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妇女为什么戴头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摩洛哥女人带头巾 客家妇女为什么戴头帕?

客家妇女为什么戴头帕?

2024-07-03 11: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那么头巾作用仅限于此么?

其实,在赣南地区的龙南、定南、全南(赣州人称它们为“三南”)头巾又叫客家冬头帕。“冬头帕”除了上述两个主要作用外,还被勤劳智慧的客家妇女拿来“一物多用”。比如带小孩在外劳作时,有时小孩尿湿了裤子,就可用它来包裹小孩,避免小孩受凉;或者在山上摘有野果,用它包回家给小孩吃。当然,随着妇女劳动量大大减轻和爱美之心,现在很难看到戴“冬头帕”的妇女了,“冬头帕”也已被草帽或布帽代替。

冬头帕的文化内涵

客家冬头帕的形式同样也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它不仅学习了长江流域“悟子”的形式和土畲服饰的装饰特点,而且还源于客家先民对闽粤赣丘陵地域的深刻理解。

就我们今天看到的客家冬头帕来说,其结构形式分为披肩、护额、丝带三部分,在太平天国时期巩固发展而来。在客家人的理解中,“冬头帕”红褐、黑、白相间条纹的披肩,有如客家深厚的地层,又如客家层层的梯田;额前部的大块黑色面料配上艳丽的两根丝带,有如厚重大地上的两条河流;而戴好的头帕则如同起伏的丘陵。

据一位客家老人解释,所谓的两条河流,“一条是以前的河,一条是现在的河”。“以前的河”大概是指北方的黄河,过去养育着客家人的祖先;“现在的河”则可能指闽粤赣地区的河流,现在养育着客家人及客家人的子孙。凡此种种,体现的都是客家人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客家冬头帕的来历故事

关于“冬头帕”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女人远比男人聪明,一天,来了一个神仙,他骑毛驴到处游逛,正是春耕大忙季节,田里不少男人和女人忙着莳(shi)田,神仙雅兴大发,大声说道:“田中水淘淘,一天莳有几头禾?”男人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一个长得很俊俏的大嫂头也不抬高声答道:“驴子耳赤赤,一天留下几脚迹?”神仙一时语塞,面红耳赤。丈夫斥责妻子无礼难为老人,神仙回过神来扯了一朵云彩变成一块花布送给大嫂,她很高兴地把花布戴到头上,从此女人与男人谁更聪明就难分伯仲了。

一般来说,客家冬头帕是在妇女坐月子时和步入中年后佩带,一般是蓝布做的,老年人多用黑布。“冬头帕”长约50公分,宽约35公分,前半部三分之一用两层布以增加硬度,较硬的一端两角安有用布条做的带子,戴在头上时两根带子系在上面卷起两角,不会影响视线。随着历史的沉淀,客家冬头帕早已成为“三南”客家中老年妇女服饰的最典型特征。而它具体始于哪个年代已无从考证,只能用当地农民一句通俗的话概括:它是从老一辈不断传下来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