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乡土情感教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故乡情怀素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乡土情感教育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乡土情感教育

2024-07-17 08: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下,新时代的高中地理课堂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从高中地理学科素养的角度,结合地理学科特色,通过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念,深厚的乡土情感,使学生形成爱国爱家乡的态度和情感。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乡土情感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要求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以文化人,以德树人,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一、高中地理学科中进行乡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之一,既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教育要求使学生形成爱国爱家的思想观念,基于“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家国情怀思想的教育实践。

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案例和教学资源,是很适合成为家国情怀教育的一门课程。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具有深厚的乡土情结,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品质也是学生必备的品质。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结合课堂实践和本地实际情况,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乡土情感渗透教育,就是体现爱国爱家,全面贯彻立德树人要求的有效手段。

地理教材本身就有着比较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练习,如何将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适当并有趣地引用,激发学生在地理课堂的探究欲望,使其思维保持一种兴奋的积极的状态,需要教师教会学生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乡土地理问题,最终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地理知识和挖掘本土地理资源,参与家乡建设结合起来。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地理学科进行乡土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科学核心素养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高中地理对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乡土情感渗透。

1.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进行乡土情感渗透

人地协调观,是人们对地理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何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引导中学生尤其有一定思考能力的高中生如何正确处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比如在学习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南通本地(也可以是更小的区域比如自己所在的乡镇)的水资源现状(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先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地调查),去探究如何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南通本地虽然年降水量丰富(1200mm左右),但因蒸发量较大,产水率偏低,过境水主要是利用长江水,随着近年来工业企业的发展,废水排放成为水污染的主要因素。这使得目前本地水资源开发和利用面临诸多难题: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逐渐老化、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面对这些问题,如何从人地协调的角度,运用人地协调的观点来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些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非常贴近,他们对这样的课题很感兴趣,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了解,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相关可行性建议比如实行生活、农业和工业节水措施、开辟水源、修建和完善水利工程、加强水环境的保护等诸多可行性建议,并形成结论性文字,为家乡建设积极献计献策,同时也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和乡土情感。

2.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加强乡土情感联系

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在高中地理阶段,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不少教学内容都能体现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乡土情感培养,加强乡土情感联系。比如,在新授课讲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部分内容时,首先从“地形(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要素角度阐述整体性的含义,各要素直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归纳示意图如下:

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南通本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我们本地的水文特征是什么?土壤类型和特点是什么?地貌特点是什么?生物(主要是植物)类型和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着让学生根据对本地自然地理要素的理解,展开热烈讨论,小组归纳(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和完善)。在上面示意图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要素联系示意图如下:

在讨论、思考和归纳的过程中,同学们对自己家乡的自然地理状况和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形成了综合性思维。在不知不觉中也加强了乡土情感联系。

3.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加深乡土情感体验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即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乡土资源与地理课程相融合,要突出“区域认知”的视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考察、绘图等实践活动和识用地图、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认知活动,认识自己家乡的乡土环境特征,解释地理现象的成因,掌握区域认知的方法,寻找并尝试解决家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区域认知水平。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对本省、本市的区域地理状况了解甚少,对本地的地图也不是很熟悉,在做题过程中也因此遇到一些障碍。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本地区域地理方面的指导,比如多进行本省市地图的读图解读,把本省市的地图转画成几何图形,按照位置(比如苏北苏中苏南)进行观察记忆,并按自己的习惯编一些记忆口诀,学生一下子就比较感兴趣,纷纷会从图中去找自己的家乡,加深了记忆,与此同时也加深了乡土情感体验。

4.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加强乡土情感升华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乡土地理课程要引导学生走向“田野”(将教室内的地理学习扩展到室外、野外和社区等),在地理观察、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中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乡土地理恰是提高地理实践力,加强乡土情感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南通本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源非常丰富,有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和植被,浩荡的长江入海口宽阔的江面和三角洲地貌,一年两熟的水稻和小麦种植业,闻名全国的建筑业和纺织业等产业,“近代第一城”的城市名片和张謇文化,著名的濠河风景区和五山风景区等。学生在学习课本的知识以后,到野外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和特点,感受本地的自然风光,去各博物馆参观研学(中华慈善博物馆、张謇纪念馆、珠算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等),在一次次的地理实践活动中,既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入更切实的感受和体验,加强了乡土情感的升华。

三、实施高中地理乡土情感教育的注意事项和补充

首先要把准备工作做好,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让高中生主动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要展开主题阅读活动,毕竟教材中的乡土地理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比较紧,学生对乡土地理的了解还比较浅显,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或结合社会节日展开主题阅读,如此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拓展学生知识面。

其次,要融合其他学科的情感培养强化乡土情感教育。立德树人不仅仅是地理学科的教学任务,也是其他学科育人的根本要求,且地理学科本身兼有文理科的跨学科特点,因此家国情怀的培养可将多学科融合进行。比如与历史学科结合,探究家乡的历史渊源、传承和变迁,通过查资料、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历史形成过程,使学生对家乡这片热土有进一步认同感,从而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可与语文学科结合,给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或著名旅游资源写一段解说词,可从多角度阐述家乡特色景观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与这些学科融合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即学到了相关知识,也加深了对乡土人情的感性认识,丰富了自身乡土情感体验。

最后,在乡土情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要逐步积累经验和得失,形成系统性总结性材料。如有能力,可编写自己的校本乡土地理教材,并形成乡土地理教材课件库,同时积极开发乡土地理实践活动案例,鼓励学生写出地理实践的文字报告,把这些案例整理和装订成册,供地理教师交流学习使用,群策群力,共同完善乡土地理教材。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有意识地利用身边的地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家乡产业的探索和思考,从家乡地理延伸到中国地理,从乡土情感渗透去培养爱国情怀,将来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从而实现地理科学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胡蓉,郭锐,宋海菱.核心素养视角下新旧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地理教学,2022(03)

[4]陈杰,刘恭祥,陈焜.论地理课程“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培养[J].地理教学,2016(22)

[5]俞峰,许晓梅.乡土地理教学情境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

[6]李慎中,高中地理“乡土+”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22(02)

[7]邱兆莲,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理导航,2021(3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省普教重点研究课题《融入课程思政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B/2021/02/2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