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尔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撒拉族土库曼人 【撒拉尔人物】

【撒拉尔人物】

2024-07-02 01: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61年,一个风雪肆虐的冬夜,一名男婴在塔沙坡村一户贫苦农家的土炕上呱呱坠地,他就是如今的撒拉族奇才——马建新。马建新年少时,就“浸”在撒拉族的文化中。上山放牧时,他聆听林间拉运木头的汉子们嘹亮的号子;邻家办婚事时,他凑上去观看再现追根寻祖的骆驼舞。晚上,他和同伴们一起在麦场上唱歌……

马建新高中毕业后回乡任教,上课之余他倾心绘画,常画身边的山水、花鸟及校园生活。1987年,他的人生有了第一次重大转变,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陈龙教授游览孟达天池,晚上正好夜宿在马建新家里,闲谈之余,陈教授发现他很有艺术天赋,当即同意让他到师大艺术系深造。

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马建新的美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89年,马建新回乡任循化县师范学校美术教师,1993年调入循化中学。他教学有方,在循化中学任教的5年时间,学生中有12名考入中等师范学校美术专业,2名获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展三等奖,1名获全省青少年书画比赛一等奖。他在业余时间不懈地创作,作品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并先后被聘为中国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日本爱华路多国际书画函授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理事等。

作为一位撒拉族传统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马建新默默奉献才华。在他的各类作品中,都流淌着他对民族、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近年来,他的美术作品《牡丹》(国画工笔)、《收获》《阿姑》(摄影)、《母亲》(素描)等先后在国内外获奖。马建新倾注才华与心血,用图文形式将撒拉族历史文化呈现给后人,让撒拉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为撒拉族争取了荣誉,成为颇有影响的作家、书画家、摄影家及资深编辑。2003年3月,马建新创办了《驼泉报》,这是青海省新闻出版局审批的一份反映撒拉族民俗风情的小报。4开4版,季度出版。办报宗旨为挖掘撒拉族民间文化,反映循化自然风光。重点是立足循化,面向国内外,兼顾循化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教育等。每期1500份。2004年9月,为县庆50周年特刊是4开8版,发行3000份。至2005年,累计发行12期,19500份,开创了自治县个人办报的先河。后该报改由循化县文联主办,并改为期刊。

撒拉尔族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SalurSalır)”,简称“撒拉”,又称:撒鲁尔,现代土库曼人的祖先在古代分为“内撒拉尔”与“外撒拉尔”,内撒拉尔是核心部族,而外撒拉尔是内撒拉尔的势力影响范围内的其它突厥人。古代撒拉尔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发展分化为:特克,约穆德,撒拉尔三个小部落,这三个部落是现代土库曼民族形成的基石。目前在土库曼境内撒拉克一带和俄国[波斯边境地区的撒鲁尔人把自己当作最古老、最高贵的土库曼人。

撒拉尔(SalurSalır) 源于乌古斯汗的六子之一达罕汗。乌古斯部落从赛浑河旁的伊犁、热海一带迁到河中、花拉子模和呼罗珊地区。随着对小亚细亚的征服,一部分乌古斯部落定居在安纳托利亚的东部地区,撒鲁尔是其中一支军队。而且在小亚细亚塞尔柱的历史中,撒鲁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塞尔柱人在各方面实行分散乌古斯部落的政策,相当大的一部分撒鲁尔人向西迁徙;那些留在马鲁和撒拉克的撒鲁尔人在后来以土库曼人的名义发挥着作用。一部分撒鲁尔人在大概在1227年左右,经过撒马尔罕、吐鲁番、肃州,来到现在甘肃和青海并定居循化地区,逐渐人口增多,发展至青海各地区以及新疆,云南,河北,山东,东北等地.

撒拉尔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共有30个字母,与土库曼语、阿塞拜疆语、克里米亚塔塔尔语、土耳其语为同一直系亲属语言,也与旁系的哈萨克语、维吾尔语、乌兹别克语、柯尔克孜语相近,同属于粘着语类的语言。撒拉尔语言中有少数词汇是阿拉伯语、波斯语、及汉语借词,现在大多数青年人都在熟练掌握本族语文之外,还掌握汉文。

撒拉尔族在历史上各个阶段都始终沿用突厥语,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聚集地域曾经使用不同的的文字体系,(古突厥文-- 蓝突厥时期)、(古回鹘文--后突厥时期)、(撒拉尔图尔克文亦即察合台文--中亚突厥斯坦时期直至东迁后的清朝末期到中华民国时期)、(现行使用的文字是由撒拉尔青年联盟推行的从撒拉尔老图尔克文转换成的现代突厥拉丁文),目前的撒拉尔拉丁突厥文已经在一部分初高中、大中专院校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民间学者当中认知普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