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升国 & 田 菲:优化校园与家庭环境,促进乡村小学生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改善阅读能力 徐升国 & 田 菲:优化校园与家庭环境,促进乡村小学生阅读

徐升国 & 田 菲:优化校园与家庭环境,促进乡村小学生阅读

2024-07-03 00: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优化校园与家庭环境,

促进乡村小学生阅读

 

2022年乡村小学阅读状况调查报告解读

 

扶贫先扶智,要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仍然是促进乡村基础教育发展,提升乡村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新一代乡村建设人才。那么,乡村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当如何对症下药?为了掌握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校园阅读整体发展现状、不足与发展对策,南网知行教育发展基金联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组织开展了“2022年乡村小学阅读状况”调查。本项目自2022年5月至10月进行,调查样本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回收有效样本263212个,其中,小学生样本126109个,学生家长样本121500个,小学教师样本15603个。根据此次调查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目前乡村小学校园阅读的基本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与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思路。

 

乡村小学生阅读的主要点

 

(一)乡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与全国小学生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城乡阅读差距仍然比较突出

图书阅读率和阅读量是体现一个国家或一类群体阅读水平的重要指标。从本次调查看,2022年被访乡村小学生整体阅读率处于较高水平,但阅读量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调查数据看,乡村小学生对教材、教辅以外的课外纸质图书阅读率为93.5%,即有93.5%的小学生有课外书阅读行为,乡村小学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27本。与全国城乡小学生阅读整体水平比较看,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关于未成年人群体的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小学生图书阅读率为99.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21本。被访乡村小学生与全国小学生图书阅读率和图书阅读量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手机阅读与听书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正在融入乡村小学生生活,提高数字媒介素养成为当务之急

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浪潮对乡村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乡村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传统纸质阅读方式外,手机阅读、听书等数字化阅读方式逐渐融入到乡村小学生的生活场景之中。调查显示,2022年,乡村小学生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1%,即有72.1%的小学生在过去一年中有过数字化阅读行为。其中,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达37.3%;其次,选择通过听书方式进行阅读的比例为23.9%;接触过网络在线阅读的比例为18.5%。其中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的比例为9.8%,通过Pad(平板电脑)进行阅读的比例较低,为6.5%。

1684489783686799.png

图1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虽然被访乡村小学生群体数字化阅读的整体普及度(72.1%)不及传统纸质阅读(93.5%),但与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的我国小学生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76.4%)之间的差距相对小于纸质图书阅读率。这说明被访乡村小学生数字阅读与全国小学生数字阅读之间的差距相对更小。这主要得益于目前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及手机阅读消费的低门槛和手机的趣味性对小学生的吸引力。

从阅读时长看,乡村小学生每天用于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Pad等设备进行阅读或听书的时间超半小时(33.01分钟),远超用于阅读课外纸质图书的时长(17.88分钟)。乡村小学生每天用于纸质图书阅读的时间仅为手机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一半,与全国同年龄段群体的平均水平相比,乡村小学生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处于劣势。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小学生平均每天纸质图书阅读时长为25.48分钟。

听书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在乡村小学生中深受欢迎。调查数据显示,在有过听书行为的小学生(过去一年有23.9%的人有过听书阅读行为)中,平均每人每天有20.03分钟用于听书。近年来,听书以载体便携性强、不受识字能力影响、成本低廉等优势异军突起,在城乡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中快速发展。这也启示我们,开展乡村小学生阅读推广,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以外,听有声书等新兴阅读方式和渠道都值得高度关注和有效利用。

在数字化媒介广泛普及的今天,一方面可以积极发挥数字化阅读方式成本低廉、使用快捷的优势,填补城乡小学生阅读鸿沟;另一方面需要有效引导乡村小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等数字化媒介的良好习惯,提高乡村小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在使用手机的乡村小学生中,真正进行阅读或者听书的占比相对较低,更多的是利用手机看短视频、玩游戏,以及社交娱乐等非阅读类活动。这些充满吸引力的娱乐性活动不仅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甚至会大量挤占小学生的闲暇时间,使他们沉迷于感官娱乐,而更没有时间和兴趣进行图书阅读。在数字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无法完全阻止也没有必要完全阻止小学生使用手机,但同时也需要对小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和使用习惯进行有效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好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而规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对乡村小学生尤其重要。

(三)乡村小学生阅读兴趣普遍较高,需要进一步提供阅读环境和阅读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通过对乡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调查看,有四成(40.0%)乡村小学生表示喜欢并经常阅读课外书,但也有近半数的人(46.7%)表示“喜欢,但不经常看”,还有7.5%的人表示不喜欢也基本上不读课外书。即有四成左右的乡村小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也有近半数的小学生具有阅读兴趣,但缺乏阅读习惯,只有7.5%的小学生既没阅读兴趣也没阅读习惯。这表明大多数乡村小学生是有阅读兴趣的,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684489805535635.png

图2乡村小学生对课外书阅读的态度与行为

在考察乡村小学生不阅读或不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原因时发现,媒介干扰和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影响乡村小学生阅读的最重要因素,而阅读指导和阅读资源的缺乏也是导致小学生阅读习惯缺失的重要原因。具体来看,分别有两成左右的乡村小学生表示,自己因为“更喜欢看电视、玩游戏”以及“不喜欢看书”而不读课外书或不经常读课外书,分别有42.2%和22.2%的家长也认为以上两点是影响自己孩子阅读的首要因素;其次,有17.3%的人因为无人教导而不读课外书或不经常读课外书;第三,阅读资源的匮乏也是影响乡村小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有16.5%的学生表示“没有课外书可读”是他们不读课外书或不经常读课外书的原因;还有13.3%的人因为“课业负担重”而不读课外书或不经常读课外书;此外,还有7.1%的学生因为持有“读书影响学习”的观念而不读课外书或不经常读课外书。

由此可见,乡村小学生并不缺乏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而是缺乏经常阅读的习惯。究其原因,既有电视和游戏等娱乐的冲击,也与缺乏有效的阅读引导、阅读氛围和阅读资源有关。

1684489832984041.png

图3不阅读或不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原因

(四)乡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偏娱乐化与实用化,需要引导乡村小学生阅读更多有营养价值的好书

调查数据显示,乡村小学生最喜爱阅读的课外书类型为“卡通漫画”,选择比例高达34.7%;其次,有30.9%的人选择“童话寓言”类图书;“作文精选”“幽默故事”“古诗”类图书的选择比例均超过20%;“校园小说”类图书的选择比例相对较低,为15.7%。从乡村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偏好来看,轻松有趣的卡通漫画和幽默故事都是比较具有吸引力的图书门类,而作文精选与古诗等均属于功能性或功利性阅读的种类。真正的知识性和文化性图书类别,如科普科幻、经典名著、历险故事与绘本书等的喜爱率都相对较低。这说明,乡村小学生的阅读取向更偏娱乐化与实用化,对这些读物的阅读虽然也值得鼓励,但如何通过提供更多更有营养价值的好书,研制和提供优秀图书推荐阅读书目,开展好书阅读指导等举措,引导乡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品位,阅读更多更有营养价值的图书,是应当引起注意的一个方面。

1684489848151644.png

图4乡村小学生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类型

(五)校园图书馆等阅读硬件设施逐渐普及,阅读课程、阅读活动和阅读资源等软件资源有待加强

调查显示,分别有超过五成的乡村小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有图书馆和班级阅读角(59.6%和54.5%);有超过四成的学生(46.0%)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开设了阅读课;有36.8%的人表示所在学校开展了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此外,有5.9%的学生表示所在学校拥有电子阅读资源。进一步来看,虽然阅读课程在乡村小学逐渐普及,但是如果学校缺乏专业的阅读指导教师,往往就无法有效开展阅读课程。在本次调查覆盖的乡村小学中,仅有一半的教师(50.0%)表示学校有阅读指导教师。

从调查数据看,尚有40%左右的乡村小学校园阅读硬件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而阅读课程、阅读教师和阅读活动等软件资源的改善,更需要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1684489863998427.png

图5乡村小学校园阅读设施与资源状况

老师是对小学生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人,在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被访乡村小学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几乎全体乡村小学教师(99.1%)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持赞成态度。在阅读指导与引导方面,乡村小学教师更多的是支持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而缺乏有效的指导与引领。这主要是因为多数老师缺乏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这也启示我们,应当将学校老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培养纳入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范畴。

(六)多数家长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但家庭阅读环境还比较缺乏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有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与保持。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被访乡村小学生家长对儿童阅读持积极态度,超过九成(92.4%)的家长赞成孩子阅读课外书。同时,多数乡村小学生家中具备一定数量的阅读资源,有89.0%的乡村小学生表示家里有属于自己的图书,平均每人家中有17.82本属于自己的课外书。虽然大部分乡村小学生家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课外书,但近八成的学生家庭课外书拥有量偏低。具体来看,高达33.0%的学生表示家庭课外书拥有量在5本以下,22.6%的学生表示家庭课外书拥有量在6~10本之间,13.0%的学生表示家庭课外书拥有量在11~20本之间。此外,还有11.0%的学生表示家中没有属于自己的课外书。这意味着80%的小学生家庭藏书低于20本。

1684489877391611.png

图6乡村小学生家庭课外书拥有量

虽然被访乡村小学生家长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但家长自身阅读习惯有待养成。当问及父母或其他家人是否喜欢阅读时,近六成(59.1%)的乡村小学生表示,他们的家长不经常读书或基本不读书。具体来看,有22.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家长“喜欢,且经常看书”;有41.3%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家长虽然喜欢看书,但不经常看;有17.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家长“不喜欢,基本上不看书”。这说明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多数家长自身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无疑非常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而在城乡小学生阅读环境的差异中,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家庭阅读环境不同。主要体现为乡村小学生平均图书拥有量更少,父母有阅读习惯的比例更低。长期在中国中西部农村从事调查研究的美国斯坦福经济学教授罗斯高提出,贫困父母的文化素养,是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乡村贫困地区父母更少给孩子讲故事和读书。因此他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个重要方法是培养年轻母亲给孩子讲故事和读书的能力。(参见《罗斯高的中国愿望:让妈妈给孩子读书》,凤凰网,2021年4月27日,http://culture.ifeng.com/c/85n1GorrRO1)

1684489890366901.png

图7乡村小学生家长对阅读的态度与行为

 

促进乡村小学生阅读发展的策略思考

 

培育乡村学生阅读素养,需要以系统思维,加强乡村校园阅读体系、家庭阅读环境和社会阅读资源支持,通过“三位一体”的综合工程建设,久久为功,乡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必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一)构建书香校园“大阅读体系”

校园是小学生阅读环境的主体。根据乡村阅读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立体建设校园“大阅读体系”。

一是开设阅读课程,落实课程内容。从本次调查看,相当比例的乡村学校没有阅读教师,也未开设阅读课程。从教育强国芬兰的成功经验来看,行之有效的阅读课程是保证学生阅读时长、保持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必要手段。为此,应当为所有乡村学校都设立阅读课程与专门的阅读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指导和阅读方法培训。

二是营造书香校园浓厚环境氛围。推动校园阅读体系从以书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以学生阅读服务为中心的转变;完善校园图书馆、校园阅读吧、班级图书角、书香走廊、书香食堂等,让书香无处不在;推动从“校园里的图书馆”到“图书馆里的校园”的转变,从而营造浓厚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利用各类阅读设施,开展校园阅读活动,组织校园读书节,开展各类读书竞赛活动,营造读书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师生将阅读行为兴趣化、日常化、生活化、习惯化。

三是建立校园阅读数字平台。建立集阅读资源数据库、学生阅读服务系统、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系统、教师阅读管理系统于一体的校园数字阅读平台。集个性化阅读指导与推荐、阅读资料自助借还、阅读心得交流分享、阅读行为统计分析于一体的校园阅读数字平台,可为在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便捷的阅读服务。

四是建设学生阅读能力评价体系。定期对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水平等阅读状况开展科学测量与持续追踪,在教师或家长为其选购阅读资料进行阅读指导时将更具针对性。学校也可根据每位学生的阅读测试状况制订提升其阅读水平的相关计划与具体措施。

五是开展乡村小学教师阅读教学专业培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是乡村校园阅读推广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发挥学校老师带动学生阅读的作用,就要定期对乡村小学教师开展阅读指导培训,从最新的阅读理念与阅读技能等方面全面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

(二)推动创建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大乡村地区,许多家长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知识结构和阅读理念等方面的欠缺,对阅读认知较低,造成经济贫乏和知识贫乏在家族成员间的代际传递。因此,要打破乡村小学生的贫困代际传递,就要改变乡村小学生的家庭阅读氛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家校阅读方面的沟通与协作。从改善家庭阅读环境入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家访,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在学校的指导与支持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是帮助乡村小学生家庭开展“妈妈陪读”计划。无论是幼儿园阶段,还是小学生阶段,在母亲的陪伴下,养成一起读书的习惯,对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极具积极意义,影响到孩子上中学、考大学,直至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进而影响到中国的未来。让乡村小学生妈妈接受一些科学养育与讲故事培训,推动乡村妈妈养成亲子共读的好习惯,每天给幼小的孩子读读书,由此产生的蝴蝶效应,无论对学生个体发展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

1684489904382784.png

三是开展“小手拉大手”计划,共建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研究显示,亲子阅读行为有助于改善成年人的阅读习惯。亲子阅读是一种“双赢”的阅读模式,家长也在陪读的过程中增加了阅读时长,对其自身的阅读行为与阅读习惯的塑造起到推动作用。为此,可以在乡村小学教室内设置班级阅读角,每位学生每周可借阅一本或多本图书带回家,带回家后与家长共同阅读、分享书籍。

1684489915802314.png

四是开展乡村阅读“蒲公英计划”,培育小小乡村阅读推广人。制订乡村阅读“蒲公英计划”,鼓励和支持有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小学生,将校园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带回村内,并分享给同村的小伙伴,带领小伙伴们一起讲故事、一起读书。孩子们将书籍分享给家人和村里的同龄人,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到自己的生活场景之中,间接承担起村内小小阅读志愿者的角色,让阅读之风在本村广泛传播,也是改进乡村小学生阅读环境的有效途径。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助力乡村儿童阅读

从总体上看,校园和家庭各种阅读资源的配置仍然是乡村小学生阅读发展中的短板,学校和家庭由于受到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无法充分满足乡村儿童阅读发展的需求。因此,还需要充分调动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包括各类企业组织、社会公益机构等,通过公益捐赠、人才支持等方式,共同参与推动乡村学校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与阅读活动开展,支持建立素养专业、身份多样的乡村阅读推广队伍。

一是对乡村学校阅读设施建设和阅读服务提供资金与资源支持,乡村学校阅读体系建设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和资源,但这些目前尚未全部纳入公共财政支持和教育投入范围。特别是在乡村基本教育投入仍然不充分的前提下,依靠公共财政支出或学校本身开展阅读体系建设仍然力量有限。为此,需要进一步发挥各类企业组织、社会公益机构、有爱心的公民个人等各方力量的作用,协力开展公益捐赠,或建立乡村校园阅读教育专项公益基金,对乡村小学校园阅读服务体系建设进行长期扶持,同时发起或支持相关乡村阅读教育专题项目,推动乡村阅读教育持续深入发展。

二是开展“乡村儿童阅读亲人认领计划”,建设乡村儿童共享阅读协助平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开发远程儿童共享阅读协助平台,招募在校大学生、教师、文化工作者,甚至是城市中小学生等群体作为阅读志愿者,与乡村儿童一对一结对子,担任乡村儿童的“阅读叔叔”“阅读阿姨”“阅读哥哥”“阅读姐姐”等阅读亲人,通过数字化平台,以在线共读方式陪伴乡村儿童一起读书、讲故事,帮助乡村儿童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是开展“乡村阅读志愿者培育计划”,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培养一支素养专业、深入乡土的乡村儿童阅读推广人队伍。社会组织除了广泛发动资源,为乡村儿童的阅读指导专业化培训提供资金支援之外,调动具有专业学术背景以及阅读指导技能的专业人才资源也是其可发挥的优势之一。外来的志愿者在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覆盖面和人员的稳定性方面欠缺保障机制,可充分调动本土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为其提供科学阅读指导的培训机会与资源支持,作为推动乡村儿童阅读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如利用城市高校资源,定期对村中的大学生村官、退休教师、年轻留守妈妈等群体开展乡村阅读推广人专业培训,将这些本土人才资源转化为乡村阅读推广有生力量。

1684489931147428.png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建设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升乡村儿童阅读水平,既是提高乡村儿童学习能力,促进乡村文化教育发展和推进乡村经济社会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我们共同携手,关心乡村儿童阅读与成长,培养新一代阅读人口,建设书香国度。

 

作者徐升国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田菲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助理研究员

(本文刊于《阅读与成才》杂志2022年第六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