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播放小学作文教学 音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3-08-28 10: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横街中心小学   汪优优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于义务教育理念进行优化改革,注重学生心智、能力的共同发展。作为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情感体验与素质提升,更加深入地结合多元化辅助手段充实课堂,使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本文以音乐元素引入课堂为例,对音乐元素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性进行浅析。

  【关键字】语文课堂、音乐、教学、运用

  一、语文课堂融入音乐元素的合理性

  首先,文乐同源。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讲究“意”与“韵”的交融,即明理又知韵。追溯诗歌起源的乐府诗集、再到唐宋诗词及后来的元曲,皆能体现出文、乐结合带给知识本身的价值提升。

  其次,内涵相同。语文和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具有显著的共性。它们都能发现美、表达美与创造美。对于学生具有同样重要的启迪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把两者有效结合,肯定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在语文课堂中加入音乐,有利于学生左右脑的开发。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要负责分析、读写;右脑则分担音乐、几何、空间等内容。那么将音乐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使学生的左右脑进行有效化的锻炼。不仅能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而且为日后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优质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堂配乐选择

  (一)课前导入教学

  课前导入,是课堂运用辅助元素的基本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前加入一段合适的音乐,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师在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王二小》这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到课文中,可以先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听完后,教师进行提问:歌词中讲的是谁?他做了件什么事情?最后结果怎么样了?学生们通过看、听、说就能很快地进入到课文情境中,有效地提起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播放与课堂相符的配乐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同时展示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

  (二)课时配乐朗读

  配音乐朗读需要结合课堂环节以及具体内容,配以合适的音乐,以起到引导学生思维、升华学生情感的作用。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中,普罗米修斯的话只有一句:“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如何让学生朗读出普罗米修斯坚定的决心?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他为了人类是怎样承受痛苦的,才能朗读好这句话。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选择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使他们能富有感情地朗读好这句话。

  课堂配乐还可依照课文内容粗略分为国学古典、国内现代、国外三种类别。因为中国古典乐、中国现代乐与国外音乐这三种音乐形式大不相同,对不同类型课文可以起到对应作用。而诗词类、散文类及童话类课文,尤为适合在背景音乐下朗读。例如教每册教材的古诗,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等国学类课文时,可以将中国古典音乐作为背景乐搭配朗读,能够使文章内涵更加纵深地展现出来。

  类似《月光曲》等展现西方文化的课文,因音乐与文化是相融的,因此将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作为背景音乐。有些课文借助背景音乐,能够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加充分地展现课文内涵,教师在配乐选择上要符合内容格调。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展现我国小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美丽风貌,可以搭用森林鸟儿自然纯音乐,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而类似《穷人》这类情节紧凑、环环相扣的小说类课文,尤其是出自著名文者笔下的小说都带有强烈的画面感,在文字的阅读过程中就能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这个时候,再加上背景音乐可能会显得突兀或喧宾夺主。因此在课堂环节中是否搭配音乐也要因内容而异。

  (三)课末升华主题

  一首音乐放在课文的结尾处往往有升华主题的功效。它能使学生展开想象,与课文产生共鸣。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当学生通过对比两份账单后理解了妈妈无私的爱,这时让他们说说:“这十年来,你的妈妈都为你做过些什么?”在学生畅所欲言后,让他们写写此刻,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这时,教师可以随机轻轻地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唤起学生平时生活中妈妈细心照料自己的点点滴滴。在练笔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学生动笔的能力,更使他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背景音乐置于课尾有点亮主题的作用,因此要选择中心明确的音乐作为背景。尽量避免意喻不清的轻音乐或其他音乐。同时注意内容要适宜,能够起到呼应主题的作用,切勿选错音乐而弄巧成拙。

  (四)全课背景音乐

  顾名思义,全课背景即课堂开始至结束大于50%的课堂时间融入背景音乐。运用音乐创设课堂立体化的背景,使学生在立体欣赏、由心感受的环境中学习。

  关于这种模式,我多数是用在作文课或阅读课上,选择无歌词的轻音乐,素材风格限于自然、舒缓,节奏不过分活泼跳跃。此外,在诗歌学习中也较为常用。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的学习中,在对诗句具体讲解时,我选择了《高山流水》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通过闲情逸致的曲调,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既感受到作者李白不畏世故、超凡脱俗的情怀,又领略诗歌的意境,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课堂配乐要注意的问题

  科学融合音乐元素,对语文教学有积极的作用,但往往错误运用会使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目的明确

  课堂中,教师融合音乐元素前首先应当明确运用目的。或是用来渲染气氛、激发灵感;或是为了调动积极性、提升情感等。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让课堂显得花哨一些,那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仔细考量课堂中需不需要音乐辅助,需要什么样的音乐,由此才能保证正确选曲、合理运用。

  (二)运用素材合适

  教师应当注意选择的音乐素材,风格遵循活泼、健康、古典、自然的要素之一,杜绝流行、摇滚、低俗或政治性歌曲。乐曲应与课堂环节或内容相匹配,同时还要参考学生的学习状态、身心素质、接受能力等具体条件。注重音乐内容与课堂的协调性,同时兼顾辅助课堂对学生深入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运用程度合理

  对于教师来讲,音乐作为辅助元素,目的为加深、活化语文课堂,提升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应良好把握音乐元素在课堂中占据的比重,音乐的内容、场景、音效、旋律、分贝等需要教师严格把握,切勿使音乐喧宾夺主。多则盈溢,少则不达,运用不当会干扰学生的课堂思维,起到负面作用。

  《新课标》要求使学生达到“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的标准。中华文化,文乐相通,教师应当注重音乐元素与课堂结合,以及关注活化课堂带给学生的成长变化。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

  [2] 刘冬梅.《让音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丰台课改平台. 2012-03-06

  [3]《小学语文新课标》最新修订版http://wenku.baidu.com/album/view/b0f12a3143323968011c920d.html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