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环内将禁放烟花爆竹!细述北京烟花禁放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放烟花的时候 北京五环内将禁放烟花爆竹!细述北京烟花禁放史。

北京五环内将禁放烟花爆竹!细述北京烟花禁放史。

2024-07-12 07: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行的《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颁布于1993年,2005年曾经修订。规定执行12年来,烟花爆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禁、限放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取得了立法预期成效。2017年春节期间,全市烟花爆竹销量降至《规定》执行12年以来最低,同比下降30.5%,比12年前下降73.8%。

近年来,北京的烟花爆竹销量逐年减少,不放或少放爆竹成为“新风尚”,与当初人们期待燃放鞭炮增加过年氛围不同的是,如今很多人都会自觉减少燃放,因为今天北京的空气扩散能力已不如12年前。特别是近几年人们对以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雾霾天气更是高度关注。烟花爆竹燃放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细小颗粒物,是造成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变差的主要污染源。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北京人的共识。

从统计数字看,8年来北京市烟花爆竹零售网点数量持续大幅度下降。2017年数次实现了中心城区(三环内)无零售网点,且零售网点和备货量双双创下北京烟花爆竹“禁改限”1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北京市烟花网点销售数量统计图

北京地区春节烟花爆竹备货量走势图

原本与熊猫烟花“三分天下”的逗逗、燕龙烟花基本已经全部退出北京市场了,只有熊猫还在,不过销售量却是不断缩水,而燕龙改做圣诞装饰品后,生意却越来越红火。

春节的习俗既要继承,也要与时俱进,对于烟花爆竹,不放也未尝不可。其实春节还有很多新时代的“习俗”,比如在手机上抢红包,去微博上吐槽春晚,去朋友圈晒晒年夜饭和新年礼物,去走亲戚拜年等等。却是要放烟花爆竹的,可以去五环外去燃放。

今天的孩子们以及80后和90后,玩手机游戏已经成为时尚,很少有人对烟花爆竹感兴趣了,很多孩子家长给买好了都不放。今天,燃放烟花爆竹的主力军是50、60和70后,不知是顽童变老了,还是老了变顽童了。

今天的孩子们以及80后和90后,基本上没有人知道烟花爆竹“禁”与“限”的历史了。我们找到了一篇文章,把北京历史上烟花爆竹“禁”与“限”说透了,不妨闲时读读。

以下内容,来自北京日报,作者毛颖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文章原题目为:烟花易伤,北京“禁”“限”拉锯30年,一文读懂~

1987年:逐步限制 趋于禁止

华人燃花放炮习俗已两千多年,药量日增、花色纷繁,也带来轰鸣震耳、烟雾弥漫、毁物伤人、火灾爆燃之害。早在明清时期,各地就有或禁或限的举措,约束燃放区域和烟花品类。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世道太平,日子改善,过年的花炮越放越火爆,加之城市人多楼密,为过年听这声“响”引发的事故直线上升。

1986年春节,北京因燃放烟花爆竹烧伤、崩伤446人,两人被摘除眼球。1987年年三十24时至初一1时,北京平均每36秒一起火警,“出动的消防车辆无法返回营地,只能从一个火场奔赴另一个火场”。

1988年1月16日, 《北京日报》3版

不少人在闹市、楼顶、阳台放炮,用“闪光雷”隔着马路互射,纠纷斗殴不绝。所放花炮大量来自外地作坊,质量低劣,规格超标。

一些人跟街坊邻居竞赛,比谁家放的爆竹响声大,持续时间长,谁家第二天早起门前炮皮多。有人家里不富裕,也得勒紧裤带咬着牙买炮、放炮,攒上几寸厚的炮皮,不然就叫“跌份”。

除夕,环卫工人夜战爆竹皮

燃放过头让市民闹心,称之为公害、“年祸”。1986年11月,《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出台,一是严禁制造拉炮、摔炮和砸炮,花炮采购批发统一由市日用杂品公司经营,销售网点须通过审核,不准走街串巷兜售。二是划定了一系列禁放区,天安门、火车站、繁华商街、名胜古迹、油气罐站等附近200米内禁止燃放。

1987年北京市人代会上,116位代表提出议案,要求严管烟花爆竹。很快,市政府明确了“逐步限制、趋于禁止”的总方针。

1988年1月16日,《北京日报》2版

1988年春节,日报就“城市该不该禁放”展开大讨论,读者来信中60%主张禁止。首期刊登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志辉来信,直指爆竹百害而无一利。

此后数年间,北京禁放区域逐步扩大,逢年过节就张贴明显标志。1993年初,全城禁放区已增至1364处,“闪光雷”“双响”等易伤人、污染重的危险品种相继在三环路以内被叫停。

1987年12月23日,《北京日报》1版

规矩有了,但喜庆灾祸未终,有禁不止者仍众。1987年至1993年,仅北京27家重点医院就接治花炮伤者近2500人,数十人终生残疾。年年都有人无视专营规定,溜溜跑去外地淘换惊天动地的低劣违禁花炮。

1989年1月15日,《北京日报》1版

1989年春节,为给职工“发福利”,顺义县艺兰珠宝厂厂长杨茂春带人去河北购买“闪光雷”等数十箱,开车冲卡躲避检查,民警连追10多里后将其查扣。

“春节放炮放邪了”

进入1990年代,烟花爆竹向“高声级、大型化”发展,春节燃放一时到了“邪乎”的程度。

1993年春节,本报接到众多群众来电来信“呼救”,《钟鼓楼》读者来信版发表专题报道:今年放鞭炮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从高层建筑到街道,从禁放区到繁华区,从大街到小巷,其场面不亚于“海湾战争”……窗外火光闪闪浓烟滚滚,动静犹如飞机投弹、地雷爆炸,楼与楼间光雷横飞,绿树绿地燃成炮灰,井盖崩起污水四溢……

1993年2月5日,《北京日报》8版

花炮“巷战”结果惨痛:1993年春节,仅同仁医院就接治炸伤者121人,其中7人眼球碎得不成样儿当即摘除,还有许多是考虑患者心理承受不了,先凑合缝上的。燃放产生的噪声最大瞬时值达121分贝,致全市5人耳膜穿孔,丧失听力。

医务人员联名投书本报呼吁禁放,疾呼有的鞭炮就是杀伤性武器!同样因花炮整宿不眠的还有消防部门,每年春节北京近四千名消防战士全员无休,着战斗装迎战。119报警台加派5倍人员值班,电话还是接不过来。

集中销毁伪劣超标花炮

1993年:燃花放炮迎“禁放”

前所未有的代价,让禁放呼吁再度鼎沸,大量市民痛陈,眼下过年如同过“关”!也有人对比南方一些城市坚决禁放的实例,认为北京不能再落后。300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议案提案,要求北京禁放。

1993年7月末,《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草案递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8月4日,草案发布并请全社会参与讨论。

1993年10月17日,《北京日报》1版

对立法禁放,多数意见是“举双手赞成”。市人大常委会在8个城区发了8万多份问卷,84.6%的人明确支持。10月12日,禁放规定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全部地区和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大部分地区列入禁放,于12月1日起实施。

法规公布后,北京大街小巷挂满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标语、横幅,“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见到了各种类型的宣传材料”。各中小学均开展禁放教育,倡议学生争做文明小公民,还要说服爸爸妈妈不买不放。

12月1日前三四天,噼噼啪啪的烟花爆竹声在不年不节的北京城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像是对禁放的独特迎接。虽说也有人不大情愿,边放边念叨“这点乐呵以后就没了”,但抓紧把家里存货给放了,依然被认为是法制意识普遍提高的表现。

12月1日晚,站在京广大厦54层检查禁放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健民环顾四周欣喜地说:“前几天就跟过小年似的,可‘今夜京城静悄悄’。”

1994年2月25日,《北京日报》1版

1994年2月9日,北京度过禁放后头个除夕。过往遍地烟光、火警不断的街道,这年竟没一点儿响动。这一夜,北京禁放区内无人因放鞭炮致伤,而禁放区外伤者有12人。

当然,传统习俗改起来多少有点别扭。报道中,有人买了几百个气球,踩气球听响。不少北京城里人,为过把鞭炮瘾,竟投亲靠友到门头沟过除夕。记者写道:禁放了,但禁与疏的矛盾尚未很好解决。告别旧习俗,该用什么新形式丰富节日生活,需要思考。

2005年:激辩后的“禁改限”

北京禁放五六年后,滑坡反弹出现。一方面为逐利,周边地区非法生产点向北京倾销伪劣超标花炮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经历了几个静悄悄的除夕,有了“禁放冲淡节日气氛”之类说法,春节好像跟平常日子没什么两样了。

1998年2月23日,《北京日报》8版

新世纪以来,禁放区内没少听到鞭炮声。2002年春节,北京因燃放引起的火灾蹿升至181起,其中禁放区60起,非禁放区121起。2004年春节,北京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5人死亡。

在记者街头走访中,人们对燃放的态度出现分化:强烈赞同的多是年轻人或小孩子,而多数市民认为烟花爆竹当“禁”,但不应当“绝”。一些民警也表示出了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的难度。此时,国内确有一些城市因种种原因已解除了禁放。

2002年1月27日,《北京日报》6版

2005年5月16日,《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民意。其中规定,每年除夕至正月十五,全市除文保单位、车站机场等八类场所外,允许燃放烟花爆竹。这意味着全面禁放13年后,北京一年将有十多天部分“解禁”。市人大常委会发放6万份调查问卷,近70%居民赞成“禁改限”。

8月14日,“禁改限”立法听证会举行,16名陈述人当场激辩,争执不下。陈述人中,年轻人均表示赞成“禁改限”,而老年人绝大多数反对解禁。

“禁改限”听证会座无虚席,旁听市民多数是老年人。每当陈述人发言表示反对解禁时,他们都会报以热烈掌声。

9月9日,《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10月1日发布,12月1日正式施行。有人大代表指出:放鞭炮,喜欢的很喜欢,厌烦的很厌烦。既然“禁改限”是大家做出的选择,那就要讲公德、守规矩,考虑燃放时的公共影响和他人感受。

百万人次上街保安全

2006年1月,“禁改限”后首个春节。节前,市烟花办印发40余万份宣传单,告知市民燃放的时间地点和花炮种类。腊月廿九、除夕两天,一千余万北京市民,陆续接到了市政府的“拜年短信”,祝福新春快乐,提示合规燃放。

为确保公共安全,北京实行烟花爆竹专营制度,对零售点严格审批,并统一了采购、储存、配送、销售等环节及花炮的标识。

为管好烟花爆竹,北京进行了抗击非典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市性动员。政府启动城市应急指挥和处置工作预案,分别成立市、区县两级燃放指挥中心。

街头警灯闪闪,环路上消防车来回巡视,社区内随处可见拿着扫帚、沙袋等简易灭火器具的“红袖标”。全城共121万人次不舍昼夜、顶风冒雪上街保燃放安全,做到限放区的每一条街、每个胡同、每个大院、每个楼群都有人看守。

街道居民组织义务消防队,严防燃放引发火灾

总动员的结果令人欣慰,2006年春节,全市没有出现因烟花爆竹引发死人和摘除眼球的重大伤亡情况,没有造成重大火灾。这样的总动员,成为此后每个春节的标配,遇到天干物燥、狂风大作的时节还得加码。

“少放不放为蓝天”

转眼到了2010年,人们发现:春节鞭炮声明显没有过去那么密、那么响、时间那么长了。这一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对此兴趣不高,宁愿宅在家看电视、玩电脑也不想下楼放炮,家长们也就渐渐没这兴致,不用花这钱了。二是禁放区增加,楼高人稠,小区里到处停着汽车,大家重视安全,也不想给人添堵。

此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连幼儿园的娃娃都知道花炮有污染,为了天更蓝,越来越多人主动选择过一个绿色春节。

花炮销售冷清,首日就打折

2014年后,随着中央通知要求节俭过节,各级机关和干部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等年货节礼后,一批曾因礼尚往来收到烟花券而“被燃放”的人们与花炮作别。

花炮销售冷清,摊主打起了瞌睡

“少放一组烟花,多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深入人心,许多人表示“哪能抱怨着雾霾天盼治理,自己还图痛快放烟花?”调查显示,近几年已有近8成市民不再购买花炮,很多单位、社区也实现了零燃放。

小编的话:

阅读到此结束。今天,我们给大家准备的资料是54张央视大火的珍贵图片。这次火灾应该说是小编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大事了!事件发生时,小编我才十来岁,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无论是电视、报纸、还是网络上都是这次火灾的消息!虽然当时媒体发布的事件资料很是震撼,但是小编觉得这次我们会长从网上给大家搜集的资料看着也很令人揪心!说实话这些照片真是小编第一次看见!

下边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一张,现在看看还感觉后背发凉呢:

如何获取?

具体操作如下:

2.后台回复“央视火灾”

3.获取账号与密码,即可下载。

(我们的资料放在了邮箱的“文件中心”哟

该资料保留3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