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松江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考核包括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松江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松江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7-11 17: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af12db1-e1b6-4e56-aa18-ffb75fd2818d

009002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松江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 浏览次 【字体:大中小】 索  引  号:SHSJ15-009002-20210624-00001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公开主体:区教育局 002015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2021-06-24 发布日期:2021-06-24

沪松教办〔2021〕81号

教育系统各单位:

现将《松江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6月22日

 

 

松江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通知》(沪教委人[2019]57号)要求以及松江区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为组织实施好本区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全员培训,特制定本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手段在不断要求同步更新。另一方面,《上海市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2018-2022 )》给广大教师在教育理念、技术、手段、方法、途径上提出了新要求。我区在教师能力提升工程1.0培训中,共有133所学校参加,参与培训人数为9344人,通过培训合格率为99.7%。教师能力提升工程1.0培训,对教师树立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面对新时代新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培训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完成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任务,到2022年末,通过能力提升2.0培训工程,松江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具体目标为:

(一)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提升数据支持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能力;

(二)提升校长利用智能技术治理学校的能力,包括:校长及管理团队信息化教育意识、信息化决策与规划能力、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信息化评价能力,提高利用智能化工具和系统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区域信息化教学创新的领衔发展团队,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加速发展;

(四)构建和提高区域支持服务体系的精准服务能力,形成持续发展创新机制。

具体任务:

1.组织开展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推动骨干教师积极开展数据支持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

2.组织开展智能教育教学能力研修,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进智能助手的教学应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基于区级实际的跨学科教学培训。

3.根据区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建设区级能力提升2.0试点学校。

4.有步骤、有计划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在2022年年底完成松江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通识课程10学时、专业课程15学时、实践应用课程25学时),全面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5.构建“面向未来、整校推进、融合创新、精准服务”的新时代下教师信息素养培育的长效推进机制,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深入推动数据支持下的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改革。

三、培训对象

1.本区全体中小幼在编在岗的教师(含校长、研训员)。

2.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的教师可自愿参加培训。

四、培训内容

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应用课程组成(见表1)。

表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课时要求

课程类别

通识课程

(无免修)

专业课程(指定选修)

(含研修)

实践应用课程

(可替换)

课时分配

10课时

40课时(15区校+25校)

责任主体

区、校

1.培训总计50课时,按照“10+40”的模式,即10课时通识课程由市级统一规定。40课时分解为15+25,其中市级课程超市和区级线下培训组成15课时专业课程,由区、校负责实施。以学校组织实施为主,完成实践应用课程25课时,分层分类确定主题,供教师选择,我区提供两个课程框架,供学校和教师选择(见附件1、附件2)。

2.通识课程包括:教育信息化政策与经验;相关标准解读、教育信息化前沿与趋势等。

3.专业课程(含研修)包括:技术素养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类、教师专业发展类、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等。

4.实践应用课程包括: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含参与“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的活动)等。

五、培训课程建设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通知》精神,建设松江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的培训课程,在通过市级培训机构评审后列入区级培训课程目录,供教师选学。

六、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会采用集中培训与在线自主选学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集中培训

骨干培训者的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专家引领、主题培训班、网络培训等形式开展。对于操作性要求较强的项目,需要实际操作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教学软件应用,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

2.在线自主选学

培训教师通过登录市级培训平台进行选课学习。在线学习相应课程、互动交流、提交作业和测试等,完成相应的培训学习。

3.线下实践

校本研修和实践主要通过线下操作的方式进行。各学校可以围绕某一学科主题进行专题研讨,或开展校际公开课,进行案例研习、课例研究、论坛研习等活动,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

七、培训实施计划

根据市级培训要求与时间节点,培训实施与课程建设同步开展,本次培训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20.12-2021.6),组建区级骨干教师团队并参加市级培训;组织动员工作,并完成全区教师数的10%(约1000人)50学时的课程培训。

第二阶段(2021.7-2022.1) 完成全区教师数的40%(约5000人)50学时的培训。

第三阶段(2022.2-2022.12)完成全区教师数的50%(约6000多人)50学时的培训。

对于新进教师、岗位变动等实际情况,在2022年的年底进行扫尾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对象按时完成培训任务。

八、主要措施

1.制定方案,骨干先行,辐射推广

各校根据“松江区信息技术能力2.0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点,制定学校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以及校本应用考核细则。做到一校一案,落实培训的各项具体工作。

以“区级管理者团队”为领导,以“校级管理者团队”为龙头和“市骨干教师队伍”为骨干力量,组织开展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推动骨干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实践。结合区级的项目推进,积累经验,形成先进经验和案例,逐步进行辐射推广。

骨干教师和种子教师。培训方式是集中学习为主,网上学习为辅,配合定期的教学培训研讨;管理部门将采取不定期的教学效果检查和淘汰机制,不断优化培训骨干教师和种子教师。

2.组建团队、开展“以校为本”实践研修

以信息技术标杆校为中坚力量,根据学校信息化应用发展情况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组建由校长领衔、以研训和信息等人员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为推动抓手,进行校本研修课程的研发与建设,通过交流、督查、评选等手段,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

各校以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为契机,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制定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做到具体任务明确,具体时间节点明确,有效开展此项培训工作。

3.结合区级项目分层分类推进培训

以区级的各类项目推进为契机,如“数字教材”推进、“云间课堂”建设、“一师一优课”等项目,加强顶层设计,开展项目与培训相结合的实践研修活动,推动此项培训工作。

以中小幼学校具体特点,制定分层分类推进培训计划。以校长领衔开展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专项培训,区域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以及各学校专项专题培训。

九、组织架构与经费保障

松江区成立由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牵头的松江区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组。项目组由松江区教育信息中心和教育学院研训部联合组成。

领导小组:付炳建、钱秋萍

工作组:陈赣、朱永、秦欢珍、王洪明、谭金荣、陈慧、顾永明

十、评估检查

建立区、校两级评估检查制度。校长是本校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定期开展自查工作。教育局组织人事科、教育学院信息中心、研训部等部门按照培训推进要求,定期开展培训完成情况的评估和检查,评估检查方案另行制定。重点加强对学校能力提升工作的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价(见附件3)。

1.实行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研修方案审核备案制度。方案应体现学校当前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特点,对于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学校,如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信息化应用试验学校等,应适当提高研修目标和要求。

2.利用管理与服务平台,实时采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等情况,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为基本观察点,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进行综合评估。

3.根据市级要求,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校推进”评估指标和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规范学时学分管理,建立学校“整校推进”考核档案管理,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

4. 根据市级信息技术培训要求,开展全区信息化教学应用评优活动。

 

附件:1. 课程框架一

      2. 课程框架二

3. 松江区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整校推

进”评估量表

 

附件1

课程框架一

 

一、区级15课时菜单式专业课程

1.形式:面授或在线

2.内容:聚焦“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主题的应用方法策略、学科实用案例等

3.评价:过程性评价——学时完成率(10课时)

终结性评价——“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教学实录1节/教学案例1个/教学课件1个(三选一,5课时)

二、校级25课时实践应用课程

1.形式:面授或在线

2.内容:聚焦“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主题的应用方法策略、学科实用案例等

3.评价:过程性评价——学时完成率(10课时)+听评课(10课时)

终结性评价——“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教学展示课(5课时)

 

 

附件2

课程框架二

 

根据市、区级培训方案培训要求,采购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网上培训课程,供全体教师选择(线上培训学习,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内容)

 

 

 

 

 

 

附件3

松江区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

“整校推进”评估量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描述

得分

组织

管理

(30 分)

学校团队

组建

(10分)

1.组建校级管理者团队,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可以包含教研、信息等相关人员,明确各成员分工与职责,落实与推进能力提升工程。

 

2.组建信息化教学创新研修团队,团队可以由教育专家、校长、学科教研员、优秀一线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等组成,明确各成员的工作任务、考核要求和激励措施。

 

实施方案

制定

(10分)

1.制定 “整校推进”的实施方案,方案制定明确目标任务,分层分类开展校本研修。目标任务可检测、可达成。

 

2.制定校本应用考核办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整校推进”的实际绩效进行自评;二是对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进行评估。

 

支持保障

(10分)

1.制度保障。制定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制度、研修制度,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建立信息化常态应用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

 

2.经费保障。根据实际情况落实相关经费保障,专款专用,保障学校的应用研修、专家指导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3.信息化环境与资源保障。提供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的环境;指导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使用各类平台,整合相关数据,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做好支持与保障等。

 

项目

实施

(40分)

计划制定

(10 分)

制定详细的学期(年)培训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具体措施,计划落实要留痕。

 

课程资源

(10分)

1.根据本校实施方案,配置符合目标需求的课程资源,整合市、区平台以及社会、高校等优质课程资源,丰富培训课程资源。

 

2.鼓励学校自建特色课程资源,可通过创新实践等途径生成与培训课程资源相匹配的实践应用案例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培训过程

管理

(10分)

1.按照培训计划落实各项措施,确保计划执行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丰富培训形式,通过专题讲座、研讨、实地考察、创新活动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有效开展培训,将培训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有效结合,以学促用,形成学习与实践的可持续性推进,提升培训效果。

 

3.科学管理培训文档(或电子文档),将培训的相关过程性与总结性资料,包括教师的实践证据等,进行收集、整理与归档。

 

4.对线上、线下全员培训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给予相应的指导并给出评估报告。

 

信息技术

应用

(10分)

1.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成效,通过提高教师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应用的能力,提升教师数据素养。

 

2.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3. 鼓励教师开展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积极参与信息化创新项目。

 

4. 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覆盖全体教师,增加使用频率,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实践

成效

(40分)

学校实践

成效

(10分)

1.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方案目标的达成度。

 

2.全体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通过率。

 

3.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主要体现在组织形式、研修文化、机制创新、实践成果等方面。提炼经验形成特色。(加分项)

 

4.学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实践经验在市、区范围内的推广、辐射作用。(加分项)

 

教师实践

成果

(30分)

1.教学实践,如参与市区学科教学信息化应用公开课研讨、参加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教学比赛、“一课一名师”活动网上“晒课”、评选“优课”、参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成果等。

 

2.专业能力类,参与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教师专业能力评比与展示活动,如慕课、微课制作评比、AI教学设计大赛等。

 

3.教育科研类,如参与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的课题研究(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公开发布相关文章或案例等。

 

4.荣誉称号类,如市区级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数字教材项目先进个人、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信息化大赛获奖指导教师奖项等。

 

 

 

 

 

 

 

 

 

 

 

松江区教育局办公室              2021年6月22日印发

政策咨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