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汇总十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800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汇总十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汇总十篇

2024-07-09 15: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篇(1)

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1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自我鼓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行为的目标,才能使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2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除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师德建设1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1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立足于推动工作,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者认为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聘任制度

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完善聘任制度,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2建立奖罚制度

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高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并作为1项重要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2.3建立监督制度

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评价公布师德规范,建立师德监督网站,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3.导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1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4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1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使师德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途径方法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2)

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1.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首先,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之中,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并得到考验和检验。其次,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当中。每个教师要把教师道德要求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或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 教师能否战胜自我、自觉自愿的依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这些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做出回答。

2.实现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然而,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别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教师道德修养,才能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和阶级性。学习马克思理论,要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师德觉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还要学好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表现,它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批判的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教师道德传统,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并具体指明了教师道德修养的任务、途径和方法。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这有助于他们深刻了解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师德修养的标准,分清教育实践中的是与非、善与恶,自觉的抵制剥削阶级道德遗毒的影响,从而提高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3.时代在进步,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不断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进行师德修养,不仅要了解修养的根本途径,还必须学会掌握修养的科学方法。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以下方法是不应该忽视的。

1.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要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可以洗刷自己思想中的灰尘,也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2.做到“慎独”。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人们在修养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它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按照教师道德规范去做。“慎独”还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一般来说,教师在集体生活中,有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注意自己的言行还比较容易,而在无人之处,别人永远不会知道的情况下,能否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就要看其道德修养水平的高地了。做到“慎独”是很重要的,但也是很不容易的,这要经历一个由不十分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思想斗争和锻炼的过程。慎独是教师道德的崇高境界。

3.结语: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 ,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相关文章:

1.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2.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3)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56-001

技工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重任,对于一所优秀的技工院校,没有一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是无法想像的。因此,技工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获得的。一个人能否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因此,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对于教师增强自我修养会有很好的帮助。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修养”是一个涵义十分广泛的概念。“修”的原意是“切磋琢磨”,“养”的本意是指涵养性情或陶冶情操。“修”与“养”结合起来是指,通过学习、磨练、涵育和陶冶情性,养成良好品德的功夫。综合起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修身养性”之道;二是指接人待物的良好态度;三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艺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素质和才能;四是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的过程和功夫。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担,更是连接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处事,如何对待生活,如何被社会所认可,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人格修养等,教师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技校的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文化素养;二是精通所教专业的知识并能够领悟该专业知识的文化素养;三是具备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能力。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仅可以让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得到加强,而且可以增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讲究道德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都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对每一个教师来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其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和必要途径。教师不仅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业务技能,而且必须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具备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社会越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要求教师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愿望就越强烈,技工教育也不例外。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校学生,才能较好地实现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然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单靠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靠教师自觉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就是将外在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从业者的内在信念,并进而将这种内在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劳动者完善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能动力量源泉。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知识,更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沉着面对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让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成人”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给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都将产生影响,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使学生难忘的老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一,坚持知行统一。理论是行动的向导,缺乏理论指导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也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理论作基础。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真正懂得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的实际要求,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选择和评价能力,并形成科学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技工学校的老师不能满足现有的某些道德知识,而必须在总结新的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职业道德认识,增强职业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度的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敬业精神,将学生培养成才。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其他事物存在和发展一样,都是在外部与内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又要依赖包括自我评价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认真地、经常地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只有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和善于剖析,反省自己,才能消除错误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篇(4)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校教师是在高等学校组织里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专业劳动者,它是教师职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职业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同时又有着严格的从业资格和标准。高校教师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为职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在于它的伦理性、道德性、人文性及人道性等本质规定。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教育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目前,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909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583.50万人,全国各类高校教师12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我国高等教育不仅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学历较高、知识面广、业务性强、思想活跃,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自身素养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重业务,轻思想,敬业精神不足。②重物质,轻道德,精力投入不够。③重教书,轻育人,育人意识淡化。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乃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主要包括:①特殊性;②先进性;③示范性;④教育性;⑤继承性和时代性;⑥奉献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作用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支撑功能;②对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统领作用;③对高校教师个人获得幸福人生具有心灵平衡的价值。高校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原则包括师德公益性、公正性、人道主义及主体性原则。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核心是高校教师的道德人格。横向上,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向外部的,指向教师的工作、教育的对象――学生;另一个方面指向教师的内心世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①职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职业与谋生的手段,对工作尽职尽责,获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安全感;②事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事业与自我发展的手段,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获得教师职业的满足感、成功感;③志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志业,为人生的目的而非手段,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获得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幸福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从职业境界到事业境界再到职业境界的过程,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由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就是不具备正确灵魂的教师;而缺乏正确灵魂的教师,其职业道德和能力则无从谈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及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步入高等教育职业殿堂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衡量高校教师履行职业义务、职业责任水准的重要尺度,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实现职业价值、职业理想的重要保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那么,应该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呢?

本文认为,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与方法。

首先,高校教师要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第二条原则。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工作内容的自主性,敬业精神的有无和高低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尤其显著。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在工作日原则上不能从事其他有报酬的工作,并且绝对不能经商。所以除了挣稿费、校外讲课和转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及获奖外,教师只能从事具有教学实践性质的工作。敬业精神当然不能仅仅停留于保证本职工作时间上。一个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不忘传道、授业、解惑及其准备,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一个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上进心,把工作时间中的闲暇甚至非工作时间都尽量用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和业务能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靠一天八小时的上班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教师行业应当实行高薪制和依靠教师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高校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支撑和引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成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也就是高校教师职业成长和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实践的体验,也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支撑和引领。用科学发展观这一独特视角来反思教师职业的生涯发展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成长和进步,对于克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的功利性色彩和技术化倾向,避免认识上的盲目、急躁、偏见和漂浮,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和职业道德科学发展的文化心理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以人为本,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培养;②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③构建和谐教师文化,促进教师生涯发展。

第三,高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①坚定的政治方向;②高尚的道德情操;③合理的知识结构;④优秀的教学能力;⑤出色的科研能力。因此,高校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修养:①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②修身养性,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③勤奋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教学的质量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第四,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师德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并追求和达到不同的境界。因此,每一个立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高校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想,抵制各种外来诱惑,潜心钻研教育教学规律,逐步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格,升华自己的职业道德境界。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此外,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的理想、人格、原则及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第五,高校教师要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烈情感。教师情感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而且能直接感染学生,影响教育过程。教师热烈情感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以及高尚的情操。一个具有深刻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正确的审美感的教师,就会在任何场所下,诱发出学生相应的情感。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也必须从爱出发,热爱教育这一职业,热爱所教授的专业,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并带动学生之间的互爱互助。只有在这种互爱的气氛中,孤独的孩子才能得到温暖,冥顽的孩子才能被感化,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才能逐步消除心理障碍。否则的话,讨厌或是厌烦都会令你疏远学生,对所教专业与内容放弃钻研,当然也就不会享受到幸福,最重要的是浪费了一大批学生的美好时光。

第六,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加强高校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致知与践履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美德修养离不开道德认识与实践,前者称之“致知”,后者谓之“践履”。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所谓“致知”,主要是指教师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原则、要求而获得对伦理道德的体认,即道德认知。而所谓“践履”则主要是指教师对伦理道德的力行,即道德实践。高校教师要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仅凭一般道德理论知识的习得无法实现,它依赖于道德实践的转化。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最后,高校教师在加强个人自我修养时,一定坚持运用将“内省”与“慎独”相结合的方法。内省和慎独被视为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髓,是个体自我修养的两个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偏废的方法。所谓内省是指道德主体对自身言行举止进行立时回忆,检查是否合乎道德并及时给予改正。个体经常内省能及时清洁自身的思想灵魂,修正自我行为,从而不断得到提升。古今往来,内省都是思想家们极力推崇的修身方法。个体道德观的差异性和人之为师的实践智慧要求教师应“日三省其身”,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原则来反省其思想与行为。而慎独的含义主要是指,最隐蔽、显微的事情最能显现一个人的本质和灵魂,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小心谨慎,不做不道德的事。对于教师来说,慎独意味着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始终能够自觉地秉持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行事。高校教师要做到慎独,必须从微、隐、恒三个方面下工夫。

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起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还要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乃至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大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长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导力量。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和核心,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的新思路,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邢永富,吕秋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8.

[2]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91-93.

篇(5)

1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些高校教师受到了某些利益的诱惑,在职

业道德修养方面不断下降。全面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尤为重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是指高校教师要自觉的按照教师道德要求准则,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所进行的自我历练、自我约束和自我素养提高的行为活动,最终达到一定高度的教师道德境界。

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校教师敬业思想弱化。高校教师相对中小学教师无论从教学课时还是授课强度来讲都要轻松的多。由于高校教师业余时间的充裕,在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爱岗敬业” 理念也随之被利益冲淡,很多教师业余在校外兼职授课的情况成为了一种潜在趋势,甚至于有些教师疲于应付本职工作,将高校教师这一圣神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完全抛在脑后,而将更多的心思用于校外有更大利益的兼职上面。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力主义充斥在这些高效教师的思维中,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直线下降。

2、高校教师治学精神滑坡。随着我国教改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面临更严峻的竞争机制,但有些高效教师只是一味的追求自我职称的评定,不断追求高学历、追求科研经费以及数量,而将自我的治学精神搁置起来。教学方法停步不前,完全忽视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导致教学效果极差。

3、高校教师育人思想淡漠。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在治学严谨的同时,更要起到“育人”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之后面临的就是纷繁复杂的社会,所以在这大学的四年要学习的不止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做人,怎样面对社会,适应社会。然而部分高校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认识不足,更加没有认识到什么高校教师的历史责任。这部分高校教师由于出生于改革开放后,成长环境优越,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品格的同时,更缺少的是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意识。

3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策略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自我道德观念和教育工作的融合,离开教育工作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不科学的,良好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长时期在教学第一线磨练成的。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要依靠全社会对高校教师社会地位认可度的提升,更要高校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更加重要的是高校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素质。

1、高校要将教改落到实处,不断完善教师工作环境,创造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外部条件。高校的教改对教师而言最根本就是改变高校内一成不变的世袭人事制度,将新的考评机制引入高校,让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高校人事、考核、分配制度落到实处,通过激励和约束使高校教师做到自律。改变以往那种讲的好,讲的坏一个样,讲与不讲一个样,打破高校教师终身制,组织定期不定期的考核,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相应的缺少师德的教师留不住。在相应的奖惩分配制度上做到讲的好多得,讲的不好少得,定期公开奖惩评价表,让老师、同学共同监督。有效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高校形成“恪守师德光荣,不讲师德可耻”的良好文化氛围。

2、高校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解决教师工作、生活的实际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提升高校教师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方面有显著提升。我们认为没有一个高校教师愿意将身心都投入到非主业的工作中,影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大力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真正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提高高校教师的物质待遇,使教师安心于本职工作,即使在课余也有更多的心思用于如何改进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意识才会深深植入每一位教师心中。

3、高校教师要勤于学习职业道德理论,完善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深化教改从外部环境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环境,在全社会提升高校教师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的同时,高校教师自身更要勤于学习职业道德理论,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高校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理论形式多样,在个人主动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入以系部为单位的交流、探讨。将职业道德理论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的常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主题会,树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先进楷模,使高校教师思想中始终保持良好高尚的职业道德。

总之、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高校以及高校教师三方面共同努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不是一句空口号,我们要将它融入于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我,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更将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翠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

篇(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17-02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校教师则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整体状况。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特点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简单的讲,修养就是个人的修身与养性。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修养、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合作品质修养、创新品质修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实质上就是高校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过程及其结果,既有内在的品质修养,如热情、公平、诚实、和蔼、善良等;同时也包括了稳重、端庄、整洁、大方等外在行为的修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按照教师的职业活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可划分为教学道德、科研道德、人际关系道德和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道德。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构成因素,具有社会性、示范性、实践性、专业化的特点。其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性,是指在社会上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高等教育的国际性、开放性、服务性、公益性等特征决定了其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属性。示范性,则是指高校教师的言行、举动均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实践性则是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在各种客观实践活动中,不断地锻炼提高逐步习惯养成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专业化特点,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必须有明确的道德目标和追求,并将各种道德修养与专业化联系起来,养成高尚的品格情操。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辅之以行政措施,从小事入手,通过有效的途径把教师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师德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道德行为。

1.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市场化、国际化等新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和学校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应不仅仅停留在自发的基础上.而应达到自觉自律的高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马克思主义和师德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学习,使我们能够提高明辨是非善恶和师德评价的能力,从而明确职业道德修养的方向,才能明白“何以为教”、“为何而教”的问题。高校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理论,充分认识教师道德的起源、本质、发展以及对社会的作用,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修养中,要注意向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切伟大的教育家学习。社会生活是一座道德宝库,教师要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通过比较和思考,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综上所述,教师优良师德品质、完善品格的培养和形成,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如果不重视学习,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理论,则职业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2.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师德修养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还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至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高校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3.反思。反思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认为是优秀教师的标志,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从而也是高校教师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2]。反思是促进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当责任的能力。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措施

1.内省。“内省”是对自己内心的省视、审查,是一种自律心理,也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反省精神。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说的就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看到别人不好的道德表现,要联系自己,反省检查,引以为戒。高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的集合体,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角色和社会地位使得他们反而不容易听到外界的批评。因此,强调“内省”对高校教师的自我修养尤为重要。

2.自我激励。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但内因是主要的、直接的,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自我激励,是教师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鼓励自己为达到更高师德水平而努力的过程。自我激励是激发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内在动力,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教师自我激励的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一,目标激励,也就是将做一名好教师作为奋斗目标;第二,成果激励,通过学生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来激励自己坚持做下去;第三,反思激励,教师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挫折或失败,从反思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使自己更加成熟起来,从而走向成功之路。第四是对比激励,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比较寻找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自己改正缺点,做得更好。

3.致知。“致知”是深刻认识和把握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教师在提升自己师德修养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思考人生哲理及做人的道德,准确地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合理性,恰当地把握好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伦理位置。“致知”是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其情感,从而选择恰当职业行为的重要前提。

4.践履。“践履”的一般意义是行或实践,是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从师德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看,社会所要求的师德规范是否为教师个人所认同,高校教师个人在处理师德问题时获得了何种情绪体验,道德意志是否坚定,只有在道德践履中才能获得检验。

5.交往。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道德修养方法。只有在现实的与他人相处的道德关系中,才能改造自己的道德品质。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以及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良好交往,有利于教师获得良好的师德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师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发展。

要想真正胜任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容易,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不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的催化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篇(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是人们经常用来形容一名教师的一生职业生涯的,可以看出,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尊敬之情,那为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尊敬和爱戴呢,这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密不可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同时也要教授他们更多的做人的道理。这其中,高校教师自身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

然而,目前社会形势的多样化,多种多样的诱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其中也包括对教师的诱惑,高校教师黑暗面也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被大四学生杀死事件,缙云县畔溪中学学生丁于真杀死老师潘伟山,山西塑州教师郝旭东被害案,一例例血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这更使得加强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国家兴亡靠下一代,而下一代的培养靠教师,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极其光荣的称号。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无比忠诚,要具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勇于奉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其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和教育的实施者,世界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大的舞台去施展才华,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尊重,作为教师,就应该不辜负这个广阔的舞台,不辱没教师这一光荣神圣的称号,就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并发挥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再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兼具渊博的学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不光要传到授业解惑,更重要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让学生成才亦成人。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

首先,作为教师,要忠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且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严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备课上课,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的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是高校教师提高道德修养要注重内涵和谨慎。

高校教师要自觉的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刻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四是要严谨治学,廉洁从教。

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并且要保持高尚的情操,发扬奉献的精神,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五是为人师表,重视形象。

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必须是有高尚的师德,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努力,从自身出发,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努力。高校是人才的摇篮,高校的老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只有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老师,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学校和老师共同的责任,各个方面的力量要拧成一股绳,要一直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要逐步使教师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动,成为真正的“人师”的典范。

参考文献:

篇(8)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对于学生来说,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这本“教科书”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所起的教育作用往往是巨大并且深远的。教师是学生们心中高尚人格的不二代表,在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包括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正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时代与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要完成时代给予的伟大使命,就必须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教学技巧的同时,也更要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一)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教师和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知法守法,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而且教师是一个有知识,有先进文化素养的施教群体。我们要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应该如何爱国、怎样守法,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应该做到。

(二)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一个人如果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就不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在我们国家许多农村地区,虽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经济也很落后。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三)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对自己所教学生充满着爱的激情,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来感染学生,学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上的每一堂课和每一次的课后辅导答疑,包括自身的一举一动面对的都是学生。这些行为和接触都会在一个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这就是说,在教书育人问题上,教师一定要自觉地和主动地有心为之,并且要做到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

(五)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会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和意识。同时,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行为,它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终身学习这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教师这样一个特别的职业者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对于终身学习,我们可以说它是每一个教师的权利,或者说也是每一位教师的一种使命,同样也可以说是教师职业幸福的一个源泉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一个不竭的动力。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而且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和特征。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状况和教师自身修养水平不仅仅关系到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学生自身的思想状况甚至一些行为举止,通过这些影响从而也会对社会利益产生一些影响和效应。

(一)是时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需要已经逐渐成为统一的趋势,在这个大环境下,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重要问题。当前,有很多国家都从自身国情出发,积极开展一些教育改革和实践研究活动,希望能培养出适合今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二)是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

在求学阶段的人比较容易通过自身所获得的知识来形成一个初步的对自身和对周围世界环境的一种认知观点,在这个比较关键时期,教师毫无疑问地起到了“指路明灯”的作用。如果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不过硬,除了影响学生个人发展之外,也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对学生本人和社会起到无法估量的负面效应。

(三)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有一些教师的年纪比较轻而且经验较少,同时在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才能逐步完善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品质。教师只有在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和专业能力前提下才能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更好的育人育己。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的途径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修养应该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艰苦锻炼来养成的。我认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应该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一)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应该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必须先加强自身的道德认知教育,应该努力学习现代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然后再外化为自身的行为来作用于社会。只有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来作为自身行为的指导,才能提高自身行为的自觉性。

(二)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实践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效果的唯一标准,教育工作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所形成的基础,教书育人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一个实践活动,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也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锤炼而成的。

(三)自觉让职业道德内化

只有教师发自内心地按照职业道德修养准则来要求自身的行动,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的作用,所以如果想要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就必须自觉的让其职业道德内化,真正的实现职业道德从他律向自律的一个转化,实现自身道德人格的完善来适应现代化教师的需要。

总之,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道德素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长期不懈的艰苦磨练,紧紧跟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得向前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包竞生.关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几点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6

篇(9)

职业道德修养特点主要表现:

1.“内省”性。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善、自我斗争,不是来自外界的影响,也不是教师对外界施加影响,而是教师对自己施加影响,在内心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及其行为进行反省、检查、解剖,也就是对自己进行自我“审判”,把自己当成“被告”,同自己打“官司”,同自己“辩论”,审视自己的言行。“原告”“被告”,甚至“法官”“律师”都是自己。因此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内省”性。

2.自主性。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自己进行的自己改造、自我磨炼、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活动。没有外界施加的直接影响,也没外界的直接监督,教师是否进行修养、修养到什么程度、在哪些方面进行修养以及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修养完全取决于教师自己。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3.实践性。任何修养都不能只停留在认识阶段,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而必须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认识、体会去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修养才有真正的道德价值,个体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提高。因此,教师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指导下,积极地、自觉地参与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并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不断地反省、培养和提高自己,才能逐步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篇(10)

进入21世纪以后,以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迅速发展,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意味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时代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就是要靠教育,而在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的是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教育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教师的成长,关系着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教师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一、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

1.教育行业有着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行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作为教育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情感、教育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育职业的良心、教学作风等内容。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是指符合与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做事方式和做事能力。高等教育阶段有其特殊性,高校教师的道德感与责任心和其高深的学术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教学效果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敬业程度;专业技能的不断完善可以反映出社会发展的需求;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可以反映出教师责任心的强弱。这些都是作为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与修养,同时也对教师工作起着推动和指引的作用。

2.教师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和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行为改进等环节都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密切联系。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实施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要树立高深的职业道德信念,要在发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之上更新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努力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教会学生做人,帮助学生塑造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措施

1.摆正思想态度和工作态度,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必须要确保自身具有极高的个人修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和“内省”。通过不断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这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正确的自我认识,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剖析,才能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就是见到别人好的地方要虚心学习,见到别人不好的道德表现,要联系自己,反省检查,并引以为戒。高校教师道德修养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还是待人接物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由于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作为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如此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爱岗敬业,要有奉献精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还有人说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相结合的职业,世界上有很多赞美教师的话,有很多对教师的赞誉,可它们并不是浮夸,而是真真实实的写照。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很平凡,它是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也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很神圣,他不仅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责任,同时也关系着千千万的自我价值和人生幸福。教师的职业又是无私的,它需要我们淡泊名利,不能只求舒适和安逸,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责任感的体现。

3.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以科研促进教学。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迅速发展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使命与责任,要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思想,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教学实践是科研的前提,为科研活动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教学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自己的科研活动整理思路。教学科研是科研的源泉,为科研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素材。科研水平提高之后,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一视同仁,关爱学生。我们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有些学生喜欢和教师交流,甚至以教师为榜样。学生年龄还小,他们有事做时是比较盲目的,所以在面对学生时要有耐心和责任心,以恒心和毅力来关爱学生的成长。教师在对待学生上,不能厚此薄彼,不能选择性的爱护。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商高低、个性差异,都是教师的学生,都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一视同仁。学生在感受教师关爱的过程中能够揣测是否公平,如果出现偏袒就有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学生纯净的心灵受到伤害,学生也许会因此受到冷落,感到委屈,从而大大挫伤了他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关心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教育需要教师有职业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此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