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研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研活动的活动反思与总结 地理教研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地理教研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2024-07-16 15: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同题异构课的总结反思

时间:2018年12月12日上午9:00—10:00

地点:弘毅楼二楼学生阅览室

人员:陆唯梅   吕秀玉   赵裕军   李丽萍   何飞   胡方晓   刘婷婷

主持:陆唯梅

主题:同题异构课的总结反思

主要内容:

一、背景

1、本学期,本组三位青年教师分别与不同学校的同行开设了三节“同题异构课”。

(1)11月6日,何飞赴奔牛中学开设了《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城市内涝问题为情境,用心设计教学方案与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认知体验;课堂中能够精准捕捉课堂动态,灵敏生成教学内容。学生们在课堂上大胆自信,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互动,创新思维的不断闪耀。

(2)11月30日,刘婷婷赴五中开设了《自然灾害——地震》一课,在教学设计时利用“五中地震科普馆展区内容设计”这一主线,将地震的基础知识、地震危害、防灾避灾措施给串联起来。由于内容不难,且生活体验较多,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更多的是将课堂交给学生,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充分交流讨论,各小组派出“设计师代表”进行展示。每个展区的结果都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最后将几个知识框架进行整合得到整节课的总体框架(思维导图),在放手让学生主导课堂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12月6日,在二中、三中联合对外一堂好课中,李丽萍老师在二中高三年级开设了《资源跨区域调配》一节内容。李丽萍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将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作为堂课的主线,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及相关的资料,将西气东输的概况、原因、影响都落实在一幅中国地图上,用西气东输这个特例推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强调了区域分析中一分为二、综合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然后再让学生迁移运用分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整堂课教学过程结构清晰,流程顺畅,环节紧凑,教学中对手机同屏技术的运用娴熟,将信息化技术自然融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综合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区域学习扎实有效。

       针对三节课在听取同行的评课之后,教研组组织全组教师对同题异构课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进行了在学习,三位教师分别谈了对自己所开设课的反思。

 

二、同课异构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为现代教研方式带来了新的思路。针对地理教学实际,“同课异构”立足于教师集体备课,将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进行再次自我设计,重点突显新性设计,重新呈现出独特的教学特征、教学理念、教方式,适应学生现有的兴趣特点及知识构造,达成自主、创造性教学目标,形成深受学生喜欢的地理教学方案,体现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独特理念。“同课异构”就是同一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

??

三、反思教学的效果

教学效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同课异构教学,还要与别人对比,看在教学效果方面有什么差距,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具体反思如下:?

1.构思是否新颖,突出教学设计创新亮点。?“独具匠心”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

也是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眼球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课堂有效性判定时,比较课堂的创新亮点是评价课堂的重要一环。

(1)       导入应具备独创性。本次活动中刘婷婷老师通过“地震场馆的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猎奇思维,让学生自发的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区探索和发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2)       教学资源的选择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资源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最为便捷的前提。如何选取新颖的教学资源,是一节课是否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并把兴趣贯彻到底的关键。何飞老师的“水循环”课堂设计图文并茂,问题与问题环环相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意愿的同时,也解决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常见问题。

????2.课堂活动环节是否有效,教师把握是否收放自如。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甚至相同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认知上都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学生活动是教学活动中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其中隐藏了太多的不可预知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所以课堂教学中是否能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各取所需,是高效课堂观察比较的重要看点。在李丽萍老师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分别承担了讨论、发言、提问等各项具体任务,整个教学过程让人感受颇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师较高的设计技巧和实战经验。

“同题异构”极大的增强了教学交流的实用性,也很好的让教研活动落到实处,为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研究案例。可以说“同课异构”既是教师展示自身风采机会,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升华。我们应该提高对“同课异构”的重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