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0:“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收官十三五感受 告别2020:“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舞

告别2020:“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舞

2023-07-28 19: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不少专家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全方位要求,而不仅限于产业、外贸等经济领域,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新发展理念的引领,而新发展理念则会加速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伟民认为,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基本要求,要把握“格局”、“循环”和“开放”三个关键词。

一是“格局”。要优化我国经济生产、分配、需求、技术等基本格局,因为经济基本面就在这里,确定发展基本路径,即走什么样的道路来实现2035年的目标,是我们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和先手棋。

二是“循环”。要畅通国内生产、分配、需求及其相互之间的循环,打通堵点,清理淤点,这种循环是全国统一市场的大循环,不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部门自己的小循环和内循环。

三是“开放”。要促进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不仅要继续当好“世界工厂”,同时还要争取当好世界的市场。

六稳六保:就业是基本面

“六稳”和“六保”也是2020年的关键词。如何理解“六稳”与“六保”的关系?

2020年5月22日,在两会“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表示,“六保”和“六稳”是相辅相成、连贯统一的。作为“六保”本身,内部也是相辅相成的。前面“三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直接贯彻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要保住了市场主体,就能有效地保住居民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保住了居民就业,就能够保住基本民生。再加上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这项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重点是从宏观层面、社会层面来保障前面的“三保”能够更好落实。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导茶洪旺表示,从“六稳”到“六保”,中央审时度势,增强底线思维,为有效应对冲击把脉定向,使我国应对疫情冲击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了新的方向。无论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还是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就业是首位,首保就业护基本民生,稳是大局。

茶洪旺表示,回首过去,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解决民生就业的重要载体,中国经济的振兴与中小企业的振兴是分不开的;放眼未来,帮扶中小企业活下去才是硬道理,这个硬道理的“硬”就硬在保企业就是稳就业,稳就业就是稳经济、稳社会、稳民生。“我们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来认识这种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这种重要性都不过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秦荣生表示,从民生角度看,在经济增速下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经济增长源于有效需求增加进而推动扩大再生产,有效需求特别是内需的持续增加,则依赖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就业正是确保居民拥有工资性收入、拥有足够购买力的源泉。因此,稳就业既是一个社会问题、稳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增长问题。

秦荣生表示,我国稳企业治理政策应对得当,经济增长趋势就不会因疫情而改变;我国长期坚守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企业良好发展的势头就不会发生逆转。我国的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聚力支持稳企业,大幅度减税降费,各地政府清理取消对企业的不合理限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支持力度。

因此,稳企业就会有保障,经济基本面内生向好,会为保就业带来很大的空间,就业难的矛盾才能得到有效化解。从这个角度而言,保市场主体更具有全局意义和优先位置。

展望“十四五”:“双循环”促“需求侧改革”

“十三五”收尾,意味着“十四五”即将“起舞”。“十四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如何编制一个更好的“十四五”规划,其中,“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无疑是一大亮点。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六五’计划开始,共制定了8个五年规划(计划),从‘七五’开始,中央建立了由党中央制定规划提出建议,然后由国务院按照建议确定的大政方针正式编制规划的制度。”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任珑谈到。

“第一次在五年规划建议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也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任珑谈到,这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0年12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概念。有专家表示,这是“双循环”大战略下的重要政策部署,有助于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国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熊园分析,首提“注重需求侧改革”,其核心是扩大内需,抓手是畅通内循环、出台促消费举措、推动配套制度改革。

专家认为,从需求侧管理到需求侧改革,是因为很多传统的做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再去大力推动,产出投入比不高了,还会增加潜在的风险,综合来看并不划算。所以不能再走靠诸如房地产来拉动需求这样的老路了,构建和畅通内循环体系,更是需要摆脱对这样传统做法的依赖。

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管委会主任朱之鑫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计划),助推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把握发展规划在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发展规划的改革创新,推动发展规划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作用。

朱之鑫表示,“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是“三个新”,即把握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发展规划要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布局和安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要做到三点:一是把握发展规划在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二是用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规划的改革创新。三是推动发展规划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