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任型教师到骨干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特征 从胜任型教师到骨干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从胜任型教师到骨干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2023-09-17 18: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骨干型教师的发展对象主要是已经进入教学成熟期的教师。这类教师一般具有10年以上教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学科知识完备,课堂生成性强,对学生关注度高,有较为深厚的学科认知,能站在学科逻辑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整合与重组,能对教学方式创新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索。骨干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定位是“提升”“自主”“研究”“引领”。

提升。骨干型教师要在胜任型教师“具有一定职业认识,纯熟驾驭课堂教学,把握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学科本质和思想方法,初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等专业发展目标达成的基础上,由“职业认识”提升为“职业认同”,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具有明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丰富的教育智慧、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扎实的教育研究功底,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明显提升。

自主。骨干型教师要实现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转变,主动迎接新时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挑战,提升综合素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审视、探索、开拓、实践,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和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路径。

研究。教育研究力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教育研究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高级能力《,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能力方面提出了“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等要求。骨干型教师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教育研究力,跨越专业发展的“高原期”“瓶颈期”,由成熟型教师、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引领。骨干型教师能熟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丰富,但往往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改革意识与能力不足;知识面相对狭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首先要通过专家引领、组内互评等方式,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不足;然后通过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理性思考;最后根据教师专长,为其搭设平台,逐步完善培养策略,帮助教师克服教学倦怠感,在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促使胜任型教师转型为骨干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理论研读培养。爱读书、读书广,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教师要深入开展专业阅读,丰富学科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职业性知识、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育底蕴。

师徒结对培养。师徒结对培养为教师提供了可供学习、模仿、研究、创新的典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路径。一方面,胜任型教师应该主动争取课程与教学改革专家、教学名师和教育家型教师的支持,拜师结对,得到专家引领。专家引领内容可涵盖学科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技术与技能、教育理论与观念、教育心理学知识与素养等。另一方面,胜任型教师要主动帮带一两位青年教师,带领他们一起开展教育教学及其研究工作,在帮带中实现“教学相长”。

团队协同培养。团队协同培养为教师营造了协同、内生、向上、交互的学习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联合校内外5—6名同行组成协同发展、共同成长的合作团队,形成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首先,深入开展主题式集体备课、片段教学、观课议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其次,深入开展以优化课堂教学范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全体成员结合自身特长,科学分工或分设子课题,亲历科研全过程,做到集体调研、共同参与理论研讨、共同进行课题实验、共同推广研究成果。最后,深入开展教育沙龙活动。可针对某位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难题开展漫谈式研讨,也可围绕课改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集思广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高端培训培养。高端培训培养为教师搭建了前沿、一流、优质、宽广的成长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教师应主动参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情感、教育法规等主题教育培训活动,发展专业精神,增强专业认同,端正专业态度,陶冶教育情感。积极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新课标解读培训、新教材解读培训等高端培训。此外,还应积极参加高等院校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网络研修、专题培训,获得相应学分,获取相应资历证书。

行动反思培养。教师的反思是一种实践取向的反思,表现为“对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行动反思是重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根本路径。教师需要从描述教学行为、梳理教学经验开始,来重新审视个人教学实践。首先,要主动审视个人实践知识。教师要有理性的专业发展意识,把自身“不完美”的实践看作一个不断塑造、不断扬弃的过程,重建个人实践知识。其次,要把常规化、习惯性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话语分析等方式将其转换为有意识的文字表达状态,改进影响教学实效的习惯性行为,完善教学理念和行为。最后,要使反思性实践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方式。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的任何时段,自发感悟和分析教学问题,自发开展教学研究。

科研项目培养。科研项目培养是促使普通教师转型为教育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及管理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教育科研课题或项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提炼成果。依托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成果评选等项目,强化教育教学成果意识,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基本方法,努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成果推介培养。成果推介培养为骨干型教师宣传教育主张、推广教学经验、检验实践成果、提升专业影响创造了可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兴路径。一是要在学生培养方面,主动担任班主任、辅导员、指导教师等职务,出色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二是要在学术成果推介方面,依托各级成果宣传推介平台,聚焦特定问题,参加或举办骨干型教师高峰论坛、嘉宾访谈、专题研讨活动、专家论证活动,与知名教育教学专家进行对话交流,扩大自身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黄霞,刘建银.中小学卓越教师专业特征及成长途径研究——基于37位中小学卓越教师传记的内容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3).

[2]钟祖荣,张莉娜.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调查及其职后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2,(11).

[3]韩魏巍.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高阶设计模式——以北京市海淀区导师制研修课程的本土化开发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9).

[4]吴乐乐,姜利琼,柏杨.骨干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方向与路径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

作者 | 朱国河

作者单位 |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