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江湖”格局之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支付宝红包怎么提现到微信红包 “支付江湖”格局之变

“支付江湖”格局之变

2023-07-09 01: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

微信支付与多家高校的碰撞

互联网哪有那么多免费的东西,无非是还没到收费的时候……

6月底,“多所高校下个月停止使用微信支付”突然登上热搜。

以西北大学为例,其发布的公告称,“因腾讯公司微信支付将于7月1日起对校园场景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除收学费外,其他收费均会受到限制并收取0.6%的手续费。为维护师生利益,从6月30日起对校内一卡通用户暂停提供微信扫码支付服务,一卡通校园卡、交通银行App、云闪付、支付宝等渠道正常使用,望各位师生周知。”         

此外,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洛阳理工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也都发布了类似的公告,引发了社会舆论极大的关注。微信支付收费的逻辑是什么?0.6%的手续费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微信支付会在其他渠道采取类似的手续费收取模式吗?

一时间,各种疑问和声讨将微信支付与腾讯推向风口浪尖,沉寂许久的移动支付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变革。

02

支付方的解释

一次热搜,三次回应。面对舆论的高度关注,腾讯鲜有如此高频地对一个事件作出回应,可见本次多所高校与微信支付的风波影响有多大了。 

6月29日下午,微信支付官方微博回应称,此次调整的本意是为了对费率实施更加精细化的优惠措施,后续将继续优化与高校的沟通流程,加强合作。      

然而,这样一段看上去多少有些公式化的话语并未化解用户的不满,反而因为冰冷的语气让更多学生及网友表示“微信支付一直是我们校园生活的重要工具,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如果费用太高,我们就需要考虑,是否继续使用微信支付了。”

而在舆论热度持续不退的情况下,6月29日下午晚些时候,微信支付在腾讯微信团队官方微博就此事发布回应并致歉。

除以“致歉”为标题外,整个行文话语真诚了许多,随后,微信支付又在“微信派”上对此次事件作出第三次回应。“微信派”发布问答形式的说明,表示微信支付对校园学杂费自始至终保持零费率优惠政策,而对校园营利场景费率实施精细化管理,计划调整费率为0.2%,其中微信支付实际收取0.1%费率,另外的0.1%作为技术服务费发放给为学校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合作伙伴,外界所传的0.6%纯属误传。

完整复盘本次高校与微信支付的冲突后会发现,0.6%手续费的确是误传,但微信支付的确存在费率,绝不是消费者下意识的“免费”认知,而微信支付此次调整,波及的范围并不只是高校。也有一些中学近期向家长发来短信,告知因微信支付平台将收取一定的支付费率,学校一卡通充值系统将改用银联银行卡绑定支付。事实上,即便停用微信支付外,校园卡、交通银行App、银联闪付和支付宝等支付方式仍将继续可用,这些替代支付渠道将为师生提供更多选择。可见,微信或许将就此失去一部分市场。

03

微信支付的收费逻辑何在

成本压力之下,微信支付不再愿意倒贴钱换取市场份额了。         

将时间线拉回到2013年前后,支付宝、微信第一次在移动支付领域短兵相接,人们在那个年代对移动支付的认知和理解更多停留在“红包”上,而通过春晚红包活动,微信成功“说服”人们将微信同银行卡绑定,也让微信支付收获了数千万的“原始”用户。

红包、打车、线下市场……支付宝、微信两大巨头围绕移动支付展开激烈竞争的同时,也通过各种补贴刺激终端市场用户体验、尝试并习惯移动支付。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补贴流向移动支付用户的同时,也让各应用场景平台、线下市场门店成为受益者。

“移动支付补贴多的时候,往往花不到八块钱就能从公司打车回家,而正常出租车费用往往超过三十元。”

“曾经有团队招聘我做支付宝支付地推兼职,说服一家门店开通收款码就有500元奖励费用,有些同学靠这个兼职就轻松实现月入过万。”

“那时候微信、支付宝推广团队都是轮流上门说服我家小卖铺使用他家收款渠道,还得看谁给的返点高,我才选择用谁的,但这个钱能轻松冲抵门店水电费的。”

“不记得移动支付那时候撒了多少钱了,印象中单是2018年前后刷脸支付,两家就至少拿出了130亿的推广费用。”

……    

疯狂补贴之下,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两家在巅峰时期曾占据我国移动支付市场90%以上市场份额,而在拿到足够市场份额之后,收费并不意外。微信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除了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外,也有很多成本需要覆盖来提供服务。

在2016年、微信宣布对个人用户零钱提现累计超过1000元的部分收取0.1%的手续费时,马化腾曾在回应相关问题时谈到,用户通过微信提现后,作为第三方支付方的微信会被银行收取千分之一的费用,这造成微信成本极速增长,曾有一个月,该项成本超过了三亿。“我们做一个通道一进一出,却要承担这个千分之一,确实是很不科学”。

2022年初,微信支付负责人张颖曾在“2022微信公开课PRO”上公开表示,微信支付从未在小微商户收款业务中盈利,亏损状态未解。据悉,当前,在“减费让利”号召下,小微商户与微信支付的手续费率为0.38%。在2022年中报中,腾讯曾表示,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微信支付在支付服务手续费方面已累计“让利约30亿”,惠及小微商家超过2000万。    

而在一日三度回应高校费率问题中,微信其实在第二次回应中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秒删”版本,其中也透露“在校园场景内承担的银行通道成本超过10亿元”。即便这样的说法被删除,但客观来讲,腾讯为布局微信支付从前期补贴推广到后期人员、运营、网络等方面费用支出,的确需要一个平衡收支的方式。但非常有趣的是,同样承担巨额推广补贴,支付宝却一直在以极低费率,也没有提及自己的困难,这又是为何呢?

  对比两者的生态和运营模式会发现,支付宝作为阿里巴巴的一个分支,与淘宝和天猫密不可分。客户在淘宝和天猫上购物并付款后,平台通常会保留这部分资金一段时间,然后在确认收货后支付给商户。在这个阶段,这部分“沉淀资金”被支付宝用于理财,收入无疑是可观的,这是微信支付没有的优势。         

从功能定位和划分来看,微信支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没有沉淀资金的来源,这可能是微信多次在支付宝前面提高费率的原因。然而,虽然从企业运营看微信支付收费情有可原,可从用户的角度看,微信支付凭借补贴和微信强社交属性构筑绝对的规模优势后,反过来收取手续费用,多少有些尾大不掉的感觉,且拥有强大权柄的微信一旦在手续费上提价成功,谁又能保证后期不会继续提价呢?

04

正方:不能让金融基建者寒心

任何服务都有成本,想要长期维持下去必然要解决收支平衡的问题。我国当前移动支付的领先和规模优势,很大程度源于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化竞争。   

微信支付调整费率本身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微信前期采取零费率(校内商户/校产),部分出于培养用户习惯的目的,但长期来看这并不符合商业逻辑,也不可持续:前期的零费率很多时候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市场推广,培养用户习惯。培养用户习惯之后,最终它只是一个拉新的活动,是一个促销的活动,最终还是要回到正常的商业逻辑上去。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成本是通道成本,按照行业中的通行标准,第三方支付机构针对贷记卡(通常指信用卡)用户的使用,需要承担单笔约0.5025%费率的通道成本,具体包括不超过0.45%费率的发卡行成本、0.0325%费率的银联管理费、0.02%费率的银联品牌使用费:第三方支付机构针对借记卡(通常指储蓄卡)用户的使用,需要承担单笔约0.3825%费率的通道成本,具体包括不超过0.35%费率的发卡行成本、0.0325%费率的银联管理费此外,第三方支付还有服务器、维护等技术成本,以及推广等运营服务,还需要付给代理公司分成。    

由此可见,对于一些机构,微信支付实际上是在亏本,帮这些机构支付了银行的通道费。而单就本次费率调整,其实微信支付最初的政策调整只是针对电商、酒旅等盈利场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收费的主体并不是学生,而是盈利场景的运营方。 

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引入了第三方经营机构和商户,微信支付的费率调整主要针对他们。实际上,这笔“手续费”也是存在的,如消费者日常生活中预订酒店、超市购物等消费场景,无论用微信、支付宝还是其他第三方支付,都存在这笔给清算机构和银行的通道费。以前只不过针对学校消费场景,微信支付自己要承担银行通道费。目前,各大高校存在不少盈利性支付场景,既然学校的商家在使用微信支付等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盈利,那么学校为何不能认同微信支付的手续费?     

微信支付在服务商家的同时,日常也在持续投入银行通道费等成本。据悉,随着校园场景及商户数量的持续上升,大量涉及电商、酒旅等盈利场景占用了零费率的补贴资源,导致成本不断高涨。此外,商家在使用微信支付服务时也节省了管理现金的时间成本,同时又能盈利,因此不少人认为收取合理比例的手续费也在情理之中。      

05

反方:担心巨头权柄过重

在社交领域拥有近乎垄断性优势的腾讯,本身已经为微信支付构筑了庞大的用户流量护城河,用户在使用习惯上形成依赖后,很容易被称为费率下被反复收割的“韭菜”。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微信支付第一次因为提费而引起争议了。

早在2016年2月16日,“微信公开课”曾发布公告:3月1日起,个人用户的微信零钱提现功能(从零钱到银行卡)开始对超额部分收取手续费,转账恢复免费。而后3月,微信正式宣布零钱提现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费率为0.1%,每笔至少收取0.1元。然后,从2017年底开始,微信“动刀”信用卡。首先,每个用户月累计还款额超过5000元的部分按0.1%收费(最低0.1元),即每次还款5000元收费5元。2018年8月,收费范围扩大到每笔还款按还款金额的0.1%收费。用户还款时,手续费应与还款金额一并支付。 

然而时至今日,支付宝每人每月仍享有2000元的基础免费还款额度,并且允许用户通过积分兑换更多的免费还款额度。

而且按照微信支付官方的解释,微信支付运营成本“不断增加”,所以才要在费率上采用精细化的优惠措施,可问题是微信支付并非真的完全独立运营,而是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腾讯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至人民币487亿元,商业支付活动增速显著改善。受益于人们外出活动的增多,线下商业支付活动反弹幅度显著高于线上商业支付。而在2022全年,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至1771亿元。

显然,微信支付宣称的由于银行服务费成本,多年对公益场景补贴的理由是否能够站住脚就有待商榷。或许不应该叫做补贴,而应该叫“少赚”。

而单看微信支付本身,德邦证券研报显示,假设微信支付的成本费率为0.15%,按线下0.38%、线上0.6%的标准费率测算,腾讯线下、线上支付的毛利率分别可以达到61%、75%。   

对比而言,财报显示,2023年Q1,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则为34.5%。

从上面的数据看,“成本压力”真的大到让微信支付不得不提价以弥补“亏损”的程度吗?         

06

数字人民币、回归现金

消费者并非没有选择

让免费从一种“营销模式”变成一种“商业模式”早已是互联网巨头们熟练掌握的技巧,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放到任何时候都适用。高校与微信支付手续费的“误会”,又何尝不能看作是微信支付在手续费上的试水呢?面对移动支付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并非没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在数字人民币应用及场景快速成长的今天,移动支付市场完全有机会迎来新一轮的变革。     

“以前一份外卖午餐也就15元上下还包送,现在随便点一个优惠套餐加上送货费就接近30元了,想多加两个小菜,待付金额就蹭蹭逼近50元,反正感觉现在外卖都有些吃不起了。”

“好怀念9.9元两张电影票还送爆米花的年代,现在电影院人也没多多少,可带老婆儿子岁随便看一场电影就接近150元了,这还是不买爆米花、可乐,节省后的费用。”

……

用“免费”切入市场,高举“颠覆”旗帜玩“垄断”,互联网巨头坐拥海量用户,频繁“收割”上下游的行为才是这一次人们如此警惕移动支付费率波动的原因。   

为了抢占市场,抢夺用户,烧钱历来都是互联网巨头们最熟悉的打法,新用户1分钱买菜、新人全额返、亏本外卖……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外卖变贵的时候,整个外卖市场早已不复百家争鸣的盛况,而同样的事情在网约车、团购等领域。而曾经百家争鸣的网盘如今也进入百度云盘一家独大的局面,凭借庞大的资源优势,会员费用乃至会员体系规则都只能进入“一言堂”模式。即便是电商领域,如果不是拼多多、抖音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异军突起,挤掉ebay后的淘宝、京东何尝不是电商领域的支付宝、微信?

平台“人傻钱多”式烧钱让用户薅羊毛后,快速构建规模壁垒,挤掉竞争对手后就可以凭借规模优势正大光明地实现“流量变现”,而当终端市场消费者反应过来的时候,市场上往往已经没有了更多的选择,且消费习惯上的依赖性已经养成,只能被动承担费用的上涨。 

此次移动支付费率争议表面上看是微信支付同B端商户的博弈,可消费者的钱袋子才是关键,一旦费率提升,商户必然将成本转嫁到终端产品和服务上,甚至可能借成本转移而大幅提价以攫取更多利润,最终买单的始终是消费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尝试更多支付方式成为必然选择,而消费者的转变,自然推动移动支付市场新一轮的变革。

07

积极拥抱数字人民币

“我用数字人民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开始是在银行工作的朋友推荐下开通,他还送我了一些小礼物,后来发现用数字人民币在电商平台上付款,经常还能拿到返利红包。数字人民币本身在线上支付应用上并没区别,付款的时候点选‘数字人民币’选项就可以了,不过线下商铺方面似乎能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不多,老板付款的时候偶尔还是会让我扫码支付宝二维码领红包,如果后面真的因费率问题出现价格差异,我肯定选择数字人民币,毕竟水电气费以及家用电器大件的购买,一年动辄数万元,随便浮动一个点就够我一个月生活费了。”——毕业工作不到两年、从事新媒体运营的李小姐在受访时明显接受并青睐数字人民币这样的新兴支付方式。 

除了用户外,《电脑报》记者还采访了招商银行重庆渝中支行的负责数字人民币推广李女士,其从从业者的角度谈了对数字人民币的看法。

电脑报:重庆地区目前数字人民币推广和使用情况如何呢?

李女士:目前,数字人民币推广线上部分做得比较好,主流在线上商户端已经做到基本覆盖。而线下方面阿里旗下饿了么、盒马、天猫超市等平台,均通了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但线下商户使用率并不高,尤其是社区小店方面。

电脑报:市民对于数字人民币的态度如何?

李女士:目前主动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用户以18岁~30岁人群为主,中老年用户其实会来咨询一些优惠活动,但真正决定开通的人并不多,数字人民币在宣传上还有待加强。

电脑报:数字人民币在推广上会有哪些举动呢?

李女士:当前不少平台都针对数字人民币推出了优惠活动,前不久京东618期间,招商银行的数字人民币礼包活动,主要针对北京市、广州市、上海市、深圳市、厦门市、西安市、杭州市等多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为用户提供至高113元的礼包,包括20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支付满减券以及随机奖励支付券等多重福利,而这类优惠活动能够很好地带动用户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度。不过目前银行对推广数字人民币尚未形成有效KPI,银行尚未对员工下发严格的指标推广数字人民币,后续可能会有更大力度的推广活动出来,进而吸引更多用户。

我国数字人民币(DCEP)具备法币性质,同时相较于第三方支付在支付终端和体验上无明显差异,且在安全性、便捷性费用成本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我们认为伴随 DCEP 用户基数的增加以及应用场景的下沉,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垄断的局面或将被打破,DCEP 有望构建新的支付格局。    

资料来源:央行、平安证券研究所

当前 DCEP 已经处于试点阶段,形成了由央行发行、主导推动,再通过运营机构分发,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商户平台等共同参与逐层递推的推广方式,目前已在 17 各省市的26个地区展开试点,并确立了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 10 家运营机构,能够很好地同支付宝、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形成互补。   

除了本身体系和落地场景不断完善外,今年3月时,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上线“微信支付”钱包快付功能,这意味着,消费者在微信小程序等场景支付时,可以选择用数币钱包支付,包括支付宝数币钱包,这样的打通操作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民币使用的便利性,而当下消费者乃至商户对第三方支付费率的顾忌,也能极大推动数字人民币落地速度,进而改变当下移动支付市场格局。

08

回归现金支付

“我每个月给我母亲1500元生活费,可半年下来发现老人微信钱包账户上的钱基本没有支出,倒是攒下了小一万块,一问才知道我妈出门买菜、买药这些还是习惯使用现金或者医保卡支付。老人始终觉得手机支付不安全,自己也不能清楚掌握支出费用这些,即便是缴纳水电费用,也习惯去线下第三方店铺缴费,顺带还要索取缴费凭证。”26岁的吴先生在谈及移动支付时,对老人们使用现金的习惯表示理解。 

“作为家长,我其实更喜欢让小孩使用现金支付,现在各种儿童手表都带有扫码支付功能了,小孩很难对花钱形成一个认知,他们往往觉得没钱或者需要支付时,刷一下手机、手表就可以了。其实家里无论是过年的压岁钱,还是日常奖励金都是以现金形式给他的,也希望线下店铺、商场这些还是能够保留并宣传一下现金支付。”作为全职母亲,80后的姜女士反倒很支持孩子使用现金支付。     

“看年轻人用手机扫码付钱似乎很方便,可我年纪大了,不想去琢磨哪一块,每个月退休工资我都是自己去银行取现金回来,本身小区菜市场、超市这些都是可以用现金支付的,医院也可以刷医保卡,但是打车这些就很麻烦了,以前有一次在小区门口站了半个小时,硬是没拦下一辆车,后来出远门需要坐出租车的时候,我都是让闺女帮忙在手机上叫车了。”不排斥移动支付的何奶奶依旧喜欢现金支付,但在移动支付时代,各种方便年轻人的生活应用少了一些对老年人的关怀。

如果说成本压力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最终都会选择调整费率,那消费者和商户完全可以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收付款渠道,降低支付成本的同时,也推动支付多元化发展。

编辑|张毅

审核|吴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