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革教授解密教育技术变革史(一)丨媒介、教育与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育媒介又叫什么媒介 郭文革教授解密教育技术变革史(一)丨媒介、教育与人

郭文革教授解密教育技术变革史(一)丨媒介、教育与人

2024-07-17 04: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互联网并非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在人类创造的所有“技术”中,媒介技术是一个特殊的类别。人类历史上一共出现过5种媒介技术,媒介技术提供的记录和传承功能,对人类的群体社会认知,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从古至今,吟唱、诗歌、戏曲、绘画、文字书写等,都曾经是一种表达“技术”;《荷马史诗》、《圣经》都曾经充当过识字课本;口头语言、羊皮纸卷、印刷书、广播电视,都是曾经的“教育技术”。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推出“解密教育的技术变革史”系列文章,让我们跟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郭文革教授,一起探究在媒介技术的影响下,未来教育会有怎样的变革和发展。

重新定义教育和人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动力主要来自信息技术的创新。而教育学影响了人类对于信息技术怎样改变教育的认知。20世纪以来,在众多技术对教育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下,诞生了一个新学科——教育技术学。郭文革认为目前教育技术学领域还处在发展阶段科,缺乏系统的理论架构,这也是导致目前教育信息化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从传统教育学的视角来看,技术是一种工具,教育的本质不变。郭文革认为,目前对于什么是教育本质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定义,重新解读媒介技术与教育、人、社会、知识生产的关系,为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框架。

重新思考教育

郭文革通过比较“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和“受过教育的人”两者之间认知结构的比较,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教育。两者之间第一个层次的差别是符号识别能力,其中包括语言、文字、数字等,所谓读、写、算等基本素养,本质上就是符号识读能力。第二个层次的差别就是能否通过广义的“阅读”来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文化人来说,对于世界的认知绝大部分不是来自亲身经历,而是来自“阅读”后获取的认知。“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符号、载体和通道,就是支撑人类教育发展的媒介技术。郭文革表示,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来提升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从教育起源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存在于人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教育本质上就是通过“媒介”来学习。

人与技术的关系

在教育学中,人是一个基础的核心概念,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但“人”也是一个没有经过严谨定义的概念。如何从“一个人”发展为“一群人”?郭文革认为,这其中不但需要人数的增加,最重要的是需要一种交流媒介才可以由“一个人”发展为“一群人”。一群“人”由若干个个体的“人”组成。个体的“人”借助于媒介技术所提供的表达和交流手段,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形成一个部落、社群。有了媒介技术提供的表达与交流机制,一群人可以分享生活经验,相互协作,从而提高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人”的生存概率。依赖媒介技术的接力传播,我们才能把个“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群“人”;把跨越不同时间、空间的很多个“一群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全“人”类。数千年来,个体“人”的生物属性变化缓慢,但是人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早期智人头脑中的认知主要来自看、听、闻、尝、舔、触摸等亲身体验,现代人的认知结构则既有来自个人的亲身体验、也有通过系统教育获得的知识体系、还包括大众媒体带来的时代思潮的影响。

展开全文

通过重新思考教育和对于人的定义,郭文革总结出, 没有媒介技术,就没有人类教育。

媒介技术发展的5个阶段

媒介技术就是支持人类表达、交流、沟通与协作的传播技术。媒介技术具有表达符号、记录载体、内容复制3个重要属性,不同时期属性的不同造成了媒介技术的传播、速度、准确度特征的变化。郭文革通过梳理媒介技术的符号、载体、复制、传播特性,阐述了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教育技术的发展分为口传、手抄文字、印刷时代、电子传播、数字传播5个阶段。

公元前4世纪中以前的口传阶段,运用口头语言,以人为载体,通过口传、记忆复制,依靠人行走的方式进行同步、双向的传播,社会的传播中介类似为“吟诵诗人”的角色。 公元前4世纪中到15世纪的手抄文字阶段,运用字母文字,以莎草纸、羊皮纸和人造纸为载体,通过手工抄写进行复制,依靠纸张和人行、马走的方式进行异步、单向的传播,社会的传播中介类似为“抄书匠”的角色。 15世纪中至今的印刷时代阶段,运用字母文字,以人造纸为载体,通过印刷机复制,依靠纸张和交通工具的方式进行双向传播,社会的传播中介类似为图书出版、报纸、期刊等。 19世纪至今的电子传播阶段,运用表意符号、存储和传输符号,以磁带、录像、CD、唱片等为载体,通过电视、视频转录复制,依靠广播、电视进行单向传播,社会的传播中介类似为电视采编、导演等。 20世纪早期至今的数字传播阶段,运用表意符号、存储和传输符号,以硬盘、光盘、显示器等为载体,通过拷贝粘贴、上传下载复制,依靠网络进行异步同步、双向传播,社会的传播中介为每个人。

媒介技术如何影响教育变革

在郭文革看来,不是媒介技术导致了教育的变革,而是媒介技术通过改变社会各个环节的“交易成本”,带来了社会组织的变革。而媒介技术变革带来的交易成本,也改变了社会子系统中知识产业的知识生成成本,包括数据记录和收集成本、知识表达成本和传播成本等,以及教育产业中教育服务的提供成本和个人知识获取成本。当一个人可以便捷地获得图书资料的时候,科学家的时间和注意力就从游学、搜集和抄写资料,转而聚焦到深度思考和发展新的认知工具(如数学),为思想的碰撞、新的宇宙观念的诞生,创造了基础条件。

现代标准化的教科书和充足的书写材料,大大降低了普通人的受教育成本,为教育的普及,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诞生,提供了支撑条件。而互联网作为一种最新的媒介技术,或将带来一场重大的教育变革。这次教育变革与公元前4世纪口传到手抄的变革、15世纪中叶从手工抄写到印刷技术或将具有相同的力量,形成超越现代学校制度的新教育体系。

内容来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文革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解密教育的技术变革史》

版权声明

本文系微信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原创文章,编辑后增加的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原创文章及原创图片版权归属本公号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转载请公号后台留言联系授权,并在转载文中注明作者及简介、来源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原文链接,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