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复述能力,发展言语思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故事编排 聚焦复述能力,发展言语思维

聚焦复述能力,发展言语思维

2024-01-13 19: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教材通过“有序地说——有重点的说——有智慧地说”这一内在逻辑线将复述能力落实到小学各学段中。在第一学段,学生练习把故事讲清楚,为言语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到了第二学段,则需要复述故事的重点部分,做到有详有略,为高段“有智慧地说”做了铺垫与衔接;第三学段的创造性复述,不仅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创造性地讲述,而且仍需要做到有序、有重点,是对小学阶段复述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对学生的言语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此过程学生真正实现“言语有智慧”。复述能力的提升其实就是言语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统编教材在编排时特别注重这两种能力发展的层级性,在长程性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横向联动,单元整组教学

1.双线编排,审视文体价值

五上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人文主题,“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是单元语文要素,双线在并行中又彼此有交汇,相互咬合,形成整体。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选自两则学生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而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民众集体的口头艺术,其内容是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因此,讲述作为一种统整方式,教材以民间故事作为学生创造性复述的素材,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并且通过复述方法的学习,学生能在情节的想象与讲述中提升言语表达和思维能力,实现言语思维的的发展。

2.聚焦要素,立足单元整体

围绕“创造性复述”这一语文要素,教材在编排上不仅注重单元之间语言训练点的互相关联,每个内部板块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

本单元三篇课文均向学生渗透了复述的方法与策略,并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有所体现。《猎人海力布》要求学生转换口吻讲故事,《牛郎织女(一)》则要求学生能对部分故事情节进行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课文——这是围绕课后习题以及语文要素进行的复述方法示范与指导。

而《牛郎织女(二)》布置了“绘制连环画”的任务,除了梳理故事情节之外,还暗含了合理使用媒介辅助复述以增强趣味性的要求,是一次创造性复述的综合练习。另外,教材在 “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中也融入了创造性复述的练习或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表达,多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本单元的习作“缩写故事”与创造性复述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创造性复述”是将原本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具体,而“缩写”则是将较长的故事简洁地表达出来,也是对文本的一次再“创造”。可见,本单元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一个是从简入丰,一个是由丰及简,互为可逆。

创造性复述能力和言语思维能力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笔者建立了以下的关系图:

复述,就是读者把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作者把文本进行内化、重组后进行表达的输出过程。学生在阅读文本,进行言语输入后,通过吸收和整理,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进行“言语输出”,对文本进行自己创造性的表达。这一从“言语输入”到“言语输出”的过程,是学生自发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也是其言语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

二、优化教学模式,助推思维发展

(一)支架搭建,促进思维可见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思维则是语言的精髓。复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言语思维的发展,而有效提升复述能力,反过来也更加促成了言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为了使言语和思维的关系更紧密,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创设不同类别支架,促进言语思维发展。

1.借助支架,理清情节线

创造性复述的第一步是将故事讲清楚,因此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就至关重要。如在学习《猎人海力布》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支架有序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把故事讲清楚:

(1)阅读全文,利用“情节山”梳理情节变化。

(2)聚焦片段,借助表格锁定关键信息。

以上两个教学环节,从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到聚焦细节梳理海力布劝说的过程,为学生搭建了一座“学习梯”,理清故事的情节以及关键线索,构建了自己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为创造性复述打下基础。上述过程,学生在经历了与文本对话后,先借助支架提炼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信息加工,并经过自身思维的整合,生成新的可供阅读的言语形式,这就是言语思维的培养过程。

2.巧用支架,展开情节面

创造性复述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消化、简化、序化、活化,最后语言化,实创造性复述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消化、简化、序化、活化,最后语言化,实现带有自己内心感觉和思想的创造性言语表达。而本单元创造性复述又有变换人称、增添想象、变化顺序等方法。其中,增添想象是最常用的方法,民间故事往往会有许多没有具体讲述的情节“空白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想象补白的言语活动空间。

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在教学时让这些抽象的方法具体化,为学生适时提供创造性复述支架,帮助学生针对文中没有具体讲述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展开情节面,更好地进行创造性复述与言语思维活动。如在学习《牛郎织女(一)》时,教师可以借助《课堂作业本》的习题展开教学:

总之,教学支架的运用,能更好地将文本与学生的思维联结起来,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状态来吸收新的信息并表达出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言语思维能力。

(二)单元整合,构建任务框架

本单元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习得创造性复述方法,设计有价值的整合性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形成相应的素养,显得至关重要。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设计了以“讲民间故事,传百姓智慧”为主题的单元整合教学, 设置了“民间故事我阅读 ”“民间故事我揭秘”“ 民间故事我分享”三 大教学任务,如下图所示:

在“民间故事我阅读”任务中,教师结合“快乐读书吧”进行导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围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进行阅读推进,帮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师还需要借助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板块,引导学生发现、梳理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民间故事我揭秘”这一学习任务,旨在鼓励孩子阅读更多课外民间故事,丰富阅读经历。另外,在广泛阅读后,学生对于民间故事的特点,如奇妙的想象、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述。任务一与任务二是有机融合、协同推进的,共同为任务三民间故事的分享打下基础。

以上的单元整合教学,加强了教材各板块的联系,创设了具有整体观的教学情境,在多元的情境任务下,学生更容易将新观点、新概念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联结、整合、建构,并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迁移运用,促进言语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多维联动,拓宽表达路径

1.导向思维提升的多元活动设计

要帮助学生提升言语思维能力,必须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设计多元的活动以激发学生习得能力的内在动机。

教师可以基于单元整合的任务框架,开展由“微型民间故事分享会”和“课外民间故事大会”组成的“故事大王”系列活动。其中“课外民间故事大会”,是对本单元学习的一次综合性展示,不仅要求要求学生能根据适当的复述方法讲述完整的故事,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一些讲故事的外部技巧,如配上动作、表情等。但是,学生复述能力和言语思维的提升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故事大王”系列活动的开展过程也应当是渐进性的。在学习完每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后习题的相关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微型民间故事分享会”,针对课文局部内容进行创造性复述,并相机进行方法指导。最终,在单元结束时开展全班性的“民间故事大会”,鼓励学生对一个完整的课外民间故事进行创意性的讲述。

系列活动中,教师始终把“怎样把民间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立足整个单元,制定关于素材选择、复述要求、动作表情、媒介辅助等方面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在每一次依托课文展开的创造性复述练习中为了达成目标实现一次次进阶,最终指向课外,能够独立复述课外的民间故事。这一逐步推进的过程,能有效激活学生的 “思维燃点”。在每一次创造性复述相关活动中,学生对自己的言语进行审视与完善,逐渐生成更契合心意的语言,最终锻炼了言语思维能力。

2.依托学校大脑的时空重构

由于课堂的时间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时空重构,将创造性复述的教学延伸到课外。如,可以组织跨班手拉手故事会、家庭故事交流会、“互联网+”跨校故事会等活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时空中,不断地与大人、同伴进行言语交往,不仅可以享受言语表达的理趣,还可以体验交互学习的情趣。也可以对他人的创造性复述成果进行整理、吸收与内化,这也是学生复述以及言语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

同时,针对学生每一次的创造性复述活动,都可以通过学校大脑以视频与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学校大脑在收集足够多的数据样本后,可以生成本校学生“创造性复述模型”,这也是学生言语思维能力发展的模型,对教师的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课文不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的唯一载体。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复述方法以及言语思维方式,在更广阔的课外学习空间加以运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以评促学,设定评价量表

以“课外民间故事大会”这一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将创造性复述的各项要求制定成细化的分级评价表:

上述评价表将“创造性复述”这一能力进行分解、外显,使学生的能力发展更有抓手。在每一次的评价中,都始终围绕复述方法与言语思维能力展开,实现了“教、学、评”三位一体化。另外,每一个评价栏目都设置了不同的层级,这样分层的评价标准能够充分尊重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同时,本单元的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展示与分享进行推进,对于复述的评价不以偏概全。本单元教学,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评价应关注复述时语句是否规范、连贯,是否符合口头语言表达的要求,以积极、正面的评价为主。在教学时,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应当注重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同伴评价这两种评价形式,形成如下图所示的“三环评价模型”: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其语言进行自我审视的过程。而同伴评价是指学生对他人的创造性复述成果进行评价,将他人的言语成果进行吸收、比较,并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转化成评价语言,这一过程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其言语思维能力。结合上图可知,同伴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三者有机融合,形成的多元化、多样化评价体系,才是最有效的评价过程。

创造性复述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容,还在一次次言语实践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远性、创新性。在统编教材的教学中,只有深入理解编者意图,用好文本资源,才能有效落实教材中指向“创造性复述”的语文要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杭州市天长小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