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浮力》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浮力》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浮力》教学设计

2024-07-14 11: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浮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内容、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1节《浮力》内容:1、浮力的产生原因;2、浮力的方向;3、浮力的大小 。作用:承上启下(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浮力产生原因,方向的判断及浮力大小的测量。难点:浮力大小测量方法的得出过程。(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根据以上的学情分析,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掌握浮力方向的判断;(3)会测量浮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的方向以及其产生的原因;(2)通过亲身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二、学情分析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密度),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教学方法主导——主体针对本班同学的基本情况,在本节课我综合应用目标导学,以分组实验为主,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为辅,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四、学习方法分组实验、讨论交流针对利用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我确定了学生的学法:同学要自己思考、动手,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能力。五、教学设计(一)情景引课由图片导入,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浮力。(二)建立概念1、浮力的方向通过演示实验得到浮力的方向。实验器材:细绳、水槽、小球、水。演示实验:用细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小球和水槽的底部,将水注入水槽,直到将小球浸没,观察细绳被在竖直方向拉向上。2、浮力产生的原因直。将烧杯的一端垫高,发现细绳仍旧被在竖直方向拉直。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三)规律——浮力的大小1、探究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石块、烧杯、绳、水通过分析得出结果:=G - (N)通过实验学生自己思考得出测量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称重法2、通过展示潜水艇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可以用称重法测量吗?(不可以),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另一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物体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实验感知让学生亲自上台来往水中按塑料瓶,感受浮力的大小变化。引导学生建立F浮与G排联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空塑料瓶按入水中体会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在实验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将塑料瓶下按过程中,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要建立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有关系的课题需要老师慢慢进行引导。在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当将塑料瓶下按过程中,小桶中的水面升高,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等于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回答出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与塑料瓶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也就是说塑料瓶浸在水中部分的体积排开了液体,因此我们把排开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称为,浮力属于力,浮力的大小与有关系,还与哪个量更加接近?学生会比较自然的将与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出课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2)猜想假设通过以上关系的建立,从而提出猜想和假设:=; >; <G排(3)设计实验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然后各个小组进行交流,找到最优方案。由于前面已经总结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因此在此重点讨论如何收集和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4)进行实验分小组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小组 G(N) (N) =G-(N) (N) (N) =-(N)12……(5)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四)学以致用1、定量分析根据提供的数据,求潜水艇所受的浮力。2、定性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1874年8月的一天,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的西南方,有一艘深海考察潜艇,为研究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正在向深处下潜。  舱内的考察人员被海底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致使下潜速度过大,船体猛然撞到海底,陷入海底的沉积物中了。  船员把潜艇水舱中的水全部排出,企图上浮。奇怪的是,潜艇丝毫不动,像被海底“吸”住一样。这是为什么?难道浮力真的消失了吗?怎么办?你能替他们想出摆脱困境的办法吗?(五)、教学反馈1、采访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节课所学知识;2、教师补充:总结本节课知识点;3、投影展示:展示本节课的课件教学内容。(六)板书设计六、作业布置1.P93动手动脑学物理。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轮船的排水量。七、课后反思1.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2.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中,测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最优方案进行实验。如果仍有学生坚持自己的方案,可以允许其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不要让学生留有遗憾。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