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宫的历史故事(简单),故宫的传说故事20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故宫的传说故事20字 关于故宫的历史故事(简单),故宫的传说故事20字?

关于故宫的历史故事(简单),故宫的传说故事20字?

2024-07-12 08: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故宫的传说故事20字?

故宫,原名紫禁城,位于今北京市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你知道有关故宫的故事吗?

故事一: 传说当年刘伯温在设计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朱元璋和他的儿子燕王(朱棣)打算把宫殿修盖得数量多点儿、地方大点儿,他认为皇上住的地方,就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

二、故宫有哪些故事两百字?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其余四宫分别为俄罗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英国伦敦的白金汉宫和美国华盛顿的白宫。

在故宫中,有许多微小的设置都符合风水学、建筑学,处处体现着皇家的权威,让我们来看几例。

1、999间半房间的传说

相传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向皇帝诉说他梦见玉皇大帝说天宫宝殿有一千间,凡人间宫殿数量万不可以超过天宫,还要请天上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后来刘伯将紫禁城完成得很好,得到皇帝的嘉奖。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故宫历经几次火灾,几次改建,现有房间也与原图纸有很大出入,据不准确统计,目前大约仍有8700余间。历史上紫禁城的实际建筑师是明代的蒯祥,在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字伯温)的授权下建造紫禁城。

2、为什么没有鸟落在墙上?

考虑到宫殿墙上的鸟粪,既不美观,也有味道,明代工匠在建造宫殿的墙时,仔细研究了墙壁的斜坡和宽度,让鸟无法站在上面,所以后来人们在紫禁城的宫殿墙上不仅不能看到鸟屎,也看不到栖息在它上面的鸟。所以故宫成为名符其实的“鸟不拉屎的地方”。

3、与众不同的铜狮子

故宫中有很多铜狮子、铜鹤、铜麒麟等陈设,故宫铜狮子威武雄壮,充满了帝王威仪。但是在乾清门前的两只铜狮子是耷拉着耳朵的,这是为什么呢?还要从当时的北京历史说起。

故宫以乾清门分为内、外朝两部分,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内朝则是后宫起居之所。当时清朝皇家禁止臣子进入后宫,更严禁后宫干预朝政,严禁女人走到朝前去。这两座铜狮子的耳朵耷拉着,就是要警示后宫嫔妃和佳丽们,对于前朝的政事,要少听、少议论。

4、故宫太极殿内的25方玉玺

“玉玺”一词是由秦始皇提出,也是他所规定只有皇帝所用的玉印才能称之为“玉玺”。

而这个制度也被后世历代皇帝所沿用。

此外也从秦代开始确定了皇帝玉玺的印文名称,它们分别是: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

而在这六方皇帝玉玺之外,还有一方玉玺被单独放置,它就是秦始皇专门派人制作的“传国玉玺”。

这方玉玺平时根本不会使用,只有在皇帝书写传位诏书时才会使用。

根据相关史书资料记载:清朝在乾隆皇帝之前,皇帝所用的玉玺是没有固定数量的。乾隆皇帝继位后,他认为如此重要的皇帝玉玺怎么可以没有定制,如此杂乱无章呢!于是就下令工匠刻制了二十五方皇帝专用玉玺。但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他所下令刻制的25方皇帝玉玺上的印文包含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并还为此独创了满文篆书。

古人对数字是十分讲究的,乾隆之所以把玉玺的数量定为25,其背后用意就是:在清朝之前的历代王朝中,只有从周平王开始的东周王朝稳定的传袭了25世,因此乾隆皇帝也想清朝能够和东周王朝一样传袭25世,所以他就下令制作了25方玉玺,以寄托自己的这一美好愿望。

结果,清朝共统治了268年,一共有十二个皇帝。愿望和现实不符的25方玉玺至今仍陈列在故宫的太极殿内。

三、故宫的传说及故事?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使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

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并无多少改动。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 宽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85000平方米。

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

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人间气派。

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 三宫六院”。

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

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

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故宫房屋有9999间,每个门上的铜门钉也是横竖9颗。这种奇特的数字现 象和古代中国人对数字的认识有关。古代人认为“9”字是数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间最大的,所以必须用对应的“9”。“9”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

故宫内的文华殿,收藏了明清两朝500余年的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档案,共74个卷宗,1000余万件,这是中国数量最大、价值最高的历史资料。文渊阁里则藏有完整的《四库全书》,囊括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共有3503种,6304册。

紫禁城内现有10余个藏馆,包括历代艺术馆、工艺美术馆、绘画馆、清宫玩具馆、青铜器馆、陶瓷馆、钟表馆、珍宝馆、铭刻馆和明清家俱馆,共有珍贵藏品约100万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宫方能看到。

四、关于故宫的小故事30字?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

五、关于北京故宫的故事缩写。

答:工匠马德春与故宫九龙壁

这建九龙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讲究多、难度大。必须要找那些技艺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个叫马德春的工匠。这马德春烧制琉璃瓦十几年了,技术高超。他选几十位工匠,第三天就开工了。干活前,他向工匠们讲了烧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说:“那烧制彩色琉璃瓦对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讲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烧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来件废品作为代价。大伙要多留心,千万别出差错。”说完就带着大伙儿干了起来。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烧了七七四十九天,总算烧制成了。

安装这天,皇极殿门前人来人往,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突然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吓了马德春一跳。他来到出事地点一看,一个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儿,直勾勾地盯着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凑在一起,仔细地看了看,低声对周围的工匠说:“这事儿对任何人都不能讲,谁要是吐露一个字,可有杀身之祸啊!”

在回家的路上,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烧制那片琉璃瓦是来不及了,延误工期的罪名担当不起,可是另打主意来补救又要冒着欺君之罪的大险呀!眼看没几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横,等死不如闯一闯。

到家后,他茶不思饭不想,不管谁来也不见,一个人来到小仓房,把门窗挡严,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九龙壁完工的消息,及时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带着几位大臣前往观看,刚一进锡庆门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九龙壁。走近再一细看,那九条龙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

乾隆皇帝顿觉满目生辉,不住赞叹。他走到壁前,仔细欣赏每一片琉璃瓦上的巨龙,从东到西,一条龙一条龙地观看。跟在人群后面的马德春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头上冒着汗,腿有些发软。

那乾隆来回看了三遍,真是从心里喜欢,连连称赞马德春的手艺高超,并重赏了他五百两银子。送走了乾隆皇上,马德春那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要问马德春为什么提着心呀,那是因为他移花接木巧补了九龙壁。

原来为了补上小工匠摔碎的那片琉璃瓦,马德春费尽了心机。他用了两天两夜的工夫,硬是用一块上好的楠木雕成了一条龙,并在乾隆带着王公大臣前往观看的头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安装上,这要是让皇上知道了,就是欺君之罪呀!

六、关于故宫的传说,故事150字?

北京故宫的历史故事:工匠马德春与故宫九龙壁

建九龙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讲究多、难度大。必须要找那些技艺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个叫马德春的工匠。这马德春烧制琉璃瓦十几年了,技术高超。他选几十位工匠,第三天就开工了。干活前,他向工匠们讲了烧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奇怪的井

故宫里有一口井,平日白天的时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头,杂草什么的,但每到晚上12点后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会看到井底出现的不是石 头,杂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你的面孔…

当然也有科学人员解释了:故宫能看见宫女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宫墙是红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可能会将电能传导下来,如果碰巧有宫女经过,那么这时 候宫墙就相当于录象带的功能,如果以后再有闪电巧合出现,可能就会像录象放映一样,出现那个被录下来宫女的影子。

不管怎样,想想故宫里那些长长窄窄的过道,长满荒草的墙头,如果晚上一个人走在那,突然看到前朝的宫女太监向你走来,就算再有科学依据,我也会吓破胆滴。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朱元璋和他的儿子燕王朱棣打算把宫殿修盖得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朱元璋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万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

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

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万间,

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宫。刘伯温领旨就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后来,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万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进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

七、北京故宫的外观和结构历史变化相关故事有哪些?

1、北京故宫的外观

故宫从外观看设四个门,南门正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为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四个门均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故宫的四个角,都布有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整个建筑群按南北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2、北京故宫的结构

故宫全部建筑由"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三殿均建筑在8米宽的巨大平台上。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大婚、册封、节日庆祝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3、北京故宫的历史变化

北京故宫是明朝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时(1406年),开始动工修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为明清两朝皇宫所在地,先后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4、北京故宫的相关故事

清代后期,国运多舛,北京故宫原内府藏书画总数在万件以上,后遇英法联军火烧西郊诸园、辛亥年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战祸频仍之际,无数国宝因各种原因流失海外,但此间最令人扼腕的,是逊帝溥仪主动出卖国宝给外国人。

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享受民国政府优待,居住紫禁城内廷长达13年,太监们又监守自盗,为筹划出宫后的生计,偷偷倒卖宫中珍贵文物;溥仪本人也以赏赐的名义,将宫内收藏盗运出宫。

扩展资料

北京故宫的特点:

北京故宫中轴线排列着午门、三大殿、后三宫等重要建筑。文华殿、武英殿、东西六宫等排布在中轴线主要建筑两侧。而在每一个宫殿的院落中也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布局宫门,前殿、后殿依次排列在院落的中轴线上配殿则分布在两侧位置。

中轴对称布局建筑的从属关系,明确体现得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宫殿的尊严华贵。除了上述的三项宫殿设计理念外其实还有包括 三朝五门、法天象地、阴阳礼制等诸多思想都影响着宫殿建筑的布局方式与细节形制。

八、故宫有什么民间故事?

阴阳道上撞见鬼

东筒子夹道是故宫各种传说中最负盛名的阴阳头,所谓的阴阳道是指明月高挂的夜里,在长长的夹道地面上呈现出一阴一阳的两个截面。传说鬼虽然是在夜里出来的,但是会躲着人走,人走阳间道,鬼就走阴间道。人走阴间道,鬼就走阳间道。

但是人如果一脚踩阳间道,一脚踩着间道或者踩着中线走,那么鬼就没有地方走了,100步之内就会把人撞个跟头。

据说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有个住在宫里13排宿舍的壮小伙,他跟人聊起阴阳道的时候很是不以为然,这个人个头虽然不高,但是长得粗壮结实,皮肤黝黑,据说一顿饭能吃8个馒头,外加一小盆的米饭。

为了证实自己不信邪,他拍着胸脯说,当天晚上就要走一走这阴阳道,任谁劝也不听。第二天一早大家就问他,昨天晚上阴阳道走得如何?本来是开个玩笑,谁想到小伙子竟然说哥几个千万别提这事了,别说走我以后连提也不敢提了,说话的时候脸色煞白,浑身哆嗦,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有事,就赶忙地问他怎么了。

原来他昨天傍晚做饭的时候啊在院子里淘米,忽然耳边有人说道,听说你要走阴阳道,他回头一看,没有人呀,以为是听岔了,就又接着低头淘米,可那个声音又响了起来。是你要走阴阳道吗?

这回呀吓得他“妈呀”一声扔了淘米盆就跑到屋里,他老妈连跑带颠地去旁院里喊来了邻居,大家也说不好到底是真是假,只好一起帮忙收拾了一下,然后就散了。

大伙听完这人的话,还以为他是害怕不敢去走,编出个借口来,所以还特意地去找邻居打听,结果知道的人都纷纷地予以证实。还说这小伙当时躺在床上连说话都不利索了,从此以后这个小伙的身体越来越糟,饭量也大,百病缠身。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朱隶)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

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进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九、太和殿的历史故事50字?

       太和殿的故事 1

       慈禧掌握权力之后,选择溥仪作为清朝皇帝的继承人,以便通过垂帘听政方式来统治国家。1908年冬,年仅两岁的溥仪从京城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被抱入宫。溥仪入宫第二天,光绪帝于晚6点33分暴毙于瀛台涵元殿。光绪死后不到20小时,慈禧也去世了。

    秃头1908年12月2日,溥仪登基仪式在太和殿举行。清末进士金梁所写的《光宣小纪》记载,坐在太和殿宝座上的溥仪当时吓得哇哇大哭。旁边是他的父亲载沣,慈禧封的摄政王,着急得满头大汗。载沣拿出了一个小玩具——布老虎。

       太和殿故事 2

        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

       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

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整个宫城的建筑主体和核心空间。

该殿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红墙黄瓦,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

它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种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与众之不同。

太和殿正中为穹窿圆顶。称藻井,有镇压火灾之意。

井内巨龙盘卧,口中衍的宝珠为轩辕镜,相传是中国远古时黄帝所造,以示皇帝正统。

镜下本应正对宝座,但现并不是这样,据说袁世凯害怕大圆珠掉下来将他砸死,故将宝座后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