不仅表达出敦煌艺术独有的风格美,更准确契合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诉求与思想观念。敦煌壁画以平面的形式传递艺术思想与审美观念,而敦煌舞则将其从二维平面移植到三维舞蹈,融合西域舞蹈和中国传统舞蹈的全新作品呈现出别具韵味的气质与风格,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飞天等等典型元素有效融合,展现出中国人独有的勇敢与浪漫。敦煌舞的表达方式吸收各种舞蹈优势,又借助厚重的敦煌历史文化为敦煌舞注入含蓄的审美特征与内敛的情感气息,敦煌舞因此充满生命活力和文化气质。例如《丝路花雨》的敦煌舞剧用全新的表演模式阐述了英娘和伊尼斯浪漫却又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女主人公的造型就参考了盛唐时期飞天的形象,表演者借助屈伸拧转的长袖展现出奇幻且飘逸的飞天造型,仿佛在追寻自己的爱情,观众望之不禁心驰而神往。

(三)技法美

技法是舞蹈运行的基本法则,敦煌舞的技法是对舞蹈技能的强化,也是敦煌舞鉴赏的标准。舞者准确掌握舞蹈技法才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表演,将人物形象完美呈现出来,真正实现情感互通,并带给观众积极的情感体验。敦煌舞重视技法且善于运用技法,这既包括舞蹈训练的形体,又包括了情感外化的表现手法,敦煌舞的技法同时涉及舞者肢体及其情感外延。审美主体在面对不同舞蹈技法表达方式时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舞蹈技法同时为人物形象塑造和展示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妙音反弹》开场时“仙女们”呈现出不同的造型,她们的优雅姿态建立于独特的胯、肋、膝技法基础之上,特别是大量拧胯动作的运用能够在“仙女们”背向观众时充分展现曼妙曲线,这恰恰是敦煌舞独有技法魅力的最佳展现。

二、敦煌舞的形态艺术特征分析

(一)“心神合一”的眼神表情配合

眼神和表情是提升舞蹈表现力的最有效途径,舞者借助眼神和表情传达心意才能够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敦煌舞对“形神兼备”具有很高要求,相较于其他舞种而言,敦煌舞塑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形象,而不同形象对眼神的要求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包括合、收、凝、放、聚等五種状态,以及下视、平视、斜视和上下斜视四个方向,在具体运用中,表现为亮相、垂视、虚视、环视、垂眼帘、收放等。例如舞者在演绎金刚力士形象时就要展现出犀利的眼神,呈现出怒目而视的金刚形象,棱眉鼓眼使得旁观者望而生畏;而在塑造菩萨形象时,则要微微下垂眼帘,呈现出缥缈感,仿佛在俯瞰芸芸众生,眼神则要平和坚定;在塑造佛陀形象时,眼睛向下,微微扬起嘴角,表现出超脱自然和悠然物外的神态;在塑造莲花童子形象时,要让眼神表现得更加跳跃,将童子俏皮、纯真、童趣的一面表现出来,呈现出美好与新生的形象寓意;礼佛舞姬的眼神要收放自如且内敛含蓄,塑造高雅灵动的人物形象,将真善美传递给观众。敦煌舞在各类人物形象塑造中熟练地传情达意,赋予壁画中的人物更多生命力量,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实现了心与神的高度统一。

(二)“两段式”的气息呼吸协同

所有的生命均需要呼吸,呼吸与气息、节奏、韵律息息相关,传统的古典舞要求呼吸时保持气息连贯,气息随着力量逐渐向身体末梢传递延伸,保证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但敦煌舞却与此完全相反,它采用“两段式”的气息控制方式,第一段呼气从胸部到腹腔采用简短急促的呼吸方式,并且保持一定的顿挫感,小腹向上提的同时也会带动气息转变,身体能够获得伸缩感;舞者在第二阶段将胸腔的中间位置作为呼气启动位置,缓缓地向上提气,使得气息逐渐蔓延到头顶和身体末梢,最终达到身体各个末梢后完全吐出。而在吐气时同样按照两个阶段进行,先将胸口位置的短气吐出后再保持气体下沉状态,最终全部吐出中段的气息,身体进入放松状态。敦煌舞呼吸的经典之处就是呼气吸气的循环往复,这也对舞者的呼吸调控提出较高要求,不同的形象塑造需要不同的肢体语言,呼吸节奏需要同步做出变化,舞者在两段式气息基础上根据动作节律改变节奏,节律、气息和节奏要相互吻合,例如菩萨的气息均匀平稳;伎乐天神的气息则跳跃利落。呼吸节奏控制要保证心稳、意稳、劲达,气息和韵律的有效运用使得敦煌舞的艺术形象获得了强劲的生命力量,同时也使得敦煌舞相较于其他古典舞的风格更加鲜明生动。

(三)服装道具技术技巧创新设计

服装道具的创新设计对于舞蹈内容的表达具有突出作用,敦煌舞創作围绕壁画原型展开了大量分析与研究,保留了很多非常经典的纹饰与图案。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服装道具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优异条件,很多在壁画上看似为天人和仙女穿着的服装得以完美再现,华丽美观的服饰也非常轻巧,表演者穿着这些轻便的服装可以尽兴表演,重心控制难度降低,且动作幅度更大。敦煌舞在技术技巧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设计,例如变形转的设计中,敦煌舞在常态单一旋转基础上进入原地仰身转、勾腿吸腿转、绷腿盘腿转、行进吸腿转等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旋转方式,这就要求舞者注意控制发力点,既要保持旋转状态,又要在旋转中融入多样化的舞姿,注意借助四肢动态调整在旋转中保持维持重心与平衡,而这也对表演者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敦煌舞在创新设计中积极融合其他舞种,例如2018年登上春晚舞台的《敦煌飞天》就是源自舞剧《敦煌》片段,舞剧编导将敦煌舞和芭蕾舞创新融合,实现中西合璧,表达出对坚守敦煌的艺术工作者的敬意和赞美,这是一种非常大胆且富有创意的成功探索。舞者在演绎过程中上肢舞动主要采用敦煌舞的体态,而下肢则采用芭蕾舞的立足尖特色,S曲线与开绷立直融合,柔弱与刚猛交织。作品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呈现出古代丝绸之路的艺术华章,用敦煌舞的形式突破传统表达局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划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四)舞蹈表演技法的广泛发展

敦煌舞在表演技法运用方面追求多样化和全面化发展,这对于敦煌舞形态艺术多元化表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例如《思维菩萨》以独舞形式表演,《鼓与琵琶》以双人舞形式表演,《六臂香音》中三人共饰一角,《千手观音》以群舞形式表演,这些舞蹈中均显现出独特的舞蹈人物造型。敦煌舞同时也在不断尝试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借助其他舞蹈艺术元素创新敦煌舞表演技法。敦煌石窟壁画以飞天为典型代表,飞天人物的肢体拧转屈伸,超难奇幻的动作超出人类能力范畴,而翻飞、浮游、回旋、腾跃的姿态又展现出极致美感,将飞天舞姿移植到敦煌舞中能够显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追求,实现舞姿、舞意、舞风、舞韵的全面融合。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飞天》是首个敦煌双人舞作品,而20世纪70年代的《丝路花雨》催生飞天群舞,随后创作的《飞天》《大梦敦煌》等舞蹈作品均通过舞蹈肢体动作创新表达“飞天”。原广州军区文工团表演的《飞天》敦煌舞实现了表演形式的全面创新,七位女舞蹈演员在表演时借助自动旋转升降台突破传统平面舞台局限,舞者依靠特殊固定装置的帮助突破人类极限,在完全失衡情况下展现出“飞天”舞姿。由点而线、由线至面,舞者连贯的动作态势变化展现出一种真实的“飞天”感,展现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流动状态,观众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幅度、方向、节奏与空间的自由与无拘无束,作品不仅创新了艺术表达形式,更丰富了“飞天”的人文内涵。创作者充分考虑到“嫦娥一号”成功升天的时代背景,使得人们在欣赏舞蹈时能够感知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为伟大祖国的皇皇巨著而喝彩。敦煌舞的创作不仅仅继承了敦煌壁画的内容与形式,更注入了全新的精神内涵,这使其在舞蹈艺术之林茁壮成长。

(五)舞蹈功能表现得多彩多样

敦煌舞的形态艺术表达研究不仅仅要关注到舞蹈的形式与内容,也要关注到其艺术表达的本质特征,将舞蹈艺术与人类文明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舞蹈在诞生之初就是具备多元社会意义和广泛功能属性的活动,人类文明在发展萌芽时期就将舞蹈应用于仪式和庆典之中,而现代社会的舞蹈具备多重属性和用途。敦煌舞将多种元素及历史文化凝聚起来,有效获得了多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和空间。当前很多舞蹈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对敦煌舞保持高度关注,他们积极在线上与线下开展教育活动,为敦煌舞的发展和推广作出积极贡献,而且他们在教学中始终秉承着“口传身授”的教学理念,有效传承了敦煌舞的身法神韵,这也为敦煌舞的形态创新与开发提供了永不衰竭的动力。

三、敦煌舞对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的教育价值分析

(一)引领学生体会舞蹈语境

舞蹈语境涵盖实践、空间、话题等要素,通过肢体动作、音乐设计、灯光变化呈现和展示。舞蹈动作作为非文化语言,能够呈现出独特的语境,敦煌舞编导在作品创作中不是简单地还原壁画,而是将动作提炼后进行二次加工创作,从不同角度切入制造出多元化舞蹈语境,形成不同肢体表达和情感传递效果,编导通过对传统和创新的思考,寻找符合时代发展的创作理念,实现了生命精神与内心情感的舞台化表达。敦煌舞的肢体动作、神态表达、舞姿变换均围绕舞蹈语境展开,羯鼓舞、胡旋舞、琵琶舞等舞姿的灵活运用准确反映出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在音乐设计方面,敦煌舞编导不仅融合中国传统乐器,而且灵活运用大提琴、中提琴、钢琴等编曲,使得舞蹈伴奏更富有节奏变化。舞台灯光同样在舞蹈创编中发挥着重要的映衬作用,敦煌舞编导将灯光与舞蹈动作结合起来,突破了线性叙事结构,使得舞蹈表演更加生动。

(二)引领学生感悟形象塑造

敦煌壁画上的舞蹈动作仿佛画家在瞬间完成舞蹈动作描绘,舞蹈以静态艺术形式呈现,虽然缺少动态特征表达,但是却将舞蹈的起伏变化蕴含其中。敦煌舞编导借助壁画舞姿创作敦煌舞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人们依然能够清晰感知敦煌舞独有的传统文化魅力。敦煌舞展现出不同时期的舞蹈风貌,作为一种再生性舞蹈完成了多元化表达,这也使其成為一种非古代的“古代舞蹈”。敦煌舞编导在舞姿创作中深入挖掘、整理和分析壁画作品,同时融入个人艺术想象完成创作,依托现代化编导手法整合舞姿形态与文化内涵,因此敦煌舞是基于壁画和当代人审美认知而创造的,创作中融合敦煌风格、敦煌精神和敦煌样貌。舞者的肢体就是作品材料,丰富的舞姿形态和律动的肢体语言创造出流动性的舞蹈形象,观众因此而获得美感体验和诗意情感。舞蹈素材课程借助敦煌舞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感悟形象塑造手法,只有将人物形象塑造和刻画作为创作核心才属于成功创作。

(三)引领学生创新舞蹈表达

舞蹈创编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够避免舞蹈编导陷入窠臼,简单地堆积舞蹈资源或模仿他人创作注定无法成功。敦煌舞作为舞蹈素材课程能够让学生对舞蹈创编创新形成准确认知,这是因为敦煌舞本身就是建立在真实舞蹈资源基础上的新编舞种。敦煌舞曾经真实存在于历史之中,人们透过壁画和文字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但静态壁画和动态舞蹈之间的差距给敦煌舞创作带来了极大难度。前辈学者的探索、尝试和创新为舞蹈创编提供了思路,并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完成具有敦煌舞风格的当代舞蹈创作,使得敦煌舞成为时代发展的全新产物,依托壁画展现的舞姿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与审美需求的敦煌舞,实现敦煌舞创编的突破与创新,而最终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种创新创造是卓有成效的。舞蹈创编专业学生在舞蹈素材课上不仅能够了解敦煌舞的创编过程和舞种特点,更能够学习舞蹈创编的精神与态度,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主动求新求变,使得舞蹈创编能够积极回应时代需求。

四、敦煌舞在舞蹈编导专业舞蹈素材课程中的创新应用

敦煌舞引入舞蹈素材课程对于舞蹈创编专业学生和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表演特征、风格呈现、创编思路对舞蹈编导学生具有深远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在舞蹈素材课程建设创新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教育思路,将关注重点集中于学生创编能力和创编思路的培养方面,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敦煌舞的创编思维和模式,并将其融入未来的创作实践当中。

(一)落实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舞蹈编导专业舞蹈素材课程创新建设相较于舞蹈表演专业的舞蹈素材课程,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教师不仅要关注敦煌舞舞姿舞步、表演形态、舞蹈内涵的讲解和分析,更要将关注目光投向敦煌舞的创编过程,重点讲解分析敦煌舞的创编者如何将敦煌壁画上的舞蹈转化为敦煌舞。所有的舞蹈都是通过系统规律语言符号和独有特色艺术风格组合构成,敦煌舞的创编不仅要考虑到壁画中出现的舞姿形态,更要将静态舞姿用动态方式呈现出来,同时综合考虑到舞者的神态、样式、下一步运动轨迹等,创编者将多种技术融为一体的过程也是持续开展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的过程。舞蹈编导专业的舞蹈素材课程建设创新同样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可以采用专题建设模式,将敦煌舞的构成要素分为不同专题模块,指导学生从身体美感、身体动感、身体文化、舞蹈创编等角度展开深入研究。教师既要讲解介绍理论知识,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生既要参与表演实践,又要开展创编实践。利用敦煌壁画及其他素材尝试创作敦煌舞作品,这将带给学生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激活学生的舞蹈编导兴趣和舞蹈编导能力。

(二)积极融入敦煌舞编导相关教育资源

目前舞蹈表演专业的舞蹈素材课程往往较少涉及舞蹈之外的内容,音乐、灯光、道具等等其他与舞蹈语境展现相关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在未来将从事舞蹈编导工作,他们不仅仅要关注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本身,更要关注舞蹈表演相关的其他要素,这就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敦煌舞在创编过程中融入大量文化要素,将传统与现代有效交融,用多元化的手法展现出特殊的舞蹈意境和美感,有效传递了敦煌舞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质,这值得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学习与借鉴。因此,舞蹈素材课程创新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敦煌舞教学本身,更要积极拓展延伸,将舞蹈编导相关的教育资源纳入课程体系,给予学生们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保证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逐渐提升各种资源的调用与协调能力。

(三)探索多元化敦煌舞素材课教学方法

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和讲解教学内容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课程建设效果,为了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教师在敦煌舞教学中要结合课程、专业及舞种特点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身体、情感、文化等维度切入选择合适的方法,引领学生成长,形成全面覆盖的教育体系。教师采用比拟教学法可以将舞蹈元素与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人或物进行对比,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敦煌舞中相对抽象和晦涩的舞蹈动作,准确体会舞蹈形态与动势美;教师可以采用发现式教学法,指导学生体会敦煌舞的情感内涵,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启迪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在课后主动学习实践,合作探究敦煌舞的特点与内涵,感受舞蹈编导的情感表达诉求。教师依托情动教学法强化学生们的文化体验,在具体的环境和情节中体验作品试图表达的文化内涵,实现人与舞蹈的统一。

五、结语

敦煌舞的形态艺术特征表现非常突出,它是中国传统舞蹈与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创新融合的杰出代表。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引入敦煌舞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程建设创新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和学生专业特点,有效应用敦煌舞开展教学活动,引领舞蹈编导专业学生成长,为敦煌舞的传承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婷婷.身体表达与文化守正——敦煌壁画乐舞活态传播研究[J].中国舞蹈学,2023(02):131-143+345-346.

[2]黎明东.敦煌舞教学的发展与思考——以男性敦煌舞蹈班课程建设为例[J].剧影月报,2023(03):128-130.

[3]严一宸.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的创编实践——评《立足传统,勇于突破:舞蹈编导技法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23(03):148.

[4]文璇.气韵相生,物我合一——敦煌舞创作中意境的建构与呈现[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3年.

[5]孙佳妮.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艺术魅力探析——以敦煌流派为例[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22年.

[6]刘娜,张灿灿.红色文化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实践研究——以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快乐阅读,2022(09):72-74.

[7]李艺雯.敦煌文化艺术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形式之影响——以敦煌舞发展为例[J].戏剧之家,2021(29):117-118.

[8]张倩.工笔人物画虚实关系的探析——关于《敦煌舞韵》创作的思考[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20年.

[9]赵乔.从敦煌文化的继承中发掘敦煌舞蹈的当代价值——以高金荣的艺术经历与学术实践为视角[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1):74-77.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10期)2016-01-18野三化冶建设新疆农垦科技(2015年11期)2015-09-08“三化”建设新疆农垦科技(2014年12期)2014-02-28“三化”建设新疆农垦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8“三化”建设新疆农垦科技(2014年9期)2014-02-28“三化”建设新疆农垦科技(2014年5期)2014-02-28

艺术评鉴2024年4期

艺术评鉴的其它文章《碧罗雪山》:走向公共领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及教学应用格式塔理论对钢琴教学的启示单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独特地位与多元作用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