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让师生翱翔在云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是什么 网络学习空间让师生翱翔在云端

网络学习空间让师生翱翔在云端

2023-10-06 05: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0年3月3日,教育部科技司发布《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名单的通知》。经过为期半年的组织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综合评议、集中公示等环节,鸡西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申报的《区域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共同体》项目,被确立为教育部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单位。

  对此,黑龙江省教育厅、鸡西市教育局高度重视。2020年6月18日,在《区域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共同体》项目开题会议上,黑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刘德宏副处长表示:力求以推进《区域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共同体》项目为契机,用教育信息化手段,破解区域教育发展难题,助推区域乡村教育快速发展。

  转变教与学方式,开辟教师成长新渠道

  2019年10月,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鸡西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申请设立“鸡西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社区”。2020年4月,依托“鸡西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社区”,创建了32个活动小组和7个活动板块。目前,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鸡西教育信息化应用社区共有社区学员1099人。助学者每天解答各类问题;技术支持者解决各类技术难题,助学者、支持者、学习者常常学习交流到半夜时分,教师们涌现出积极的学习热情。

  年轻教师范爽是一名班主任,她的网络空间设计既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又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张沐蕊说:“范老师的空间里有一个书架,摆放各种国学经典,能让我们自由翻阅,从中体会读书的快乐,畅游在书的海洋。真是太有趣了!”

  电工小学丛配欣老师的空间里精彩绽放的相册,既展示了孩子们幸福的校园生活,又展示了孩子们独具匠心的作品,爱在心中,则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在班级特色板块,她经常上传家校共育经验、班级管理体会,既引导家长自主学习,又让家长了解班级情况,家长们的留言,让她体会到交流的价值和快乐。

  鸡东县哈达镇中心校教师徐金波的网络学习空间则深受全国各地教师的喜爱,先后发表1700余篇文章和2400多张图片素材,总访问量超3.8万人次,空间人气排名一度名列全国第三。

  与此同时,远在大山里的鸡西市兰岭学校的师生云空间建设应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师生们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市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不用出家门,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大山外的精彩世界。

  梨树区太阳升小学社区小组教师20余人在组长李欣慧带领下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和应用,积极上传教学资源、开展互动交流、撰写教学案例、借鉴教学经验,教师们信息素养和业务能力快速提升。电工小学则与区域学校结成学习小组,积极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研修活动。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通过交流研讨,形成教学设计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小组社区中,供小组成员校教师应用共享。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社区,开辟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渠道,让教师们足不出户便能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了全新的教师培训新模式,促进了区域教师共同成长。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校际间互动交流

  2020年3月,鸡西区域内50多所城乡学校形成教学信息化应用实践共同体,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活动社区,共同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常态化教学研究和实践。选取10所优质学校作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共同体组长学校,每组分别带动5所农村薄弱学校,组成区域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共同体。

  依托“鸡西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社区”,实践共同体各成员校,结合承担的任务主题,创建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社区活动小组,开展“线上+ 线下”教学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线上网络研修活动。

  2020年11月,共同体小学组培新小学率先开展“区域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共同体”线上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参加展示课的五位教师充分准备,虚心求教;共同体成员校教师相互讨论、线上交流、空间讨论、共同设计、完善方案。成员校间线上展示活动,搭建了跨学校、跨学科的交流学习平台,开阔了教师视野,促进了教师间、校际间的合作交流。

鸡西市鸡东县新建小学开展区域网络集体研修活动

  在共同体网络研修小组中,鸡西市兴国小学和鸡西市南山小学教师围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提出的30个微能力点,开展了课例研讨、教师沙龙、作业展示、案例评选系列线上研修活动。兄弟校榜样的引领,就是解决教师教学难题“对症下药”的良方。兴国小学教师单美玲说:“通过南山小学教师示范课例,让我们真正学会了如何运用与把控,合理植入与评价,这样的网络研修真正提高了我们的备课水平。”

  “共同体校际间丰富的资源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尤其是线上教学期间,我每天都从题库中精选空间作业检测题,指导学生巩固所学,课前结合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评,不但快捷方便而且收效显著。”鸡西市第九中学英语教师张艳军如是说。

  两年来,各共同体积极组织开展区域性“网络学习空间主题式教研”活动,把成员校常规教研活动迁移到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平台上进行,开展校际间教、学、研互动活动,打破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空限制,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如今,鸡西教育信息化社区,已成为区域教师网络研修学习交流平台,共同体教师的教案、学案、课件和练习题全部被搬上云空间,教学实现公开化、可视化;德育工作从墙上的口号,变成了家长网络空间中一张张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家校活动的精彩照片,师生间的情感近了,家校关系密切了。

  让技术服务于课堂,推动空间教学深入开展

  网络学习空间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实施的新平台。“让技术真正服务于课堂”,日益成为广大教师们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鸡西市东风小学网络环境下资源融合网络集体备课展示

  来自第九中学的青年生物教师李宏宇坚持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学生个性化辅导,网络学习空间成为他的教学“利器”。他常常通过空间为学生推送一些课外生物阅读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学生推送微课,弥补学生课上学习的不足;推送相关练习,展示练习题讲解视频,指导学生自主地选择观看视频的全部或某一道题的讲解,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要。

鸡东县东海学校区域网络同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在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郭慧鹏老师则进行大胆尝试。他用空间为学生布置作业,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放学后,学生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做作业,也可以在作业本、练习册上完成,写完后,学生用手机将纸质作业拍成照片,传到空间。客观题平台自动批改,主观题老师可以随时用手机、平板批改,提高了批改效率,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学生眼睛造成的伤害。“分层布置作业,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既可以教师指定作业层次,也可以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作业实效性。空间作业批改后生成的错题本、积累本、典型题本,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足迹,也让学生有了更大的收获。”郭老师表示,信息技术让教学更加轻松,让孩子们学习更方便、更快乐!

鸡西市第九中学开展区域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主题教研活动

  李如丽是东风小学的一名学生,她学习努力,乖巧懂事,但性格内向,不够自信,在班级学习时即使有不会的问题,也不敢举手提问。自从老师在班级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后,她常常把自己的作文发布到班级空间。她高兴地说:“我的每篇作品帖子后面都有大量点赞和评论。这让我感到很自豪,我的自信心也不断提升!”

  为推进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鸡西市师范附小、鸡西市铁路小学、麻山区英林学校、虎林市宝东中心校等学校纷纷结成城乡帮扶学校。虎林市第五小学、第三小学、实验小学、逸夫中学,与哈尔滨市南岗区虹桥一小、天津市静海区实验小学、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二中、密山市蓝天实验等区域外学校进行学科教学、空中研学、教学研讨、同课异构等主题活动,使地处边境的虎林师生也能与省会名校师生同上一堂课。通过在线课堂,让相隔700公里的市第五小学师生们视野开阔、受益匪浅。黑龙江省虎林市宝东中学校长高兴地说:“只要轻点鼠标,鸡西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乃至北上广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我们不用出门都能看到,完全没有距离感。”

  在密山市实验小学,每个班级、功能室、办公室和教师、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二维码,可以随时随地扫码进入,查看鸡西教育云学习平台,学校成了一所开放的“云学校”。

  让学生的眼界不局限于课堂,助力学生创新发展

  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为学生学习方式带来变革。下载作业、讨论功课、查阅资料已经成为常态化学习方式。鸡西市西郊乡中心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软件助力学生学习力提升,依托网络云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

  鸡西市师范附小教师在班级空间平台发布必读书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家长们把学生读书视频分享在班级空间,提高了学生读书积极性,助推了书香校园建设。

  西郊乡中心校姜深丽老师在班级空间成立“问吧”栏目,鼓励孩子提问学习、生活上的疑惑。从来不声不响的刘梦含问:“怎样能把学习成绩提上来?”姜老师在“问吧”中解答:“学习时专心学,玩耍时快乐玩。目标制定很重要,每天早上定一个自己努力能完成的目标。日积月累就会养成好习惯。”从此,刘梦含真的有了改变,上课时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笑容也多了起来。

  2020年9月,在全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展示会上,鸡西市东风小学展示的“机器人编程课程”吸引了众多信息技术教师的目光。学生“玩转机器人”的创新实践教育,成为“网络空间支撑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聚焦点,更成为“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共同体”项目的新热点。

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共同体专题培训活动

  在鸡西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以东风小学为主体、教师主动参与下的“鸡西市中小学创新实践共同体”成为鸡西市《区域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共同体》项目的“非常 6+1”。这个由全市60余所学校、120余位教师自发组成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迅速开展起来。

  “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的开展,让全市中小学生有了这样的活动体验:学生们登录“创新实践网络学习空间”选课留言模块,就能根据东风小学上传的开设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云端听课。虎林宝东小学梓皓同学正是通过这个平台,选择了喜爱的创客空间课程,和一群擅长动手、热爱思考的朋友们组建了一支编程队伍,代表学校参加了黑龙江省应用创新大赛,并获得了全省机器人编程项目冠军。

密山市实验中学、密山市第二中学荣获教育部2020年度优秀学校

  “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推进中,通过组织开展教师网络编程微课制作大赛活动,共有60余所学校90位教师积极参与,教师将作品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平台,一天时间内累计关注人数就突破10万人。学生们的分享展示更是精彩纷呈,创客比赛、机器人舞蹈编程、设计赛道、数学逻辑思维拓展、语文阅读比赛等,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天空中找到了自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网络学习空间交流平台让学生们的眼界不仅局限于课堂内,更让学生体验到交流分享的快乐。

  《区域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共同体》项目,推进了鸡西市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形成“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的良好局面;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鸡西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社区”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空间排名名列社区应用第二名。鸡西市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工作成为全省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

  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正改变着师生“教”与“学”的方式,让鸡西城乡所有孩子都能公平地享受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成果已经成为现实。

  相关链接:

  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领导下,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实施了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

  2019年度项目聚焦网络学习空间、在线开放课程、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和智能教育四类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的应用、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一批成熟度高、可借鉴、可推广的,以实践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新模式。

  由黑龙江省鸡西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牵头的“区域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共同体”项目属于网络学习空间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共同体项目。

  作者:赵德龙 黑龙江省鸡西市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副主任

  来源:教育信息化资讯(ID:gxxxhzx)

  责编:项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